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合資股比放開的時間表的明確, 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合資的放開, 以及互聯網對於汽車產業的解構和重塑, 中國汽車正處於變革與創新的 '臨界點' , 5月31日, 由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以 '聚勢·謀動' 為主題的 '2018中國汽車新創峰會暨2017中國汽車年度人物&年度企業頒獎典禮' 在北京舉辦, 汽車行業領軍人物, 整車廠家, 經銷商集團, 新創公司等汽車行業尖端人士聚集一堂, 通過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的形式, 共同挖掘一觸即發的汽車產業變革.
圓桌會議
峰會現場, 江蘇賽麟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王曉麟,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 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 輕享科技總經理王春風, 易開出行創始人, 董事長兼CEO嚴道遠, 新特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先越, J.D. Power副總裁梅松林, 全球未來出行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王豐斌, 與主持人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張君毅, 圍繞 '布局未來與出行革命' 議題進行了深度討論, 具體探討議題包括傳統汽車和新勢力造車的轉型探索, 如何與出行公司合作, 出行產業未來的前景, 國際經驗, 新創公司如何做出行等.
以下是 '布局未來與出行革命' 圓桌對話實錄:
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張君毅
主持人(張君毅): 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在2018中國汽車新創峰會上面跟各位老朋友, 新朋友再次見面. 我們論壇現在到了高潮的時候, 想舉行這樣一個圓桌, 大家討論一下不顧未來的出行, 特別是出行方面的革命. 因為在座的各位有的來自車企, 有的來自於我們的行業的先導的協會, 也有的來自於出行平台, 還有第三方的中立的研究機構. 正好這段時間出行也好, 汽車也好, 事實上, 是成為行業越來越熱的話題. 無論汽車產業投資, 或者出行行業的革命, 行業裡越來越多的一個探討. 今天各位到現場來, 各自也抱著各自不同的出發點. 想請各位分享一下, 大家在這方面的一些看法和觀點.
從王曉麟博士這邊, 您先開始簡單介紹一下. 因為賽麟我是可能很早就知道這家公司的, 但是在座的很多同事可能了解不多.
江蘇賽麟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王曉麟
王曉麟: 好的, 在座的朋友可能認為賽麟是造車新勢力, 我們很年輕, 我們今年35歲. 賽麟是一個1983年在美國建立的品牌. 但是它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品牌. 為什麼小眾呢?因為頂級, 在過去賽麟一直跟法拉力這個價格層面做競爭, 它是做超跑. 進入中國市場, 最低端的改裝車也在140萬以上的售價. 現在進入中國在江蘇如皋, 投產建智能化的15萬台的廠, 這個廠不再是說小眾頂級的超跑, 我們把美國最頂尖的超跑輕量化技術帶到中國來, 生產大眾的, 高端的, 普通出行的SUV轎車, 轎跑以及電動車.
剛才講到出行, 我覺得汽車一直為出行提供全新的方案. 130年以來, 首先汽車革掉了馬車的命. 所以今天我不認為汽車是在一個新的革命過程, 它是一個進化到新的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的這麼一個產品的階段.
主持人(張君毅): 謝謝. 楊總這邊感受更多了, 吉利在國內和國際方面都是可圈可點. 我們看到吉利曹操專車也發展的很迅速, 能介紹下您在這方面的觀感或者在集團裡的定位嗎?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
楊學良: 對, 曹操專車有幾個: 第一, 它全都用的新能源汽車, 所以定位, 第一個是低碳. 目前已經有大概2萬3千輛的DEEV車隊在運行. 運行效果還是不錯的. 現在短短的兩年多的時間, 不到三年, 已經覆蓋了24個城市. APP下載量已經超過了1600萬. 大概日均的活躍用戶可能是在七八十萬, 成交大概在30萬-40萬, 而且有些運行相對比較早的城市, 就是它獨立運營上面已經盈利了這個還是挺難得的.
第二, 它就比較專註於, 就是B2C的模式, 它不太像別的專車平台, 誰都可以進去. 這樣的話大家覺得安全沒有保障. 所以我們是用了(公車公裡). 這個品牌是我們投的, 車也都是我們的投的, 大家會覺得比較有安全感, 因為這個背後有品牌背書的.
第三, 所有的駕駛員都要進行認證, 他相當於我們公司直聘, 所以對駕駛員管理非常到位, 對他提供服務的專業水準是有所保障的. 所以我們基本定位是新能源, B2C模式, 同時通過駕駛員的認證和管理, 提供一個安全, 高效的運營. 這是一個曹操專車的定位.
