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渗透提速 | 中国家电企业仍需补课

5月10日, 根据海信电器发布的公告,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在斯洛文尼亚家电企业Gorenje的竞购中取胜, 这也意味着中国家电企业的出海之路再进一步. 如今国内家电市场趋于饱和,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 企业必须加快全球化的进程,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中国家电企业的综合实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且需时时提防反倾销等不利因素, 才能彻底改变家电格局.

海外收购再下一城

有报道称, 海信, 海尔, 合肥美菱之前同时竞标一家斯洛文尼亚的家电厂商Gorenje, 在激烈的竞争过后, 海信以约2.93亿欧元的最高报价取胜, 将在15天内宣布收购Gorenje. 海信2.93亿欧元的报价, 是在海信收购Gorenje股份至少50%的条件下提供的. Gorenje的最大股东包括占股11.8%的国际金融公司和10.7%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

随后海信电器确认了收购的消息, 不过, 参与约束性竞购报价的主体是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并非海信电器.

资料显示, Gorenje于1950年成立, 是斯洛文尼亚最大的出口商之一, 市值约1.54亿欧元(约合1.82亿美元). 该公司在去年曾表示, 正在寻求一个战略合作伙伴来提高成本效率, 扩大品牌知名度.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 借助Gorenje, 可以打通海信向欧洲其他国家的渗透渠道. 自Gorenje成立以来, 该公司不断通过多品牌和多渠道的方式向其他国家扩张. 截至目前, Gorenje旗下共有Gorenje, Mora, Atag, Pelgrim, Etna, Krting和Sidex七个品牌. 在渠道扩张方面, Gorenje集团目前包括83家公司, 其中59家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外, 产品遍布70多个国家.

自主设计取代贴牌

近几年, 中国家电企业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渗透, 收购外企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 2015年, 创维收购了德国电视制造厂商美兹的TV业务, 海信收购了夏普在墨西哥的生产线;2016年, 海尔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顶级家电企业通用电气, 之后美的进行了3项对外收购.

家电企业加大海外渗透, 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根据中怡康发布的2018年前两个月的国内彩电市场销量情况, 今年前两个月彩电市场规模和利润双双下降, 在销量方面前两个月下滑3.1%, 销售额方面也下滑1.4%.

在出海这条路上, 中国家电企业经历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变过程. 在20世纪90年代, 很多国际著名的家电跨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中国, 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家电生产的 '大车间' . 通过贴牌生产, 中国家电业的经营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 中国家电出口年平均增长幅度为47%. 但贴牌生产并不是长久之计, 这一方法也曾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了沉痛的教训.

近几年来, 中国家电品牌已经基本脱离单纯的代工时代, 自主设计开发成为行业主流. 同时, 在 '一带一路' 倡议带来的机遇下, 中国家电品牌进一步将海外市场作为布局重心, 并提升自己的本地化运营能力. 如今, 中国在全球市场已经稳居家电大国地位.

综合实力尚需加强

随着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 欧系, 美系和日系这些曾经的家电企业开始衰退, 尤其是日本家电企业. 融合网CEO吴纯勇指出, 整体来说, 世界家电产业格局继续生变, 持续东进, 欧美日韩中的格局正在悄然变为中韩主导, 中国企业不只是在本土市场, 还在全球市场开启了一轮持续收获期, 以海尔, 格力, TCL等为主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导世界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

不过, 在家电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企业还没有做到极致. 洪仕斌指出, 当前全球一体化是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 中国家电企业要想征战全球仅仅只拥有 '一定的' 综合实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想走得更远, 飞得更高, 还需要再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毕竟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环境不同, 政策不同, 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是未知的, 要拥有 '非常强大' 的综合制造实力, 推广能力, 产品实力等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亮.

'国际市场和中国本土市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国际市场重技术, 国内市场重价格. ' 洪仕斌说. 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差异, 国际化的路线备受挫折. 去年底, 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生产的大型家用洗衣机反倾销调查结果, 认定中国生产的洗衣机存在倾销行为. 这起最早针对三星与LG的反倾销调查, 最终波及整个中国洗衣机行业.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