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電視印度本土化設兩條產線,華為/OPPO/vivo或跟進電視市場;
集微網消息 (文/鄧文標), 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成功已經不僅限於小米手機. 據供應鏈廠商透露, 小米電視在印度市場也很緊俏, 富士康為此將2條產線搬到印度, 為小米做55英寸小米電視. 目前富士康這兩條產線設備工具正在搬運的路上.
印度產線即將投產, 小米再次瞄準三星
今年年初, 小米電視正式進入印度市場, 小米電視同樣複製了小米手機低價策略, 其目標希望成為印度最大的電視品牌.
今年2月14日, 小米電視4開始亮相印度市場, 小米電視4採用55英寸屏幕, 搭載Cortex A53四核處理器, GPU為Mali-T830 MP2, 配備2GB記憶體+8GB存儲, 同時採用Patchwall深度定製系統, 僅售39999盧比, 價格比三星, LG '厚道' .
隨後在2月22日, 小米電視4正式發售時, 僅10秒鐘就全部售罄. 據悉, 在影視內容資源方面, 小米電視整合了印度本土的主流視頻平台; 在Patchwall系統方面, 小米採用了深度系統定製設計, 更符合印度用戶使用習慣.
小米電視4讓小米在印度電視市場迎來了開門紅, 也讓小米看到了再次挑戰三星的可能. 不過, 目前小米在印度銷售的大多數小米手機都是在印度本土生產的, 小米電視想要挑戰三星電視在印度市場的地位, 本土化生產將不可少.
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曾表示, 我們支援 '印度製造' 的概念, 目前正在思考這一問題, 嘗試找出為小米電視進行本地組裝生產的方案. 有了地方的支援, 我們可以節省一些稅款, 進而給米粉提供更實惠的價格.
而小米電視由富士康代工製造已經不是什麼行業秘密了. 上述供應鏈廠商透露, 現在印度政府對富士康為小米電視新增產線的政策優厚, 前期拿地設廠只用給10%的定金, 後續量產後投資費用還會返還25%.
'目前富士康這兩條產線的設備工具正在搬運的路上, 計劃是在6月份或8月份正式投產小米電視. ' 上述供應鏈廠商稱, 目前三星電視在印度市場最受歡迎, 小米在成功搶佔三星手機的印度市佔率後, 電視市場同樣瞄準三星將是小米在印度的重頭戲.
華為, OPPO, VIVO有望進入電視市場
看到 '友商' 在電視市場賺的盆滿缽滿, OPPO, VIVO, 華為等手機廠商似乎也已按耐不住了.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 目前OPPO, VIVO也在評估調研電視市場, 華為也不例外, 後續OPPO, VIVO, 華為或將正式進入電視市場.
目前, 智能手機從產品, 技術, 供應鏈已經相當成熟, 市場競爭激烈, 硬體利潤空間不斷縮水. 而通過智能手機為中心向智能家居進行產品延展被視為安全可行的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無法確定OPPO, VIVO最終是否會做電視, 但OPPO, VIVO都已經評估調研過. 同時, OPPO, VIVO做電視也不存在很大難度, 基於OPPO, VIVO現有的品牌, 工程師團隊都可以很快解決硬體層面的問題, 只是說在軟體層面還需要花點時間, 但這也不是難事.
相比之下, 華為做電視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 華為海思晶片如今已經成為了全國智能電視和機頂盒晶片市場份額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此前華為已經發布過多款電視盒子, 這為電視業務布局打下基礎.
華為此前還曾聯合創維共同推出一款55英寸的4K智能電視, 產品名稱為酷開榮耀A55智能電視. 這款電視正是搭載了華為海思四核CPU. 華為此前也明確表示過, 華為不會進入包括冰箱, 洗衣機等專業智能家居領域, 但會做一些連接類產品, 包括路由器, 電視盒子等, 至於電視機領域則正在研究.
那麼華為最終是否會進軍電視市場? 華為官方微博曾給出的回答不置可否: '只要不放棄, 終於能夠等到你, 等待未來某一天能看到華為電視' .
不過, 行業分析師也表示, 如果華為推出自己的品牌電視, 肯定會和創維, TCL, 海爾, 康佳, 小米等電視品牌競爭, 而華為海思晶片就是推廣給這些主流品牌客戶. 這正如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只供應華為系列手機, 而沒有向其他手機廠商供應是一個道理. 所以華為遲遲不做電視也是在猶豫, 畢竟華為整個供應鏈非常成熟, 推華為品牌的電視很容易, 關鍵就看華為如何去權衡. (校對/藍天)
2.元太結盟京東方 強攻電子標籤;
全球電子紙龍頭元太結盟大陸面板一哥京東方, 攜手跨足當紅的電子貨架標籤領域, 打入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事業, 以及家樂福, 瑪莎百貨 (Marks & Spencer) 等全球知名量販, 百貨業者供應鏈.
元太看好, 今年電子貨架標籤出貨可望大爆發, 上看1億片新高.