今年年初我們做了A輪, 百億估值, 融了10億. 現在做第二輪, 估值在300億, 可能更高一點, 因為勢頭很好. 因為到2018年底我們預計會覆蓋30個城市, 有3萬5千輛. 到2019年希望覆蓋到50個城市, 有5萬輛新能源車. 基本都覆蓋掉了.
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 輕享科技總經理王春風
王春風: 我有兩個角色, 第一個, 我們輕享做分時租賃, 現在在全國12個城市, 將近1萬台的規模. 我第二個角色, 實際上我們從新能源角度來說, 給客戶提供產品, 還有提供一整套的方案. 還有為ToB行業, 就是為我們這個行業想做分時租賃, 提供從系統到硬體, 到技術到整個運營一整套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張君毅): 在輕享還是新能源全資控股的嗎?
王春風: 全資控股的, 新能源二級子公司.
易開出行創始人, 董事長兼CEO嚴道遠
嚴道遠: 易開在2013年進入這個行業, 2015年在蕪湖投放了1千台電動汽車做分時的共用這塊. 現在在全國有45個地方城市簽過約, 24個城市投了車. 但是我們核心打造的還是單點單城市的溝通. 在後期的投放上我們反而傾向在某幾個城市, 怎麼樣再能打通, 這裡分時租賃是一個未來能夠承接更多出行的這麼一個行業載體. 前面也提到了自動駕駛的行業, 我們認為無人駕駛一定是分時租賃最先引爆的. 因為客群從原來百分之二十幾的一下變成百分之百, 只要有手機的, 所有的群眾都可以用. 反過來易開也是行業第一家拿到網約車資質的, 我們28號剛落地重慶, 是第二個城市. 我們希望做一些細分城市, 來區分滴滴, 包括吉利這樣的細分點的嘗試. 同時也把分時租賃業務形態也引入到物流裡. 目前物流車的分時租賃我們已經在做兩個城市落地, 正在運營. 希望後面我們跟行業的上遊, 中遊, 下遊, 包括整個行業的出口這一方能共同努力, 把整個行業做起來, 把整個的用戶體系打造完整一點. 謝謝.
主持人(張君毅): 您剛才說的已經不是分時租賃的概念, 而是運力方面的, 相信您已經有這方面的思考了.
這幾天有一篇刷屏的文章, 是新特這邊比較順利融資的情況. 我們看到最早的時候新特跟一些出行平台合作, 像摩拜這樣的合作. 在您看來現在, 因為聽是一個新勢力造車. 跟這樣一些出行平台的合作, 您的出發點是怎麼樣的考慮?以及下一步的發展, 您覺得這樣的一種方式, 比如摩拜共用車, 今後是不是會伴隨著新特的發展走下去?
新特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先越
先越: 其實新特一開始定位為新興造車勢力, 不光是這樣, 我們是造一輛車, 而是思考從產品, 到運營端怎樣提供一種創新的產品模式. 其實這個行業, 因為我之前做過充電電樁. 我發現這個行業需要把上下遊連起來才能給用戶帶來好的體驗. 像我們做第一款車, 我們跟摩拜合作是基於能不能在產品研發階段考慮做一台基於共用需求的產品. 比如當時摩拜提出很多需求, 它有一個小細節, 像做共用汽車的時候雨刮器沒有水了, 能不能讓取到車輛的用戶感知到. 如果不能感知到, 冬天真沒水了, 這也是用戶體驗非常不好的狀態. 所以我們打造這款車研發階段就一起聯合, 做了大概600多項的改進. 包括我們做了對內的攝像頭, 考慮到身份認證的問題, 安全的問題. 所以再有到系統, 我們也是第一個在汽車, 我們初裝就植入進去了. 所以做這個我們從主機廠出發, 就是想怎麼把汽車產品和分時租賃用戶需求, 和運營公司的需求打通起來. 這樣當時記得我們開發中段, 就是在G6閥點的時候摩拜介入了. 所以未來我們有很多合作, 包括嚴總, 因為都是中國北汽平台上, 我們都會開展新的合作. 所以除了C端給用戶提供全新的產品創新模式, 同時在B端跟分時租賃公司打造產品創新模式. 這樣為未來出行創新方面做一些模式上的創新.
