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電器電子處理基金池 | '斷炊' | 缺口擴大亟待新方向

廢舊電器電子無害化回收處理, 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善舉, 但一經身處 '廬山' 中, 則發覺前路頗坎坷曲折.

時至2018年, 距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施行已近6年, 在這一制度下, 中國廢舊電器電子回收處理產業規模初成, 正規拆解處理企業數目迅速增加, 資源回收利用程度大幅提高, 收穫了良好的社會與環境效益. 但行業過度依賴政府補貼, 缺乏自主造血能力, 各鏈條責任分配不清晰, 回收目錄範圍偏窄, 非正規回收渠道死灰複燃等現象, 隨著基金補貼缺口的加大, 也在重新凸顯出來.

矛盾中前行

'2014年,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28.78億元, 實際撥付33.92億元; 2015年, 基金徵收27.15億元, 實際撥付53.97億元; 2016年, 基金徵收26.1億元, 實際撥付47.14億元; 2017年, 基金徵收28.1億元, 實際撥付0.66億元. ' 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白皮書》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 基金制度運行期間不僅 '寅吃卯糧' 現象突出, 而且到了2017年, 基金池已面臨 '斷炊' 之困.

一位來自拆解處理企業的負責人透露, '去年的補貼基金未能如時下發到企業, 對於我們而言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雖然不必擔心壞賬風險, 但日常運行還是承受著不小壓力, 對於資金流充裕的大拆解單位還好說, 一些較小的企業已經開始壓縮拆解處理產能了, 甚至停工. 至於補貼何時到位, 我們也不清楚. '

據悉, 目前我國的廢棄電器電子回收處理基金採取 '從額定量' 徵收辦法, 基金義務繳納人主要是我國境內的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 主要包括具有自主品牌的電器電子生產者, 以及雖沒有自主品牌但為他人代工的生產者. 其中, 產品用於出口, 委託方已繳納基金, 發生銷貨退回以及有利於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計方案的電器電子產品, 可以申請減征, 免徵稅額. 目前, 我國廢棄電氣電子基金徵收是以生產企業的現有產, 銷產品數量為依據, 徵收標準分別為電視機每台13元, 電冰箱每台12元, 洗衣機和空調每台7元, 微型計算機每台10元. 相較於徵收費用, 政府給與拆解處理企業的補貼標準經調整, 現為電視機每台60或70元, 電冰箱每台80元, 洗衣機每台45元, 空調每台130元.

對於現行的基金徵收與補貼標準, 生產企業認為繳得多, 而拆解處理企業仍感覺力度不夠. 從事黑電出口業務的何先生 '吐槽' 說, 目前其公司的產品主要通過外貿公司出口, '但是, 儘管產品最終做出口之用, 但我們銷售給外貿公司的行為, 被認作是內銷, 因而不享受基金針對出口的減免優惠. 目前黑電產業利潤本已薄弱, 即使每台13元的標準, 也是企業一筆不小的負擔' ; 同時, 他覺得, 生產企業只是製造鏈條中的一環, '現在基金徵收僅針對產成品, 未來是否應該綜合考慮整個上下遊產業鏈' ; 此外, 他認為, 拆解處理企業也創造產品, 銷往市場創造利潤, '他們應該努力提升生產效率, 而非僅僅依靠基金補貼. ' 何先生的觀點, 代表了部分生產企業的心聲.

此外, 我國廢棄電器電子回收處理基金補貼範圍主要覆蓋 '四機一腦' 產品, 而隨著居民生活水準的提升, 家庭內保有的電器電子品類已遠超這一範疇, 如廚房電器, 衛浴電器, 生活電器, 小家電, 可穿戴設備, 遊戲設備等, 每年淘汰報廢量也蔚為可觀. 這些 '新品類' 是否要納入管理範疇, 如何納入也值得探討.

工信部節能司處長李洪良認為,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作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一項有益探索, 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通過徵收基金, 促進了生產者履行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責任, 增強了其培育綠色環保節能技術的動力; 通過補貼, 在短短几年中, 培植起一批正規回收處理企業, 實現了產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現在, 我們每年的回收處理量達到8千萬台, 再生資源的再利用接近中國資源進口量的1/10' . 但是, 作為一項探索性制度, 廢棄電器電子回收管理相關條例也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不斷修訂與完善, '這個過程中,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增加企業負擔, 同時更好發揮企業的內在動力. '

李洪良提到, 未來政府更希望體現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 而政府則以引導為主, '尤其在基金制度方面考慮企業的一些實際情況, 對於參與綠色製造的試點企業, 給與一定傾斜. ' 在他看來, 實現生產企業閉環的綠色工業系統整合和綠色供應鏈是電器電子回收處理行業的最終出路.

從正向物流向逆向物流的探索

'目前, 我國廢舊電器電子回收處理量在8千萬台, 涉及基金補貼額度接近50億人民幣, 如果109家拆解處理企業完全依靠補貼基金支援運行, 確實不容易. ' 環保部固管中心主任孫紹鋒言道, '該基金制度是當前國情下一種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落實的方式, 長遠來講不可能長期支援下去. ' 隨著國情的變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質的提升, 孫紹峰希望大家能夠樹立起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引流入正規拆解企業的意識, 提升資源利用率; '基金的作用在於引導, 推進' , 未來, 包括電器電子在內的固廢汙染物, 更可能以立法形式將其作為生產者的責任確立下來.

