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主機遊戲玩家們來說, 畫面的優劣會對遊戲體驗造成影響. 為什麼看別人玩時, 畫面效果似乎相當優秀, 但在自家電視上遊玩時卻顯得效果截然不同呢? 這或許和電視的功能有關. 如果你沒有注意這些細節, 很可能會買回一台並不適合玩遊戲的電視.
一, 電視是否包含HDMI2.0介面
雖然安裝4K電視後似乎就可以看到高清的視頻內容了, 但如果你購買的電視款式較老, 沒有搭載HDMI2.0的話, 即使你使用PS4 Pro輸出的畫面也無法達到4K 60Hz.
這是因為HDMI2.0將頻寬提升到18Gb/s, 這讓電視的傳輸速度得到有效提升, 可支援高畫質的輸出. 同時, HDMI1.4也並不支援HDR功能, 即使更換了主機也不會對畫質有所提升.
實際上, 日前HDMI Forum協會還發布了HDMI2.1的規格和參數. 這一標準更是支援8K 60Hz和4K 120Hz輸出, 而由於畫質的增加, 也將頻寬提升至48Gbps. 這也意味著4K 60Hz尚未達到顯示極限, 我們或許還能體驗到更強大的遊戲畫質效果.
二, 是否存在輸入延遲
雖然這項參數似乎並沒有直接寫在產品介紹內, 但它的大小則決定了遊戲時的手感. 在操作時, 有些電視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反應一下, 隨後才會將操作反映在遊戲畫面內, 這就讓玩家總感覺產生了延遲. 如今在主機上也不乏一些硬核遊戲, 相當考驗操作, 這樣的延遲也會丟操作產生影響.
延遲的出現實際上也是畫質進步後的 '副產品' , 在購買前可以前往線下門店進行測試. 一些電視雖然清晰度足夠高, 但在演算法上並沒有良好優化, 反而導致輸入延遲過高.
三, 電視是真4K嗎?
4K如今已經成為電視新一代標配, 新一代主機也開始相容4K畫質, 輸出效果提升相當明顯. 但真的所有4K電視都是 '真4K' 嗎? 這或許就要在我們心裡打個問號了.
其實一些電視廠商打出 'RGBW' 的宣傳語, 在RGB排列的面板像素內加入白色像素. 但這樣僅僅是通過共用相鄰像素點的方式提升畫質, 卻不能從根本上提升電視的解析度, 在購買時候可以多加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