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H1評測: 這就是X-T2用戶最心心念念的機型

2018年初, 富士公司正式發布新一代X系列旗艦單電X-H1, 它是首台搭載五軸防抖技術的X系列相機, 更是一台在視頻拍攝性能方面淩駕在X-T2和X-Pro2之上的相機. 自發布當天開始, 已經有無數攝影玩家默默關注並長草於它, 甚至不少X-T2用戶都開始要考慮升級到X-H1. 到底X-H1擁有哪些卓越性能令這批老玩家垂涎? 對於一些鐘情於拍攝和製作電影的人們是否可以考慮換上它來拍攝更美妙的精品視頻? 今天, 我們一起來評測富士X-H1, 看它到底蘊涵著什麼樣獨特的魅力.


一, 富士X-H1外觀

熟悉富士相機體系的朋友會發現, 富士X-H1是一個按照全新命名法則的一台相機. 為什麼使用字母 'H' 呢? 按照富士官方說法, 'H' 所代表的就是High performance, 所以它就是為專業人士提供高性能的相機, 非常簡單明確的定位. 而當你對它有所了解之後, 就會發現它新增的功能表現, 足夠超越X-T2和X-Pro2. PConline本次拿到的X-H1是大套裝, 也就是包含手柄與直充電的版本.

大套裝很明顯就是為展現富士X-H1完整性能而定製的——它包含了富士X-H1機身, VPB-XH1豎拍增能手柄, AC電源適配器, EC XT L眼罩, 三塊NP-W126S電池, BC-W126電池充電器, EF-X8熱靴式閃光燈和肩帶等. 單電相機目前的續航時間都比較短, 單電池大概是310張左右, 如果你不帶多塊電池的話沒電時就會很難受了, 所以我們才需要豎拍手柄多裝兩塊電池來延長續航. 更何況VPB-XH1還有BOOST (增能模式) 的重大意義.

富士X-H1的正面與X-T2相差不大, 繼續沿用X系列相機的DSLR造型, 全鎂合金機身材質且表面的塗層抗刮性已達8H級別 (X-T2為5H, 汽車為4H) , 全身 (機身+手柄) 密封設計達94處, 即使在-10℃時仍能工作. X-H1的機身厚度方面就比X-T2厚25%, 裸機重量由457g上升到623g. 卡口部分的設計經過改善, 精度更高之餘還有抗震性, 抗損傷更優的表現.

或許大家已經發現, X-H1重量大增的理由之一, 就是更寬大的手柄以及X系列首次追加的1.28英寸的單色肩屏 (正確講法是 '液晶顯示附屏' ) . 手柄增大隻有手感真的非常棒, 我一直覺得只有大的手柄才能讓我感覺到相機與我同在的那種享受, 對否會讓我覺得小手柄甚至無手柄的相機只是小玩具. 而單色肩屏其實大家已經很熟悉了, 它就是中畫幅GFX 50S那裡傳承下來的, 配合亮燈設計, 所有拍攝參數, 可拍張數, 電池資訊等都一目瞭然, 並且有黑底白字和白底黑字可選, 確實非常實用. PS: 即使是關機狀態, 也能看到可拍攝張數以及電池餘量.


CP+2018富士展台: 富士X-H1快門模組拆解

很多朋友都會在意相機按下快門時的感覺. 這次富士X-H1全新設計過的輕觸式快門, 更加牢固的同時在食指按下時即有快速的響應. 我個人使用時感受最深就是對彈簧葉片開關的反饋感特別舒適, 與食指貼合度更佳, 這確實有別於X-T2的快門.

富士X-H1的機頂指令轉盤打造得更加精緻了, 明顯比以前的更厚並進一步增大摩擦. 新增的 'CM' 指令, 是介於CH (高速連拍) 與CL (低速連拍) 的一個 '中速連拍' . 但這個中速連拍是6張每秒連拍, 支援即時查看和電子前簾快門最少的黑屏時間 (約100毫秒) .

富士X-H1的電子取景器為約369萬像素OLED彩色取景器, 放大率為0.75, 視野率為100%. 在富士X-H1身上, 有個不得不講的細節改進, 那就是大眼罩位置的後移, 比以往的機型都要靠後, 這樣可以避免在使用電子取景器的時候鼻子會碰到LCD屏幕. 而當你的VIEW MODE設置為眼感測器模式時, 在傾斜LCD的狀態下, 自動禁用眼感測器. 這將會抑制當你專心俯拍時卻意外切換EVF的事情的機會發生.

