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合資生產的第一輛電動汽車下線儀式現場. 左二為約亨·海茲曼.
新華社記者曹凱攝
過去兩天, 中國中部城市安徽合肥接連迎來惠而浦和大眾兩大跨國企業 '紮根' , 先是惠而浦全球研發中心和中國總部24日正式啟用, 而後大眾在中國的第一家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第一輛SUV25日下線.
正在合肥舉行的首屆世界製造業大會更是吸引了包括315家境外知名製造業企業負責人在內的4000餘名中外來賓參會, 共用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紅利.
在江淮汽車自動化工廠裡,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約亨·海茲曼見證了大眾在中國生產的首款電動汽車下線. 這款純電動SUV車型基於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技術框架, 融合了大眾旗下西雅特品牌的設計理念, 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 從去年年底合資公司正式成立, 到第一輛車下線, 僅僅用了不到半年, 目前已收穫數千台訂單.
'在電動出行, 智能出行以及互聯互通方面, 中國比世界其他地區發展地快得多. 這也是我們的機遇所在. ' 海茲曼說, 選擇江淮作為合作夥伴是因為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先進, 能讓大眾有機會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車型.
中國將於今年取消專用車, 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江淮大眾正是受惠於此, 成為大眾在中國的第三家合資公司, 也是第一家專註於新能源汽車的中外合資汽車公司.
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展出的中國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曹凱攝
與大眾一樣, 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公司紮根中國超過30年. 與很多將總部放在沿海發達地區的跨國公司不一樣, 惠而浦選擇將新總部放在合肥.
惠而浦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比澤爾說, 選擇將業務中心放在合肥是為了打造極具競爭優勢的 '產業集群' .
'安徽是家電大省, 惠而浦在此有許多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但要想在所處行業取勝, 單靠高效運營一座孤立的工廠是不夠的, 與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同台競技, 才能獲得成功, 因為可以共同吸引最優秀的供應商, 最有才華的技術人員和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 ' 比澤爾說.
比澤爾說, 惠而浦順應了中國製造從 '低成本, 低技術含量' 轉向 '高科技, 高質量' 的轉型過程, 並從中受益. 去年在合肥投產的智能工廠是公司全球三大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之一, 配備有數字化, 自動化和智能物流體系, 能夠實現對產品生產流程的智能控制, 獲得後端數據反饋, 並支援即時動態數據監控, 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24日啟用的合肥研發中心也是惠而浦全球七大研發中心之一.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瑞達說, 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給美中企業技術合作帶來了機遇. 另外很多美國企業在中國擁有工廠, 他們也是這一進程的受益者.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說, 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瞄準高質量發展,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給外資企業創造了大量的投資和市場機會.
吳曉華說, 中國製造業新一輪開放對外國企業來說也許比第一輪有更大的紅利, 因為附加價值高, 市場購買力更強.
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展示的工業無人機. 新華社記者曹凱攝
中國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大幅壓減了對外商投資的准入限制, 在製造業609個小類中, 完全對外資開放的有585個, 佔比96.1%.
數據顯示, 2017年, 中國設立外商投資製造業企業4986家, 同比增長24.3%, 製造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總額達335億美元.
當前, 外商投資的重點從加工製造逐步拓展到計算機, 整合電路, 智能製造等高新技術領域, 在中國設立區域總部, 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近2000家.
正是看準了中外製造業合作蘊藏的巨大機遇, 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的工業4.0教育和交流平台University 4 Industry中國區總代表托馬斯·瑞恩巴哈專程來到世界製造業大會尋覓商機.
瑞恩巴哈說, 該平台集合了包括大眾, 寶馬在內的50多家德國製造業企業的100多名製造業專家, 希望將德國的製造業經驗變成 '共用知識' 與中國企業分享.
'中國的製造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優秀的企業非常多, 比如海爾, 奇瑞等, 我們希望把德國工業4.0的經驗傳播到中國來, 和中國製造業企業一起成長. ' 瑞恩巴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