主持人(張君毅): 謝謝. 梅總, 現在很多車企在做一些自己的出行平台, 同樣的我們也看到了, 像易開也好, 或者滴滴也好, 或者其他的獨立的第三方的出行平台也在不斷的湧現, 在您的觀察當中, 對於這個出行平台的用戶, 包括司機這方面的整個, 大家覺得哪一類的是, 就是現階段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或者是說您從第三方的考量, 覺得哪類企業能夠真正做大, 規模上做大?
J.D. Power副總裁梅松林
梅松林: 謝謝, 來自J.D.Power, 這是一家國際調研諮詢公司. 我們以客戶至上而知名的. 在今年的車展時候我們出了一個白皮書, 叫中國的四化, 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移動出行方面的發現. 我們發現很有意思, 在2016年我們做過調研, 中國80%消費者裝了網約車APP, 普及率非常高. 而且調研中發現裝了網約車的消費者, 85%消費者認為今天的出行方便, 出行的多樣化遠遠比三年前好很多, 的確是移動出行給消費者帶來很多方便性. 第一個, 方便, 便捷. 第二, 時間方面節省了很多.
看到便利方面的同時, 我們在去年年底又做了一個調研, 我們非常驚人發現消費者出現很多顧慮. 大家猜一下消費者第一顧慮是什麼?60%消費者認為個人資訊的泄露是他第一顧慮和擔心的地方. 50%的消費者認為現在的網約車滿足不了特殊人群的需求. 像老人, 小孩, 殘疾人. 第三位, 有40%的消費者他的人身安全沒保障. 我們又問了一個問題, 你對網約車會不會向親朋好友推薦?很驚喜的發現, 有三分之一消費者不願意向親朋好友不推薦. 大家認為三分之一高還是低?我們在銷售服務和售後服務做了很多調研, 大家對售後服務抱怨很多, 即使這個不好, 但是只有15%的人抱怨, 不推薦. 但是網約車有32%, 33%不推薦, 就是說這個比售後服務還差很多. 就是大家探討網約車商業模式, 我認為現在網約車第一是做運營質量. 因為口碑決定移動出行將來走的多快, 發展有多好. 現在的拐點, 我個人認為遠遠沒有到. 什麼是拐點?如果個人使用價值低於車各成本的時候, 這就是移動出行的拐點. 現在這個拐點還沒有到, 因此現在要把這個運營做好.
主持人(張君毅): 非常感謝梅博士. 王總, 百人會在主持各種活動, 其實很多大家關心的都是在釣魚台, 北京的活動, 其實我自己比較關心的是咱們在杭州搞的未來出行論壇這樣的活動, 把各種出行的平台和機構召集在一起, 大家進行討論. 這幾年我看這個活動好像聲勢越來越多. 據您觀察, 現在是不是出行平台已經越來越普遍或者越來越多?而且是不是像現在主機廠也在不斷加強這方面投入, 您是怎麼看這個的?
全球未來出行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王豐斌
王豐斌: 謝謝主持人. 我是來自百人會議的一個平台, 我們每年秋天在杭州舉辦一場全球未來出行大會. 去年是第一屆, 今年是第二屆. 確實如主持人所說, 我們確實關注到了整個汽車產業有一個巨大的變化, 就像我們出行的革命, 不僅僅是汽車產品的變化, 從燃油供給, 到新的能源, 也包括我覺得產業的價值鏈也從產品端向服務端, 向後端轉移, 同時也隨著整個的共用經濟的到來, 我們發現出行服務的一個巨大的生態市場在形成.
我們其實是非常樂於看到這樣一個非常大的生態. 前不久媒體上也關注過, 有美團也加入到出行服務市場. 也有越來越多的無論是主機廠, 還是說出行相關的產業都走進這個市場. 我是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一件事. 這個產業不需要壟斷, 這個產業需要有更多的生態, 更多的可能性.
大家問的比較多的一點, 就是主機廠往往做出行服務企業和市場上長出來的這些出行服務企業有什麼不同?經常被問到這樣的話題, 我的感覺, 第一, 它們的基因不同. 汽車企業推進的這些它們還肩負著一個使命, 就是整個主機廠戰略的延伸. 我是這麼來理解. 可能比如在車型的選擇, 在市場的拓展, 甚至在價值品牌的延展, 可能都要跟主機廠有一致性. 往往純粹市場化的, 沒有主機廠這麼一個大股東的出行公司, 它們可能會有更多的開放性. 但是我覺得現在出行市場還遠遠沒到一個成熟的地步, 來自各方面力量, 其實大家都是需要, 都是歡迎的. 特別是目前在整個, 特別是在共用出新這樣的市場當中, 市場要素還不齊備的情況下, 我們還是能夠歡迎各方面力量都能夠加入其中.
