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引起关注.
4月26日,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汉举行成立大会, 国家有关部委, 军方, 地方政府, 航天企业, 科研院所, 高校, 金融, 媒体领域的80余家单位代表出席, 共同见证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
今天, 我们来看看这家公司是如何诞生的.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诞生记
4月的武汉, 风和日丽. 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 中国航天科工一家新的企业正式揭牌亮相.
与其他专门造导弹的兄弟单位不同, 这个新生的企业将深耕于商业航天领域, 是一家集研发, 制造, 商业融资为一体的空间工程产业公司. 它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
新生企业 却不是行业新手
空间工程总体部诞生于商业航天的大潮中, 虽然是新生企业, 却不是一个行业新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 航天科工积极谋篇, 着力以商业化模式发展航天产业. 在此背景下, 二院二部于2011年成立了空间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利用导弹技术总体部的技术优势, 发展空间技术. 这便是空间工程总体部的前身.
此后, 中心不断发展壮大, 于2014年6月升级为二院空间工程总体设计部, 于2015年5月升级为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 仅用4年时间便成为集团公司层面引领空间工程发展的总体部门.
2017年12月, 空间工程总体部注册成为独立法人, 进行公司化运作, 这家以发展商业航天为主业的体制内单位更加接近市场.
'6年多的技术积累, 让空间工程总体部具备了完整的卫星总体设计研发的能力, 在结构, 热控等核心专业领域建立起一支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 目前, 公司技术人员大都参与了天鲲一号, 虹云工程等重大任务, 经验丰富. ' 空间工程总体部主任吕东明介绍道.
发展商业航天, 走差异化道路
与承担国家重大空间工程的 '航天主力部队' 相比, 空间工程总体部走的是差异化的发展路线, 其产业领域涉及商业航天, 空间安全, 载人航天等.
在商业航天领域, 空间工程总体部将努力构建以低轨宽带移动通信卫星等通信和遥感卫星为代表的, 具有低成本, 高价值的商业航天产品服务体系, 即虹云工程.
虹云工程在我国首次提出了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 它具备通信, 导航和遥感一体化, 全球覆盖, 系统自主可控的特点, 以其极低的通信延时, 极高的频率复用率实现全球覆盖. '当前, 世界上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 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鸿沟, 虹云工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的社会生活方式,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 吕东明说.
空间工程总体部还将着力发展具有颠覆性的空间技术, 比如低成本的载人航天技术, 推动实现产业化发展. 当前, 总体部正在研制柔性天地往返飞行器. 这个飞行器的诞生将推动载人航天的商业化, 对太空旅游, 空间育种等太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纳卫星也是空间工程总体部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吕东明看来, 以小卫星组成星座来替代大型卫星, 不仅可以降低卫星成本, 还具有快速部署, 定制化服务等优势.
姓航天, 却是社会化总体部
航天科工党组书记, 董事长高红卫曾在多个场合阐述航天科工的商业航天概念——要发展商业航天, 必须集众人之力, 不断突破着传统航天的 '围墙' , 将航天科工打造成一个 '社会的总体院, 社会的总体部, 社会的总装厂' . 这也正是空间工程总体的核心发展理念.
吕东明表示, 空间工程总体部将按照 '牵头是硬道理, 成功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 的原则, 牵引和联合集团内兄弟单位, 协同和引领国内合作伙伴乃至国际合作伙伴, 实施统一阵线, 打造产业生态圈.
除了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以外, 空间工程总体部与中科院, 国内重点高校等单位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致力于实现多元化技术来源, 多层次技术应用, 并搭建突出原始创新与再创新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众筹共建'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为空间工程总体部商业模式的确立提供了支撑. '我们将改变单纯依靠国家拨款的发展方式, 与各类型资本和上市公司组建联合财团, 构建 '航天+金融' 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
在管理创新方面, 空间工程总体部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一方面, 要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思维发展商业航天; 另一方面, 借鉴民营企业的成本控制及市场开发经验, 构建军, 民, 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蓝图已经绘就, 但摆在面前的道路仍然需要这个年轻的总体部去实践和探索. '我们将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空间产业公司, 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