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傳小米為專利和海外渠道欲收購聯想手機? 聯想常程否認;
集微網 5月7月報道
曾多次爆料手機供應鏈的行業人士 '手機晶片達人' , 5月5日在微博稱, 小米未來可能會買下曾經是國內手機第一大的L公司的手機部門.
分析看, 他所指的L公司應該是 '聯想手機' . 這一大膽爆料, 讓大家感到無厘頭. 不過, '手機晶片達人' 也給出了幾個分析.
1.L公司的手機部門, 已經連續虧損好幾年. 2.L公司還有一些他幾年之前買下的M公司 (MOTO) 海外渠道, 這對小米手機拓展國際市場是有互補的作用的. 3.買了L公司也順便能取得一些專利技術.
不過, 國際化也確實是小米今年最重要的戰略之一. 此前, 小米總裁林斌表示, 未來兩年小米手機海外銷量將超過國內. 就在今天, 小米公司高級副總裁王翔發布微博表示, 他們將於今年5月底進入法國和意大利. 當前看, 小米國際化也確實面臨渠道和專利兩大難題.
對於上述傳聞, 今天早上聯想副總裁常程在微博上給予了回應. 他稱, 關於那些收購傳聞, 吃瓜群眾散了吧. 六月猛獸出籠, 等友商接招. 較量才剛剛開始. 他還曬出了ZUI 3.9.017 穩定版本截圖.
據悉, 常程全面負責手機中國市場的產品定義及研發工作. 具體包括: motorola及Lenovo中國產品規劃管理, Lenovo產品開發及管理, 中國手機軟體開發及軟體生態系統. (校對/範蓉)
2.賽諾數據: vivo站穩3000-4000元檔位智能機;
騰訊《一線》蔔祥
5月初, 據賽諾數據, vivo 旗艦機X21上市前五周表現, 超過vivo X9s, 這意味著, X21延續了vivo X系列機型態勢. 在華為P20, 小米Mix 2S等同檔位新機緊逼局勢下, X21成為國產手機中3000-4000元段位線下市場份額領先機型.
從2016年開始, 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因素影響, 國產手機廠商竭力提升品牌形象以消化成本, 華為, OPPO和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相繼推出3000元以上價位旗艦機, 有些甚至沖至4000元以上. 但是, 平均售價真正站穩3000元以上的機型不多, 大多數最後還是以2000元+走量. 此次vivo X21 (標準版售價3198元, 屏幕指紋版3598元) 銷量顯示出消費者對3000元價位接受度增強.
值得一提之處在於, 這種銷售態勢是在手機整體銷量下滑下所取的. 從4月中旬開始, 各家研究機構陸續出爐了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行業數據報告. IDC發布數據顯示, 今年Q1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跌破1億部, 同比下降21%.
競爭激烈的同時, 國內三家手機廠商不斷通過產品創新提高差異化. 華為新推出的P20, 聚焦AI和拍照; OPPO推出的R15, 以漸變色的方式來突破手機外形設計, 迎合年輕人的喜好; 而vivo則是推出X21量產屏下指紋手機, 試圖從科技創新和時尚兩個維度來觸達自己的年輕用戶群.
賽諾給出的X21用戶畫像顯示, 購買X21的消費者16-25歲佔比達到52.1%, 其次是26-30歲群體, 佔比達到34.2%. 他們購買因素中, 前三甲分別是屏幕指紋創新點, 全面屏和載入了人工智慧的拍照效果.
第三方統計機構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 整個2017年vivo出貨量為8110萬台, 佔據了國內17%的市場份額, 位居國內手機品牌第三位. X20這一個單品系列, 銷量達到1000萬台, 成為最受歡迎的全面屏手機之一. X21依靠X系列的積累與創新點差異化的開拓, 最終站穩3000元以上價位. 這或許指明了未來國產手機提升品牌必經之路. 騰訊科技
3.國產機器人行業利潤 增長三成來自於補貼;
王世峰
[由於在減速器, 伺服機等核心零部件技術上的差距, 國內廠商往往對國際廠商的依賴度非常高, 採購溢價十分嚴重, 這直接束縛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進一步突破. 目前工業機器人產能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 高端能力不足, 低端領域低水平重複建設, 盲目發展]
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新舊動能切換的新階段, 曾經一度被貼上低利潤標籤的中國製造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反而給國產機器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已成為工業機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 在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 最新數據統計中,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位於全球排名第23名, 政府也不斷通過政策扶持, 欲在2020年之前, 將中國打造為全球自動化程度前十的國家.