主持人(張君毅): 謝謝. 剛才王總提到的一個問題, 正好可以拋給在座的幾個主機廠的領導們. 王, 您代表北汽新能源, 能否透露一個數據, 咱們接入的車輛有多少是北汽, 有多少是別的品牌?
王春風: 數據上看全北汽新能源的. 但是客戶分布比較廣, 傾向兩個: 一個是ToB做分時租賃. 第二個是ToC, 是開放我們的資源, 是能給分時租賃提供大客戶.
主持人(張君毅): 楊總, 請您談談曹操專車.
楊學良: 曹操專車大部分都是帝豪EV, 但是我們也是開放的, 讓他們用我們的運營系統, 統一管理, 就是他們要達到我們認可的標準, 他的公司規模管理, 駕駛員水平和素質一定要達到我們認可的標準. 曹操未來可能有幾個發展方向, 就是大家剛才講的未來新能源的網約車或者叫共用車, 我覺得一定是定製化的, 這個是主機廠的一個優勢. 我們現在整個研發系統跟曹操專車是無縫對接的, 所有反饋上來的問題, 包括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推出, 都是研究院同步在做的. 就是APP不僅僅關係車基, 有雲也管理車. 像車還有10%電量就不能派活了, 它就要充電了. 就是跟車互聯, 跟司機互聯, 未來一定定製化的共用車. 還有我提供端到端的出行服務的時候, 未來會產生更多的附加的價值.
現在曹操專車想打造O2O旅遊公司, 未來到杭州旅遊, 你不需要再去找旅遊公司了, 直接訂一個專車, 這個司機就是導遊, 他一天可以帶你去很多景點, 給你講的很好. 還有我們現在這種模式在中國快速發展的網約車或者共用車的模式, 實際上在國際上發展比較慢的. 所以我們的模式像在東南亞, 在南美, 在歐洲就非常受關注. 當我們去跟他談這種理念, 用低碳的, 環保的新能源車型, 用公車公營做網約車, 他們非常受歡迎. 所以我想接下來中國的網約車, 共用車的模式慢慢的推廣到海外, 或者跟海外同類型的公司去進行合作. 這是幾個發展的方向: 一個是定製化車型, 提供附加值的服務, 還有一個就是國際化. 主機廠當然我們做B2C的模式, 還有一定資金實力, 因為這些車還是通過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支援的.
主持人(張君毅): 請問王總, 咱們有沒有做運營型服務, 還是只賣給個人性的服務?
王曉麟: 江蘇賽麟建廠之前, 進入中國市場最低的車都是一百四五十萬的高性能車. 到江蘇建廠我們整個戰略改變了, 我們要做大眾化的高端車. 以前有很多媒體朋友問過我我們廠的定位, 我藉此機會給大家一點乾貨. 江蘇賽麟講到出行兩個方面: 一個是硬體, 一個是軟體. 江蘇賽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服務提供商, 我們是硬體提供商. 我們車廠就是車廠, 我們不會說我們是未來出行提供商. 這點我向任正非先生學習, 我們華為做電信的硬體, 不做服務. 賽麟做出行服務的硬體, 做汽車. 為什麼要這樣講呢?史蒂夫賽麟從17恩歲做車, 今年70歲了, 一輩子做一件事, 匠心融匯科技, 打造極致汽車. 這一點我們會一直秉承下去.
江蘇賽麟到中國建廠也就是生產汽車. 在服務方面我們依靠我們的合作夥伴, 像嚴總這樣的, 出行服務, 我們做好硬體給我們的出行服務的客戶最好的硬體體驗. 就像酒店一樣, 我們把酒店建好, 把硬體建好, 至於如何去運行, 由專門的運行公司. 從這一點來講我們所有的著重點都放在怎麼把車做好, 讓用戶在使用這個車的時候有很好的體驗. 至於服務, 這個APP如何提供好, 這是運營商的事. 我們和出行運營商的關係是什麼呢, 我們不會成為運營商的成本中心, 我們也不會把運營商當做消耗我們產能的一個渠道, 我們在一起一定是強強聯合, 能夠聯合起來, 從硬體服務上面給終端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
主持人(張君毅): 謝謝. 新特和易開算是(一汽)公司, 因為都是結合在一汽這樣的合作體系下的, 因為我知道紅旗, 包括一汽紅旗出行的建立, 其實中國一汽也要做自己的出行服務. 從您兩位來看的話, 我們的合作也好, 或者出行服務也好, 跟車廠, 跟一汽這樣的定位有什麼差異性?以及咱們怎麼樣互相之間有一些協同的?
