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 硬科技需轉化為經濟驅動力

近年來, 西安市提出了 '打造硬科技之都' 的口號, 硬科技成為古城的一張名片.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光學博士,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 正是這一概念的提出者. 他認為, 未來的產業升級, 要大量依靠 '硬科技' 所提供的科研成果轉化.

目前, 中科創星及其旗下的天使投資機構已經成功孵化了230多家高科技企業, 其中有不少企業都獲得了良好的成長和效益.

將科研變成護城河

2012年有一天, 米磊的女兒生病打點滴, 護士卻半天找不到血管, 連紮4針都以失敗告終, 目睹女兒受苦的情形, 他很是心疼. 作為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又是光學博士, 米磊當即產生了可以用光學技術來解決 '紮針難' 問題的想法.

經過8個月左右的研發期, 米磊與所裡的孵化企業中科微光聯合研發出了 '紮針神器' ——血管成像儀. 這款產品可同時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 只要將手臂置於血管成像儀下方, 開啟開關, 就能清晰照出血管, 有效解決了老人和小孩等特殊群體的紮針難問題.

在米磊眼裡, 技術手段很多已經成熟, 關鍵如何將其組裝成一個商品, 讓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閣, 能夠為人所用. 這一次他找到了 '合拍' 的合伙人, 專業的技術團隊, 以及完善的商業模式. 目前血管成像儀已被200多家醫院採購, 簽訂了國外的多個地區代理商, 每年有幾千萬的收益. 現在, 這款產品被應用到國內各大醫院, 並遠銷南美, 中東等海外市場.

原本是為了解決自己孩子打針問題的想法, 經過實驗室裡科研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最後為整個醫療行業帶來了巨大改變. 這件事情給了米磊極大啟發: 如果科研院所裡的更多技術, 都能被改造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 未來必將解決更多人類生活的痛點, 創造出更多社會效益來.

基於此, 米磊更加堅定了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的信心. 他認識到, 科研人員要想創業成功, 就必鬚髮揮自己的優勢, 建立企業獨有的商業模式. 而對於研發人員來說, 長年鑽研的科研成果就是創業最好的護城河和壁壘.

孵化科技型企業

2013年, 西光所聯合社會資本發起成立了中科創星科技企業孵化器, 次年即被科技部認定為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 米磊在其中擔任創始合伙人職務. 通過人才, 技術, 資本, 服務的深度融合, 中科創星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之路, 形成了 '研究機構+天使基金+孵化器+創業培訓' 為一體的科技創新生態雨林, 能夠為 '硬科技' 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創業孵化服務.

目前, 西安擁有590多所科研院所, 64所普通高校. 近50萬人的專業科學技術人員, 科研人員佔比全國第一, 眾多國際大公司的研發部門也都落戶西安. 但由於西安市場經濟氛圍不足, 最普遍的問題就是科研成果產業化轉化率較低, 很多產品只存在於實驗室, 不能有效的投入市場量產. 科研院所多年研究積攢的生產力沒有得到解放, 這也是整個西安 '追趕超越' 的破局之難.

米磊所在的中科院西安光機所 '中科創星' 團隊,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創業初期是艱難的, 科研思維和產業化思維的碰撞, 讓米磊深知突圍之難, 實驗室裡的評價體系並不適用於產業化. 在中科創星剛開始創業的時候, 有一個被投資方看好的團隊在研發上一直處於行業前沿, 但在產品量產的過程, 卻遇到了質量不能把控, 規模化生產成本過高等諸多問題, 團隊飽受困擾. 直到團隊轉變思路, 研發成果更貼近市場需求, 逐漸轉化為用戶思維, 產業化之路才開始邁上快車道.

2015年2月15日, 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位於西安高新區的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參觀, 這是光機所建所50年來第一位到訪的國家最高領導人. 米磊作為陪同人員為總書記介紹中科創星孵化的多家硬科技產品, 其中包括他親自參與研發的血管成像儀. 在考察現場, 習總書記還饒有興緻地把手伸到血管成像儀底下體驗. 習總書記參觀後說: '看了西安光機所之後, 我反覆強調的創新驅動發展有了依據. '

為了解決中國企業缺 '芯' 之痛, 中科創星聯合西安光機所, 地方政府, 高校, 院所及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家光電子整合專業化眾創空間——陝西光電子整合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 致力於實現技術, 市場, 資本, 產業的緊密結合, 一站式解決光電子整合晶片初創企業的難題. 截至目前, 陝西先導院已經累計投資孵化了30多個國內外高端晶片創業團隊, 入駐企業23家, 儲備項目300多個, 成功突破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 開發出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

'科技興則民族興, 科技強則國家強. ' 中科創星利用光機所的研究優勢圍繞 '光電產業' 和 '軍民融合' 兩大投資重點, 採取 '小規模起步, 邊募邊投' 的原則, 目前已經孵化出硬科技企業230多家.

把硬科技

轉化為經濟驅動力

米磊是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 在當時, 他正在西安光機所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在日常的成果轉化實務中, 他覺察到 '中國未來在人口紅利消失後, 必須要走向創新紅利, 必須要釋放科研的生產力' . 另外, 他也在思考如何通過營造一種新的理念, 新的思想去給大眾來做一個普及, 引導這種轉變. 在這種情況下, 他提出了 '硬科技' 這個概念, 期待通過這個概念能夠喚醒廣大的社會群體對科技的關心, 讓大家認識到科技能夠真正推動整個人類的進步和變革, 會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米磊說, 硬科技是 '以人工智慧, 基因技術, 航空航天, 腦科學, 光子晶片, 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 這些技術, 區別於由互聯網模式創新構成的虛擬世界, 屬於由科技創新構成的物理世界, 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 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 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 難以被複製和模仿, 是對人類經濟社會產生深遠而廣泛影響的革命性技術, 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如今, '硬科技' 理念已得到了創投圈和全社會的廣泛認可. 目前, 中科創星的投資孵化模式也成為了行業的標杆, 全球第一個 '硬科技小鎮' 也已經建設封頂. 2017年, 中科創星獲得了央視《科技盛典》年度科技創新團隊的榮譽. 同年, 中科創星策劃舉辦了首屆 '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 , 助力西安打造成為 '全球硬科技之都' .

中國的科研投入每年有1.4萬億, 居全球第二, 再過10年, 這一投入就會達到全球第一, 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於轉化率. 米磊指出, '目前, 發達國家科技成果產業化率為25%, 我們只有5%. 我們的科研人員的數量實際上已經成為全球第一, 所以說只需要把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提高, 就可以超過美國. '

'科研成果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米磊說, 國內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 大量科研人員還被緊緊束縛在實驗室裡, '科研' 到 '市場' 之間還存在很大阻隔, 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願景任重道遠.

米磊說, 希望中科創星的這些努力和探索, 能為整個國家科研體系的變革, 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提升, 為實現科技強國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同時, 他也呼籲把更多社會資本和成功社會經驗, 管理經驗用來幫助科學家們創業, 這才是社會和個人雙贏.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