依賴政府補貼
受益於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 國產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 2017年全年, 國產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3.1萬台 (國家統計局口徑) , 同比增長81%. 2018年也繼續延續增長勢頭, 1, 2月份, 國產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8770台, 累計同比增長25%.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 新松機器人, 埃斯頓, 新時達, 拓斯達, 華中數控等國內領先的機器人企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4.56億元, 10.79億元, 34.14億元, 7.64億元和9.85億元. 其中新松機器人淨利潤最高, 達到4.48億元, 淨利潤率達到18.24%. 隨後是新時達, 拓斯達, 均破億元; 淨利潤增速最快的企業為華中數控, 同比增長達146.80%, 其次為剛上市一年的拓斯達, 增速為78.15%.
不過, 現階段國內上市公司對政府補助依賴程度較高.
招商證券統計數據顯示, 2016年新松機器人, 埃斯頓, 拓斯達以及新時達四家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占淨利潤的比例高達30%.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 儘管2017年大部分機器人企業都實現了快速增長, 但是部分企業利潤基本來自於政府補貼.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 地方政府熱情高漲, 其發展目標加起來已經遠遠超過國家層面的規劃目標.
從國家到地方, 機器人產業更加迎合未來經濟目標, 顯然這是機器人企業獲得政府巨額補貼的原因之一. 以廣東為例, 廣東佛山市經認定的機器人本體製造培育企業, 補助50萬元; 經認定的機器人系統整合培育企業, 補助30萬元; 突破機器人本體製造重大技術瓶頸的骨幹企業, 每年最高補助800萬元. 東莞產機器人投入占項目總投入50%以上的, 單個項目最高資助更是高達600萬元.
工信部統計的數據顯示, 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逾800家, 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 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 處於產業鏈低端, 產業集中度低, 總體規模小. 而這些公司之所以可以存活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目前熱衷成立的各種產業園和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有關.
價格優勢不再利潤收窄
這些 '徒有其表' 的機器人企業不僅推升了整個行業的泡沫, 同時也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利潤率, 進而形成某種 '劣幣驅逐良幣' 的惡性迴圈.
在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看來, 雖然行業火爆, 但是國內機器人企業仍然前路漫漫.
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巨大的市場卻並未孕育出中國自有的可與工業機器人領域 '四大家族' (發那科, 安川, ABB和庫卡) 比拼的機器人企業.
目前, 國內工業機器人營收規模最大的新松機器人, 在2017年的營收僅為24.56億元人民幣, 換算成美元僅為3.86億美元.
反觀 '四大家族' 中營收規模最小的庫卡在2017年的機器人板塊營收也達到了12億美元. 而發那科在2017年的合并淨利潤就已經達到105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 由於高端市場遲遲無法突破, 目前國產機器人行業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就是國產機器人企業的利潤正在收窄. 其中的原因, 據記者多方採訪後得知, 這主要是因為以前國產機器人企業靠價格優勢佔領產業鏈低端的生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在核心技術尚未趕上 '四大家族' 的同時, 快速下降的機器人製造成本正在威脅著中國機器人企業之前的立足之道.
據了解, 工業機器人在10年前銷售均價在50萬左右, 現在價格是四大家族機器人售價在15萬~20萬元, 埃夫特, 埃斯頓等國產機器人價格略低於四大家族, 經濟型的純國產機器人終端銷售均價約8萬元.
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未來隨著減速機等零部件國產化, 工業機器人均價估計會降到5萬元以內.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 國內機器人企業強調自身的優勢更多還是從 '性價比' 的角度來考慮.
雙環傳動機械研究院院長張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考慮到進口關稅, 運輸以及生產等成本, 該研究院生產的減速機價格相較於國外進口的大概可以減少20%~30%. 顯然目前大部分國產機器人企業仍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 靠 '性價比' 而非核心技術來開啟市場, 處於產業鏈較低端的現狀.
《2017-2022年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 雖然我國機器人行業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長勢頭明顯, 但是毛利率和淨利率近年來都有走低趨勢. 其中毛利率在2010年到2016年之間從40.89%下滑至34.53%, 而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毛利率為31.65%. 淨利率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 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淨利率僅為12.34%, 而反觀2010年的淨利率卻高達23.24%.
