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 高德地圖聯合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在北京發布高德地圖國內首創的道路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 該方案賦能的 '智慧錐桶' 同時在北京順義區木燕路大修工程施工現場亮相. 該方案通過對傳統的交通安全設施 (如反光交通錐, 三角警告牌等) 進行物聯網化改造, 並與高德地圖APP數據平台無縫對接, 實現道路施工, 事故和封閉管制資訊的即時精準採集和發布, 實現了道路安全從傳統的1.0時代向物聯網2.0時代進化. 物聯網黑科技 破除道路安全三大痛點 據悉, 鑒於道路工作的危險性, 各方雖不斷加強培訓和管理, 但依舊未能破除道路工作安全的痛點. 對於道路作業方, 作業安全問題大引起傷亡多. 以道路環衛工人為例. 他們是城市的 '城市美容師' , 但由於長時間工作在馬路一線, 已然成為交通事故的高發人群. 來自媒體公開的數據, 南方某市僅涉及環衛工死亡的交通事故2015年發生3宗, 死亡3人; 2016年發生5宗, 死亡6人; 2017年發生6宗, 死亡6人. 普通公眾在出行上則因為動態交通事件資訊無法預知, 無法預判, 臨時應變帶來安全隱患. 路面作業者缺乏及時有效發布資訊的手段, 增加了作業的安全風險. 作業管理方因為無法掌握路面作業的動態資訊, 也無法和作業計劃匹配, 管理難度大. 針對以上三大現實痛點, 高德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設計, 研發推出了基於物聯網的道路安全解決方案, 即通過對傳統的交通安全設施 (反光交通錐, 三角警告牌等) 加裝定位和物聯網模組的方式, 實現道路施工, 事故和封閉管制資訊的採集和發布. 基於這一方案, 高德地圖打通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壁壘, 重塑人, 車, 路. 首先大數據讓 '路活' , 路面作業的動態大數據即時上傳至高德地圖, 讓路面資訊即時更新. 其次是 '車活' , 路面資訊讓交通路況可以提前感知, 預測. 在此基礎上實現 '人活' , 每個道路工作者都可以發布個性化資訊, 出行者則通過高德地圖規劃路徑, 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 該方案已經有北京, 上海, 廣東, 安徽等多家行業管理部門開展了落地應用, 在公眾資訊服務, 道路事故預防和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備五大優勢 科技讓公眾出行更美好 高德地圖交通管理解決方案部負責人吳澤駒介紹, 交通動態資訊高效採集的解題思路就是基礎設施的聯網, 通過基礎設施和手機, 車載導航, 與管理平台的連接, 實現車路協同環境下的道路安全作業, 以及狀態可監測的高效管理的目標. 在該解決方案中, 加裝物聯網模組的交通安全設施具有交通事件一鍵採集, 秒級發布資訊的能力, 通過具有7億用戶的高德地圖精準推送事件發生區域, 提升公眾出行安全. 該交通安全設施適用於道路作業, 交通事故處理現場, 車輛故障, 臨時管制等. 同時, 通過管理平台實現作業資訊的及時掌握, 施工過程的高效規範管理. 具體而言, 高德地圖道路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具有五大優勢, 讓路面作業更顯智慧. 其一, 高精定位, 智能感知. 交通安全設施採用千尋魔方-北鬥高精度定位模組, 依託全國北鬥增強網和千尋位置的自研演算法, 提供高精準的定位服務. 配合伺服器端人工智慧演算法, 實現與道路數據的精確匹配, 並根據硬體定位, 車流軌跡, 用戶上報等多維度數據完成交通通行狀態的全智能判斷, 過濾無效數據和誤操作上報, 從而保證了路面作業資訊精準判定和快速上傳. 其二, 資訊預先獲知, 車主突破距離主動減速. 不同於傳統的路面作業警示標識依賴人眼發現的情況, 車主要靠近才能判斷. 通過道路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 車主可以早早獲知路面資訊, 提前主動減速並帶動後車有秩序避讓. 其三, 交通安全設施與高德地圖駕車導航聯動實現端到端的全自動化發布, 通過導航語音提示用戶減速慢行, 以高德地圖的高滲透率提升車輛和駕駛人對道路動態事件的感知能力. 其四, 操作簡單, 無需安裝APP. 此次亮相的交通安全設施防水, 防摔, 智能功耗優化+太陽能保障連續7*24小時工作不間斷. 交通安全設施生產由第三方廠商合作的方式進行, 所有標準符合公安, 交通部門的技術規範. 其五, 自動化管理. 高德地圖還研發了針對事件和設施的後端管理平台, 各管理單位可以通過管理平台實現對所有即時和曆史作業資訊, 工程資訊以及設施資訊的管理和統計, 並支援與各類養護, 工程, 事故資訊系統整合, 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 科技讓出行更美好, 高德地圖堅持以多年的交通出行技術積累和物聯網, 大數據技術服務道路工作者和管理方, 公眾, 持續幫助提升道路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5月17日, 高德地圖聯合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在北京發布高德地圖國內首創的道路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 該方案賦能的 '智慧錐桶' 同時在北京順義區木燕路大修工程施工現場亮相. 