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電池將用 | '中國造' | 寧德時代欲超特斯拉

美媒稱,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贏得日產汽車的供貨訂單, 這也是這家勢將超越特斯拉的中國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從日產汽車獲得的首份合同.

據彭博商業周刊5月2日報道, 寧德時代5月2日在電話中表示, 在日產汽車最暢銷車型軒逸的電動版, 也是該公司在中國生產的首款電動汽車中, 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將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 日產汽車發言人不予評論. 寧德時代4月末還與捷豹路虎有限公司簽署了意向書.

報道稱, 中國積極推進大氣治理和減少石油進口的行動催生了大量製造商, 寧德時代就是其中之一. 該公司已經向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廠家提供了數量最多的動力電池, 目前正計劃在其位於福建寧德的大本營建設一座工廠, 使公司產能提高4倍, 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 即將進行的20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IPO)將有助於為該工廠的建設提供資金.

據報道, 寧德時代還是全球汽車巨頭即將推出的一系列新車的電池供應商. 這些車型包括豐田汽車中國合作夥伴廣州汽車集團重新推出的純電動汽車ix4, 現代汽車的插電版索納塔和寶馬公司的530Le轎車.

另外, 寧德時代正在德國, 匈牙利和波蘭選址建設其首家海外工廠. 該公司5月將在日本開設辦事處, 為當地客戶提供服務.

《日本經濟新聞》3月20日發表題為《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廠商的崛起與自信》的報道稱, 不管是純電動汽車(EV)還是混合動力車(HV), 電動車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充電電池. 在中國, 國產純電動汽車的開發更是催生巨大需求. 在此背景下, 迅速提升存在感的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簡稱寧德時代, CATL).

快速成長的 '電池新星'

《日本經濟新聞》3月20日報道, 今年3月在東京的一場電池展會上, 有一位演講者格外引人關注. 他就是中國新興電池企業寧德時代的研究院總監梁成都. 梁成都充滿自信地表示, 寧德時代的純電動汽車電池通過技術創新, 將能具備與內燃機相同的競爭力.

報道稱, 寧德時代總部設在中國福建省, 由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ATL)的車載業務部門獨立出來, 於2011年組建. 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曾被日本電子企業TDK收購. 之後, 寧德時代在當地的商用車電池等領域不斷取得成績. 同時, 和歐洲整車企業關係深厚, 進行了多次技術測試, 自2012年起向德國寶馬X1供應車載電池.

報道稱, 寧德時代正籌備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計劃融資131億元. 從招股說明書中可以一窺這家 '電池新星' 的容貌.

報道稱, 2016年銷售額達到148億元, 在1年的時間內猛增2.6倍. 員工人數截至2017年6月底為1.8萬人, 相比2016年底, 在半年時間內增加近6000人. 在通過上市籌集的資金中, 約95億元計劃用於對中國國內新工廠的投資.

報道稱, 截至2016年的車載電池產能按容量計算達到6.8吉瓦時. 如果新工廠投入運行, 到2020年有望達到50吉瓦時的產能. 松下在美國內華達州的 'Gigafactory' 工廠如果滿負荷運轉, 將達到35吉瓦時. 由此可以看出寧德時代的強勁勢頭.

報道稱, 不僅是計劃, 實際業績也有望快速增長. 據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 從2018年度車載鋰離子電池的供貨量份額來看, 相對於居首的松下的18%, 寧德時代預計達到17%.

車企競相投資車載電池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 充電電池的價格將影響純電動汽車的收益性. 這是因為確保現實續航距離, 純電動汽車要配備大量的充電電池. '相對於混動車的6萬日元, 純電動汽車高達140萬日元. 要問能否體現到售價上, 很難回答' , 豐田副社長小林耕士以蓄電池的成本為例, 在2月的財報發布會上回答了關於純電動汽車的收益性問題.

報道稱, 為了降低電池價格, 量產效應非常重要, 各家車企競相展開了投資. 不僅是寧德時代, 松下, 韓國三星SDI和LG化學等都在增強產能, 英國調查公司HIS Markit認為, 世界車載電池產能到2020年將增加至2016年時的4.5倍.

報道稱, 美國通用汽車(GM)透露, 從LG化學採購電池單元的價格為145美元. 但是, 寧德時代的梁成都表示, 隨著產量的增加, 到2022年或將迎來100美元/千瓦時的時代.

報道稱, 作為新興勢力的寧德時代毫不畏懼領跑企業, 走在投資競爭的風口浪尖, 是因為背後有中國政府擬於2019年引進的 '新能源汽車積分' 制度. 中國將要求車企在華生產和進口一定比例的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動車和純電動汽車等)' . 其中, 純電動汽車的數量換算的方法複雜, 但設置了到2019年達到10%, 2020年達到12%的門檻.

報道認為, 2019年將是中國電動汽車真正邁向普及的轉折點. 但是, 各電池企業和汽車製造商並非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該如何構築從資源的確保, 製造到再利用的產業鏈呢?無疑中國將成為 '試驗田'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