庫卡工業徠斯機器人 (崑山) 有限公司銷售副總裁鄒濤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由於在減速器, 伺服機等核心零部件技術上的差距, 國內廠商往往對國際廠商的依賴度非常高, 採購溢價十分嚴重, 這直接束縛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進一步突破.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 目前工業機器人產能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 高端能力不足, 低端領域低水平重複建設, 盲目發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 特別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弱, 核心技術缺乏, 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瓶頸. 第一財經
4.羅永浩今談王自如 雷軍意外躺槍;
集微網消息 (文/羅明) 還記得幾年前羅永浩優酷約架王自如嗎?在不大的直播間裡, 面對雙方你來我往的舌戰, 火藥味十足, '您別打斷我好嗎?' , '羅老師您看您又打斷我. ' , '您讓我說完好嗎, OK?' 等類似的字句不斷蹦出, 最後的結局是雙方不歡而散, 羅永浩繼續做機, 王自如則是繼續他的評測事業.
時間到了2018年, 網友找出去年王自如做客吳曉波頻道提及羅永浩與鎚子時的視頻, 在視頻中王自如毫不掩飾的嘲諷羅永浩吹牛, 從東半球最好改為東半球第二好用, 堅稱自己是對的, 並認為從技術角度看, 他(羅永浩)第一, 二代產品都有問題. 至於為什麼讓羅永浩很生氣, 王自如說, 是因為自己在視頻裡教羅永浩做人.
羅永浩看到這條微博之後, 很是憤怒, 他回應稱雷軍給王自如投的那筆錢至今還在發揮作用, 暗示王自如收錢辦事, 不夠客觀, 公正, 第三方.
羅永浩談王自如, 雷軍躺槍, 他還真不算冤, 畢竟王自如跟雷軍真有關係, 一方面是雷軍是王自如團隊的投資人, 在雷軍的微博中, 他是這樣評價王自如及其團隊的: 王自如是一個非常傑出的年輕創業者, Zealer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創業團隊, 我非常喜歡他們的作品.
另外一方面, 雷軍是王自如的創業導師,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王自如提及雷軍多次, 他稱遇到挫折之後, 現在願意聽雷軍的了.
圖片來源: 騰訊科技《王自如: 我只願意聽雷軍的》
很快就到鎚子的5月15日新品發布會了, 羅永浩這公開搞事, 還真是有點不合時宜. (校對/範蓉)
5.與奢侈品品牌重名 小米新機太會起名;
集微網消息(文/羅明)小米旗下有一款型號Valentino的手機現身跑分網站Geekbench, 從曝光的圖片看, 單核1485分, 多核5440分的成績性能不俗.
值得注意的是, 該機不僅預裝了安卓8.1的作業系統, 內置6GB大記憶體, 搭載的處理器還是目前市面上沒見過的驍龍638, 它的主頻顯示為1.44GHz, 從搭載驍龍636處理器的紅米Note5 Pro跑分看, 兩者的跑分差距不大, 驍龍638很有可能就是驍龍636的高頻版本. (早前驍龍636在Geekbench被識別成660, 是因為驍龍630和660本身也是同一個開發平台, 就像之前的617, 650, 652 , 653也是同一個開發平台, 開發方案一樣, 針腳一樣, 後來Geekbench網站才修改過來的)
考慮到驍龍636處理器在小米手機家族中已經被用於紅米Note 5檔次的機型, 而這款驍龍638處理器無疑在定位上會略微高一些, 所以用到紅米手機家族中的話, 或許傳說中的紅米Pro2搭載這款全新處理器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有趣的是Valentino(中文名華倫天奴)同時也是全球高級定製和高級成衣奢侈品品牌的名字, 不知道那些Valentino的消費群體看了小米這款代號為Valentino的手機會作何感想?(校對/範蓉)
6.LG手機業務大轉型: 放棄高端轉向性價比 擬重返中國;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中國廠商和三星蘋果形成了某種 '三明治' 的市場結構, 許多夾在中間的企業生存十分困難, 許多企業已經停業轉型.
韓國的LG電子也是被夾在中間的企業之一. 據外媒最新消息, 面對手機業務的虧損困境, LG並未選擇停產停業, 而是將轉變經營戰略, 從高端手機轉向性價比, 另外也將重返中國市場.
