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中國版蘋果' 著稱的小米, 在2018年5月3日, 憑藉著靚麗市場份額以及向港交所正式提交的上市申請, 向全世界宣布, 那個曾經的小米回來了, 而它也將創造港交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此外, 據了解, 在香港上市之後, 小米將會拿出部分股權, 在A股發行CDR (中國存托憑證) . 至於此次上市的詳細資訊, 小米並沒有在招股書中公布.
不過根據5月2日, 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顯示, 此次小米至少將募集100億美元的資金, 在完成IPO之後, 小米的市值將達到900-1100億美元, 而在三年前, 小米的估值還僅為450億美元.
如果這一數字準確, 小米將成為超越百度, 京東, 網易, 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國內第三大股.
在招股書公開的同時, 雷軍還公布了一封公開信, 在信中, 雷軍主要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
小米的 業務 重點有哪些
與傳統觀念中的手機公司不同, 在雷軍看來,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 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小米是一家以手機, 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
具體而言, 2017年, 以智能硬體為基礎, 小米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台, 這主要依靠於小米提供的一系列自主或與小米生態鏈企業共同開發的硬體產品.
智能手機方面, 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數據顯示, 2018年第一季度, 小米智能手機銷售量達到2830萬台, 佔全球市場份額8%, 躍居全球第四, 本季度同比增長125%, 超過所有主要競爭對手.
IDC公布的數據則強調, 在世界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 小米以8.4%位居第四. 其中, 與去年相比, 小米的表現最為搶眼, 出貨量同比增長87.8%.
小米之所以能夠逆勢而上, 除了在國內風生水起之外,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歸功于海外的高速發展. 在不久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印度手機市場報告指出, 小米以超過31%的市場份額, 躍居印度市場第一.
小米的商 業 模式如何
雷軍在公開信中強調, 正是依靠小米獨創的 '鐵人三項' 商業模式, 小米才能夠實現銷量小花之後的成功逆轉.
所謂鐵人三項是指: (1) 硬體; (2) 新零售; (3) 互聯網服務.
雷軍指出, 截止2018年3月31日, 小米通過投資和管理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 其中超過90家公司專註於研發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 連接了超過1億台設備.
新零售, 則是指在專註於產品線上直銷的同時, 從2015年以來, 小米通過直營的小米之家, 擴大小米的覆蓋範圍並提供豐富的用戶體驗. 在保證線上線下同品同價的同時, 保持高效的運營效率.
小米的互聯網服務, 主要基於其開發的MIUI作業系統, 從而打通各種設備的互聯性, 以及硬體和互聯網服務的無縫整合, 最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小米 營 收情況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 小米在招股書中同時披露了2015, 2016, 2017三年的營收情況.
招股書指出, 小米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四大業務部門: 智能手機,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 互聯網服務以及其他.
其中, 智能手機分部的收入來自於智能手機銷售. 這三年銷售佔比分別為80.4%, 71.3%和70.3%, 智能手機在小米整個營收中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可以說, 正在逐漸擺脫對於智能手機的過度依賴.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的收入包括銷售其他自主研發產品, 包括智能電視, 筆記型電腦, 人工智慧音箱及智能路由器, 及其他生態鏈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IoT及其他智能硬體產品及部分生活消費產品收入. 這三年銷售佔比分別為13%, 18.1%, 20.5%, 成逐年上升趨勢. 可以說, 小米生態鏈的效應正在凸顯, 未來這一部分將可能得到進一步增強.
互聯網服務分部的收入來自廣告服務及互聯網增值服務.
其他分部的收入主要來自硬體產品維修服務.
從地域分布來看,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小米分別有93.9%, 86.6%和72%的收入來自於中國大陸. 這從一方面反映出, 小米的全球化戰略初現成效, 正如之前所說, 小米在印度取得市場第一,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小米 為 何出 現 巨 額虧損
同時, 我們也發現, 從2015年到2017年, 小米的收入雖然為668.11億元, 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 但是淨利潤為-76.27億元, 4.92億元, -438.89億元.
為什麼小米會出現巨額虧損呢?
招股書中指出, 小米的虧損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銷售成本增加. 小米的銷售成本從2016年的612億人民幣增加到995億人民幣, 同比增長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