嚴道遠: 我們跟一汽出行沒有太大關係. 因為我們在跟一汽合作這件事, 是徐總來到一汽之後, 上他的黨委辦公會決定的, 不是純粹的某一個子公司的行為. 應該說代表了整體一汽整體的戰略思維考慮的. 其他事是不會上他們黨委辦公會這個層級和高度. 也是徐總親自拍板決定的, 成立合資公司來做出行. 過程中我們秉承著把事做出來, 所以過往中沒太宣傳這件事情, 更多的是希望把這個事情做的更有特色.
對於一汽來講我們所了解的是, 它希望過我們這樣一個機制, 靈活, 因為是混合所有制, 有央企成分, 有地方國企成分, 本身就有融資部, 更加靈活. 一汽有強大背景資源, 也有能力. 他們希望透過合資這件事, 也知道分時租賃或者共用出行往哪兒走. 我們成立之初叫智行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其實這個 '天津' 可以換成任何城市的, 現象我們會在其他城市成立這樣的合資公司, 再去做這件事情. 所以在這個市場上, 主機廠考慮更多, 可能是嘗試, 去擁抱, 去跟這個行業內, 它們認為比較靠譜的公司去共同合作, 來做這麼一件事情. 而我們也希望是幾主機廠的深度合作, 能夠獲得更多的定製化. 像剛才有嘉賓說的, 是更多的符合我們的車子. 因為我們拿來的車子都不給共用出行準備的, 裡面很多東西是給私家車準備的, 不是我們需要的車型. 而我們現在運營幾年來需要改的東西可能有700項之多. 而核心的東西沒有一樣目前被改了, 這是我們痛苦的地方. 所以我們也希望跟一汽的合作, 能把這個深度的合作, 共用化的車往前再走. 同時, 像易開這樣的相對比較獨立的第三方運營公司, 也是有這樣的話語權, 就是讓大家能夠在選擇的時候, 我們更多的告訴車企, 我們需要什麼, 而不是像王總這邊可能比較痛苦一點就在這兒, 只能自己的車子, 這沒辦法. 我們這個可能比較自由一點. 包括我們在天津和一汽的合資公司也會用到北汽的車, 也會用到吉利的車.
主持人(張君毅): 這個我替王總澄清一下, 其實我們也關注到很多租賃平台, 其實大家不是強制, 而是選擇了北汽車型. 因為這幾年我們看到早期的北汽新能源車跟現在的106車型的話, 性能指標都是不一樣的, 大家其實也在不斷迭代和提升的情況.
先越, 在你現在所產生的幾個車型方面, 有沒有考慮可延展性和開拓的機會?
先越: 自動駕駛, 我們25號和博世完成了一個合作, 就是在中國第一個推進博世一個成熟方案, 就是自動泊車解決方案. 第一個, 因為跟平治在做. 為什麼要推這個項目?其實我們當時就是出於共用的場景. 因為共用裡有兩個核心因素: 第一個核心因素, 是路面車位資源的稀缺性, 註定了當你的量越來越大, 路面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 它一定會到地下. 第二, 用戶取車, 還車的便利性. 所以當時我們推出和博世在共用環境下取車和還車, 在地下停車場大路面的這段距離的無人駕駛的整個技術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也是在這方面做了嘗試.
剛才嚴總講的, 包括我們選擇和博世, 新特, 還有易開, 我們認為我們還是比較務實的企業. 就說真正是戶解決用戶的問題. 包括一汽選擇跟我們合作, 剛才嚴總也講到, 一汽雖然出手比較晚, 但是運營還是很務實的, 是能更多解決用戶痛點, 而且形成真正的可持續, 可落地的發展模式. 所以未來我想可能在這方面, 一方面是我們有好的創意, 好的想法, 好的技術解決方案;但是更重要的是去落地, 去把它一步一步實現.
主持人(張君毅): 非常感謝.
