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 材料里的变形金刚

'它可以很软, 可以很硬, 还可以半软半硬;它还能隔音, 隔热以及变形. 聚氨酯拥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给材料科学家很多想象和发挥创造的空间. 材料跨界嫁接,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 25日下午, 在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期间, 美国领先的化工企业陶氏聚氨酯业务部亚太区商务总监于淼女士, 跟与会专家共同为行业媒体和公众上了一堂少见的科普公开课.

聚氨酯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较高的柔曲性和回弹性, 良好的耐油性, 耐溶剂性和耐水性, 用途很广, 与其相关的创新科技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环保, 耐用, 舒适和保温等性能.

消费升级, 聚氨酯厂商很敏锐

消费市场很多领域的趋势, 都会反馈到聚氨酯产品的生产商. 在陶氏, 聚氨酯系列品牌产品涉及多达166个应用领域, 单品超过4600种, 拥有全球4000多家客户.

'如此宽泛的应用, 各方面的经济脉动, 我们都能感受到. ' 于淼打比方, 陶氏的一个客户说, 每年都能提前感到 '双十一' 的临近, 因为用到聚氨酯材料的枕头, 床垫等厂商, 开始积极备货, 保障库存, 为 '双十一' 冲刺;另一个客户说, 每年万圣节来临之前, 聚氨酯做的南瓜灯订单会激增.

'消费升级就是创新机会, 亚太区聚氨酯目前每年约有700万吨的需求总量, 陶氏与其他化学材料巨头, 共同以创新科技引领更新一轮的消费升级. ' 研发部主管张萍如是说.

考虑到聚氨酯是液体, 运输成本高且不方便, 本土化是全球聚氨酯企业的制胜核心. '只有生产, 研发, 营销和服务都完成本地化, 才能在市场上获胜. 陶氏聚氨酯在全球有40多个生产基地, 十几个应用开发实验室. 今年6月末, 其在张家港投资的工厂就要开工. 未来的陶氏, 将更加关注聚氨酯及其改性聚合物领域的基础研发, 叠加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服务, 以实现 '创新为你(指最终消费者)' 的永恒主题. ' 于淼如是说.

汽车工业, 聚氨酯大有可为

作为材料界的变形金刚, 聚氨酯在汽车中的应用也举足轻重. 一辆家用汽车用到的聚氨酯泡沫量就达到15公斤—18公斤, 此外, 还有很多造型特殊的连接件, 以及轻量化要求的结构件等产品, 也会用到聚氨酯材料.

以北美为例, 陶氏用于高端轿车的材料产品, 平均每辆成本几百美金, 然而给最终使用车辆的家庭用户的体验价值, 却无法用金钱计算.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 对于汽车的舒适性, 安全性和环保性, 消费者的期望不断升高, 政府部门的标准也日益严苛.

比如, 对于气味的标准, 中国的要求近乎严苛. 互动讨论中, 一个例子引来哄笑——欧洲二手车场为了卖个好价格, 经常在广告语中特意标出 '新车的味道' , 而这在中国恰恰是最让消费者无法忍受的体验.

与会专家指出, 其实, 除了聚氨酯材料以外, 纤维, 涂料, 皮革, 粘胶等材料都会挥发一定的气味. 为了追求 '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材料, 陶氏上海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与来自其他发达国家的团队一起, 正不断挑战极限.

除此之外, 隔音降噪, 轻量化金属替代等新趋势, 也催生了汽车产业聚氨酯的系列技术创新, 比如, 此次参加车展的新款奥迪A8的后围结构件, 用到了陶氏环氧复合材料系统, 其与碳纤维混合使用后, 刚度, 强度, 耐腐蚀性, 环保性和可回收性, 特别是脱膜生产的速度较行业节省一半时间的特性, 都达到了较高的性价比.

随着汽车行业迎来新能源, 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巨大变革, 聚氨酯材料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 新能源汽车电池占空间较大, 座椅的设计会更薄, 但舒适度不能降低, 因此, 对材料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自动驾驶汽车后备箱, 就是移动的 '超级电脑' , 如何保障散热, 隔潮, 减震和稳固, 都是聚氨酯行业要涉及的课题, 等等.

行业观察家认为, 未来5年—10年时间, 是中国汽车行业转型的窗口期, 而材料供应商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