關於富士X-H1操控水平的提高, 這裡也要說說按鍵設計以及可讓用戶選擇波輪組合型操控的設計. 我個人其實是比較習慣單反的組合式操控, 比如某些單反機型, 我是習慣按住ISO鍵, 再通過前面或後面的波輪來改變參數. 富士的相機大家都知道通常只需要轉動ISO, 快門, 光圈 (位於鏡頭) 即可改變三者數值,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自定義設置, 沿用單反那一套的操控了. 不得不說富士X-H1的泛用性增強了, 不論你之前有沒有接觸過單電相機, 你都可以輕鬆適應.

另外, 你會發現富士X-H1把Q鍵搬到更靠近機身邊緣突起的手柄上來了. 我個人對Q鍵的使用率非常低, 並沒有對這個改動太在意. 只不過如果你是習慣了X-T2的操控的話, Q鍵的 '遷移' 你得重新適應一下了. 除了Q鍵位置改變之外, 你會發現焦距鎖定按鍵AF-L不見了, 換成了AF-ON (可兼顧AE-L同時按下) , 並且按鍵都呈橢圓設計了. AF-L在先構圖後對焦時半自動檔很有用, 但我認為在一些人別人會擋住你拍攝某物體時的場合中, AF-ON更加實際好用 (畢竟AF-ON是更專業相機的代表按鈕之一) .

看機身側面, 富士X-H1仍然是用雙SD卡槽設計的. 當然了, 高端定位的SD卡槽肯定會支援UHS-II規格的, 這毫無疑問是高速存儲的需求. 相機發布時, S君在連拍試拍活動中測試X-H1滿載性能時, 一名同行竟使用了一張低速SD存儲卡來連拍, 結果就是連拍一輪之後等大半天指示燈閃爍還沒停. 像X-H1這個級別的相機, 14張每秒的最高連拍速度確實也需要UHS-II規格的SD卡來支援.

側面介面方面, 配備USB 3.0/微信USB通信埠, HDMI微型介面, 還有3.5mm耳機介面和2.5mm遙控快門線介面, 這對於視頻拍攝或工作室顯示器輸出都完全沒問題. 手柄位置則帶有直充和耳機介面.

富士X-H1背部採用3英寸104萬像素彩色顯示屏, 和X-T2不同的是它帶有可觸摸功能, 支援觸摸菜單和支援觸摸快門, 同時在EVF取景時也可以通過屏幕拖拽選擇對焦點. 它的摺疊方式和X-T2是一樣的, 都支援三向可翻折 (未摺疊時即嵌入機身實現整體性) .

富士X-H1使用的電池是NP-W126S, 但實話說續航並不算高, 在使用XF35mmF1.4 R時能有約310張的拍攝時間. 我個人覺得只要是使用單電相機, 在電池科技尚未革新前, 玩家都應該多備用一塊在身邊. 相機足夠強勁但電量不夠的話, 估計是對攝影師來說最痛苦的事情.

富士X-H1裝上增能豎拍手柄之後, 整個大了很多, 但同時也威武了很多. 這才是它的完整形態——當開啟BOOST增能模式後, AF速度從0.08秒提升到0.06秒, EVF刷新率從60fps提升到100fps, 連拍張數 (機械快門) 可達11張每秒. 其實最重要的是手柄內多了兩塊電池之後, 使用時心裡特別踏實!

富士X-H1相比富士X-T2,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完全就是有了質的提升, 更別說有更專業訴求的專業攝影師了. 我個人對它的看法就是X-T2的再度完美版, 在單電領域上來說, 富士X-H1的設計已經是頂級了, 無論是靜態攝影還是動態視頻, 它都被設計成力求去滿足攝影師的一切. 當然, 它的升級重點是五軸防抖以及視頻性能, 我們都會在下文為你呈現.


二, 富士X-H1的畫質

當拿到一台新相機, 我們關注的點更多的會放在它的低感與高感上. 那麼, 如果富士X-H1和富士X-T2都採用同樣的2430萬像素X-Trans III感測器的話, 它們的畫質水平應該相差不大. 到底是不是這樣? 我們測試看看吧!

測試方法, 關閉富士X-H1機內降噪, 同時使用三腳架, 關閉機內防抖, 對上圖兩處紅框進行100%截取, 拍攝格式為JPG. 測試時使用XF 35mm F1.4 R鏡頭, 光圈F5.6優先.