亞馬遜無人便利商店 'Amazon Go' , 掀起無人商店與新零售熱潮. 電子貨架標籤透過掃描, 記下民眾消費物單價與總額, 並可透過相關數據, 分析民眾消費行為, 扮演無人商店及新零售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角色.
元太與京東方結盟, 是兩岸首度在電子貨架標籤領域大陣仗 '強強攜手' 合作, 也是兩岸擺脫面板產能競逐賽, 相互競爭之外, 在顯示器產業攜手合作的案例.
元太高層證實, 與京東方在電子貨架標籤具盟友關係, 但細節不便透露; 今年該公司電子貨架標籤出貨則可望呈現 '爆發性成長' .
元太過去幾年電子貨架標籤出貨年增率都約在三成左右, 去年總出貨量約5,200萬片, 今年增幅可望優於往年, 以倍增方式向上, 總量跨過1億片, 創新高.
元太在今年初的法說會中揭露, 將因應市場對電子紙需求的成長, 在美國南哈德裡, 台灣林口, 及大陸揚州三地同步擴產, 資本支出將較過去年幾年的3億至4億元倍增. 這項大擴產的動作, 已透露元太看好電子貨架標籤及電子筆記本 (eNote) 兩大類產品, 雙雙將進入成長爆發期.
經濟日報提供
據了解, 元太與京東方結盟, 主要透過雙方共同轉投資的法國電子貨架標籤廠SES-imagotag. 據悉, 目前京東方擁有SES-imagotag近八成股權, 為最大單一股東; 元太則投資2,600萬歐元 (約新台幣9.33億元) , 持股約6%.
SES-imagotag以既有法商的優勢, 在歐洲攻城掠地, 拿下不少訂單. 元太與京東方透過SES-imagotag結盟, 由元太提供電子紙材料, 京東方提供面板基板, 擴大搶單利基, 已拿下阿里旗下新零售事業盒馬鮮生, 全球知名量販賣場家樂福, 以及歐洲最大百貨公司瑪莎百貨 (Marks & Spencer) 訂單.
業界分析, 元太是電子貨架標籤的電子紙材料獨家供應商, 但位處供應鏈最上遊, 難以掌握終端市場脈動, 入股SES-imagotag並結盟京東方之後, 有助元太即時掌握線上, 線下市場的趨勢, 搶得先機.
閱報秘書/ 電子貨架標籤
電子貨架標籤 (Electronic Shelf Label, ESL) 是指採用STN-LCD, TFT-LCD, 或是更省電的電子紙顯示器, 用來取代傳統的紙標籤. 隨著物聯網興起, 更能賦予更智慧的功能, 也稱為 '智慧標籤' .
大賣場發達的歐, 美國家, 在感恩節及耶誕節等傳統購物旺季來臨前, 以往採用紙標籤時, 得花上1.5個月, 逐一更改貨架上商品的標籤, 既耗時且耗人力及成本.
如今更換為智慧型電子貨架標籤後, 只要花1分鐘, 就能搞定全店的價格更動作業. 經濟日報
3.中國需要逆勢發展OLED面板產業;
由於蘋果的iPhoneX銷量不佳導致它的供應商三星的OLED面板產能過剩, 甚至將出現跌價的現象, 在這樣的環境下筆者認為中國面板企業應該逆勢繼續擴張OLED面板的產能.
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主要為三星所佔有, 其佔有的份額超過九成, 其次是LGD佔有大約5%左右的份額, 中國OLED面板企業佔有的份額較為有限. 去年蘋果的iPhone首次採用OLED面板推出iPhoneX讓面板行業興奮, 認為OLED面板產業的發展良機到來, 在蘋果iPhone的影響下, OLED面板將迅速在智能手機行業普及.
不過蘋果的iPhoneX銷售遠不如預期. 市調機構SA發布的數據顯示, 目前iPhoneX的銷量大約在5000萬台左右, 而蘋果當初為iPhoneX下了8000萬片OLED面板訂單, 可見其銷量遠低於預期. 由於這個因素的影響, 蘋果對今年將推出的採用OLED面板的iPhoneX後續機型信心不足. 分析指蘋果對OLED面板的訂單僅為5000萬~5500萬片, 低於去年其對OLED面板的訂單量.
受iPhoneX銷量不佳影響, 三星的OLED面板產能出現過剩, LGD則放緩了中小尺寸OLED面板產能 (LGD是電視用的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商, 受OLED電視銷量快速增長的影響它正在中國廣州投資300億元人民幣建設8.5代OLED面板生產線) , LGD積極投產中小尺寸OLED面板本來是為了爭奪蘋果的OLED面板訂單, 如今受蘋果對OLED面板需求下滑的影響它也放緩了這一計劃.
在這樣的環境下, 其實對於中國面板企業來說, 恰恰是逆勢發展OLED面板產業的機會, 而不應該受韓國兩大巨頭三星和LGD放緩擴產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影響.