該方案通過對傳統的交通安全設施 (如反光交通錐, 三角警告牌等) 進行物聯網化改造, 並與高德地圖APP數據平台無縫對接, 實現道路施工, 事故和封閉管制資訊的即時精準採集和發布, 實現了道路安全從傳統的1.0時代向物聯網2.0時代進化. 物聯網黑科技 破除道路安全三大痛點 據悉, 鑒於道路工作的危險性, 各方雖不斷加強培訓和管理, 但依舊未能破除道路工作安全的痛點. 對於道路作業方, 作業安全問題大引起傷亡多. 以道路環衛工人為例. 他們是城市的 '城市美容師' , 但由於長時間工作在馬路一線, 已然成為交通事故的高發人群. 來自媒體公開的數據, 南方某市僅涉及環衛工死亡的交通事故2015年發生3宗, 死亡3人; 2016年發生5宗, 死亡6人; 2017年發生6宗, 死亡6人. 普通公眾在出行上則因為動態交通事件資訊無法預知, 無法預判, 臨時應變帶來安全隱患. 路面作業者缺乏及時有效發布資訊的手段, 增加了作業的安全風險. 作業管理方因為無法掌握路面作業的動態資訊, 也無法和作業計劃匹配, 管理難度大. 針對以上三大現實痛點, 高德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設計, 研發推出了基於物聯網的道路安全解決方案, 即通過對傳統的交通安全設施 (反光交通錐, 三角警告牌等) 加裝定位和物聯網模組的方式, 實現道路施工, 事故和封閉管制資訊的採集和發布. 基於這一方案, 高德地圖打通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壁壘, 重塑人, 車, 路. 首先大數據讓 '路活' , 路面作業的動態大數據即時上傳至高德地圖, 讓路面資訊即時更新. 其次是 '車活' , 路面資訊讓交通路況可以提前感知, 預測. 在此基礎上實現 '人活' , 每個道路工作者都可以發布個性化資訊, 出行者則通過高德地圖規劃路徑, 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 該方案已經有北京, 上海, 廣東, 安徽等多家行業管理部門開展了落地應用, 在公眾資訊服務, 道路事故預防和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備五大優勢 科技讓公眾出行更美好 高德地圖交通管理解決方案部負責人吳澤駒介紹, 交通動態資訊高效採集的解題思路就是基礎設施的聯網, 通過基礎設施和手機, 車載導航, 與管理平台的連接, 實現車路協同環境下的道路安全作業, 以及狀態可監測的高效管理的目標. 在該解決方案中, 加裝物聯網模組的交通安全設施具有交通事件一鍵採集, 秒級發布資訊的能力, 通過具有7億用戶的高德地圖精準推送事件發生區域, 提升公眾出行安全. 該交通安全設施適用於道路作業, 交通事故處理現場, 車輛故障, 臨時管制等. 同時, 通過管理平台實現作業資訊的及時掌握, 施工過程的高效規範管理. 具體而言, 高德地圖道路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具有五大優勢, 讓路面作業更顯智慧. 其一, 高精定位, 智能感知. 交通安全設施採用千尋魔方-北鬥高精度定位模組, 依託全國北鬥增強網和千尋位置的自研演算法, 提供高精準的定位服務. 配合伺服器端人工智慧演算法, 實現與道路數據的精確匹配, 並根據硬體定位, 車流軌跡, 用戶上報等多維度數據完成交通通行狀態的全智能判斷, 過濾無效數據和誤操作上報, 從而保證了路面作業資訊精準判定和快速上傳. 其二, 資訊預先獲知, 車主突破距離主動減速. 不同於傳統的路面作業警示標識依賴人眼發現的情況, 車主要靠近才能判斷. 通過道路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 車主可以早早獲知路面資訊, 提前主動減速並帶動後車有秩序避讓. 其三, 交通安全設施與高德地圖駕車導航聯動實現端到端的全自動化發布, 通過導航語音提示用戶減速慢行, 以高德地圖的高滲透率提升車輛和駕駛人對道路動態事件的感知能力. 其四, 操作簡單, 無需安裝APP. 此次亮相的交通安全設施防水, 防摔, 智能功耗優化+太陽能保障連續7*24小時工作不間斷. 交通安全設施生產由第三方廠商合作的方式進行, 所有標準符合公安, 交通部門的技術規範. 其五, 自動化管理. 高德地圖還研發了針對事件和設施的後端管理平台, 各管理單位可以通過管理平台實現對所有即時和曆史作業資訊, 工程資訊以及設施資訊的管理和統計, 並支援與各類養護, 工程, 事故資訊系統整合, 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 科技讓出行更美好, 高德地圖堅持以多年的交通出行技術積累和物聯網, 大數據技術服務道路工作者和管理方, 公眾, 持續幫助提升道路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