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熬了, 會死的! 心血管疾病面前, '清晨守衛者' 和 '夜貓子' 都一視同仁! 可要是在全因死亡率 (包括千奇百怪的死亡) 面前, '夜貓子' 獨享恩寵啊! 而且精神疾病, 糖尿病, 神經功能障礙, 胃腸功能障礙, 呼吸功能障礙, 打包帶走.
不過, 如果你媽催你睡覺, 也可以大言不慚的甩鍋給遺傳, 並且告訴她你們這個六十多到七十的年齡段, 才是最 --- 危 --- 險 --- 的.
豪華如廁kill time享受版:
顫抖吧! 夜貓子們, 《國際時間生物學》雜誌2018年4月甩出來一篇重量級文章《英國生物樣本庫中, 作息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係》, 嚇得本夜貓子都質壁分離了.
你熬的是寂寞還是生命? 今天, 就讓世界最大生物樣本庫——英國生物樣本庫——的這項囊括了43萬餘人, 年齡跨越了38歲-73歲, 隨訪時間長達6.5年, 其間 '等死了10534人' 的大型前瞻性研究來實錘吧. (突然有點陰森……)
這個研究主要想知道的就是作息的類型和全因死亡率 (包含所有原因的死亡率) 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死亡證明的細節會提供給英國生物樣本庫, 主要死因會由專業受訓人員編碼記錄. (此處表示深深的羨慕, 畢竟咱們東方對生死忌諱太深, 電話線如果能傳導憤怒的話, 給死者家屬打的隨訪電話足夠把地球炸成二維的了)
在文獻索引裡面, 作者就悄咪咪卻得意的表示: '晚睡以及偏愛在晚上搞事情的作息類型, 早已經被證實和很多合并症 (高機率的代謝紊亂, 心血管疾病, 精神病學的癥狀) 息息相關, 可是迄今為止, 還沒有人! 沒有人! 搞明白過作息類型和死亡風險有沒有關係啊哈哈哈哈哈. 而我們, 不但要在這個大隊列研究裡面看看 '夜型作息和死亡率升高' 的假說成不成立, 還要順便把普遍的疾病在各作息組裡比較一下~ 嘻嘻嘻~ '
(抱歉擅自揣摩了一下作者, 真實的作者是很正經的……)
排除了對問卷調查 '視若無睹' 的, 以及缺少必要 '協變數' 的, 最終篩選了433268人進入調查 (其中55.7%為女性, 雖然後來發現 '性別' 對研究結果沒什麼卵用) .
'協變數' , 作為一種獨立變數, 實驗者不能操縱, 但仍然影響實驗結果, 比如咱們研究 '熬夜與死亡率有多大關係' , 那麼參與者的 '年齡' 就是 '協變數' 之一, 因為年齡大了難免 '領便當' ( '去世' 的詼諧說法) 的風險就會偏大一點. 在做研究的時候要控制住協變數的作用, 以免混淆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
本實驗的協變數有: 年齡, 性別, 人種, 吸煙狀態, 體脂率, 睡眠持續時間, 合并症, 社會經濟地位 (經統計, 社會經濟地位的風險比 (HR) ﹥ 1, 證明它是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危險因素! 紮心了老鐵! )
招進來的這些人通過一個自我問卷調查, 回答一個問題來分組: 你認為你自己是?
是什麼人就要符合什麼樣的條件, 比如一個明確的morning person, 他就要遵循 '晨型行為' : 早睡而且早起, 並且一天的精神, 生理高峰出現在早上. 堪稱明確的 '清晨守衛者' !
一個明確的evening person, 遵循的是 '夜型行為' : 晚睡而且晚起, 並且一天中表現最佳的時候出現在深夜或是一天的尾巴上. 堪稱明確的 '夜貓子' !
'基本上是個morning person' 的人, 是把一天的重心放在早上比晚上多的人. 而 '基本上是個evening person' 則與其正好相反~
本研究僅僅用一個問題來評估作息類型, 可之前主要應用的MEQ (晝夜節律量表, 截止至2012年就被引用過1039次, 可想而知其權威性) , 慕尼黑作息調查問卷, 都需要回答完幾個問題才可以評估參與者的作息分型, 顯然這是整個研究中潛在的弱點, 但實際上它和MEQ問卷中最核心, 最有價值的那個問題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錯誤分組的可能性是很小滴~ (怎麼突然覺得MEQ有點囉嗦and傻傻的……)
下面就是我們萬眾矚目的結果了!