中國面板企業京東方, 天馬等已投產OLED面板, 不過當前它們的良品率還較低, 產能有限, 即使原來宣稱開始向華為供應OLED面板, 近期華為發布的P20Pro手機採用的卻是LGD供應的OLED面板, 這說明京東方的OLED面板可能未能達到華為的要求.
中國面板生產企業在良品率改進和產能擴張方面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是中小尺寸OLED面板蒸鍍工藝中量產經驗最成熟的設備———Tokki蒸鍍機產能有限, 此前生產Tokki蒸鍍機的Cannon優先將這種設備提供給韓國企業, 特別是前兩年三星甚至買斷了這一設備, 導致中國面板企業購買Tokki蒸鍍機極為困難.
京東方是中國面板企業當中較先拿到Tokki蒸鍍機的面板企業, 這也是它能成為國內面板企業率先大規模投產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原因之一. 如今受三星OLED面板產能過剩, LGD放緩中小尺寸OLED面板擴產的影響, Tokki蒸鍍機出現過剩, 生產這種設備的Cannon主動向中國面板企業推銷. 其實除了這類設備之外, 生產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其他關鍵設備和材料同樣出現相關企業優先供應韓國面板企業的現象, 如今在韓國企業對關鍵設備需求下滑恰恰為中國獲取這類設備提供機會, 這將有助於中國面板生產企業迅速擴張中小尺寸OLED面板產能.
中國製造業需要OLED面板. 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其實對OLED面板有巨大的需求, 在國產手機四強當中OPPO和vivo兩家正是依靠採用三星OLED面板而在國內OLED屏幕手機佔有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 但是OPPO和vivo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其他國產手機品牌難以獲得三星OLED面板的供應, 如果中國OLED面板企業的OLED面板在技術和品質方面趕上韓國面板企業, 中國手機企業可望消化這些OLED面板產能, 推動中國OLED面板產業發展.
在液晶面板行業, 中國面板企業正是通過持續逆勢投資最終成就如今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生產地的地位, 在被視為液晶面板替代技術的OLED面板上中國理應逆勢擴張, 如此才有機會迅速趕超韓國企業, 這有助於中國製造業擺脫對國外先進技術產業的依賴. □彭豐運南方都市報
4.家電業再掀海外併購三家中企盯上一家公司
海爾, 合肥美菱和海信同時盯上了一家海外公司.
斯洛文尼亞家用電器製造商Gorenj在聲明中表示, 該公司已收到三份收購要約, 分別來自海爾, 合肥美菱和海信這三家中國公司.
海外併購對於頻頻出海的家電廠商來說, 不算什麼新鮮事, 但三家中企先後發起收購要約的大陣仗, 讓事態發展備受各界關注.
不過, 目前, 美菱和海信已紛紛作出回應, 美菱稱放棄競購, 而海信電器方面稱參與競爭的是自己的大股東海信集團 (文中簡稱海信) .
有消息稱, 在激烈的競爭過後, 海信以約2.93億歐元的最高報價取勝, 將在15天內宣布收購Gorenje. 海信集團方面對此消息不置可否. 但有接近海信人士透露: '確有必勝的把握. '
斯洛文尼亞Gorenje公司的主營業務系廚電相關產業, 以彩電為主業的海信電器收購它, 似乎意義不大. 而在多元化上進行嘗試的海信集團如若將其收入囊中, 則可在廚電, 白電上進一步擴張.
Gorenje於1950年成立, 擁有從業員工1.1萬人. 其以東歐和德國為中心展開白色家電產品銷售. 公司每年製造的大型家用電器超過350萬台, 其中80%的產品都以公司品牌進行銷售. 除家用電器外, Gorenje還生產陶瓷, 廚房和浴室傢具, 並提供能源, 生態和貿易領域的服務.
對于海信集團而言, 這一收購如若完成, 其或可以在歐洲市場更快開啟新空間.
歐洲市場是近幾年包括海信在內的家電廠商一直想搶佔的一塊 '肥肉' , 海信集團更是想通過一系列動作通過歐洲市場向全球傳遞其高端品牌的形象.
據了解, 日本松下公司目前持有Gorenje上市公司10.7%的股權, 有市場分析師認為, 由於松下近年來堅決執行其全球戰略轉型, 大面積剝離其早年經營的家電資產, 這次收購中松下或擔當了中國公司與Gorenje之間資本掮客的角色.
Gorenje並未批露具體的競購價格, 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目前報價最高的海信集團提出每股12歐元的控股約束性收購條件價格, 這相當於GRV9日收市價格溢價1.65倍, 若以此要約價格估計, 其總市值將一躍升至摺合3.47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頻現海外收購, 如創維收購德國電視機製造商美茲, 海信收購有 '液晶之父' 之稱的夏普電視在北美的業務, 海爾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相關資產, 美的集團斥資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
可見, 中國家電企業通過海外併購方式進入全球市場, 是擴大規模的有力途徑, 但需注意海外併購同樣存在風險. 家電企業需看好標的質量及預估整合效果再出手.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