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歐洲專利局收到蘋果公司新提交的玻璃手機專利申請檔案.
Patently Apple網站指出, 蘋果公司對玻璃手機的研發已進行了七年左右, 首項專利出現於2011年. 新檔案顯示, 不僅是機身, 手機構件也將由玻璃製成, iPhone的內裡, 包括電路板, 電池等, 可以固定在上面.
手機既可安裝剛性顯示屏, 也可安裝多層粘接結構的柔性顯示屏. 這種技術可能不僅用於智能手機, 還可用於從智能手錶到電腦的其他蘋果設備. 至於該技術能否成為現實, 暫時還不得而知.
2.華為: 已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
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 華為官方宣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 華為累計專利授權74307件; 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 外國專利申請累計48758件, 其中90%以上均為發明型專利.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 '多年來華為堅持研發投入, 鼓勵知識創新, 推動科技發展. 保護智慧財產權, 我們將不斷努力! '
3月30日, 華為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 華為公司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6036億元, 同比增長15.7%; 淨利潤475億元, 同比增長28.1%. 經營活動現金流963億, 同比增長95.7%.
2017年, 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 占公司總人數的45%. 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 約佔總收入的14.9%. 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
在全球範圍內, 華為的研發資金投入排名第三, 僅次於亞馬遜和穀歌母公司Alphabet.
華為表示, 未來十年將以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的規模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 積極開放合作, 吸引, 培養頂尖人才, 加強探索性研究, 從而更好地使能數字化, 智能化轉型. 快科技
3.華為訴三星交互技術方法專利侵權獲賠八千萬
記者今天上午從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 2017年, 福建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智慧財產權糾紛案件9256件, 辦結8640件, 比2016年分別上升73.14%和90.06%. 福建省高院還發布了《福建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 並從全省法院2017年審結的智慧財產權案件中精選出新型, 複雜, 疑難且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典型案件.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 副院長歐岩峰介紹說, 在智慧財產權民事審判中, 福建各級法院遵循補償為主, 懲罰為輔的侵權損害認定機制, 進一步加大損害賠償力度, 給權利人提供充分司法救濟, 著力破解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 '賠償低' 問題, 降低維權成本, 使侵權人付出足夠侵權代價, 努力營造不敢侵權, 不願侵權的法律氛圍.
在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簡稱 '華為公司' ) 訴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 (簡稱 '惠州三星公司' ) , 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簡稱 '天津三星公司' ) , 三星 (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 (簡稱 '三星 (中國) 公司' ) , 福建泉州市華遠電訊有限公司, 泉州鵬潤國美電器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中, 福建法院準確認定交互技術方法專利的侵權主體, 支援了華為公司索賠8000萬元的主張.
華為公司享有專利號為ZL201010104157.0 '一種可應用於終端組件顯示的處理方法和用戶設備' 的專利權 (簡稱涉案專利) . 其中, 涉案專利共兩項獨立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1和9. 華為公司主張惠州三星公司, 天津三星公司, 三星 (中國) 公司生產的23款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使用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 4, 5, 6, 9, 12, 13, 14的技術方案, 構成專利侵權. 華為公司提供2014年至2016年間涉案23款手機銷售數量的證據, 主張被控侵權產品銷售數額巨大, 涉案專利對利潤貢獻度較高, 請求賠償經濟損失8000萬元.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 涉案專利技術方案可以通過對被控侵權產品的簡易操作直接再現, 被控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相應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構成專利侵權. 關於賠償金額, 華為公司提交了經公證的IDC數據來佐證涉案移動終端的銷售數量. 在惠州三星公司等怠於舉證的情況下, 計算三被告生產, 銷售的涉案移動終端的數量及銷售金額時, 可將華為公司證據中的數據作為考量基準, 並酌情上下浮動.
此外, 法院在審理時考慮, 涉案專利屬尚處於有效期內的發明專利, 創新程度高, 且屬於非標準必要專利, 對移動終端智能化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惠州三星公司等三被告具有共同實施侵權行為的主觀惡意, 且在智能移動終端製造, 銷售領域位居全球領先地位, 所銷售的涉案侵權移動終端型號, 數量眾多, 持續時間較長, 銷售金額和所獲利潤巨大. 一審法院遂將在法定賠償最高限額以上合理酌定賠償數額, 對華為公司8000萬元的主張予以支援.