在過去多年中, LG電子公司的智能手機一直獲得業界的肯定, 該公司經常能夠做出一些重大創新, 其中包括首次推出模組化手機. 不過總體而言, LG手機定位高端, 將三星蘋果視為對手, 過高的價格損害了其全球市場份額.
今年初, 韓國媒體曾報道, LG電子內部正在對手機業務的失敗進行反思, 可能會放棄高端市場.
據韓國先驅報網站報道, LG電子高管日前證實了上述的轉型戰略. 日前, 該公司推出了一款新手機G7 ThinQ, 相關高管也對媒體介紹了未來的手機業務思路.
LG電子手機業務的新任負責人黃政煥表示: '我們目前的主焦點是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優質的手機. '
LG發布的新手機, 支援了人工智慧等功能, 將於本月在韓國, 美國, 歐洲, 拉美等地發售, 但是具體價格並未宣布.
上述高管表示, 公司將會考慮多種市場因素, 定出合理的手機價格, '雖然我們(手機業務)繼續出現虧損, 但是並不準備馬上從新產品中獲取利潤. '
據報道, 去年底, 黃政煥被任命為手機業務的新負責人, 他的重大挑戰, 是採取全新的商業模式, 扭轉公司長期虧損的手機業務.
當被媒體問到是否會在中國市場推出新手機時, 這位負責人表示正在為重返中國市場進行認真的準備. 他表示: '我們希望利用香港作為一個跳板, 從而在未來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為了推動銷售, LG韓國的銷售部門將從今年負責香港和中國大陸地區. '
據韓媒報道, 面對手機業務的長期虧損, LG內部已經產生了質疑, 即手機業務是否還有必要持續下去. 不過該公司高管目前仍然不準備放棄, 希望能夠繼續獲得市場份額.
據報道, 在過去兩年時間裡, LG手機業務一直虧損, 去年四季度的虧損額高達2億美元.
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 LG手機過去曾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是LG和三星電子一樣, 正在從消費者視野中迅速消失. 其中, 三星電子的最新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1%以下, 成為中國手機市場整合的 '犧牲品' .
'夾心層' 潰敗
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均出現了巨頭集中化的趨勢, 三星電子, 蘋果, 以及中國四大手機廠商(華米OV)掌控了越來越多的份額, 其他廠商的生存空間越發狹小.
LG並不是唯一一家陷入困境的手機廠商, 日本索尼公司的手機業務市佔率也已經大幅萎縮, 不過索尼並未放棄這一業務.
中國台灣的HTC公司, 過去也定位高端手機, 但是在蘋果三星壓力之下遭到潰敗, 手機銷量和營業收入大幅暴跌, 該公司的市場份額也正在向零靠近. 有業界人士和媒體認為, 如果HTC想在虛擬現實的豪賭中獲得勝利, 則他們必須聚焦資源, 即徹底放棄已經失敗的手機業務.
之前, 加拿大黑莓公司也徹底放棄了智能手機市場, 該公司的商標被授權給了中國廣東的一家手機廠商.
曾經斥資70多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微軟公司, 也遭遇了重大挫折, 該公司的手機硬體和手機作業系統計劃全面失敗, 近日微軟已經不再為自家的手機作業系統開發本公司的重要軟體, 官網銷售的自有手機已經撤架停售. 騰訊科技
7.三顧茅廬卻敵不過七年之癢: 托起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moto人;
小米上市歡呼, 摩托羅拉人散場
小米要上市了, 雷軍十年前從金山抽身出來立的flag終於實現. 在滿天都是小米招股書解讀, 雷軍的公開信, 千號員工財富自由的傳聞之際, 似乎已經沒有人再關注前幾天小米首席科學家周光平離職的消息了.
不久前, 小米CEO雷軍發布內部郵件, 宣布小米聯合創始人周光平, 黃江吉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 在小米成立之初的七位聯合創始人中, 首次有人離開.
一代新人換舊人, 一場新聞變舊聞. 當年在小米創立初期作為 '技術擔當' 的周博士選擇了在小米上市前離開, 頗有一股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的悲涼.
周光平在加入小米之前曾擔任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總工程師及高級總監一職, 而在中國智能終端爆發前期, 摩托羅拉為各個創業公司輸出了一批質量過硬的技術人才, 被譽為手機業內的 '黃埔軍校' . 不止小米籠絡了一批摩托羅拉幹將, 事實上當時三星, LG, 索尼, 小米, 聯想等行業巨頭的高管幾乎全部出自於摩托羅拉.
