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來, 華為在手機終端AI布局相對完善, 已經形成了一套以晶片為基礎, HiAI平台為核心, 貫穿終端, 晶片, 雲, 生態的完整行業打法. 然而, 華為這一整套行業打法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 而是在不斷累積AI技術, 在硬體, 軟體以及生態上打好基礎, 並以五款旗艦機探索AI功能和市場逐步形成的.
從2012年建立華為2012實驗室研發AI技術, 到2016年末推出第一代AI夢想機榮耀Magic, 華為率先開啟了AI手機的探索模式. 隨著2017年華為推出自有手機SoC晶片, 並將其搭載在華為Mate10上, 使手機終端計算力實現了大幅度的進階 . 之後, 榮耀V10的推出使華為的AI應用呈現快速增長, 同時這也是國產手機首次將AI能力下放到中端機型中. 進入2018年, 兩款AI旗艦機華為P20, 榮耀10的推出, 正式確立了華為AI生態閉環的全面形成. 從2016年12月榮耀Magic的推出到2018年華為P20, 榮耀10的推出, 華為經曆了整整16個月的時間.
華為五款AI手機在不斷升級優化的同時, 也折射出了華為AI能力的快速完善和進步. 那麼這16個月內通過2款品牌以及五款手機, 華為是如何步步為營, 將AI手機從萌芽狀態逐步鋪成從雲到端的全線AI生態的呢?
全軟體定義AI夢想機: 榮耀Magic
2016年是人工智慧基礎技術迅速發展的一年, 大數據, 雲計算, 人臉識別, 語音識別等感知交互技術日漸成熟, 但AI在終端設備上的應用尚未正式開啟.
就在這一年年尾, 華為旗下手機品牌榮耀將華為2012實驗室研發的人工智慧引擎Magic Live, 首次在手機終端進行嘗試, 並推出了一款以全軟體定義的AI手機榮耀Magic, 而這款手機的推出也標誌著通過軟體實現對AI功能的設想已基本形成.
據榮耀總裁趙明的介紹, 榮耀Magic的設計初衷是一款面向未來的手機, 其外觀設計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超前的: 八曲面的設計(即正面四邊和背面四邊都是曲面), 厚度只有2.8mm, 材料則是3D弧面玻璃加航空級金屬中框.
說榮耀Magic是全軟體定義AI夢想機, 原因是這款手機首次搭載了華為2012實驗室的人工智慧引擎Magic Live, 並第一次在手機上實現了人臉識別, 指紋識別, 眼球追蹤, 抬手亮屏等AI功能.
榮耀Magic的攝像頭採用的是前後雙攝, 前置攝像頭中的紅外相機搭配眼球追蹤技術, 使Magic可以識別用戶意圖. 比如當用戶拿起手機, 只需看一眼屏幕就可實現自動亮屏, 而當眼神游離時, Magic將實現自動鎖屏.
Magic Live人工智慧系統的引入, 也為榮耀Magic添加了聽歌識曲, 掃碼識別, 附近生活服務推薦等功能. 在Magic Auto的駕駛場景功能中, 系統還能為用戶提供接打電話, 導航定位以及播放音樂等多項體驗. 此外, 這款手機還有Magic Play投屏功能, Magic Link檔案傳輸功能等多項方便用戶日常生活的功能設置.
不過在今天看來, 這款手機的AI功能還特別基礎, 畢竟Magic是款全軟體定義的AI手機, 沒有AI終端晶片加持. 因此, 許多AI軟體功能很難在手機終端實現.
算力的劃時代進階: 華為Mate10
隨著深度學習演算法對數據量的需求加大, AI技術開始了在提供計算力的晶片上開啟了探索. 2017年9月華為自研出手機SoC晶片, 內置專用於神經網路計算的NPU模組, 為安卓機實現終端AI計算能力提供了硬體基礎.
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華為就推出了搭載了這一晶片的安卓機華為Mate10, 作為華為第一款具有專用AI晶片加持的人工智慧手機, 這款手機主打視覺, 語音, 語言三大AI體驗.
在視覺AI方面, 對於目前手機廠商都在主打的AI拍照功能, Mate 10也提供AI美顏功能和AI場景識別等功能. 通過人臉識別技術, Mate 10可自動檢測人臉並進行美顏. 經過了1億張照片的訓練, Mate 10能夠智能識別13種場景和物體, 同時還能根據屬性自動調整相機參數, 主動去糊.
語音AI方面, Mate 10將語音助手 '小E' 也進行了AI功能升級, 使小E更加智能, 可以做到熄屏喚醒, 自定義喚醒詞, 並通過不斷學慣用戶習慣和場景分析, 為用戶提供定製個性化服務並在手機的負一屏顯示.
