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智能科技產業發展CXO論壇圓桌對話環節,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聯席院長李世鵬問了一個 '很難回答' 的問題, 也得到了令人難忘的答案.
'你覺得中國現在所有的人工智慧公司裡面, 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哪一家最牛? ' 李世鵬說, 這個問題是想啟發大家對未來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思考.
這確實是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這幾年, 人工智慧火得一塌糊塗. 早些年起步的人工智慧公司迎來春天, 新的人工智慧創業企業如雨後春筍冒出, BAT等互聯網公司也開始爭先布局人工智慧業務. 要從其中挑出最厲害的, 真是不容易.
台上幾位嘉賓凝神思考片刻, 開始回答.
'國內人工智慧行業發展至今已經出現了一些王者和龍頭. ' 網智天元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莫倩提到了科大訊飛, 小米等幾家企業.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而是給出自己的判斷標準. 在他看來, 一家公司要在人工智慧領域有持久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 一要有獨特的應用場景, 二要有強大的數據獲取能力, 三要擁有核心技術. 他提到了BAT, 京東和海康威視這些企業.
北京人工智慧專利產業創新中心總經理劉翰倫的角度卻與眾不同, 他從智慧財產權角度, 給國內人工智慧企業來了個現場 '把脈' .
劉翰倫介紹, 放眼全球, 目前的專利大戶有IBM, 臉書, 亞馬遜, 微軟等企業. 從國內來看, 在人工智慧專利上比較有優勢的企業有BAT, 科大訊飛, 商湯科技等等. 但全球在人工智慧專利布局上的前二十名, 沒有一家中國企業.
前段時間, 一家國際組織調研了全球前24家人工智慧晶片企業的排名, 這些企業中有7家是中國的企業.
'我們把這些企業分成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進行比較, 對這些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進行了粗略統計. ' 劉瀚倫解釋說, 這可以從整體上代表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程度, 或者其智慧財產權實力.
研究結果引人深思. 劉瀚倫說, 17家國外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在全球範圍內擁有40萬件專利. 而國內7家人工智慧晶片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一共5.5萬件. 與前者相比, 落差非常之大.
在這7家國內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當中, 在專利數量上走在前列的是華為和台灣的聯發科. 如果把這兩家企業去掉, 結果用劉瀚倫的話說, 簡直 '慘不忍睹' .
依據人工智慧專利的申請情況, 也能看出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大勢.
劉瀚倫分析, 從專利申請情況來看, 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主要在中美兩國之間. 在專利數量方面, 中國與美國雖有差距, 還不至於望其項背. 更加令人擔心的是, 很多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專利, 掌握在美國企業手中.
這一方面是由於, 美國人工智慧技術起步早於中國, 所以掌握的基礎核心專利較多. 另一方面是由於, 中國的人工智慧企業傾向於應用端的研發, 申請的應用端專利較多, 基礎核心專利就成了短板. 這對國內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是個不小的隱憂.
還有一個讓人擔憂的地方在於, 與歐美人工智慧企業在全球布局專利相比, 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申請的專利中有90%以上都是國內專利. '這意味著, 未來中國的人工智慧產品在走出國門後, 可能會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出現 '裸奔' 的情況. ' 劉翰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