咱們一直說諮詢公司會展望未來, 梅總, 您展望一下咱們出行革命的未來, 到了咱們比如說2020年以後, 這個市場的情況, 從J.D.Power視角上是怎麼看的, 包括出行這個情況. 因為有一個話題特別有意思, 在去年的時候當我們蔚來資本布局一些出行平台的時候, 事實上很多人說不要來, 不要來. 這個市場有滴滴足夠大了, 其他企業有天花板在這裡, 沒法兒發展了. 經過前年和去年的波動之後, 各類資本都在此起彼伏的湧現, 我知道這是過渡性的情況. 您覺得2030年這個時候, 2050年時候會是怎樣的環境?
梅松林: 我認為移動出行的春天還沒有到來. 移動出行, 或者共用化大規模發生的時候必須先解決三化: 電力化, 智能化和網聯化. 為什麼呢?移動出行成本最不可控的就是人, 成本極其高, 質量管理體系很難. 像司機參差不齊的.
第二, 在想出行解決方案, 假如消費者需要一次出行, 網約車和出租車比較好. 如果消費者需要幾個小時用, 分時租賃. 如果消費者需要幾天就是傳統的租賃公司, 神州租車這樣的. 如果消費者需要一台車1-3年, 以租代購. 這個目前在中國是一個風口. 如果消費者需要三年以上的車的話肯定是購買. 如果一個消費者需要車幾個月, 或者到一年的話, 有一個公司就是解決這方面的需求的. 這個公司一年之內融資10億美元. 它的融資機構非常多, 包括幾個車廠: 寶馬, 西門子, 給它很多錢. 大家去看一下這個的商業模式非常有趣, 給了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 時間段是一個月, 兩個月到一年的. 任何時候可以把車退回去. 很多商業模式突破, 我想未來是可以把整個鏈條打通的.
主持人(張君毅): 就是說在出行服務當中實際上需要的是多種不同的服務, 很多差異化的東西.
王總, 因為去年咱們搞過未來出行論壇. 那次我雖然沒去, 但是聽說有很多家公司在哪兒展示無人駕駛的情況. 是這樣的嗎?
王豐斌: 對. 當時我們定位這個會的特點是四化融合, 就是聚焦在這塊. 智能化確實這兩年很熱, 我們把一些新的產品和技術都能呈現在我們的大會上.
我也藉著剛才梅總講的展望一下未來, 剛才問梅總的時候, 說多少年以後, 我們未來的場景是什麼樣的?我想象不出來未來的場景. 但是我覺得一定要經過一場充分的市場化的洗禮才可以. 其實我們現在中國的汽車產業, 全世界都是以家族, 私營企業, 民營企業為主導, 中國還是國有企業為主導的時代. 但是現在我們通過新能源產業的崛起, 就是新的勢力, 其實也是帶動了很多民營企業的力量. 我的感覺是不僅僅是汽車產業有一個技術變革, 同時對於中國來說還有一個市場化的洗禮, 釋放一下這個紅利.
還有一個我感覺在中國這個市場跟國外有點不一樣, 因為中國是特別巨大的規模體, 它的人口, 它的一線, 二線, 三線, 四線有很多生態化的梯度. 其實它允許有很多細分的, 中小型的企業服務能夠提供在我們身邊. 不一定是絕對的, 很大的壟斷的企業. 好像一個出行市場就那一家就80%, 90%. 我覺得我寧願有更多的出行服務的企業在我們身邊. 這是我的一個感受, 一定要經過那樣的一個階段.
主持人(張君毅): 由於時間關係, 各位說一句話對自己企業的未來期許和祝福.
王曉麟: 今天這場論壇講的出行, 我對我這個企業的期許, 就是我們為所有出行服務供應商提供好硬體, 那就是車本身. 讓你們的商業模式能夠取得成功, 給你們的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
楊學良: 我把曹操的使命講一下, 就是打造低碳健康共用的人車生活圈, 提供更便捷, 更智能, 更有人情味的服務.
王春風: 越開放, 越成長, 北汽新能源, 以及輕享科技願意與行業一起發展, 一起共榮.
嚴道遠: 出行行業一定會出現上萬億市值公司, 一定會在中國出現, 不管這家公司是不是易開, 易開願意在這裡做出自己的努力.
先越: 如果祝福自己的話, 我希望新特在造車勢力裡能夠活下來. 我們希望真的務實的把我們的車輛推向市場, 得到市場認可, 同時為這個行業多做一些探索和努力. 謝謝.
梅松林: 為移動出行行業推波助瀾, 保駕護航.
王豐斌: 九月歡迎大家參加未來出行大會.
主持人(張君毅): 好, 謝謝, 謝謝各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