二審中,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 被訴侵權產品中有獲取模組, 處理模組等相應的模組, 惠州三星公司, 天津三星公司製造設置有相應模組的移動終端的行為, 屬於製造侵權產品的行為.
根據庭審演示, 被訴侵權產品經開機初始設置後顯示第一頁面, 滑動後顯示第二頁面, 長按表徵圖後頁面縮小並在右側露出隱藏頁面的一部分, 並可以將表徵圖移動至隱藏頁面. 用戶通過開機初始設置, 滑動, 長按等操作均可以實現上述效果, 可以證實惠州三星公司, 天津三星公司預先已將涉案專利所採用的技術方案以相應的軟體命令的形式固化在模組中, 使得移動終端可以獲取組件處於待處理狀態的指示消息, 根據所述指示消息對容器中顯示在屏幕上顯示區域進行縮小處理, 以使所述屏幕在所述顯示區域縮小後空餘出的區域顯示所述容器的隱藏區域, 可以將組件移動到隱藏區域. 這種行為屬於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
二審法院認為, 涉案專利並非操作步驟的方法專利, 而是移動終端對組件的顯示處理方法, 因此用戶的長按等操作並非使用涉案專利的行為. 惠州三星公司, 天津三星公司製造被訴侵權產品過程中, 其設置相應的功能模組, 預先固化相應的軟體命令於模組中, 屬於使用專利方法, 製造侵權產品的行為. 二審法院遂在增加一審法院遺漏的一款手機的基礎上, 判決駁回惠州三星公司等的上訴, 維持原判.
據福建省高院智慧財產權庭負責人楊健民介紹說, 本案系交互技術方法專利侵權中認定侵權主體的典型案例. 認定使用方法專利構成侵權, 須權利要求記載的專利方法技術方案的每一個步驟均被實現.
楊健民說, 在交互技術方法專利中, 產品製造者往往以專利涉及到用戶操作為由, 主張用戶才是使用方, 產品製造者不是侵權行為主體. 而本案通過解讀涉案專利權利要求, 認定涉案專利中涉及的方法專利是移動終端對組件進行顯示處理的方法專利, 所涉及的技術方案不含用戶操作, 用戶並非使用專利方法的侵權主體. 產品製造者將涉案專利所採用的技術方案以相應的軟體命令的形式固化在模組中的行為, 使得產品在操作過程中可以實現專利技術方案的每一個步驟, 這種行為屬於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 因此, 本案的裁判對於交互技術方法專利的侵權主體的判斷具有較好的啟示意義. 法制網
4.思科獲得應用於比特幣開採的專利
Bianews 4月26日消息, 據coindesk報道, 網路科技巨頭思科周二獲得了可以應用到比特幣開採過程中的專利.
據悉, 思科公司2015年9月提交了一份 '眾包雲計算' 的系統專利申請,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的資訊, 該專利檔案描述了用戶如何分配他們的閑置資源來為雲應用程序建立專用的計算能力. 然後, 雲應用程序將被用於各種目的, 思科指出:
'該模型適用於其他方面, 提供分布式處理和服務, 可以對速度, 數量, 規模和彈性, 成本和法規遵從性進行優化——例如, 分布式社區防盜系統, 或集群, 城市或市政相關服務……' 其中一個案例涉及到比特幣的挖掘, 這可能是非常計算密集型的.
思科還表示, '服務提供商可以利用地理分布來卸載或優化網路載入, 以及重新銷售大規模, 低成本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 據悉, 該公司還為區塊鏈的其他用途申請了專利, 其中包括一項可以利用該技術來追蹤群組聊天數據的專利. Bianews
5.一文了解國產全面屏手機中的相關專利技術
全面屏不只是手機屏幕外觀的創新, 還面臨著種種設計以及製造工藝上的難點, 比如聽筒, 前置攝像頭的位置, 以及相應屏幕的異形切割, 如何解決指紋識別的問題等. 本文通過專利檢索發現, 國產手機廠商目前圍繞屏幕的異性切割, 聽筒設計, 指紋識別, 前置攝像頭, 顯示控制技術等都進行了相關專利布局.