在這433268人中, 27%為明確的 '清晨守衛者' , 35%為基本 '清晨守衛者' , 28%為基本 '夜貓子' , 9%為明確的 '夜貓子' .
不得不感歎 '薑還是老的辣啊! ' , 明確的 '清晨守衛者' , 往往平均年齡偏大, 並且有大部分是女性以及不吸煙者.
反觀 '作死' 的明確 '夜貓子' 組, 往往是年輕人紮堆兒, 老爺們兒, 白種人, 吸煙者, 沒有心血管疾病的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 , 以及糖尿病, 神經功能障礙, 呼吸功能障礙, 胃腸功能障礙或精神障礙 (悶聲作大死? ) 的鵝們. 難怪 '夜貓子' 據稱可以看作是青春期尾巴的標誌. (等等……我突然想到了我酷愛熬夜的60歲老爹……)
敲黑板劃重點啦: 明確的 '夜貓子' 要比明確的 '清晨守護者' 十分顯著地增加了每一種合并症的可能, 最可能出現的是精神病學的癥狀. (OR1.94, OR即優勢比, 大於1則和疾病正相關, 就是表明這個因子對於疾病可能是危險因素; 小於1則和疾病負相關, 表明這個因子對於疾病可能是保護因素; 等於1則和疾病木有關係)
2016年就研究出來了, 和 '清晨守衛者' 相比, 熬的最狠, 起的還早的 '夜貓子' 們和 '軀體情感障礙' 以及 '積極情緒' 的聯繫比對人際關係影響還大.
聽不懂?
'抑鬱' 了解一下啊朋友們! 熬夜是大學生變得脆弱, 患上 '雙相情感障礙' , 阿米什成年人在社區樣本中患上 '季節性情緒失調' 的預測因子, 也普遍和非臨床標本裡, 成年人和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抑鬱癥狀相關的因素.
可是與此同時, '清晨守衛者' 卻被證實是一個面對抑鬱, 精神上低幸福感的強有力的積極因素.
其次的合并症順序依次是: 糖尿病 (OR1.30) , 神經功能失調 (OR1.25) , 胃腸功能失調 (OR1.23) , 呼吸功能失調 (OR1.22)
調整了年齡和性別之後, 作息類型和普遍疾病之間的聯繫, 其中, 作息類型以明確的 '清晨守衛者' 為參照, 既作為偽連續四水平變數, 又作為範疇變數.
本來想找圖來解釋一下 '熬夜' 和 '糖尿病' 關係, 結果文獻太貼心了, 又加了三個熬夜的其他危害, 讓本夜貓子情何以堪啊啊啊
1.損傷了葡萄糖耐受致使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並且胰島Beta細胞反應不充分
2.升高炎性標誌物
3.升高平均動脈壓
4.降低能量消耗
是不是有點懵! 本來點進來是來看 '熬夜到底會不會死的' , 怎麼一下鬧出來這麼多么蛾子? 注意啊兄弟們! 這不是空穴來風! !
2015年一篇研究 '晝夜節律破壞對心肌代謝健康的結果' 的文章, 不但回顧了 '倒班兒' 之後的心臟代謝調查, 還介紹了五個 '聞夜貓子傷心, 見夜貓子落淚' 的實驗研究.
■ 第一項實驗:
10位勇士 (健康志願者) 簽署了10天的28小時去同步協議 (強制他們在這十天裡把每天過成28個小時) , 吃同樣並且等量的食物.
結果發現, 當最大程度的晝夜節律失調的時候, 8名參與者中, 有3名血糖都達到了糖尿病前期. 可是, 胰島素水平也上漲了, 還漲了22%!
也就是說, 在我們身體唯一一個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 蹭蹭往上躥的時候, 本來應該被一舉降下的血糖, 升高了! 不但升高了, 還達到了糖尿病前期的水平.
這同時還反映了一件事: 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ate細胞活化不充分. (就像上課了, 可有一部份老鐵們還在睡覺是一個道理! )
而且, 皮質醇晝夜節律也顛倒了.
皮質醇同學, 作為能讓我們對新的一天充滿動力, 做好準備的一種激素, 可以說是十分重要了. '清晨守衛者' 體內的皮質醇激素水平高, 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比 '夜貓子' 清醒的時候感到更有活力.