可以說中國智能手機的崛起, 摩托羅拉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批摩托羅拉人卻被不斷地邊緣化, 比較著名的除了周光平外, 還有鎚子的前CTO錢晨.
到底是誰砸了摩托羅拉 '黃埔軍校' 這塊招牌?
雷軍 '三顧摩托'
先講一個老故事.
2010年7月, 當小米公司準備啟動硬體項目的時候, 還沒有一個專業的人才加入.
作為軟體和互聯網行業的大佬, 雷軍找到了能夠做手機系統, 手機軟體和設計的人, 就是沒有找到能夠把手機硬體做出來的人.
雷軍當時的目標是VP級別的人才, 有技術做硬體研發, 有背景能鎮得住供應鏈的人才. 但在那幾年, 能夠入得了雷軍法眼的牛人通常都待在跨國公司做高管, 高薪低壓無風險, 出差還能住五星, 誰會看上一家創業公司?
2010年的夏天, 三個月時間, 雷軍見了超過100位做硬體的人選.
第一次雷軍找到了在摩托羅拉擔任設計總監的錢晨, 他在摩托羅拉工作13年, 主持過多款經典產品的硬體研發工作. 雷軍追了他三個月, 一共見面聊了十七八次, 平均每次差不多10個小時, 終於說服了他. 但最後一刻, 雷軍問錢晨要多少股份, 錢晨回答無所謂. 雷軍覺得他沒有創業精神, 遂放棄, 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
第二次雷軍找到了同樣在摩托羅拉工作過多年的霍保莊. 但當時的霍保莊剛辭去了德信無線CEO的職位, 創立了手機產品的設計方案公司OnTim. 當時正處於安卓手機的爆發期, OnTim也陸續收到愛立信, 華為, 天語的大批訂單. 一邊是訂單, 一邊是風險, 權衡之下, 雷軍毫無意外的又碰了一鼻子灰.
這期間, 又有朋友向雷軍推薦了摩托羅拉的資深工程師周光平, 但是在 '摩托羅拉人' 面前再三折戟的雷軍判斷, 這個從1995年開始就在摩托羅拉工作的55歲 '大齡' 工程師, 肯定是不會出來創業的.
但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在倆人一次長達12個小時的交談結束後, 沒過幾天, 雷軍收到了周光平的回複, 小米創始人拼圖就此完成了.
摩托羅拉成就的中國手機人
那幾年不僅只有雷軍 '三顧摩托羅拉' , 事實上國產智能手機爆發是依靠摩托羅拉撐起了半邊天.
在雷軍之前, 前摩托羅拉副總裁兼個人通信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盧雷加盟了蘋果, 出任亞太區副總裁; 前摩托羅拉中國西區市場的銷售總監金愷在輾轉LG之後, 去了聯想移動互聯出任中國區副總裁; 前摩托羅拉公司副總裁兼中國手機事業部總經理任偉光後來擔任了HTC中國區總裁……
在雷軍之後, 摩托羅拉的資深設計師陳銘鏞被挖去了酷派出任設計總監, 錢晨在羅永浩六個月的軟磨硬泡下去了鎚子擔任CTO.
2009—2012年, 摩托羅拉市場佔有率大幅下滑, 穀歌收購之後又鬧出裁員風波. 許多互聯網公司直接把招聘會辦在摩托羅拉各地研發中心的大樓門口, 被裁員的摩托員工通常上午舉著條幅維權, 下午就去擺著條幅的展台應聘去了.
當然, 擺展台這些還只是創業公司的初級玩法. 在大公司的玩法中, 華為, 中興, 聯想, 酷派, 小米甚至360都曾有組織地去挖摩托羅拉的牆腳.
2012年摩托羅拉南京研發中心被裁員時, 周鴻禕緊急在微博上表態: '如果大家不願意離開南京, 我們可以在南京開個研發中心. ' 同時他還在微博中對360HR的反應速度提出批評.
