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周慧 實習生 張建林
導讀
從城市分布來看, 北京, 深圳, 上海處於絕對的領先優勢, 廣州, 杭州和成都位於第二梯隊; 高校方面, 浙大, 哈工大和清華領先.
智慧財產權日益成為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專利數量也成為衡量地方創新能力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4月26日, 國家智慧財產權日前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獲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2017年度報告》顯示, 2017年,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 同比增長14.2%, 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 同比增長12.5%, 排名躍居全球第二.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上述報告中的地域專利授權數據分析發現, 目前國內專利授權數量區域分化明顯, 經濟大省廣東, 江蘇, 浙江, 專利授權數量全國領先, 湖北, 陝西等高校, 科研院所聚集的省份並無明顯優勢.
從城市分布來看, 北京, 深圳, 上海處於絕對的領先優勢, 廣州, 杭州和成都位於第二梯隊; 高校方面, 浙大, 哈工大和清華領先.
經濟大省專利授權領先
根據2017年國內省份專利授權年度狀況數據表分析, 縱觀省份區域專利授權的規模來看, 呈現三個梯隊分布.
第一梯隊專利授權量超過10萬件以上. 這部分主要集中在廣東, 江蘇, 浙江, 北京, 山東等地. 其中廣東省以332652件專利授權穩居第一, 而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以227187件, 213805件的專利授權量位居第二和第三.
第二梯隊, 即專利授權量過萬. 報告顯示, 除了粵浙蘇經濟大省在科技創新方面勢頭強勁, 遠遠超過國內其他省份地區以外, 上海市和福建, 四川, 安徽, 河南等東部地區以及中西部人口大省也在帶頭跟進, 其中上海, 福建和四川分別以72806件, 68304件, 64006件的數量在第二梯隊領先.
第三梯隊專利授權量均沒有過萬. 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內蒙古, 甘肅, 寧夏, 海南等地, 其中內蒙古和海南分別擁有6271件, 2133件專利授權, 跟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還有不小的差距.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 各省市專利數量對比, 大致呈現由東部向中西部遞減的階梯狀分布特徵, 區域分化明顯, 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基本一致.
在第二梯隊中, 高校科研院所紮堆的湖北省和陝西省表現並不突出, 其中湖北的專利授權數量為46369件, 陝西為34554件, 其中, 湖北排在安徽和河南後面, 陝西的數據只有福建的一半.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 北京是傳統的政治, 經濟, 科技和文化中心, 科研院校和科技企業紮堆, 專利數量一直處於全國領先位置. 而廣東, 江蘇和浙江遙遙領先的原因, 則與當地經濟發達, 民營經濟活躍不無關係, 地方創新型企業較多.
2017年全國專利授權量前十的企業中, 有四家是總部位於廣東的企業, 包括華為, 中興, 格力和廣東歐珀移動通信.
2017年, 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中, 企業所佔比重分別達到63.3%和66.4%, 較2016年提高1.6和0.9個百分點; 國內企業有效發明專利5年以上維持率達到70.9%, 較2016年提升3.4個百分點. 可見地方專利數量情況, 跟地方企業的創新活躍度關係密切.
副省級城市中深圳領先
根據2017年國內部分副省級城市專利授權年度狀況數據分析可見, 經濟特區深圳一家獨大, 在2017年一年內手握94292件專利授權量, 超過國內諸多省份. 緊隨其後的是廣州, 杭州和成都三個副省級城市, 分別掌握60270件, 42311件, 41091件專利授權. 寧波, 南京, 武漢和西安等地均超過25000件專利授權量.
從城市分布來看, 副省級城市中排名靠前的七個城市均為南方城市, 第八名為西安. 東北的四個城市哈爾濱, 長春, 瀋陽和大連, 表現整體落後.
其中, 除哈爾濱在2017年內達到了12117件專利授權量以外, 瀋陽, 大連, 長春三地的專利授權均沒有過萬, 其中瀋陽擁有9891件專利授權量, 長春擁有8189件專利授權量, 大連擁有7768件專利授權量.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 深圳依舊是僅次於北京的全國企業創新創業的中心, 廣州次之, 杭州和成都成為二線城市中創新活力最強的城市. 長三角的南京和寧波也表現不俗, 而高校紮堆的武漢和西安, 還應努力發揮自身科研實力優勢, 提高地方企業乃至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特別是應該鼓勵地方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增強企業研發創新能力.
其中以表現較好的二線城市杭州為例, 杭州先後出台了《杭州市智慧財產權 '十三五' 發展規劃》《杭州市專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杭州市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管理辦法》《杭州市專利保險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檔案. 成都也於2018年開始實施智慧財產權管理改革, 護航發展, 創造提質, 運用創新, 環境優化等五大工程, 啟動成都建設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立市.
浙大, 哈工大, 清華居三甲
報告顯示, 2017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佔據前十位的高校中, 浙江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清華大學分別以1951件, 1576件, 1506件專利授權名列前茅.
其餘的幾所專利授權前十的高校分別是: 東南大學1452件, 電子科技大學1186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148件, 華南理工大學1146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110件, 上海交通大學1087件以及吉林大學1045件.
事實上, 浙江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這三所高校在有效專利和專利授權方面長期領先其它理工科類高校.
近幾年來, 浙大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一直處在全國前列. 媒體公開報道稱, 浙大不僅學科實力厚實, 人才, 資金儲備過硬, 而且還積極推進課程相關設置的規劃, 比如學校專門設置了 '專利申請' '專利撰寫' 等課程, 加強學生系統掌握專利申請的流程和技巧的能力. 浙大官網上也看到系列關於 '如何申請專利' 的講座培訓.
哈工大的專利申請和授權緊隨其後. 資料顯示, 哈工大以 '專利強校' 為目標, 設立了校領導主體責任制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委員會, 並通過引入專利 '成本' 申請和授權後補助激勵模式, 以引導高新技術成果專利化, 促進專利質量提升; 引導資金由 '申請資助' 轉向 '運營資助' , 從而進一步提升高質有效的專利保有量.
2018年4月,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數據中顯示, 對於在回答專利運用中有關專利轉化的最大障礙時, 有58%的高校認為 '缺乏技術轉移的專業隊伍' ; 39.9%的高校認為 '專業技術水較低' ; 38.2%的高校認為 '專業技術產業化經費不足' ; 24.9%的高校認為 '發明人 (教師或員工) 積極性差' . 同時數據中還顯示, 在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成果申請專利比例上, 科研單位要比全國各大高校略高.
'技術不夠' , '經費不足' , '積極性差' 成了阻礙高校專利創新的三大因素. 而這三大因素也正是科研單位與高校的區分.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 高校專利發明是金礦, 應該完善產權轉化的政策體系, 通過產學研的緊密集合提高研究人員的收益和積極性, 也能提高專利的效益, 加強高校與中介機構和企業之間的橫向聯繫, 推進高校專利成果的轉化. 建立企業和高校技術進步共同利益分配及保護機制, 從政策層面對智慧財產權加以保護, 實現利益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