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滲透提速 | 中國家電企業仍需補課

5月10日, 根據海信電器發布的公告,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斯洛文尼亞家電企業Gorenje的競購中取勝, 這也意味著中國家電企業的出海之路再進一步. 如今國內家電市場趨於飽和, 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 企業必須加快全球化的進程,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 中國家電企業的綜合實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且需時時提防反傾銷等不利因素, 才能徹底改變家電格局.

海外收購再下一城

有報道稱, 海信, 海爾, 合肥美菱之前同時競標一家斯洛文尼亞的家電廠商Gorenje, 在激烈的競爭過後, 海信以約2.93億歐元的最高報價取勝, 將在15天內宣布收購Gorenje. 海信2.93億歐元的報價, 是在海信收購Gorenje股份至少50%的條件下提供的. Gorenje的最大股東包括占股11.8%的國際金融公司和10.7%的日本松下電器公司.

隨後海信電器確認了收購的消息, 不過, 參與約束性競購報價的主體是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並非海信電器.

資料顯示, Gorenje於1950年成立, 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出口商之一, 市值約1.54億歐元(約合1.82億美元). 該公司在去年曾表示, 正在尋求一個戰略合作夥伴來提高成本效率, 擴大品牌知名度.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 藉助Gorenje, 可以打通海信向歐洲其他國家的滲透渠道. 自Gorenje成立以來, 該公司不斷通過多品牌和多渠道的方式向其他國家擴張. 截至目前, Gorenje旗下共有Gorenje, Mora, Atag, Pelgrim, Etna, Krting和Sidex七個品牌. 在渠道擴張方面, Gorenje集團目前包括83家公司, 其中59家位於斯洛文尼亞境外, 產品遍布70多個國家.

自主設計取代貼牌

近幾年, 中國家電企業加大了在海外市場的滲透, 收購外企就是其中一種重要方式. 2015年, 創維收購了德國電視製造廠商美茲的TV業務, 海信收購了夏普在墨西哥的生產線;2016年, 海爾以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世界頂級家電企業通用電氣, 之後美的進行了3項對外收購.

家電企業加大海外滲透, 一方面是因為全球化的趨勢,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國內市場趨於飽和. 根據中怡康發布的2018年前兩個月的國內彩電市場銷量情況, 今年前兩個月彩電市場規模和利潤雙雙下降, 在銷量方面前兩個月下滑3.1%, 銷售額方面也下滑1.4%.

在出海這條路上, 中國家電企業經曆了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轉變過程. 在20世紀90年代, 很多國際著名的家電跨國公司將生產轉移到中國, 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家電生產的 '大車間' . 通過貼牌生產, 中國家電業的經營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大, 中國家電出口年平均增長幅度為47%. 但貼牌生產並不是長久之計, 這一方法也曾給中國家電企業帶來了沉痛的教訓.

近幾年來, 中國家電品牌已經基本脫離單純的代工時代, 自主設計開發成為行業主流. 同時, 在 '一帶一路' 倡議帶來的機遇下, 中國家電品牌進一步將海外市場作為布局重心, 並提升自己的本地化運營能力. 如今, 中國在全球市場已經穩居家電大國地位.

綜合實力尚需加強

隨著中國家電企業的崛起, 歐系, 美系和日系這些曾經的家電企業開始衰退, 尤其是日本家電企業. 融合網CEO吳純勇指出, 整體來說, 世界家電產業格局繼續生變, 持續東進, 歐美日韓中的格局正在悄然變為中韓主導, 中國企業不只是在本土市場, 還在全球市場開啟了一輪持續收穫期, 以海爾, 格力, TCL等為主的中國企業開始主導世界家電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競爭格局.

不過, 在家電產業發展的過程中, 中國企業還沒有做到極致. 洪仕斌指出, 當前全球一體化是大趨勢, 在此背景下, 中國家電企業要想征戰全球僅僅只擁有 '一定的' 綜合實力還是遠遠不夠的, 想走得更遠, 飛得更高, 還需要再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綜合實力, 畢竟國外市場與國內市場環境不同, 政策不同, 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也是未知的, 要擁有 '非常強大' 的綜合製造實力, 推廣能力, 產品實力等才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亮.

'國際市場和中國本土市場有一個很大的差別, 國際市場重技術, 國內市場重價格. ' 洪仕斌說. 正是因為這種理念的差異, 國際化的路線備受挫折. 去年底, 美國商務部公布針對中國生產的大型家用洗衣機反傾銷調查結果, 認定中國生產的洗衣機存在傾銷行為. 這起最早針對三星與LG的反傾銷調查, 最終波及整個中國洗衣機行業.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