屏幕異形切割技術
全面屏手機為了實現大於80%的超高屏佔比, 往往採用超窄邊框設計. 與四邊均是直角的傳統手機屏幕相比, 超窄邊框搭配直角設計會讓屏幕在跌落時承受更大的衝擊, 進而導致手機更容易碎屏. 因此, 全面屏手機對屏幕的異形切割工藝要求較高. 一方面要在屏幕四角做特殊切割以防止碎屏, 另一方面需要在屏幕上方做U形切割, 為前置攝像頭, 距離感測器, 話筒等元件預留空間.
OPPO早在2017年1月9日就已申請異形全面屏外觀設計專利, 包含了U形, 半圓形, 方形等多種頂部設計方案, 並已獲得授權. 下圖為OPPO外觀設計專利 (ZL2017300075182) 中某一方案的設計立體圖.
聽筒技術
傳統的手機聽筒往往採用振膜振動的發聲結構, 需要在電子設備的前置面板上開孔來將聲音傳遞至電子設備外, 這會佔據電子設備面板上的有限空間, 並且前置面板開孔會影響整機的美觀性.
為了解決全面屏手機的聽筒開孔問題, 小米MIX2將發聲單元放在了屏幕下方, 聽筒的位置正對著屏幕背面, 通過一段導管將位於屏幕下方揚聲器的聲音傳到屏幕頂部的聽筒區域. 下圖為小米公司2017年針對上述技術提交的專利申請 (CN2017101935895) 的說明書附圖.
小米公司採用了壓電陶瓷振動發聲結構, 將振動元件裝配至手機外殼邊框內側, 在手機額頭頂端留出一條細縫作為供聲音傳出的通孔.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 不但可以避免在電子設備的前置面板上開孔, 有利於提高電子設備的屏佔比, 同時可以縮短壓電陶瓷發聲元件產生的振動在設備內部的傳導路徑, 從而在相同條件下縮小壓電陶瓷發聲模組的體積, 以優化電子設備的內部空間.
解鎖技術
全面屏手機為了最大限度擴大屏佔比, 前置面板的設計必然面臨一些改動. 比如, Home鍵的取消或後移將造成現有指紋識別解鎖方式的改變, 為此iPhone X採用了面部識別代替指紋解鎖. 但在iPhone X之前, 蘋果一直採用正面按壓式藍寶石蓋板指紋解鎖方案. 蘋果之所以一直將整個指紋掃描系統全都整合在手機的Home 鍵中, 是因為傳統的指紋感測器對指紋資訊傳播介質的材料和蓋板的厚度要求非常苛刻.
vivo的全面屏手機率先採用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難點在於在顯示屏下堆疊設計的光學指紋感光元件接受指紋資訊至少要穿過顯示屏和玻璃蓋板, 光線在透過玻璃蓋板返回的過程中會發生比較嚴重的折射和散射, 導致指紋影像無法的在光學指紋晶片清晰的成像. vivo的全面屏手機不僅內置了Synaptics公司的屏下指紋感測器, 還於2017年提交了名為 '一種光學指紋組件及移動終端' 的專利申請 (CN2017108973775) . 該專利申請為vivo公司保護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核心專利申請之一. 該技術通過在感光元件與透明蓋板之間設置準直層, 將從透明蓋板的第二面出射的光線轉化為準直光, 改善光線的傳導角度, 從而提升指紋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的清晰度, 進而提升光學指紋組件的指紋識別功能. 通過上述技術, 用戶只需要按壓屏幕上的指紋圖案, 就可以在屏幕上實現解鎖, 支付等功能.
