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智能手機的面板一直是日韓廠商的大本營, 但中國面板廠商的存在感正在越來越強. 中國在2年內建立了8家手機用面板工廠, 預定今後2年投產的新建工廠也超過5家. 中國的面板工廠不僅將增加產能, 成品率也在提高, 中國廠商的市佔率已佔到30% . 在市場行情惡化的情況下, 為了趕超日韓, 中國面板企業抱著虧損的覺悟, 不斷進行設備投資. '從一年前開始成品率大幅改善. 我們終於實現了滿負荷運轉, 構件訂購也達到了較高水平' , 一家日系廠商的銷售員鬆了一口氣. 這家企業向中國天馬微電子的廈門第二工廠供應液晶面板構件. 據悉, 2016年底投產的該工廠最初在高清液晶面板的量產上陷入困境, 遭到了部分中國手機廠商的退貨. 天馬集團從2011年收購的NEC液晶部門調配了技術人員, 該工廠積累了生產技術, 提高了成品率.
據IHS Markit調查, 天馬中小型液晶面板的出貨額 (2017年實際業績) 為37億美元, 同比大幅增長66% . 京東方科技集團 (BOE) 也同比增長26% . 中國面板廠商的市佔率達到約30% , 迅速增長到可與日本顯示器 (JDI) 及夏普等日本企業比肩的水平. 關於液晶面板, 夏普和卡西歐計算機等日本廠商展開技術競爭, 其用途從黑白電子計算機領域擴大到了彩色電視機. 2000年前後開始, 韓國等企業迅速發展起來. 日本IBM在2001年將該業務出售給台灣企業. 以此為契機, 日本各大機電企業開始縮小相關業務.
在日本, 由6家機電企業組建的JDI和夏普從事液晶業務. 與用於電視的大尺寸面板相比, 手機, 個人電腦及車載用途的中小尺寸面板在高清方面存在技術門檻. 日本廠商相繼從大尺寸轉向中小尺寸. 如今, 在政府資金的大力扶持下, 不斷提高大尺寸面板領域市佔率的中國廠商在中小尺寸面板領域也在步步緊逼. 韓國三星電子很早以前就將重心從液晶轉向新一代的有機EL面板. 不過, 京東方和華星光電 (CSOT) 等中國大陸企業也同時設立了液晶和有機EL面板工廠, 緊跟在三星的後面. '中國企業的實際投資負擔只有20% 左右' , 從日資機電公司跳槽到華星光電的技術人員這樣表示. 在中國, 各地方政府通過投資基金提供資金支援, 建設最先進的工廠. 從電視, 手機用液晶到有機EL工廠, 據稱可提供數千億日元的資金 '補貼 ' .
不過, 中國面板廠商也有弱點. 因為主要客戶是華為等國產手機廠商, 實現穩定量產的技術實力成為壁壘, 難以被美國蘋果的iPhone採用. 此前,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增長, 擁有較高市佔率的中國手機廠商也快速發展. 而面板作為手機的基礎零部件, 京東方和天馬等面板廠商的出貨量也出現增加. 不過, 帶動手機廠商和面板廠商發展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連續4個季度低於上年水平. 接連建設新工廠的中國面板廠商也擔心供應過剩. 今後如何增加對日美韓等海外手機廠商的銷路將成為增長的關鍵. 面板產業的技術從日本傳到韓國, 台灣, 如今又傳到中國大陸. 以钜額資金為背景, 擁有後發優勢的中國大陸廠商也開始掌握生產技術, 日韓台廠商將難以確保技術優勢. 源自中國的供應過剩在鋼鐵和光伏面板等領域曾經多次出現, 或許也將蔓延到面板產業. 日本經濟新聞 (中文版: 日經中文網) 東京 細川幸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