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自从仙童公司分家起, 英特尔和AMD就如同一部肥皂剧, 既有蜜月, 也有对峙公堂, 但也正是这半世纪来的 '相爱相杀' 推动着CPU产业乃至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CPU领域, 英特尔近十年来一直是不折不扣的行业龙头, 占据市场份额超过八成. 但随着其量产10nm芯片的时间再次延迟,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分析师担心, 其龙头地位或将受到冲击.
将对英特尔造成威胁的是CPU领域中, 市场份额长期位居第二的美国超微公司 (AMD) . 自4月底公布 '井喷式' 的季度财报至今, AMD股价已上涨超过41%. 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 (Lisa Su) 甚至在近期摩根大通的活动上放言称, 未来几年内AMD的处理器份额将会达到40%.
实际上, 自从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又名 '仙童' )公司分家起, 英特尔和AMD就如同一部肥皂剧, 既有蜜月, 也有对峙公堂, 但也正是这半世纪来的 '相爱相杀' 推动着CPU产业乃至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硅谷里的 '叛徒们'
在半导体行业史上, '晶体管之父' 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曾有一个名词被认为是硅谷精神的代表—— '八叛徒' (Traitorous Eight).
肖克利曾开办过一家公司, 但因为团队不和等, 包括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等在内的八名员工最终在一美元的纸币上共同签名, 宣告退出公司, 这也是 '八叛徒' 的由来, 而这八人随后于1957年成立另一家传奇公司——仙童.
一位名叫Donald C. Hoefler的美国记者, 曾在1971年写过名为《美国硅谷》的系列报道, 他在稿件中分析道, 几乎硅谷中的所有半导体公司都源于仙童. 也正是Hoefler的稿件, 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首次被赋予 '硅谷' 的称号.
可以说, 硅谷里的公司多多少少与仙童有着渊源. 曾有报道称, 在1969年硅谷的一次半导体峰会上, 400多名参会者只有24名不是仙童的前雇员, 这也足以表明仙童在半导体史上的地位.
随着硅谷里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 仙童在培育半导体人才的同时, 人才不断出走, 纷纷成立自己的公司, 英特尔和AMD是 '叛徒们' 成立公司的代表.
1968年, '八叛徒' 中的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成立了英特尔, 而同样出身仙童的杰里·桑德斯则在1969年成立了AMD.
但与英特尔相比, AMD的出身似乎差了不少, 诺伊斯被称为 '集成电路之父' , 摩尔则是 '摩尔定律' 的提出者, 而桑德斯只是仙童负责销售的高管. 如此出身使得英特尔以技术发展为导向, 而AMD则以市场为导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 技术发展导向使得英特尔优势明显. 华美半导体协会理事缪英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从20世纪60年代起, 英特尔在过去50年里推动了摩尔定律, 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对美国半导体行业起到引领作用.
实际上在成立之初, 英特尔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内存芯片. 1970年, 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动态随机存储器 (DRAM) 芯片C1103, 并在两年后实现年收入超过2300万美元, 到1974年, 英特尔在全球DRAM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2.9%.
DRAM的成功助力英特尔在1971年上市, 也就在这一年, 英特尔研制出了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 但在彼时, 内存芯片仍然是英特尔的主要营收来源.
随着日本等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兴起, 在内存领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至1984年已下降至全球DRAM市场份额的1.4%. 此期间内英特尔的处理器业务开始展露光芒, 1974年英特生产的8080处理器更是为X86架构的处理器往后30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982年, 英特尔为了拿下IBM的个人电脑量产订单, 选择与AMD牵手合作, 在拿到英特尔授权后, AMD成为8086, 8088芯片的第二供应商, 依此制造80286处理器的克隆体 'Am286' .
这段时期一度被视作两家处理器巨头的 '蜜月期' . 但随着1986年英特尔撕毁与AMD之间的授权协议, AMD选择与英特尔对簿公堂. AMD分别以违约, 垄断市场等为由起诉英特尔, 英特尔则以侵权为由反诉AMD, 两家公司在此后八年里陷入法律大战中. AMD最终虽然胜诉, 但是在技术上却远远被甩下.
剧情反转: 赶超与被赶超
似乎在对簿公堂之后, 故事应该画上句号, 但往后的剧情却像肥皂剧, 出现多次反转.
英特尔的技术优势使得WinChip和Cyrix等小市场份额的公司逐渐被淘汰, 而AMD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 1995年, AMD收购了陷入困境的CPU设计公司NexGen, 并成功推出K6系列. 而K7 (之后更名为Athlon, '速龙' ) 的推出则让AMD的风头压过英特尔, 速龙高速FSB及高性能表现使得AMD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能够 '超频' 也让AMD获得了忠实用户.
到了2003年, AMD提出64位的概念, 并推出Athlon 64. 在当时, 64位处理器还只被用于高端服务器产品中, 英特尔虽然声称64位处理器还需几年时间才能推出市场, 但是在AMD的追赶下, 还是在一年后上线了64位的处理器.
在当时,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 速龙处理器可能会吞噬大部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 市场咨询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 在2006年时AMD占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已达到22%. 超越似乎指日可待.
但在2006年7月, 英特尔推出了Core 2处理器, 声称能够在增长40%效能的同时减少40%的功耗. 产品推出之后, 相对性能落后的Athlon 64 X2价格暴跌, 单颗处理器一夜跌幅超过千元. 加上 '摩尔定律' 的推动, 英特尔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一路领先, AMD的市场份额也不断被压缩, 甚至到2016年第四季度时市场占比仅有8%.
值得指出的是,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 半导体制造公司几乎都是垂直整合型 (IDM) 公司, 到了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兴起Fabless, 设计, 紧接着foundry代工业, Fab-Lite(轻晶圆厂)跟随而行. 在这个过程中, 英特尔却一直未舍弃IDM的模式.
缪英妤认为, 英特尔拥有自己独家的产品, 设计和生产结合紧密会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但这个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 如果设计或者生产出问题, 风险还是比较大, 但英特尔执行能力较强, 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也就能够转变为非常强的竞争力.
集邦咨询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林建宏则指出, 1995年的CPU与现在看到的DRAM与NAND Flash产品是IDM模式优点的体现, 当产品的销售规模仍在高速成长下, IDM模式实际上也有良好的成长动能.
但如果产品经济规模饱和, IDM模式要持续成长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林建宏表示, Intel也采用Foundry与non-violate memory作为成长的突破口.
而在 '摩尔定律' 发展下的半导体产业也似乎陷入一定瓶颈, 英特尔原计划于2017年年底量产10nm处理器, 但一再跳票, 2018年再次推迟量产时间表至2019年. 与此同时, AMD却宣布2019年7nm的Zen 2处理器将会面世.
尽管英特尔现任CEO科再奇在2018年股东大会上表示, 不担心AMD在技术上领先, 14nm工艺在2019年依然有优势. 此外, 英特尔也在发展其他芯片领域业务. 但AMD推出的AMD Ryzen所代表的 'APU' (加速处理器) 实现了CPU与GPU的深度融合, 在处理器发展路线上进行突破.
Mercury Research数据显示, 2017年第四季度AMD的市场份额已上升至12%. 苏姿丰也表示, 2018年AMD能够在桌面处理器上占据约20%的份额, 移动处理器达到18%, 她还指出, AMD的市场份额在未来几年中能够翻倍, 达到40%.
如此看来, 在处理器领域中, 赶超与被赶超的剧情将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