緊接著雷軍在微博上宣稱小米目前已經有七八十位前摩托羅拉精英, '這次南京MOTO裁員, 各位精英也可以考慮一下小米, 小米一年前就在南京設有研發中心. '
同時作為手機供應鏈上遊的高通中國副總裁沈勁也通過微博喊話: '高通的HR 是不是趕緊針對摩托羅拉的裁員進行招聘呀? 摩托羅拉為我們移動和手機行業培養了多少人才啊. '
很多人把摩托羅拉稱作中國創業的黃埔軍校, 更形象地是來自於目前遍布在中國各大跨國公司的高管群體.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中國IT業的各大跨國公司中, 將近70%的高管曾有在摩托羅拉工作的經曆, 而最為集中的則是手機行業. 三星, LG, 索尼, 小米, 聯想等行業巨頭的高管幾乎全部出自於摩托羅拉.
如果說自從安卓之後中國才算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手機研發的話, 那從摩托羅拉出來的畢業生應當是其中的催化劑.
敵不過的 '七年之癢'
小米做硬體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 因為存在著結款周期的問題, 供應商都不願意為一家剛成立的創業公司供貨, 後來這個難題靠著周光平的人脈, 口水和酒杯解決了.
老羅剛開始說要做手機的時候在媒體上動靜鬧得特別大, 深圳那些貼牌廠商幾乎全都找上門來, 他們都以為鎚子要做貼牌機. 老羅說我們打算自己做手機. 他們說, 那你們會做嗎? 能搞定供應鏈嗎? 後來老羅說他們找到了錢晨, 那圈裡面都知道, 都說誤會了.
雷軍如果沒有周光平, 小米可能還在用MIUI和米聊做著掙紮; 羅永浩如果沒有錢晨, 鎚子可能也會淪落為樂蛙OS的下場.
那時候的雷軍和周光平, 老羅和錢晨就像是新婚燕爾的夫婦, 甜蜜得很. 雷軍在發布會上對著周光平一口一個周博士的叫著, 老羅和錢晨也在工作之餘曬出雙方家庭共同出遊的照片.
但是再親密的 '情侶' 也都敵不過 '七年之癢' . 周光平自2010年加入小米, 直到不久前被媒體曝光離職, 差不多七年, 而錢晨比他更早一年離開了鎚子.
2016年對於錢晨和周光平來說都是不算太平的一年. 當年5月份雷軍發布了內部信將周光平調離供應鏈崗位, 擔任首席科學家的虛職. 沒安分兩個月, 知乎就傳出錢晨 '尿褲子' 事件, 隨後也證實了錢晨『被退休』的消息.
錢晨沒等到老羅的十億融資, 周光平沒等到小米引領的全面屏風潮. 為什麼作為中國教科書級摩托羅拉畢業生, 錢晨和周光平會這樣草草下台?
根據之前騰訊深網報道的消息, 小米內部員工指出周光平帶領的研發團隊雖然在小米創業初期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在國產手機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已經逐漸掉隊了. 比如在2015年的產品紅米Note3推出指紋識別的時間太晚, 這款手機發布後又遭遇鋪天蓋地的差評, 體驗上明顯不如樂視和魅族在同一時期分別發布的樂1S和魅藍Metal.
錢晨初期在做鎚子T1時過的也不太安穩. 錢晨做硬體的能力是有, 但鎚子一直都是羅永浩主導的軟體公司. 老羅在人手不全, 能力不夠的情況下就執著於做一個完美的手機, 出眾的設計, 出奇的交互 (都是老羅親自抓的) 背後, 剩下的全是錢晨帶領的硬體團隊在填補. 所以T1早期爆出品控差, 電池熱也就不足為奇了.
錢和周在摩托的那個年代, 手機還是以硬體為主導的. 所以他們所在的硬體部門在整個項目組中話語權相當大, 軟體部門需要跟著硬體設計優化. 而在安卓之後, 系統優化的權重逐漸從整個項目組中提升, 需要軟硬體結合才能做出好的產品. 這對於打法已經固定的周和錢來說無疑是困難的.
消失的話語權
手機硬體中另一個難點在於供應鏈, 而在這一點上錢, 周的表現也難以讓人滿意.
在2015年, 因為供應鏈的原因, 小米5遲遲不能發布, 最終拖到了2016年2月, 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小米在2015年沒有完成既定的8000萬手機銷量目標, 雷軍對此很生氣. 而小米手機的研發和供應鏈正是周光平負責.
那段時間錢晨在供應鏈上同樣焦頭爛額. 鎚子T2時隔T1一年半之後才發布正是由於供應鏈的把控不當. 在發布前夕, T2的代工廠中天信突然破產也讓鎚子雪上加霜.