前置攝像頭技術
蘋果的iPhone X為了提高屏佔比, 取消了機身正面的Home鍵, 但是替代指紋解鎖的面部解鎖方案使得iPhone X更加依賴前置攝像頭, 因此iPhone X也不得不採用 '劉海屏' 的凹陷設計來解決該問題.
vivo公司為解決前置攝像頭佔用全面屏空間問題, 發明了升降式攝像頭技術. 下圖為vivo針對升降式攝像頭技術提交的專利申請 (CN2017106012190) 的說明書附圖, 通過該技術, vivo APEX上搭載的可升降攝像頭能在用戶開啟功能的0.8秒內完成升起, 為解決前置攝像頭佔用全面屏空間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顯示控制技術
異形全面屏也給用戶的視覺體驗帶來很多新的問題. 例如, 拍攝的照片如何展示, 照片旋轉如何顯示, 還有屏幕截圖後如何保存; 又如, 通過異形全面屏手機拍攝的照片放在非異形全面屏手機上時, 該照片又該如何顯示等. 因此, 異形全面屏移動終端的屏幕顯示方式相比於傳統屏幕需要很多新的改進.
下圖為OPPO公司2017年的異形全面屏顯示控制技術專利申請 (CN2017109418153) 的說明書附圖, 該技術可根據不同的目標場景調整顯示模式, 按照目標規則將顯示屏的待顯示內容進行顯示, 該方法可以解決異形全面屏的顯示問題, 同時給用戶帶來更佳的視覺展示體驗.
目前, 智能手機行業開始進入全面屏時代, 各個廠商都在費盡心思將自家產品努力做到接近全面屏的形態, 但是由於攝像頭的體積大, 對光線反應的要求度高, 使得前置攝像頭的隱藏目前在技術上還難以實現. 即便像蘋果這樣的業內領先企業, 也需要通過 '劉海屏' 的凹陷設計向當前的技術難點妥協. 要從異形全面屏走向真正的全面屏, 我國手機廠商需要從屏下攝像頭的結構設計, 屏幕的顯示效果, 屏下攝像頭拍攝效果等多個角度出發, 實現技術突破, 為下一代產品儘早做好專利布局.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陳嘉威) 中國電子報
6.台灣地區發明專利申請友達擠下台積電奪冠, 聯發科第二
台灣地區智慧局公布今年第 1 季智慧財產權趨勢, 在發明專利申請部分, 友達申請 133 件, 年增 129%, 睽違兩年後重回當地台灣地區第一; 聯發科則以 100 件拿下第二名, 常勝軍台積電以 97 件落居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 光陽工業首度進榜, 位居第 10 名, 年增 825%, 為本外國法人發明申請前十大成長率最高的公司.
今年第 1 季三種專利申請總量 17674 件, 年增 0.03%, 其中發明專利 11420 件, 年增 2%, 已持續 5 季正成長, 設計專利 1938 件, 年增 5%, 新型專利 4316 件, 衰退 7%; 商標註冊申請量 20210 件, 年增 7%, 為連續 6 季正成長, 在近 1 年多以來, 發明專利及商標申請都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發明專利申請部分, 台灣地區 4081 件, 增加 9%, 連續 6 季正成長; 外國人 7339 件, 由正轉負, 年減 1%, 外國人部分, 以日本 3648 件最高, 美國 1608 件次之 .
設計專利申請量 1938 件, 年增 5%, 終結連 3 季負成長趨勢, 首季由負轉正, 台灣地區 1049 件, 外國人 889 件, 分別增加 10%, 1%, 台灣地區成長率迅速.
台灣地區法人在發明專利申請表現亮眼, 發明專利申請當中, 依申請人類型分類, 企業申請 3013 件, 大專院校 355 件, 研究機構 126 件, 較上年同期分別增加 10%, 11%, 17%, 都有兩位數成長.
企業部分, 友達申請 133 件, 年增 129%; 聯發科 100 件年增 20%, 台積電 97 件年減 27%, 分居二, 三名; 宏碁 78 件, 年增 28%, 位居第四名, 鴻海 70 件年減 10% 居第五; 宏達電, 工研院, 和碩, 中華電, 光陽工業, 緯創則分列六到十名.
大專院校部分, 除清華大學較上年同期減少 43% 外, 其餘學校皆有成長, 尤以申請量居冠的交通大學申請 23 件, 成長率達 130%; 公私立學校申請分別為 229 件, 126 件, 佔大專院校總申請量分別為 65%, 35%, 比例約為 2:1.
