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 家装市场迎来了传统旺季. 在装修前期就需置办入户的热水器, 自然也趁势掀起了一波销售高潮. 中怡康数据显示, 和全年最低谷的2月相比, 整个热水器市场在3月份的触底反弹非常明显, 零售量和零售额的环比涨幅分别达到了88.10%和125.07%.
其中, 尤以一, 二级市场的复苏势头最为强劲, 零售量环比增长了146.39%和80.47%; 零售额的涨势更甚, 分别达到了199.22%和112.42%. 相较之下, 受大环境影响较小, 竞争相对较弱的三, 四级市场, 销售情况较为平稳.
(数据来源: 中怡康)
尽管是3月旺季, 但从同比上看, 受楼市调控等大环境的利空影响, 热水器市场的整体销量仍不及去年, 下滑了5.14%. 且这一下滑, 主要集中在对政策反应较为敏感的一, 二级市场, 三, 四级市场仍保持了微幅的正增长, 仍有可挖掘的潜力.
另值得欣喜的是, 尽管零售量出现了下滑, 但热水器市场的零售额, 在价格因素的带动下, 仍维持着4.12%的坚挺增长. 其中, 三四级市场的涨幅均在10%以上, 明显高于一二级市场的涨幅, 可以看出, 三四级市场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 有量额齐增的巨大空间.
在消费提振的3月份, 品牌竞争较为激烈. 其中, 外资品牌强势发力, 表现尤为突出. 和上月相比, 整体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占比分别大幅提升了6.09%和8.28%; 同比而言, 这两项占比也分别1.95%和0.08%的增长. 具体到各个品牌的表现来看, A.O.史密斯在当月的增长最为抢眼, 两项零售占比的环比涨幅分别高达3.50%和5.00%, 同比涨幅也达到了1.14%和1.11%. 另外, 林内, 能率这两个定位高端的外资品牌, 也有不错的增长.
此长彼消的是, 国产品牌的风头在这一波竞争中暂时被掩盖. 海尔, 美的, 万和等市场份额较大的品牌, 均出现了阶段性的下滑. 不过, 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整体表现上看, 国产品牌的发展势头依然要更胜一筹, 零售量占比同比提升了0.66个百分点至69.68%, 零售额占比更是提升了2.35个百分点至58.55%.
可以看到, 国产品牌在近几年的竞相发力, 不光是销量上实现了大幅赶超, 在销售额上也开始与定位高端的外资品牌相制衡. 具体体现到价格层面, 国产品牌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整体均价上涨了12.96个百分点至1987元, 其中, 美的的价格涨幅最大, 为19.51%.
在以燃气热水器见长的外资品牌的带动下, 3月份, 燃气热水器的整体份额也有较大的提升, 两项零售占比分别环比增长了7.17和9.20个百分点. 其中, 担当消费主流的强排式产品, 份额进一步提升. 截止到2018年第一季度, 强排式产品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占比分别达到了96.18%和96.32%. 而存在安全隐患的烟道式产品, 则更趋淘汰边缘.
产品结构的优化, 还体现在大升位产品的进一步普及上. 在2018年第一季度, 13升及13升以上的燃气热水器产品, 零售量占比提升了17.79个百分点至50.5%; 零售额占比则提升了16.79个百分点至68.01%, 逐步跃居消费主流. 同样的, 60升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两项零售占比也进一步提升至42.82%和49.46%. (以沫)
附件: 中国热水器市场月度零售监测报告2018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