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智能手機的超級牌桌上, 坐著這麼四位 '頭號玩家' : 華為的任正非, 小米的雷軍, OPPO的陳明永, 以及vivo的沈煒. 當然, 現在最火熱的玩家是雷軍.
過去一周, 整個資本圈, 財經圈, 科技圈都因為小米申請上市而躁動. 上市的種種猜想總是讓這些 '頭號玩家' 感到抵觸, 任正非曾堅稱華為50年內不上市, 陳明永也說自己不關注財務報表, 就怕盯著利潤容易使決策變形. 雷軍也說過5年內不上市的言論, 不過他卻一個起身, 率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隨著小米IPO招股書的曝光, 外界亦得以對這個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創下不少奇蹟的巨無霸互聯網企業的公司架構, 財務狀況一窺究竟, 小米的各種細枝末節也在短短几天時間內被裡裡外外 '扒了個遍' .
如無意外, 雷軍和小米將成為第一批敲開實施 '同股不同權' 新政之後的港交所大門. 雖然雷軍只持有31.41%的股份, 但在AB股的制度下, 雷軍的表決權超過50%, 具有完全的表決權. 而對於此前錯失阿里巴巴IPO的港交所而言, 自然不願再與這個將成今年香港集資額最大新股的互聯網公司失之交臂.
有意思的是, 隨著獨角獸闖關, CDR, 同股不同權火速落地, 發審政策在2018年迎來令人矚目的大年. 有人評價, 現在是小米上市的最好時機, 用最好的財務數據上市, 在風停之前融一大波錢, 等待下一波風起, 會是雷軍一個明智的選擇.
作為國內最為知名的投資人之一, 雷軍早已功成名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小米上市也將是他第四次而非第一次敲鐘了. 這一刻, 雷軍更想告訴外界: 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
值得注意的是, 趕在提交IPO之前的短短十天內, 雷軍接連做了兩個在小米曆史上算是極為重大的決定, 一是力排眾議宣布永遠不在硬體上賺超過5%的淨利潤率, 另一個則是 '動' 了小米原始班底 '八大金剛' 當中的兩位元老.
雷軍說, 小米是其 '畢其功於一役' 的最後一次創業, 也是他 '不能輸的一件事' . 在上市門檻上的小米又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新故事?
為何食言IPO?
去年年中起, 小米上市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後,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各類消息傳出. 不差錢的小米和聲稱 '5年不上市' 的雷軍為何改變初衷, 令外界頗為好奇.
實際上, 2016年3月, 雷軍在接受知名主持人吳小莉的訪談中就曾詳談過對上市的看法.
在雷軍看來, 自己雖然連年都對上市不鬆口, 但並不排斥. 此前雷軍參與過的金山, YY, 獵豹等多家公司都上市了, 其對上市的好處壞處很了解, 雷軍並沒有簡單把IPO當做企業成功和勝利的標誌, 自己的目標是做成一個長期偉大的公司.
雷軍坦言: '一個偉大的創新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 你讓我每三個月交一次財務報告, 還要滿足分析師和市場的預期, 如果資本市場上不能完成分析師給的目標, 懲罰是很嚴重的, 股票會面臨大跌大落, 我不想讓短期的市場因素, 幹擾長期的戰略. '
在小米誕生之後的連續四五年內, 小米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0%, 150%左右, 而當一個企業超高速增長的時候, 各種意外都有可能出現, 這種情況如果上市就會面臨較重的負擔, 例如股東會希望永遠維持100%的超高速增長, 但這是不可能的.
雷軍坦言, 只會在公司相對穩定, 舒服之時啟動上市. 而上市對於一起打拚多年的員工而言, 意味著過去激勵的變現, 對股東來講則是過去投資的套現.
也有分析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 隨著小米新零售的擴張, 國際化的進程加快, 對IoT的布局, 以及向上遊產業鏈比如晶片的進軍, 靠目前的現金流和之前的融資是不夠的. 小米需要趁估值好的時候啟動上市.
據接近雷軍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雖然目前上市定價和估值還沒有最終定論, 但合理的市值規模是在700億美元的級別, 只能說有希望衝刺1000億美元.
小米招股書顯示, 小米2017年的淨利潤為53.6億元(摺合約為8.46億美元), 若參照700億美元的估值, 按照投行的PE法估值, 小米的估值高達83倍, 高過很多同類型的互聯網公司. 在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洪灝看來, 這個估值有點高, 在當前宏觀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 市場或不容易消化.
對於小米上市, 另一個外界關注的點, 則是小米的 '造富效應' . 隨著招股書的曝光, 跟隨雷軍一起打拚的 '頭部' 兄弟們皆成為身家不菲的富豪.
雷軍, 林斌, 黎萬強, 黃江吉, 洪鋒, 許達來, 劉德, 周光平, 王川, 分別持股31.4%, 13.33%, 3.24%, 3.22%, 2.93%, 1.55%, 1.43%, 1.11%. 若小米最終估值能衝上千億, 那麼這幾個聯合創始人身家個個都將超一個 '小獨角獸' 公司.
查閱小米IPO招股書可獲悉, 目前小米員工共有14513人, 截至今年3月底, 小米共向超過5500名員工進行了股份激勵, 這個佔比高達38%, 這樣一個股權激勵的範圍和幅度, 也算得上互聯網公司股權激勵的壯舉了.
