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之所以能夠成為有效的數據, 重點是數據的搜集及分析, 而且越多的數據, 才能分析出最貼近的數據, 成為有用的數據.
不過數據數據的來源, 卻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 在國家主義下, 個人似乎有被迫犧牲自身權益, 讓國家得以遂行政策, 這在中國最為明顯, 中國在大數據的發展相當迅速, 政府也規劃很多政策, 甚至還有所謂的扶貧, 脫貧等, 宛如有了大數據, 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但很多大數據數據, 其實都是當事人犧牲個人資料權利, 這在強調個人隱私的國家, 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台灣企業發展的方向集中在工業大數據, 其中最發展最迅速的還是鴻海 , 長達 40 年的生產數據, 是鴻海最大的優勢, 也是台灣在發展大數據有機會的地方.
不過台灣如果要發展像中國大陸那樣的大數據, 關乎到人民隱私的領域, 基本上, 有很多窒礙難行之處, 光是一個 ETC 紀錄, 就會引發侵犯隱私的可能, 更不用說是有關直接有關個人隱私的大數據, 大數據到底能否成功, 恐怕還要在公共利益及個人隱私的天平上繼續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