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本周赴港提交IPO招股書 | 行業預測八大看點

近期, 小米創始人, 董事長雷軍屢放大招. 先是在母校武漢大學的小米6X發布會上宣布, 每年整體硬體業務 (包括手機及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 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 隨後他又發全員信宣布了新一輪的公司高管調整, 任命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 接管財務, 投資, HR等業務.

據鳳凰網科技拿到的可靠消息, 小米本周將在香港申請IPO, 6-7月掛牌, 成為首個嘗鮮 '同股不同權' 的公司. 儘管還沒等到小米的招股書, 但我們不妨先來劃個重點.

畢竟, 就算貴為 '超級科技獨角獸' , 能不能跑, 總要拿出來遛遛.

看點1: 雷軍說小米硬體淨利潤率永不超過5%, 會不會打臉?

這可能是最近整個行業最關心的問題了. 畢竟, 小米不光是做手機, 雷軍說的這個硬體淨利潤率的上限範疇太廣, 影響的行業也真是太多了, 照雷軍自己的話, 小米生態鏈那可是滲透了100多個行業呢.

首先我們先搞清楚, '綜合淨利潤率' 到底是什麼?

此前已經有媒體解析過, 如果拿單個小米手機比如小米MIX2S, 乘以5%來計算, 這款售價3299元的手機, 單品可賺164.95, 但這並不是綜合淨利潤率.

綜合稅後淨利潤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 由營業收入扣除各項成本開支, 包括研發, 銷售, 廣告等之後再除以營業收入得到的淨利潤率.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表示, 國產廠商的平均綜合淨利潤率是10%, 雷軍拋出的5%確實不高. 而且, 根據之前業內流傳的Pre-IPO融資推介材料上稱, 小米2016 年硬體業務的淨利潤率僅為2.8%.

當然, 所謂 '融資推介材料' 並非來自小米官方, 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來自早期投資人賣老股的資訊. 所以, 姑且認為這些數字大致可信的話, 2.8%和5%之間還是留了餘量的.

那麼, 真實的數據到底怎麼樣, 還得看招股書. 因此, 到時候通過小米遞交的招股書查一查, 就能夠知道5%這個數字會不會打臉, 這將是招股書最大的看點之一.

看點2: 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從小米誕生第一天起, 雷軍就一直說, 小米手機幾乎不賺錢.

妙就妙在這個 '幾乎' , 到底多少利潤才算 '幾乎不賺錢' 呢? 而且雷布斯最近又宣布, 硬體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 顯然是在給盈利情況釋放壓力. 根據5%推測, 小米的硬體賺錢能力基本是個可測量的數據. 所以大家應該更關心小米的互聯網收入情況, 還有投資收益.

有一點需要關注下. 招股書通常都有幾百頁, 裡面含有 '淨利潤' 字樣的不同數據口徑可能有一大堆, 比如 '未經審計的淨利潤' , '經營利潤' , '經調整後的淨利潤' 等等. 而且, 港交所和國內A股, 美股的會計準則也略有不同, 五花八門也容易看暈.

那麼看哪個數據靠譜呢? 大概可以關注兩個數據, 一個是 '經營利潤' , 一個是 '經調整後的淨利潤' .

這個 '經調整' 很有說法. 大家一定還記得美圖IPO時候的巨虧. 其實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並不多, 會計準則也和美國不一樣, 美圖當年就吃了 '巨虧' 的這個啞巴虧. 給大家詳解一下.

互聯網科技公司通常會在之前融資時給投資人發行不少優先股, 如果估值從一開始的幾千萬美元到了幾百億美元, 這些優先股的價值也放大了很多倍, 股東的財務浮盈也翻了N倍. 但這些股東還沒退出, 所以他們的投資價值的提升, 在財務報表裡就會被認為是公司對這些股東的負債. 不知道小米這次會不會也遇到差不多的情況.

看互聯網公司是否盈利, 不能單純看淨利潤, 還要要看經營利潤和調整後的淨利潤, 這兩個數字, 排除財務會計等幹擾性因素.

看點3: 雷軍在小米到底佔多少股?

之前有媒體報道, 雷軍在小米的占股竟然高達77%. 但招股書沒放出來之前, 這個數字還是只能看看. 雷軍到底在小米有多少股票呢, 相信這是我們都想知道的. 畢竟這可能關係到今年中國富豪頭銜的歸屬.

另外, 小米有望成為香港首批 '同股不同權' 上市公司. 同股不同權, 就是說, 管理層掌握的一部分股票的投票權遠大於普通股. 簡單說, 按港交所新政, 雷軍可能擁有一批股票有超級投票權, 相比普通股, '話事權' 最少1股頂2股, 最多1股頂10股. 理論上, 如果雷軍擁有的全是超級投票權的股票的話, 最少只要擁有9.1%的特殊股權, 就可以保障投票權超過51%, 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另外, 此前網傳小米工號1000以內的員工在公司上市後都將實現不同程度的財務回報. 在最新的人事調整中, 小米兩位聯合創始人周光平, 黃江吉因個人原因辭去管理職務. 通常沒有了公司職務, 在上市後股票變現方面受到的限制會少很多.

如果招股書有披露小米高管的持股比例, 按照一個合理估值區間, 那麼這些高管在小米上市之後身價會變成多少? 這同樣是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看點4: 小米真的像自己說的那樣, 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嗎?