'實際上, 若按小米28萬元的人均薪酬算, 可稱不上是高薪的互聯網企業. 為何工資不高卻一樣能夠激勵員工?其實就是對員工厚道. ' 據熟悉雷軍的內部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早在2014年, 在出任金山軟體董事長3周年之際, 雷軍就決定把個人400萬股金山股票全部分給金山員工, 平均每名金山軟體集團員工可以獲得價值約2萬元人民幣.
'而對於首富頭銜, 可以說雷軍本人對此並沒有慾望, 他很低調, 也志不在此, 還專門在內部提了很多次, 不要說他是首富. '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為何調整高管?
值得一提的是, 在小米IPO前的短短十天內, 小米連續做了兩個對外界而言 '很是突然' 的決定, 引發一連串的思考.
4月27日, 雷軍在給小米的內部信中公布了兩則重要的人事任免: 一是任命CFO周受資為公司CFO兼高級副總裁;二是同屬小米 '八大金剛' 的周光平和黃江吉辭去相應職務.
據了解, 小米八大創始人在小米體系內屬於 '八仙過海, 各有神通. ' 上述的周光平, 是手機行業知名專家, 此前曾主管小米手機供應鏈業務. 黃江吉此前則負責小米雲服務, 小米路由器, 小米探索實驗室等項目.
可以說, 組織架構調整與人事變動本屬一個公司的正常動作, 但以上三位高管在小米內部的角色與去留背後, 更多的是沒有說出來的故事, 當中包括小米曾經遇到的危機與 '起死回生' 的調整.
如今站在上市關口風光無兩的小米, 在2016年也曾遭遇市場下滑, 焦慮焦灼, 自我懷疑的曆史階段. 這一年, 小米信奉的互聯網風口遭遇天花板, 同時OV等線上下渠道的崛起也給小米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於是, 雷軍意識到早先幾年過於迅猛的發展背後還有很多基礎沒有夯實, 需要主動減速, 積極補課. 雷軍進行了一輪高管換血, 火速重掌供應鏈, 讓小米供應鏈恢複元氣, 順利完成 '創新+質量+交付' 的三大補課任務, 同時發力新零售, 積極出海釋放產能. 一年之後的2017年, 小米迅速重回世界前列.
小米在招股書上直言, 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 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
與此同時, 4月25日, 在重回母校武漢大學之時, 雷軍還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承諾 '永遠堅持硬體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
雷軍表示, 作出這個決定的背後經過了多方面的博弈. 首先, 有股東顧慮這會影響未來的公司價值;其次, 有行業分析家甚至用道德綁架的方式質疑, 小米接近成本定價, 會擾亂商業秩序, 擊垮對手;此外, 還有人質疑, 這麼低的利潤率, 怎麼能夠保證小米的持續競爭力?
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稱, '其實雷總(雷軍)在4月23日小米董事會上的原話是, 小米不掙超過3%的硬體利潤, 後來投資人覺得3%太低, 哪怕匯率波動一下都會使公司進入虧損, 才要求改到5%' .
王川還談道, 投資人認為, 本來小米可能成為中國的蘋果, 如果承諾利潤不超過5%, 就失去了這種可能性. 承銷商也一致認為公布這個決定會對上市不利. 但雷軍認為上市前公布是最後的機會了, 儘管作出這個決定要面臨很大的壓力. 雷軍堅持要將 '價格公道, 感動人心' 作為企業發展的信條.
要講怎樣的新故事?
招股書披露, 小米2015-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 684.34. 億元和1, 146.25億元. 2015-2017年, 小米經營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 38.75億元和122.15億元. 2017年小米經營淨利潤同比增長221%.
艾瑞諮詢數據指出, 就收入增速而言, 2017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且贏利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中, 小米同比增長67.5%, 超過了阿里巴巴, 騰訊和Facebook, 排名全球第一.
小米在招股書中強調: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 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而言, 小米是一家以手機, 智能硬體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小米提出 '5%目標' 背後的邏輯亦基於, 儘管硬體是重要的用戶入口, 但小米並不期望它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
小米要把設計精良, 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體成本定價, 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 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這就是其獨創的 '鐵人三項' 商業模式: 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實際上, 小米的高成長空間既基於智能手機硬體, 卻又不僅限於此. 過去三年, 小米硬體業務收入分別佔總營收80.4%, 71.3%和70.3%, 是絕對的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 小米的第二大主營業務互聯網服務發展迅猛. 招股書披露, 截至2018年3月, 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 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 65.4億元, 98.9億元, 年複合增長率74.7%. 2017年, 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率達到了60.2%, 對小米整體毛利貢獻較大.
小米方面表示, 相比其他獲客成本較高的互聯網平台, 小米通過硬體銷售獲得用戶的過程本身是盈利的, 具備很強的成本優勢和變現能力.
與此同時, 雷軍在小米體系之外, 還投出了大量優秀公司, 讓小米的價值觀滲透到了整個產業鏈, 締造了氣勢磅礴的小米生態系統. 在即將來臨的5G時代, 擁有全球最大IOT平台的小米, 是推高小米估值的另一個原因. 招股書透露, 截至2018年3月31日, 小米投資和管理了210家生態鏈公司, 其中90家集中在硬體和生活消費品, 已經連接超過1億台的設備.
除此之外, 海外收入暴漲250%背後, 也意味著小米模式在全球範圍內的成功驗證和快速複製. 招股書披露, 小米手機進入了全球74個國家, 並在全球15個國家進入智能手機銷量前五名.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小米在海外的收入分別為40.5億元, 91.5億元, 320.8億元. 2017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長了250%, 年複合增長率約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