在語言AI方面, Mate 10還提供了自動回複及情緒識別功能, 通過文本實體提取, 情緒識別, 智能自動回複等功能. 比如當你在聊天中輸入文字 '複仇者聯盟3' , Mate 10就能自動推薦觀影資訊. 同時, Mate 10搭載了微軟定製的AI驅動語音翻譯系統, 通過NPU加速實現即時文字交互翻譯和識圖翻譯, 比傳統翻譯快了300%, 能夠支援50國語言.
除了三項主打的AI功能為, Mate 10還具有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 實現了AI降噪, 將車噪場景下的語音識別率從80%提升到92%.
此外, 還有一個特殊的AI應用, 即通過分析本地數據, 理解用戶個人習慣, 在保證用戶體驗不被影響的情況下, 關閉後台一些無效應用.
具有了AI晶片作為計算力的硬體支撐, Mate10用戶帶了來更 '快' 的體驗, 也預示著更加多樣化的AI功能將在手機終端遍地花開.
快速生長的AI應用: 榮耀V10
手機作為佔據用戶日常時間最長的消費類電子產品, 其硬體性能只是提供服務的基礎, 而各種原生應用體驗, APP應用等服務性軟體, 才是豐富用戶體驗的關鍵.
然而, AI從硬體基礎到APP應用之間還需要眾多軟體級與系統級的優化, 以晶片為基礎實現手機端AI應用開發還將涉及到晶片底層架構相容的要求. 因此, 在華為將AI晶片植入到手機終端後, 軟體工程部門在硬體基礎上進行了上層資源的開發, 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各種應用介面, 豐富終端上的AI應用體驗.
在這個時期, 華為推出了中端旗艦機榮耀V10. 榮耀V10可以說是華為第一次把硬體AI能力下放到中端機型中, 同時也添加了更多的AI應用. 比如, 與iPhone X的Animoji功能類似的3D人臉表情捕捉+3D動畫表情重建功能, 下圖展示的就是這一功能的演示, 左邊的動畫大熊貓與畫面右邊的Animoji一樣, 可跟著人的表情進行變化.
在人機交互模式上, 榮耀V10機保持了前置指紋識別功能, 不過與Magic按鍵式的Home鍵不同的是, V10將指紋識別模組直接貼合在玻璃面板上, 而這一設計被容易總裁趙明稱為 '金鑲玉' 設計.
榮耀V10不僅支援前置指紋解鎖, 同時也支援人臉識別解鎖, 抬手亮屏, 與iPhone X一樣支援防閉眼解鎖, 並且有智能限制鎖屏功能. 此外, 躺下玩手機的時候, V10可以跟蹤你的目光, 讓屏幕不會自動旋轉或者息屏. 而支援人臉識別的硬體模組是深度攝像頭, 也使得V10能夠做到3D人臉建模+人臉識別, 精度達到亞毫米級, 人臉識別400ms解鎖.
此外, 與Mate 10相類似, 榮耀V10還擁有AI美顏, AI場景識別, AI語音助手, AI隨性翻譯等功能, 並且支援天際通, 華為錢包, 華為閱讀, Party模式等多項場景服務.
榮耀V10的推出, 已經能夠清晰地看出華為在終端AI上的持續發力, 無論是主打高端商務的Mate系列, 還是主打年輕時尚的榮耀系列, 華為正將AI軟硬能力全面下放到自家的手機產線上.
AI 生態閉環全面形成: 華為P20, 榮耀10
2018年手機行業的AI爭奪戰全面展開, 僅在3, 4兩個月的時間裡, vivo x21, 小米MIX 2S, OPPO R15 , 華為P20以及榮耀10相繼推出, 至此國產四大手機品牌已經全部推出了AI功能旗艦機, 手機AI功能的技術壁壘已經下移, 終端AI能力競賽進入了下半場——AI生態全面比拼.
在上個月舉行的榮耀10發布會上, 華為正式提出了AI2.0的概念, 並前後腳發布了華為P20和榮耀10兩款新旗艦機, 可看作是華為AI2.0時代的典型代表. 據華為榮耀總裁趙明介紹說, AI2.0的概念主要體現在AI平台建設和軟體應用上的健全, 具體來說, 華為手機AI 2.0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獨立NPU AI晶片, AI攝影, AI自拍和AI應用生態.
華為P20和榮耀10都繼續採用具有獨立NPU模組的自研手機晶片. 在這一AI硬體的加持下, 手機的功能也更加高效. 比如P20自帶的摳圖功能, 可以更準確地進行動態視頻摳圖, 比使用Prisma更快. 同時, 在使用AI版的WPS Office時, 手機還可以識別文檔, 進行自動校正, 一鍵生成PPT等.
榮耀10在AI 2.0拍照方面的升級還表現在, 在拍照界面加入了一個AI標誌, 拍照時可以對映像進行語義分割, 分區調優. 在人像拍照方面則可以做到精準虛化, 智能構圖, 自然美顏, 包括柔光, 蝴蝶光, 經典光等多種光效的3D人像光效. 對於手機廠商都在主打的AI自拍方面, 榮耀10也進行了優化, 可以實現像素聚合, 多幀疊合, 解決光學畸變, 智能補光讓膚色更穩定等多重功能.
