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背景企業將接盤, 金立果真命不該絕?

據媒體報道, 最近幾個月備受業界關注的金立重組獲得重大突破, 一具國資背景的企業將全面接手金立, 不日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詳細重組事宜.

對此, 金立官方回應: 有意向, 還未確定, 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

已持續4個月的資金鏈危機

自今年1月16日董事長劉立榮被爆出41.4%股權被凍結以來, 金立由於資金鏈危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但金立在上海和深圳同時陷入多起訴訟被曝光, 金立多家子公司陷入動產抵押, 債權轉讓的糾紛也浮出水面. 此前網易科技曾報道, 金立對外欠款可能已達到百億, 其中拖欠銀行86億, 拖欠供應商40多億元.

這些受到波及的供應商除了頻繁討債, 訴訟, 還停止或減少對金立的貨品供應, 這讓金立的資金回籠更加困難.

除了上遊供應商集體倒戈,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 金立曾經的優質資源渠道關係也出現裂痕. 由於貨品的積壓導致資金鏈的斷裂, 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金立賴以生存的下遊渠道商也開始反水, 金立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清貨這麼簡單了.

資金鏈危機爆發後, 金立官方稱, '自發生危機以來, 前期我們採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 現在將採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 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 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 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 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 ' 劉立榮也曾承諾絕不跑路, 會一步步償還債務. 他表示金立正在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 必要時可以放棄公司控制權.

此前, 曾有傳言海信可能接盤金立. 海信一直有顆做手機的心, 海信自己做了17年也沒能做起來, 因此戰略投資國內第五大手機廠商金立也是有可能的. 但後來這一消息被金立否認.

過度營銷, 自食惡果

劉立榮也曾表示, 為了償還債務有出售資產的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 金立曾投資8000萬元持有微眾銀行3%的股份, 以及投資12.53億元獲得南粵銀行9.49%的股權. 此外, 金立還擁有位於深圳的在建寫字樓——金立大廈, 總投資12.35億元, 已接近竣工.

但不管是投資銀行還是建大廈, 亦或是之前傳言的賭博輸錢, 都不是金立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 劉立榮曾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表示, '金立資金鏈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和投資費用投入超限, 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 '

自2016年7月以來, 馮小剛, 餘文樂, 徐帆, 吳剛, 薛之謙以及劉濤等6位娛樂明星先後成為金立代言人. 此外, 因為劉立榮個人對圍棋的癡迷, 金立連續10年贊助中國圍棋甲級聯賽, 並邀請世界圍棋第一人加盟金立的豪華代言人團隊.

除了明星代言, 這兩年時間裡金立還冠名贊助了《最強大腦》, 《笑傲江湖》, 湖南衛視《2017跨年演唱會》等12檔綜藝節目, 平均每年贊助6部, 同時還冠名電視劇《楚喬傳》. 據計算, 金立在2016年和2017年用於贊助綜藝節目和電視劇的費用超過30億元. 2017年金立曾對外表示, 本年度僅用於S和M系列產品的推廣費用約19億元.

在營銷上不惜砸下重金學習OV的金立, 卻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

劉立榮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金立這個樣子, 只有做到全球年銷量1億台的規模, 企業才會安全. ' 但根據研究機構GfK的數據顯示, 2017年金立手機在中國的銷量為1494萬部, 排名第七, 份額僅為3%. 這與劉立榮在年初設定的在國內至少要賣3000萬部的目標相比縮水了一半.

結語

根據工信部旗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國內手機市場運行情況及發展趨勢分析》顯示, 2017年國內手機出貨4.91億部, 同比下降12.3%.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初級天花板, 手機廠商的爭奪也就成了一個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 一線手機品牌正在慢慢蠶食掉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 而且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 panel數據, 2016年蘋果和 '華米OV' (指華為, 小米, VIVO, OPPO)佔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79%, 2017年這一數字變成91%. 曾經的 '中華酷聯' (中興, 華為, 酷派, 聯想)一度成為國產手機的領軍廠商, 不過幾年已經易主, 成為了 '華米OV' 的天下.

而從做山寨機起家, 到品牌機, 再轉向智能機, 能夠存活下來的金立, 能否再次翻身也值得期待.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