富士X-H1 不同ISO噪點測試 (關閉降噪)
ISO
截圖一
截圖二
100
(擴展)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擴展)

51200
(擴展)

從各ISO段測試結果來看, X-H1確實是保持X-T2原有高水準的感光度畫質表現. 這兩台機器都是有擴展低感光度 (ISO 100, ISO 125, ISO 160) 和擴展高感光度 (ISO 25600, ISO 51200) 可選, 並且擴展感光度只有在機械快門的類型時才可用. ISO 3200以下時, 畫面非常乾淨, 細節保留完美. 而到了ISO 6400時, 細節開始有損失, 但仍然屬於日常可用範圍. ISO 12800甚至ISO 25600, 細節損失略大, 但若能配合機內降噪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總的來說, 富士X-H1的低感, 高感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 何況上面只是非機內降噪的表現, 實際上機身還能有四檔降噪可選. 我認為富士X-H1的ISO表現跟全畫幅相機比已經是非常接近了.


三, 富士X-H1的對焦&防抖

富士X-H1和富士X-T2都是採用同一套最高325個對焦點的相位檢測對焦系統, 然而不同的是, 富士X-H1有了全新自動對焦演算法的加持, 主要表現在全新的映像識別演算法帶來的更好的AF-C跟蹤移動主體的拍攝能力. 可以捕捉比以前小50%的移動主體.

如上圖所示, 同一個對焦點, 富士X-H1分割的區域更多, 能讀取的數據資訊則更多; 同時在自動對焦技術上海採用了 '橫向, 垂直, 獨立' 三種像素讀取方式的並聯處理, 同時使用三個結果, 最終的成效就是比X-T2有更高的相位對焦成功率. 這對於用戶來說無比重要, 尤其是喜歡用AF-C來追蹤拍攝主體的. 我使用富士X-H1來連拍拳擊手練習, 做成GIF動圖如下:

上圖拍攝時, 富士X-H1全程開啟BOOST增能模式狀態, 可達到11張每秒連拍速度. AF-C模式鎖紅拳套 (出拳速度實在太快) , 大約有2張是虛焦, 其餘都是實焦. 能有這樣的成功率我覺得是相當不錯了. 連續自動對焦都有這樣的性能, 你還用擔心靜態對焦麼?

而關於上面提到的新增CM連拍, 它其實就是在即時查看和電子前簾快門時, 把黑屏時間縮短到100毫秒. 我們可以通過視頻看看CM和CH的連拍區別:


富士X-H1: CH連拍


富士X-H1: CM連拍

雖然我個人覺得實用性不是十分大, 但CM的新增對於部分朋友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 富士X-H1的高速連拍11張每秒 (機械快門) 與14張每秒 (電子快門) 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一頓連拍下來, 能用的照片還是很多的. 至少對於打鳥的朋友來說, 就是這麼回事.

富士X-H1的機身五軸防抖 (IBIS) 是一個很重要的亮點. 大家其實關注點無非就是鏡頭和機身的防抖搭配關係問題, 其實富士官方就給出了一個非常詳細的列表, 主要還是說X-H1的機身防抖對於所有定焦來說是神器中的神器, 都能有5檔或5.5檔 (限XF35mmF1.4R) 的快門補償. 但如果你本身使用的是帶防抖的富士龍鏡頭的話, 那就會優先選擇鏡頭OIS防抖. 關鍵是, MKX, Zeiss都能支援五軸補償, M卡口的鏡頭和近攝接圈則支援三軸. 富士X-H1的IBIS擁有非常良好的相容性. 下面我們用視頻看看開啟防抖與不開啟防抖的區別吧!

實際使用相機時, 我都可以很放心地用1/30秒左右的快門去拍攝. 只要穩得住, 照片不糊, 我還能用更純淨的低感去獲得良好的畫質. 這就是富士X-H1機身五軸防抖最重要的意義.


四, 富士X-H1的視頻

富士X-H1除了IBIS機身五軸防抖之外, 另一個重要的亮點肯定要數視頻拍攝性能了. 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富士X-H1會是X-T2用戶最心心念念的機型——光是全新追加的F-log就足夠眼紅了. 更何況還有全新24p的DCI 4K (17:9電影比例, 4096×2160解析度) 最高200Mbps, 以及120fps的慢動作1920×1080全高清視頻錄製功能. 基本上在視頻拍攝這方面, 已經相當專業和完善了. 其實個人覺得, 最值得關注的點, 仍然是F-log, 國行機器裡的菜單中寫成了 'F-日誌記錄' . log視頻可以理解為RAW版本的視頻檔案, 比普通視頻記錄著更多的暗部細節, 寬容度極高, 後期剪輯時立刻超神.