為便捷用戶體驗, 榮耀10還在AI相簿下進行了場景分類, 通過映像識別功能, 智能識別照片內容並進行分類管理. 比如, 對人像識別後按單人或合影分類, 可分類的場景也非常多樣包括生日, 聚會, 畢業, 夜遊, 運動, 婚禮等.
此外, 榮耀10在人機交互上還進行了人性化的優化, 通過UI設計做到可隱藏式的劉海設計, 並在前面板下部內置了隱藏式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 整合三個導航鍵, 一個非常推出的特點是可以濕手解鎖.
作為主打科技時尚的華為P20 Pro, 也將AI拍照作為一個重要功能. 為了實現優越的拍照功能, P20 Pro採用了全新的4000萬像素+2000萬像素+800萬的徠卡三鏡頭系統, 像素高達1.55um, 可在逆光, 暗光情況下拍攝. AI場景識別也是手機AI的一個重要功能, Mate10中就已具有13種場景識別能力, 而在P20中場景識別更加多樣細緻達到了19類500多種. 此外, P20還具有一個特殊的功能, 即可以在熄屏狀態下通過雙擊音量鍵進行抓拍, 速度僅需0.3秒.
在AI 2.0生態方面, 華為通過HiAI平台, 將自身AI能力提高給第三方開發者, 並不斷在擴大合作夥伴生態.
在HiAI平台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了HiAI API後, 開發者便可在搭載AI晶片的移動設備上編寫AI應用, HiAI平台也因此成為華為構建AI APP生態的核心. 目前, HiAI平台可向開發者提供3大類的50個API, 包含CV機器視覺引擎, ASR引擎和NLU(自然語言)引擎, 以及和微軟合作的IDE計算模型等.
對於能力不同的開發者來說, HiAI平台也提供不同層次的能力需求. 對擁有AI開發能力的, 使用TensorFlow或者Caffee等架構的APP開發者, HiAI會提供相應的工具, 讓開發者可以快速遷移已有的模型到HiAI平台. 而對於普通APP開發者來說, HiAI可提供已經封裝好的語音識別, 映像識別等技術, 開發者們不需要自己做基礎AI研發, 直接可以調用HiAI中封裝好的AI技術直接應用.
目前華為的應用市場就已設有AI應用專輯, 包括來自搜狐, 微軟, 淘寶, WPS, 抖音, Prisma等公司的優化應用.
在手機AI化方面, 華為走在了國內手機廠商的前列, 率先提出了AI 2.0的概念, 而背後暗藏著的是AI生態閉環的全面形成, 從終端, 晶片, 雲再到生態, 華為正憑藉軟硬上的技術實力全面鋪開終端AI布局. 無論是推出自研的手機SoC晶片, 還是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HiAI平台, 還是在終端部署語音助手, 指紋識別等多種人機交互模式, 以及提供基於雲的各種場景服務, 都能看出華為正在積極引領AI2.0時代的到來, 積極響應AI技術給手機行業帶來的變革.
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是, 華為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並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行業打法: 以AI晶片為基礎, HiAI平台為核心, 貫穿終端, 晶片, 雲, 生態全線布局.
結語: 華為終端AI能力的穩步完善
16個月前, 華為推出了首款全軟體定義的AI手機榮耀Magic, 藉此正式開啟國產手機的AI時代. 之後, 以AI晶片為硬體基礎, 華為在AI手機上又先後進行了三次產品迭代, 至今已推出了四個階段的五款AI手機產品.
然而華為在手機AI化上的打法並不盲目, 而是有章可循, 步步為營的. 從華為這四個階段的AI手機的演化, 能夠看出華為在硬體, 軟體以及生態等多方面, 不斷完善終端AI能力, 其中不僅有AI晶片, 基於手機終端的原生AI應用, 更有以HiAI平台為核心的第三方應用開發者平台, 華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迅速構建起手機終端的AI生態閉環.
AI晶片入局手機行業, 以及各種手機體驗和應用的AI化, 正逐步改變著未來十年手機行業的競爭格局, 手機行業的玩家們也將面臨著更加激烈和殘酷的競爭, 2017年在蘋果和華為的帶領下這場競爭進入了開局之年, 2018年OPPO, vivo, 小米等安卓陣營玩家紛紛湧入進來, 相信今年下半年這場降臨在手機行業的AI風暴將更加猛烈, 擁抱手機AI化將成為玩家們的必然選擇.
今年下半年在華為推出新的人工智慧晶片之後, 搭載新一代晶片的華為Mate系列也將問世, 不難預料, 新一代的華為Mate系列將會在晶片和軟體上再次升級. 而在華為新的手機AI晶片推出的同時, 蘋果A12晶片也將搭載在新一代iPhone上亮相. 而三星, 高通等業內巨頭更不會坐以待斃, 必然會積極擁抱手機的AI化. 屆時, 全球手機廠商將掀起新一輪的手機AI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