這一顛倒! 原來是咱們醒著的時候它升高, 睡的時候降低! 現在變成睡的時候升高, 醒著的時候降低. 這位皮質醇同學和血糖關係密切, 它在的時候可以分解糖原變成糖, 還會促進糖異生 (簡單理解: 把不是糖的東西變成糖) , 這種開外掛 (作弊) 式的行為, 血糖不高等著幹啥?
還! 沒! 完! !
瘦素水平在晝夜節律破壞以後, 下降了17%, 瘦素是咱們吃東西的時候, 調節 '飽腹感' 的訊號! 而且還能促進多巴胺的釋放.
下降了說明啥? 吃的多啊同學們! 胖---﹥血糖高---﹥多巴胺不分泌了---﹥得抑鬱啊!
■ 第二項實驗:
勇士們不但簽署了28小時強迫去同步協議, 同時還被喪! 心! 病! 狂! 的限制了每天只能睡5.6個小時, (不過據說這是倒班兒同學們經常的體驗, 作為一個臨床工作者, 我牆裂贊同) 實驗持續了三周.
儘管勇士們在年齡上還能分出個青年組和老年組, 可是面對這樣殘忍的實驗, 結果完全沒有區別. 空腹血糖水平增加8%, 餐後血糖水平增加14%, 這次估計胰島已經跪了: 空腹和餐後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 分別降了12%和27% .
同時, 靜息代謝也降低了8% .
靜息代謝什麼概念?
是懶人的減肥利器啊啊啊! 不動的時候咱們的身體也在消耗能量, 可是現在消耗的少了, 自然就胖啊.
■ 第三個實驗:
按剛剛那樣對勇士們限制8天, 不過分成兩組, 第一組8天裡都睡5個小時, 第二組 (晝夜失調組) 在第四天開始, 在床上可以躺8.5個小時.
結果這兩組胰島素敏感性都顯著下降 (血糖高了也懶得管) , 男勇士們胰島素敏感性更是下降了2倍. (為啥單獨說男勇士? 因為敢做這麼zuo的實驗的女勇士們太少了! 統計不出來) .
而炎性標誌物C反應蛋白, 雖然在兩組裡都增加了, 不過在第二組中顯著增加.
■ 第四個實驗:
14位勇士住院6天來類比倒班兒生活:
一個夜班只能睡2小時, 之後緩兩天 (能睡8小時) , 再來夜班…… (臨床狗驚恐臉: '莫不是在模仿我? ' )
結果, 第一次夜班, 體內總能量消耗增加了4%, 然後從第二次開始, 體內總能量消耗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胖的開始! ) 並且產生了一個bug (十分可怕的漏洞) : 進食之後產生的熱量降低了!
這意味著啥?
意味著得多吃才能達到身體所需的熱量, 同時瘦素還降低了. 也就是說同時還吃不飽, 雖然總體食慾降低了, 可是沒有卵用啊! (一個在臨床上越來越胖的演化經曆! )
最後一個實驗直接很粗暴的證明: 晚上的餐後血糖比早上高17%, 晝夜節律失調之後不但增加了餐後血糖水平, 而且降低了胰島素敏感性. 簡單來說就是: 本來晚上吃東西就生糖多 (糖除了能轉變成脂肪的原料以外還有一系列可怕的因素! )
講完了併發症, 終於到了本篇文章的核心內容: '熬夜' 和 '死' 究竟有怎樣不可描述的關係?
原來, 作息類型和死亡率確確實實有著千真萬確的聯繫. 不過是與 '全因死亡率' , 和 '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 也有些關係, 不過目前沒有統計學意義 (通俗來講, 就是不被學術界承認) .
明確的 '夜貓子' 要比明確的 '清晨守衛者' 與全因死亡率高出10%的聯繫.
目前一致認為, 夜貓子們的 '悲慘遭遇' 是因為他們自身生物鐘和社會的活動脫節, 造成的生物節律失調所致, 畢竟實驗表明, 故意誘導出來的作息失調, 會導致糖代謝損傷, 以及基因的周期表達過程嚴重受損, 以及情緒的失調, 而且夜貓子們普遍感受過雙休日起的比工作日晚—— '社會時差' , 這種時差不但會造成體脂率蹭蹭上漲, 還對心肌代謝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
明確的 '清晨守衛者' 在全因死亡面前, 有著更低的死亡風險!