研究機構部分, 工研院 (50 件) 件數最多, 較上年同期成長 19%. 前五大申請人除了中央研究院較上年同期減少外, 其餘申請量皆增加, 增幅為 19%~333%.
外國法人發明專利申請高通公司居冠, 外國法人發明專利申請前五大, 分別為高通 (335 件), 應材 (116 件), 東京威力 (100 件) , 富士軟片 (79 件) , 阿里巴巴 (76 件), 除了阿里巴巴件數驟減外, 其餘公司都成長, 以高通成長 133% 最多. 另發明專利申請前十大, 達半數 (6 家) 為日本籍公司, 在檯布局積極.
商標註冊申請量持續成長, 連續 6 季正成長, 第 1 季商標註冊申請案 20210 件, 年增 7%, 連續 6 季正成長.
本, 外國人申請量皆成長, 尤以外國人成長 22% 達新高, 本國人申請量 14258 件, 外國人 5952 件, 分別增加 1%, 22%, 外國人申請成長顯著.
外國申請前五大國/地區申請量皆正成長, 外國人部分, 以日本 (1177 件) 最高, 其次依序為中國大陸 (1155 件), 美國 (1045 件), 韓國 (367 件), 香港地區 (320 件), 外國申請前五大國/地區申請量多有兩位數的正成長, 尤以日本成長 34% 最多. 钜亨網
7.智慧財產權日再看中國通信專利: 有數量也有質量
今天, 我們迎來了第18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 今年的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主題是 '變革的動力: 女性參與創新創造' .
眾所周知, 通信產業的標準是至上的技術產業, 專利是其中關鍵, 在移動通信標準, 5G等專利方面, 女性扮演重要角色.
今天, 我們迎來了第18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 眾所周知, 通信產業是標準至上的技術產業, 專利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來眾多通信產業企業重視智慧財產權, 在全球專利排名不斷攀升, 但一方面很多中國企業也頻受專利之擾. 專利競爭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
構築專利護城河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創新的價值. 體現在對研發的投入, 對專利的重視等方面.
數據顯示, 2017年, 我國智慧財產權創造量質齊升. 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 同比增長14.2%, 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 同比增長12.5%, 排名躍居全球第二;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8件. 受理商標註冊申請574.8萬件, 同比增長5.72%, 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 累計有效商標註冊1492萬件. 我國申請人提交馬德裡商標國際註冊申請4810件, 排名全球第三. 作品,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到200.2萬件, 74.54萬件, 同比分別增長25.15%, 82.79%.
2017年, 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 (不含港澳台) 依次為: 國家電網公司 (3622件)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3293件)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567件)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845件)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699件) , 聯想 (北京) 有限公司 (1454件)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1273件) ,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1222件)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1008件) 和中芯國際整合電路製造 (上海) 有限公司 (862件) .
去年華為, 樂視, 中興, 廣東歐珀以及小米位列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前十.
發明專利四大特點
據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相關負責人在年初新聞發布會介紹, 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有關數據主要呈現出4個特點.
一是專利創造水平穩中有進. 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較2016年增長15.4%和8.2%;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8件, 較2016年底提高1.8件.
二是國內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企業佔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擁有量中的比重分別達到63.3%和66.4%, 企業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5%.
三是我國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能力不斷增強. 2017年, 年度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到44家, 較2016年增加18家.
四是部分領域專利布局與國外尚存差距. 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之中, 2017年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於國外來華髮明專利擁有量的達30個, 比2016年增加1個, 但從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擁有量來看, 國內仍在29個技術領域中數量少於國外.
對此, 業內專家表示, 需要清醒的認識到, 專利不僅僅比拼數量, 更是比拼質量.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王雷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採訪時曾表示. 根據通信產業專利的特點, 按照重要程度依次為: 底層技術, 標準框架技術, 保證實現的應用技術. 彌補在底層技術專利方面的欠缺是我國通信產業在未來發展中, 最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上海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教授陶鑫良表示, 中國通信行業整體提升專利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表示, 在智慧財產權戰略上存在片面追求政績工程的行為, 在智慧財產權戰略上必須實現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的轉變, 應該把握未來核心技術的方向. 通信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