'6·18購物節' 為京東在數年前首創, 是對淘寶雙11購物節大獲全勝壓力之下的應對之策, 逐步發展成為京東在一年當中, 銷售額最多, 促銷力度最大的活動. 近兩年促銷日期一般自6月1日兒童節開始, 20日左右達到高潮. 去年6月1日~18日, 累計訂單超過1億單. 這期間, 消費者集中在6月18日進行消費, 單日成交額破千億元. 包括微信購物, 手機QQ購物平台在內, APP移動終端訂單比例佔比超85%, 同時新用戶增速驚人. 這一系列6·18購物節助攻出來的成功, 足已讓其他知名電商豔羨至極同時如坐針氈. 購物節開山宗師淘寶, 天貓首當其衝, 在雙11之後, 選在上半年這一時間段跟進;亞馬遜, 蘇寧等平台也早已參團 '廝殺' . 一些不知名的小電商平台甚至線下實體門店也開始蹭熱點參與, 場面甚為膠著.
立於本應漁翁得利的消費者角度, 這分明是撿漏季, 最不濟也應比日常要實惠, 但是綜合對近幾年的6·18電商購物節的各方感受, 尤其是互聯網購物最重要的痕迹——買家評論來看, 事實可能與我們想象中存在不小差距.
購物節裡先提價, 再打折, 滿減, 這種容易讓人一眼看穿的套路, 各平台也已忌憚. 一些電商雖然也拿出了高性價比, 利潤一看就有限的產品來參戰, 但一旦敞開賣, 幾秒後就是缺貨狀態, 不敞開賣的大多就是玩前五名或者稍多消費者方可享受的大樂透遊戲. 一直對標京東的某電商平台最好用此招, 氣憤的消費者留言一致: '**不配做電商' . 而6·18鼻祖京東雖然利用最開始的大力度讓利積累了一定的市場口碑, 但其近兩年購物節活動的主要策略開始引發詬病, 最重要的特徵在於依賴限量發送的優惠券來攤薄消費者的獲利. 商品實際售價是否已在發放優惠券之前提升暫且不論, 優惠券的種類之多, 發放之隨機, 使用之複雜, 非一般消費者智商與時間所能匹配. 更為離譜的是, 佔用了大量時間去蹲守, 鬧鐘都不知設了多少個, 一些消費者終於搶到的優惠券, 滿減券, 在所選商品結算時卻不能勾選, 也就是不在使用範圍內, 而這個範圍劃分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以為的理所當然, 完全是京東自己說了算, 說不算也就不算. 傾注了信任與偏愛的購物行為, 卻以被耍弄結束, 以致這類消費者一致評論京東 '耍猴' . 而即便這種不一定有用的券, 自付年費100多的京東PLUS用戶, 即付費VIP客戶, 可謂京東客戶的 '核心' 與 '精銳' , 發家之本, 想拿券也只能靠整點去搶, 一幫VIP在搶券時的心理活動著實令人有研究的衝動. 還有一些第三方商家儘管在購物節期間被 '裹挾' 參與, 但是往往在其店鋪主頁打出 '誤參與活動, 拍下不發貨' 等等這些亂象, 皆讓消費者心寒. 當然, 消費者也不傻, 曆年購物節後都有一波規模巨大的退貨潮緊隨. 除了消費衝動, 對平台各類 '耍猴' 的不滿想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商家 '耍猴' 的根本原因, 在於期望用當時極具性價比的商品來吸引最大的流量, 但如果全是這種高性價比商品, 商家也註定是利潤微薄. 高性價比商品還能掙大錢的前提是銷售端全面鋪開, 自帶超級流量, 做到真正的薄利多銷. 這一點不得不提當初也以 '耍猴' 著稱的小米, 現已有行業價格 '屠夫' 之美譽度, 小米每出一樣商品, 其定價足以引發所在行業顫抖, 拋開手機與電視, 冰箱, 洗衣機等常見家電不說, 平衡車, 無人機, 掃地機器人, 空氣淨化器, 新風系統等商品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 有賴小米 '攪局' 這一點已是共識. 小米產品線雖然越來越廣, 但商品越來越不難搶是最可喜的改變, 消費者回報以流量, 小米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也是蒸蒸日上.
電商平台既熱衷於造節, 但卻敢於對消費者尤其是核心客戶毫無誠意的背後, 除了蠢, 也可能是一時財力, 人手不足. 被消費者指責也是市場關注度的聚焦, 有人罵說明還有人期待. 從長計議, 商家 '耍猴' 宜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