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DIY圈一直在谈 'DIY已死' 甚至 'PC已死' , 原因是大家没什么动力升级新硬件了, 消费者抱怨厂商推新品没诚意, 性能挤牙膏, 厂商那边又觉得委屈, 市场不断下滑, 研发新产品不要钱吗?
AMD, Intel '核战' 开打, 28核, 32核桌面CPU驾临
在台北电脑展主题演讲中, 英特尔出人意外地宣布了28核桌面处理器的存在, 现场还演示了CINBENCH R15的测试, 可以28个核心全速运行在5GHz频率了. 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要知道目前Intel消费级处理器最多才18个核心, 全核睿频频率才3.4GHz.
只过了一天, AMD在6月6日的发布会上就宣布了宣布了第二代Threadripper处理器, 12nm LP工艺, Zen+架构, 同时核心数增加到了32核64线程, 超越了英特尔前一天展示的28核56线程处理器, 成为新的桌面处理器王者.
处理器核心数一下子增加到了28-32核, 除了性能大幅提升之外, 伴随而来的还有TDP功耗, AMD的32核处理器TDP功耗达到了250W, Intel的28核处理器则要300W TDP, CPU功耗一下子超越了当前的高端显卡, 要知道NVIDIA家的GTX 1080 Ti显卡TDP功耗也不过250W, 现在CPU功耗比GPU TDP功耗还高, 这让核弹狂魔如何是好?
玩笑归玩笑, AMD, Intel今年掀起的核战不只是带来几款高性能处理器这么简单, 自从AMD有了Ryzen这把神兵利器之后, 他们已经有机会改变处理器市场现在的颓势, Intel不管愿意不愿意, 都不可能在如过去十年那样把桌面处理器停留在4核上不管了, 这场核战有可能改变未来处理器的发展, 堪称X86史上第三次洗牌行动.
X86处理器第一次洗牌: Pentium问世, 群雄终结
熟悉PC发展史的玩家知道我们今天所说的PC是IBM在1980年代确立的标准, 操作系统是微软提供的, 先是DOS, 后是Windows, 处理器则是始于Intel的8088, 这也是Wintel联盟的由来.
当年推X86处理器的不止Intel一家, IBM为了保证供应, 需要多家供应商, Intel把X86处理器授权给了AMD公司, 这也是AMD进军X86处理器的由来. 大家不知道的是, 除了这两家之外, 还有不少第三方X86处理器, 包括摩托罗拉, Cyrix, 国家半导体以及后来的VIA威盛等等, 当年这些公司可以仿制Intel的X86处理器, 而且命名上也很英特尔产品相似, 比如Cyrix就推出过4x86, 5x86, 6x86等处理器, 性能比Intel产品好, 价格更低, 针脚又兼容, 所以很受市场欢迎.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X86市场可以说百花齐放, AMD, Cyrix等公司的X86兼容处理器凭借更高的性能, 更低的价格让Intel苦不堪言, Intel最终在1993年终结了x86这样的命名方式, 推出了Pentium奔腾处理器品牌.
采用了新的P5架构, 频率可达66MHz, 性能领先其他公司, 拉开了其他厂商的差距. 从此之后, X86市场上除了AMD之外, 其他公司就逐渐退出了, 本来他们也不像AMD, Intel这样专注X86处理器, 摩托, 国家半导体等公司都是玩票性质, 有其他业务养着, 所以X86市场在奔腾品牌问世之后经历了第一次洗牌, 主要剩下AMD, Intel两家正规军.
X86处理器第二次洗牌: Core问世, AMD被边缘化
奔腾问世之后的几年里, AMD, Intel双方一直咬的很紧, 尽管份额上依然是Intel最多, 但是AMD当年在技术上跟Intel是互有胜负, 各有所长, Pentium II, Pentium III时代AMD还能凭借K5, K6, K6-2架构偶尔领先Intel处理器.
2000年Intel推出了Pentium 4处理器, 刚开始P4处理器受到了PC厂商及消费者的欢迎, 不过AMD后面推出了雷鸟核心的Athlon处理器, 性能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P4开始招架不住了, 到了2003年AMD的K8大锤处理器问世, 首发64位架构, Intel就失了下风了, 再加上Intel当年强推Rambus内存, 弃主流DDR内存不顾, P4这一代的下场大家也看到了.
不过AMD的风光没持续多久, P4上Intel虽然失利了, 但是他们的反扑也非常快, Intel迅速掉头推出了Core架构, '扣肉' 时代来临了, 高性能低功耗的P6微架构帮助Intel收复失地, 而AMD在K8之后的K10, 推土机架构上接连不振, 沉沦至今.
Intel在Core架构赢得胜利之后并没有停步不前, 继而推出了Tick-Tock战略, 每两年升级一次工艺, 每两年升级一次架构, 每年都有新一代处理器问世, 从45nm的Penryn (Core架构第一代产品) 一直持续到了14nm工艺的Broadwell.
在这10年中AMD就如P4时代的Intel一样左支右绌, 无力应对Intel的进攻, 推土机架构处理器失利之后, AMD在2012年就事实上停止了新架构处理器产品, 憋足了劲研发新一代的Zen架构.
X86处理器第三次洗牌: 超多核处理器时代到来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AMD, Intel今年争相推出28核, 32核处理器如此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X86史上第三次洗牌? 实在是因为过去10年中桌面处理器没什么明显进步, 如一潭死水, 整个DIY乃至PC行业都因此发展缓慢.
如今的半导体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 10nm之后工艺升级越来越困难, 指望大幅提升处理器频率已经不太可能, 单核IPC性能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可挖了, 这几年大家都说Intel升级挤牙膏, 他们也是有苦衷的, 但在多核上无动于衷就是Intel的错了.
主流处理器停留在4核水平上已经有很多年了, 英特尔一是缺少竞争动力, 二是认为桌面应用对多核的支持不够好, 根本用不到这么多核心. 这个理论看起来很有道理, 但实际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桌面应用对多核支持不够好是因为多年来桌面主流处理器就只有2核, 4核, AMD以及Intel不提前把多核处理器普及到桌面市场, 软件厂商怎么可能去主动优化应用, 只有硬件先行了, 软件优化才能跟进, 而不是等着软件优化过关了, Intel再推多核处理器.
这个道理在X64指令集上就上演过一次了, Intel搞64位指令集比AMD早得多, 但是为什么最后被AMD抢先了, 就是因为Intel认为桌面市场推64位没什么用, 结果错失了良机. 如今Intel在超多核处理器上也是抱有这样的心态, 好在这一次又被AMD打醒了, Ryzen开始在桌面普及8核16线程处理器, 高端市场力推16核处理器, 今年则是32核处理器. 如今Intel也开窍了, 桌面市场也开始推超多核心的处理器了, 尽管目前只是发烧级市场, 但是主流市场后续还会有8核16线程处理器, 未来再推10核, 12核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正如X64位指令集遇到的那样, 未来一两年内8核, 10核甚至28核, 32核可能都不会有太多桌面应用, 游戏支持, 但是有了硬件平台, 系统及软件, 游戏厂商才有可能去优化超多核处理器, 才能真正应用推广开来, 没有AMD, Intel先行一步, 多核优化的时代就更没机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