小米在上市前夕拋出5%的數字, 其實更像是給小米定一個未來的目標, 定下硬體淨利潤率的上限, 告訴大家: '我們是互聯網公司, 我們不是依靠硬體獲利的傳統硬體廠商. '

從目前流傳在外所謂 '推介' 數據看, 小米收入21% 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 毛利率超過40%.

那麼, 怎麼判定一家公司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呢? 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

首先, 要有成規模的互聯網業務, 如果互聯網業務基本規模都沒有, 那就根本無從談起; 第二, 互聯網業務是主要盈利來源. 舉個例子, 單看蘋果App store, Apple Music等互聯網屬性業務賺的錢甚至超過不少互聯網公司, 但蘋果的盈利仍然主要來自硬體利潤, 所以蘋果還是家硬體公司.

第三, 互聯網屬性的業務收入要呈現出快速增長屬性. 互聯網公司都是要海量用戶基礎, 用戶粘性越高越好, 使用時長越長越好, 獲客成本越低越好.

所以, 小米是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招股書裡找答案就看這三組數據: 小米互聯網收入有多少, 小米互聯網盈利比例有多少, 小米互聯網業務的月活用戶數, 使用時長和獲客成本.

不過從小米的商業模式看, 現在就可知的是, 小米互聯網業務應該是沒有獲客成本的, 畢竟可以靠手機用戶直接轉化.

看點5: 小米生態鏈到底有多大?

小米是從2013年開始布局生態鏈, 以手機為核心, 周邊產品有耳機, 小音箱, 移動電源, 再往外是空氣淨化器, 電飯煲, 淨水器等小家電. 還有一些玩的東西, 比如掃地機器人, 還有一些生活必需品, 比如牙刷, 床墊.

其中一些公司甚至已經規模世界領先, 走上資本市場了. 比如做小米手環的華米科技, 去年已經在美國上市了.

小米這些產品到底能賺多少錢, 利潤率怎麼樣? 在去年的時候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經超過了100家, 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多少, 這些公司跟小米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小米招股書裡應該有答案.

看點6: 小米上港股後, 還會上A股嗎?

不出意外的話, 小米應該是港交所新政施行後首家上市的公司. 與此同時, 國內A股的CDR也消息不斷.

CDR是中國存托憑證 (ChineseDepositoryReceipt) 的英文縮寫, 指境外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 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 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 以人民幣交易結算, 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

互聯網公司登陸A股, 是個 '老大難' 問題, 因為A股IPO發審機制, 要求擬上市企業需連續3年持續盈利, 對企業股權結構也有限制. 所以 'BAT' 選擇中國香港, 美國資本市場上市.

今年年初, CDR傳聞沸沸揚揚. 有多家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大佬有表態將要回A, 小米也被傳將會香港+ CDR實現港股和A股同時上市. 傳說紛紜, 已經被猜成年度懸疑劇了.

現在小米赴港上市, 讓傳聞先確定了一半. 接下CDR的消息近期會不會有消息? 這個可以看小米香港招股書裡有沒有提到這個資訊.

看點7: 小米估值會不會破千億?

雷軍能不能登頂中國首富, 除了看他有多少小米股份, 還看公司的估值最終是多少.

關於小米的估值, 從500億美金, 800億美金到1000億美金不等. 到底哪個準確呢? 這就要回到一個如何看待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模型的問題.

和境內資本市場不同, 我們習慣了看消費類公司, 工業類型的公司, 無外乎看今年的淨利潤情況, 再測算一下明年的淨利潤情況, 乘以一個行業平均的市盈率倍數.

但是對於互聯網公司, 這個估值模式就很難了. 首先這家互聯網公司可能不是正的淨利潤, 其次就算是正的淨利潤, 公司的營收和毛利的增速高達100%, 200%, 也不是新鮮事, 但是這樣的增速對於我們熟悉的傳統企業就是不可能完成的數字.

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更看中企業的用戶數, 獲客成本, 盈利增速, 也就是企業的成長性. 蘋果市值是8400億美金, 市盈率18倍左右; 騰訊市值37200億人民幣, 市盈率43倍左右; 亞馬遜市值7500億美金, 市盈率320倍左右.

小米能頂得起多高估值, 得看招股書裡數據有沒有體現出足夠成長性. 基於之前的公開報道, 相比手機業務, 盈利貢獻想象空間更大的生態鏈產品, 互聯網服務的營收和毛利水平曆年變動數據更值得關注.

看點8: 小米的海外市場到底怎麼樣?

小米這兩年在海外折騰得有聲有色, 根據最新的消息, 在印度都已經拿下31%這樣誇張的市場份額連續排名第一了. 此外, 小米自己宣傳它在印尼, 東歐等地都表現不錯, 現在進了西歐市場開頭也順利.

那麼, 海外市場到底佔了小米多大盤子? 小米真的能靠海外市場保持成長性嗎? 畢竟, 中國國內市場已經是零和競爭市場, 小米的高估值必須要靠長線的高增長率來支撐, 那就必須往海外市場看.

小米近期大書特書海外市場成績, 尤其是印度市場, 在招股書裡小米過去3年海外市場變化數據都能看出來.

當然, 以上內容僅為預測, 真實的招股書究竟如何, 我們將密切關注, 並在招股書公布後的第一時間進行解讀.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