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 全球第二大的化工企業陶氏化學旗下的陶氏聚氨酯公司宣布將在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Maharashtra)開設的一個新的聚氨酯工廠. 該工廠增加了生產能力和技術能力, 為該地區的客戶提供高品質聚氨酯材料和定製解決方案, 服務於日益增長的市場領域, 並且進一步鞏固了陶氏在該地區的投資.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的頭號強國, 其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印度擁有著僅次於中國的人口數量, 經濟的發展前景一直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隨著印度政府改革措施的不斷推進, 有國際專家和分析人士認為, 憑藉人口紅利優勢和政府的推動, 印度有望取代中國, 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相關資料顯示, 2017年印度經濟增速為7.2%, 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經濟的快速增長, 伴隨著政府改革的深入, 印度製造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登上國際舞台.
領導人頻繁出訪, 屢刷存在感
作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經濟體領導人, 自上任以來, 印度新一屆領導人的足跡遍布了世界各主要國家, 印度總理數周內的兩度訪華更是吸引力世人的眼球. 此外, 本月21號, 印度總理前往俄羅斯索契與俄羅斯總統進行了非正式會談, 印度外交國務部長在15-16日前往朝鮮平壤與朝鮮外相進行了會晤.
相關專家介紹, 印度領導人的頻繁出訪, 是為了在國際社會上刷足存在感. 無論是伊核問題還是朝核問題, 印度都想發出自己的聲音. 因為印度對自己的定位是 '大國俱樂部成員' , 但是其領導人非常清楚, 阻礙印度成為真正 '大國俱樂部成員' 的是其國內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 領導人頻繁出訪,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為印度國內的經濟發展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的支援.
政府創造條件, 吸引外資
自2014年成為新一屆政府領導人就職以來, 印度就開始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 尤其是GST稅制改革. 稅制改革旨在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稅收體系, 打破國內各邦之間的貿易壁壘, 建立一個統一的印度市場, 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 對於塑料機械行業, 印度也有一系列優惠的措施, 比如: 為進入印度的塑機企業在廠區選址和稅收上提供優惠政策, 和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建立塑料大學培養專門人才等.
印度政府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企業, 僅塑機行業就有赫斯基, 威猛巴頓菲爾, 索爾維, 科思創等國際知名品牌, 和海天, 喬博, 順德工正等國內知名塑企, 均成功進入了印度市場.
對中企, 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 印度開放國內市場吸引跨國投資, 是一個機遇也是挑戰.
和中國相比, 印度在諸多領域有著一定的優勢. 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 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 反觀印度, 不僅有著不遜於中國的人口基數, 還擁有著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結構和優越的勞動力結構. 世界銀行2016年統計, 印度人口為13.24億, 僅與中國的13.79億相差5500萬人. 印度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7.6歲, 而中國是37.1歲. 良性的人口結構, 充沛的勞動力資源, 使印度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不用過多考慮勞動力成本問題.
此外, 印度政府不僅只對稅制進行了改革, 在解決財政赤字, 土地改革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印度都下足了功夫. 尤其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這不僅加強印度各邦之間的聯繫, 改善了投資環境, 更是提高了商品的流通速度, 為外部資本的進入創造良好的條件.
面對如此龐大發展空間的印度市場, 對塑機企業來說是機遇, 且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儘管印度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前往印度投資, 但是今年年初印度卻對中國發起了氟橡膠反傾銷調查. 可見, 我國塑企要進入印度市場需制定合理的進入戰略, 以 '服務印度' 的發展理念, 儘可能的融入印度社會, 爭取獲得穩定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