中間兩型暫時沒發現和死亡率有啥值得發表的聯繫, 也所幸, 那些選擇 '俺不知道' 的參與者對實際結果並沒有造成什麼偏差.
對於63-73歲年齡組的選手, 作息類型和全因死亡率顯著相關.
這就是在代替梁靜茹在給我們勇氣.
當你面對爸, 媽催你睡覺的時候, 你也可以大言不慚的說: 'SCI裡研究說了, 你們這個年齡段的死亡率才和作息顯著相關, 37歲-52歲和53歲-62歲年齡組都一點關係也沒有' (高危行為, 請勿模仿……)
如果覺得不夠爽! 那麼還有一個bug望周知:
晝夜節律與基因調控息息相關. 而且研究表明, 睡眠的某些特徵是高度遺傳的, 雙胞胎的研究也表明, 綜合來說, 晝夜節律有21%-52%的很高的遺傳性!
雖然晝夜節律與遺傳的關聯目前並沒有實錘, 不過現階段PER基因的幾種基因型已經被確定與生物節律有明確的關係了. 不過晝夜節律是一個複雜的表型, 是需要多基因調控的, 所以還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才能有定論呀.
不過如果真的像上文那樣對父母說的話, 還可以在百口莫辯額時候甩個鍋: '我熬夜是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你遺傳! '
其實, 就算沒有這篇文章來實錘 '關乎生死' , 熬夜導致的很多危險性行為也會間接的給我們指明它不是件好事.
比如, '夜貓子' 類型和合法提神物質 (煙, 酒, 咖啡) , 甚至非法提神物質 (毒品: 大麻, 搖頭丸, 可卡因) 有緊密的聯繫.
夜貓子們一開始是想用它們來讓自己在渾渾噩噩的早晨保持清醒 (因為按照他們自己的生物鐘, 應該比社會統一的生物鐘晚上好幾個小時) , 並且一開始使用這些東西會嘗到甜頭, 所以會有成癮行為. 可是比成癮風險更可怕的是, 這些壞傢伙所造成的短期內的後果, 比如意外事故, 意外懷孕, 打架鬥毆等等.
令人嫉妒到面目扭曲的是, '晨型作息' 幾乎是上述所有事件中的保護因素.
儘管文獻的作者很謙虛, 說目前為止這個研究結果可能還不能在世界範圍內廣受承認.
不過, 我們之所以對生物節律不遺餘力地進行著研究, 這麼努力的發著文章, 訂出來一系列的影響因子等等, 只是想讓我們的下一代能踩在前人, 巨人的肩膀上越走越遠, 越走越好. 所以讀了這麼多, 不如在青少年階段 (被證明是最有效) 或是現在, 開始改善作息, 畢竟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 或是現在.
■ 彩蛋敬上:
國外研究表明, 在冬天出生的寶寶, 因為冬天光照時間比較短, 所以更有可能是個 '清晨守衛者' , 而夏天出生的寶寶, 由於光照時間比較長, 更有可能是個 '夜貓子' . 雖然在亞洲不適用, 不過還是建議夏天出生的接觸光照的時間稍減少一點, 而冬天的寶寶多照照~
之所以光照影響這麼大, 都是因為前文中那個神奇的 '褪黑素' , 光刺激減弱的深夜, 會迎來它的分泌高峰. 如果褪黑素減少, 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 還有乳腺, 前列腺腫瘤. 所以晚上盡量不要在明晃晃的環境裡入睡哦~
最後, '夜貓子' 的主體性格更傾向於外向, 衝動, 獵奇, 開明, 也更傾向於 '精神病' (確實沒看到電影有哪個鬼才, 絕命毒師天天像老頭老太太一樣早睡早起廣場舞的……)
而 '清晨守衛者' 更傾向於內向, 盡責, 和藹可親, 堅定和情緒穩定.
總而言之, 原來媽媽催睡覺是對的呀……
要是能早點讀到這些Sci, 是不是我就不是這麼胖, 這麼醜, 還這麼神經質了……但也難以想象, 如果sci文章像人流廣告一樣霸佔各個黃金時段的無線電和電視, 漫漫長夜被 '媽媽式奪命連環花式催睡覺' 碎碎念包圍的場景……
同志們還是自己管好自己吧! 共勉! !
感謝欣賞, 送您一朵小花花~ ~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 未經著作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