在騰訊深網的報道中把小米供應鏈的責任丟到了周光平的搭檔郭俊身上. 郭俊有政府部門工作背景, 最早進入小米是負責入網許可, 政府關係等, 後來被雷軍委任去負責供應鏈.
之前並無供應鏈經驗的郭俊認為供應商沒有多重要, 在郭俊心目中, 小米是甲方公司, 供應商是乙方公司, 不受重視理所應當.
甚至在一次小米舉辦的供應商大會上, 有供應商的高管在現場沒穿小米發的衣服, 到了大會合影環節, 郭俊看到後很氣憤, 直接把這幾個人轟下去了, 從此這些供應商拒絕再與郭俊見面.
為什麼周光平不親自負責供應鏈? 為什麼錢晨不去找一個好點的代工廠? 說來有些壯士暮年的淒涼, 身為老一批手機人的錢晨和周光平早已在手機供應鏈上沒什麼話語權了.
且不提摩托衰落那些年元器件廠商已經大換血, 索尼壟斷了手機鏡頭市場, 高通佔據了移動晶片半壁江山, 手機屏幕讓三星和JDI蠶食殆盡, 摩托前些年積累到的供應鏈優勢 (比如德州儀器) 早就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裡被一波團滅.
並且早年間摩托羅拉的手機大都是自建工廠生產, 並沒有積累到多少代工廠資源. 所以富士康, 英達華等在一批新興的代工廠面前也缺失了談判的籌碼.
散場的 '摩託人'
雖然曆史讓老『摩託人』身上的技術, 渠道優勢漸漸丟失了, 但是作為跨國公司管理層身上的『氣場』卻沒有丟.
一位曾與周光平接觸過的人曾在媒體面前表示周光平是一個居功自傲的人, 喜歡用賭氣威脅的態度討論問題, 這點在摩托羅拉時就曾多次發生. 有一次, 小米內部開會討論手機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雷軍問為什麼OPPO和VIVO在供應鏈方面能做好小米就不行, 結果周光平很賭氣地回了一句, '那你去找OV的人吧' , 導致整個場面十分尷尬.
周光平有時會得理不饒人, 讓雷軍沒台階下. 小米創業初期, 二人曾一起參加媒體舉辦的微論壇活動, 雷軍對著硬地板摔手機測試, 回去後被周光平狠狠地批了一頓.
有供應鏈的消息稱, 周光平曾和雷軍鬧矛盾, 就在辦公時間佔用會議室打乒乓球, 使得來到小米的供應商開會無法使用.
來到另一邊, 錢晨在鎚子的遭遇恰恰相反. 據傳言鎚子T1在設計期間, 錢晨就否定過老羅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 結果被噴的狗血淋頭. 2014年老羅優酷約戰王自如時, 錢晨也勸解休戰, 結果又被彪悍的羅老師負氣否決.
雖然『尿褲子』事件難以驗證, 不過在錢晨離職前夕有兩件事可能篤定了他離開鎚子的想法. 第一是在錢晨反對羅永浩要再度與錘粉李中秋上視頻網站對談; 第二是去年6月底一次鎚子科技的內部會議上, 針對要發布的新手機老羅臨時提出的修改意見遭到了錢晨聯合其他高管的反對. 後來扔沒扔礦泉水不一定, 但以老羅的性格錢晨在眾人面前的難堪是少不了的.
錢, 周之前在跨國公司中是向職業經理人彙報, 有問題時吵歸吵, 即便鬧掰了雙方還要為明年的財報數據繼續過下去. 你好我好大家才會好, 這是跨國大企業亙古不變的定律.
但是到了創業公司這裡, 再而三地摸了創始人的逆鱗可不是一回事了.
也許對於雷軍和老羅而言, 周和錢的加入不僅可以解決早期硬體問題, 另外的背景Buff加成也吸足人才和資本的目光. 所以在初期, 雷軍願意在發布會上與『周博士』同框, 老羅也願意在採訪時把大量篇幅讓給『錢博士』做嫁妝.
但是捧的越高, 摔的越疼.
你看後來接替錢晨的吳德周, 不僅個子低, 姿態放的也很低, 僅有的幾次直播露面中也是老羅讓說什麼才說什麼; 你再看後來接替周光平的張峰, 也是從紫米CEO的崗位中抽身而出, 『雷總』指哪就打哪.
人們喜歡把有才能的人稱作『尖子』, 但沒擺正位置的尖子就變成了釘子. 品途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