慢動作拍攝對於稍縱即逝的運動場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富士X-H1的慢動作, 有兩倍, 四倍, 五倍慢速選擇, 我們先來看看放慢五倍的23.98P慢動作測試是怎樣:

那麼4K視頻的效果又會怎樣? 要注意了, 富士X-H1在SD卡內錄時時4:2:0 8bit, 但使用HDMI外錄時則是4:2:2 8bit, 質量會好很多. 是這裡提供一份由富士X-H1拍攝的4K (3840×2160) 29.98fps的視頻 (38秒約934M大小: 點此密碼2qzg下載) , 建議由條件的朋友使用4K熒幕觀看. 同時我也使用F-log微調顏色後再給大家展示一下效果:

我的個人感受就是很清晰, 很棒. 如果是打算用富士X-H1拍攝更多的有創新性意味的視頻將會更有意思. 只是當下我們仍然是習慣全高清1080P視頻. 不論工作還是學習的屏幕仍然如此.


富士X-H1: 3840×2160 4K視頻實拍源畫面

至於全新的ETERNA膠片類比, 它的而且確是純為視頻而生. ETERNA的特點就是展現畫面的 '柔' , 它的飽和度是中等的, 同時也是最適合長時間觀看的一種色彩風格. 如果你有電影創作的夢想, 那麼ETERNA的使用, 你絕對不能錯過. 當然, 我的看法是ETERNA是更應該注重柔和的畫面, 它其實不太適合用來拍攝靜態照片. 但如果你創作的出發點就是要拍攝好像每一張照片都是電影單幀的感覺的話, 那就真是用得出神入化了.


五, 富士X-H1的樣張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 到底拿著富士X-H1來拍靜態照片的話, 和富士X-T2區別大不大? 2018 CP+我就是拿著富士X-H1去全程做記錄, 因為之前也用過X-T2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單純是拍靜態照片的話, 畫質上感覺兩者的區別還不是特別大, 但操控與手感方面, X-H1絕對是優越很多. 以下實拍樣張使用兩枚鏡頭拍攝, 它們分別是XF18-55mmF2.8-4 R LM OIS, XFXF100-400mmF4.5-5.6 R LM OIS WR. 點擊 '這裡' 可以進入原圖列表. 以下圖片全部可以點擊查看大圖.

在使用富士X-H1拍攝的這段時間裡, 最愉快的事情一定是富士色彩所帶來的 '方便性' ——直出JPG怎麼就變成方便了呢? 因為色彩好看, 壓根不用去想修圖加濾鏡的事, 自然在分享照片時就更為輕鬆了. 對比在使用X-T2時, 我似乎更願意在視頻方面去構思畫面, 就像前面說的, 如果能用 '電影的感覺' 去拍一一張張照片, 那這種思維對於攝影師來說可能變得更加可貴.


富士X-H1: 評測總結

富士X-H1優缺點總結
優點缺點
1, 新單色肩屏與極致的機身做工
2, 新F-log, 且4K碼率達200Mbps
3, EVF的明亮度與清晰度絕贊
4, 新ETERNA膠片類比
1, 體積變大
2, 初上市價格略高

所謂微單微單, 按道理來說如今新出的微型可換鏡頭無反相機都應該是朝著小體積輕巧便捷的方向去的, 但富士偏不這樣, 它從硬度, 極致的手感與操控方面來成就一台看著就像單反一樣的微單. 該怎麼表達我對它的看法好呢? 一方面我又對富士X-H1的握持手感讚不絕口, 另一方面卻又不太喜歡增大了的體積, 實在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實際上正如富士的最初設計理念一樣, 富士X-H1和富士X-E3就是兩個奔著不同路線的相機——富士X-H1捨棄便攜性, 要求精湛的畫質追求與卓越的抗外力幹擾性能; 而X-E3當然就是走文藝時尚風, 越是簡約輕便, 越能得到年輕人群的追捧.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如果你是專業型的玩家, 更是視頻創作愛好者, 那增大了的富士X-H1對你而言也是毫無影響的.

富士X-H1走的就是一條專業路線沒錯. 靜態拍攝的畫質要好, 視頻拍攝的畫質同樣也要走上高峰. 富士的兩枚電影鏡頭MKX18-55mmT2.9以及MKX50-135mmT2.9專門也設有X卡口版本, 顯然就是迎合X-H1的誕生而計劃的. 電影級鏡頭配合F-log, 4K 4:2:2 8 bit的外錄質量, 一套相對低成本的專業影視製作設備就此完成了. 富士X-H1的定位走向相當微妙, 既能滿足普通的消費者, 也夠實力能滿足影視工作室. 只是委屈了當初買X-T2的用戶了——沒有防抖沒有F-log, 縱然富士是出了名的韌體大廠, 也不太可能實現得了. 所以你說, X-H1是多讓他們心癢.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