這就敦促生產企業和拆解企業必須加強清潔生產, 自力更生的能力.

北京大學教授童昕為此提供了一些思路. 她指出, 解決廢舊電器電子回收處理難題的根源在於企業能否實現清潔生產.

'現行的制度和條例, 實質上是按照 '汙染者付費原則' , 由 '丟廢棄物的人支付廢物處理成本' , 由此生產者承擔更多責任. '

但 '清潔生產' 的概念認為, '廢棄物管理階段的問題, 可通過產品生態設計和材料的選擇, 以及商業模式的重構, 實現遠較末端處理為好的效果. '

以日本為例, 他們將生產者責任制度視作生產者主動改善產品環境屬性的契機, 從而創造了全新的市場機遇, 商業模式. 中國目前在政策層面是將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看作產業轉型, 供給側改革的一種內在激勵. 十九大期間, 國家提出了將綠色製造提升到戰略層面的意圖.

童昕認為, '現代生產系統擁有高細密的分工, 承擔廢物管理義務應該是整個供應鏈體系的任務. 本質而言, 廢棄物管理是有優先順序別的, 排在第一位的是廢棄物減量化; 其次, 是再利用, 再迴圈; 最後, 才是考慮廢棄處置. 而現在我們的關注重點有所偏頗. 合理的生產者責任延伸, 是通過技術, 材料, 模式的改進, 減少真正的廢棄物數量, 將消費增長, 價值創造與資源消耗脫鉤. '

她提供了兩種產業生態設想, 一是整合化閉環供應鏈; 一是開源供應鏈.

整合閉環供應鏈以蘋果公司為代表, '去年, 蘋果承諾在全球實現100%閉環供應鏈, 即蘋果產品不再依賴礦產開發, 而是完全依靠再利用材料. ' 在這一邏輯下, 蘋果產品設計更加整合, 耐久, '生產者不希望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開啟它, 那怕進入二手迴圈, 都要維持整體狀態, 直至其無法履行功能. ' 蘋果鼓勵用戶在產品報廢后將其送至蘋果拆解中心, 內部拆解為8大基礎構件, 這些構件一些可以迴圈利用, 一些可以再加工利用. 蘋果官網回收公告有如下陳述--你折抵的設備將變成別人手中的新智能手機, 繼續物盡其用, 這對任何設備來說都是件好事.

蘋果官網關於產品回收和折抵的公告

開源供應鏈則類似電腦組裝. '比如手機, 有人想要新攝像頭, 有人想要擴大記憶體, 那麼廠家是否可以製作標準框架, 讓消費者根據需求購買模組, 拆下的模組也可繼續在市場交換. ' 穀歌在2014年曾做過模組手機探索, 海爾, LG等企業也做過家電產品的模組化嘗試, 只是均未成為主流, '開源供應鏈的優勢是物盡其用' .

童昕認為, 兩種模式均有優缺點, '比如蘋果也面臨如何將產品收回到自己手中的問題; 而開源供應鏈廢棄物的終點是城市廢物管理系統, 這一系統很大程度上需依賴地方公共財政支援, 顯然, 這種管理的成本越來越大. 而兩種模式結合, 或者會取得最大化效益. '

在童昕主導的數據跟蹤建模中, 他們發現了如下特徵, '廢舊產品的流動區域化特徵明顯, 也就是臨近區域間流動頻繁, 比如北京向河北流動, 重慶向四川流動. 這種跨區物流成本與區內流動的區別不大, 這就提供了一種可能, 比如在川渝地區, 長虹這樣的企業組織回收效率就相對較高, 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 可以實現整合化回收. '

'在正規回收處理企業之外, 我們還發現一些中間市場. 比如, 一家專業為規範處理廠供貨的企業, 他們非常了解基金制度的各項標準, 同時會大量收到一些缺少線路板, 部件的產品, 而他們通過非正式的回收市場, 可以將整機配齊送到處理廠. 在河南和安徽交界以及貴嶼都有此類企業存在. 還有最末端的個人回收從業者, 則是完全根據市場訊號, 正規處理廠價格高, 就交給處理廠; 價格不好, 則自己拆解做零賣. 在這些中間地帶, 包含了大量民間創業者的努力. 他們也提供了一種網路的靈活性. ' 童昕認為, 這些中間地帶難以完全杜絕, 但可作為補充, 由政府加以引導.

童昕說, '廢棄電器電子處理基金制度是我國探索綠色產業鏈建設的一場偉大實驗, 而當務之急, 是在基金的引導下, 建立一個一體化再生資源市場. 政府的任務是制定目標, 然後根據社會的發展階段及資源的優先順序別, 綜合評定. ' 她認為, '可以鼓勵生產者建立綠色產業鏈, 讓他們的子公司作為迴圈處理廠進入這一行業中. 更重要的是, 鼓勵企業建立一套金融機制, 將廢物處理的成本納入企業運營的整體考量中. 而最終的解決方案應該是開放, 多元化, 最好能帶來源頭治理, 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改變的.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