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主流布局
答案是三星, 覺得意外還是覺得在情理之中? 從時間軸來看, 2015年12月三星電子成立汽車電子裝備事業部吹響進軍號角, 而2017年3月, 三星電子花費80億美元完成對哈曼國際的收購則成為一次成功的衝鋒. 要知道, 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旗下最大也是最賺錢的子公司, 成立汽車電子裝備事業部是對集團旗下汽車電子業務的一次整合. 涵蓋四大業務: 一是車載資訊娛樂系統, 二是駕駛輔助系統, 三是互聯運營系統, 四是電動汽車驅動系統. 而收購哈曼之後, 其四大事業部中的智聯汽車和智聯服務成為三星汽車電子業務的重要補充, 為未來的智能汽車布局提供重要支撐. 在2018 CES時, 併購的成果已然顯現. 三星與哈曼聯手發表專為Level 3-Level 5自動駕駛系統設計的DRVline平台.
而這隻是冰山一角, 在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層面, 三星密集出手, 從2016年到現在投資了美國的雷射雷達初創公司Quanergy, TetraVue和以色列的Innoviz; 在毫米波雷達方面也投資了初創公司oculli, 還投資了奧地利公司TTTech布局車聯網技術, 以車內通信見長的Valens和主攻V2X的Autotalks也是三星投資的目標, 再加上自動駕駛演算法公司Renovo和AImotive.
可以說, 三星這一連串布局即意在智能汽車全平台方案步步為營. 除了以上 '軸心' 業務之外, 三星自身的電池業務和OLED業務亦是三星汽車電子的強大支柱. 三星SDI專門為電動汽車研發所需要的電池, 計划到2020年繼續追加在電池上的研發費用, 爭取佔有全世界電動汽車電池市場30%-40%的市場份額. 而在2018底特律汽車展上, 三星就發布了最新充電技術與高能量密度電池, 號稱只須充電20分鐘行程最遠可達600公裡. 而在OLED領域, 三星在手機AMOLED面板上面的威力已有共識, 而汽車屏幕需要更廣的視角, 需要新材料抵抗高溫和日光, 三星聚焦的柔性OLED業務, 將是汽車產業的重要選擇, 也將給三星帶來極大的成長空間. 三星繼續增強OLED技術, 汽車顯示屏是前進的動力.
由此可見, 三星在汽車電子的排兵布陣已然涉及汽車電子所有主流 '流派' , 三星在汽車電子領域的野心絕不簡單.
無人駕駛 '加速'
而贏得 '無人駕駛' 就贏得未來的當下, 三星也不斷祭招, 目前已投資超過5億美元開發自動駕駛平台DRVline, 意欲成為自動駕駛市場的領導者.
三星目前已在韓國和美國加州的公路上測試採用DRVline平台的汽車, 其等級最高可到Level 4. 搭載新系統的首款產品可能會是前置自動刹車鏡頭, 預計將於2020年量產上市. 而要提供自駕平台, 當然少不了演算法, 雷達, 感測器等生態的助力. 三星為了建構合作夥伴生態系統, 投入1億英鎊於早期種子輪投資, 聚焦感測器, 軟體, 通訊等領域的戰略合作. 另外並設立規模2.12億英鎊的汽車創新基金, 用於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企業, 首波投資讓提供軟體整合的TTTech公司獲利良多.
據悉, DRVline平台可隨需定製. 汽車廠商可按自己的需求定製化或強化某些功能, 該平台功能也會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越趨增強. 比如平台的硬體圍繞基板搭建, 搭載2顆三星處理器, 可支援Level 2等級; 亦可再外加其他合作夥伴的子模組, 提高平台功能和處理能力.
同時, AI+無人駕駛汽車的風潮下, 三星亦不甘人後, 將發布首款汽車專用晶片 'Exynos Auto' , 這款晶片將整合獨立的NPU單元, 意味著這將成為三星首款整合神經網路處理單元的處理器. 另外, 此款晶片將整合LTE基帶.
深層的焦慮
根據產業向限分析, 企業要有現金流的成熟產業和孵化未來產業的大筆投資. 汽車電子作為三星電子建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轉型, 它的成功與否也將決定三星未來能否繼續保持在電子領域的領導地位.
縱觀三星的發家史, 可以看到, 無論是存儲器, 面板還是手機晶片, 三星基本是憑藉多兵種聯合作戰以及自主研發, 賭博式投資, 孤注一擲, 不惜一切代價要把對手拖垮的殲敵戰之後, 站在了行業的頂峰.
而汽車電子能否成為三星電子的新高峰? 三星有強大的研發資金和專利, 有以往在手機晶片和連接方案領域的深厚積累, 有哈曼的資訊娛樂系統技術和渠道優勢等等, 但無數明處暗處競爭對手的實力和生態亦十分強勁, 三星在軟體, 數據層面無疑是短板, 還需要不斷加強補齊, 否則很可能錯失良機. 去年, 三星推出一個適配器可以讓汽車獲得數據, 包括汽車性能, 駕駛者習慣等數據, 而這些資訊要想發揮作用還需要等很多年.
同時, 三星電子自身也面臨轉型. 2017財年, 三星電子雖然營收喜人, 但營收增長主要來源於存儲器和面板的價格上漲. 但這種增長紅利能持續多久呢?
在存儲, 面板行業在經曆了一年的漲價和迭代之後, 各大廠商開始加大投資, 中國本土大廠也參與到 '廝殺' 中. 中國長江存儲的32層NANDFlash晶片的亮相, 更是給國家和產業鏈更多信心; 再加上中日台在OLED上的亦步亦趨, 部分分析師對三星的未來並不看好. Gartner研究副總裁Andrew Norwood表示: '三星的優勢並不穩固, 主要依靠存儲器. 隨著中國擴大存儲晶片產能, 存儲器的價格將在2018年走弱, NAND快閃記憶體首當其衝, DRAM也將在2019年下滑. 預計三星屆時將會損失大量收入. '
顯然, 三星電子亟須新的增長點, 而汽車電子也將 '自承其重' . 問題是, 汽車電子能及時補上存儲器和面板的 '缺口'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