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檢產業已經非常成熟甚至飽和的情況下, 進軍人體安檢領域, 航天科工提供的健康安檢方案, 究竟是滿足 '小眾' 需求, 還是足以開闢產業藍海的產業革新?
'無輻射' 安檢是公眾的隱性需求嗎?
(X射線安檢與毫米波安檢的優劣對比)
2016年國內某機場引入打著 '弱光子' 旗號, 實為X光體制的人體安檢儀, 引發了一輪爭議. 根據國家標準《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安全基本標準》的相關要求, 環保部明令不得採用電離輻射設備進行大規模人體相關普查性質的檢測, 使用單位應嚴格限定使用範圍和對象, 不得在公共場所對公眾大規模使用.
在各大論壇, 網頁, 對於公共場所安檢必要性的輻射安全的討論並不少見, '輻射量多少會超標' , '輻射是否會累積' , 諸如此類的問題卻缺乏專業的回答.
公眾對安檢輻射量的關注並非無理取鬧, 對健康的關注也不再是隱性需求. 科技提供安全的公共環境, 科技也應保障公眾免受非必要的輻射.
與國內還在為 '安全劑量' 爭論不休相對的是, 無輻射的毫米波安檢設備早已在歐美國家機場普及.
監管可能缺位, 對於安防老本行, 航天則沒有缺席. 打磨八年, 航天人拿出了一份 '安康' 的安檢方案.
這份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毫米波安檢方案, 核心技術來自軍用技術轉化, 毫米波不穿透身體, 僅作用於皮膚, 以不及手機訊號千分之一的輻射量, 對所有皮膚及以上的物質進行毫米級的成像. 且突破了傳統安檢體制的非金屬物品的盲區, 可以對液體, 陶瓷, 膠狀物等進行精確識別.
(AI人體安檢儀通過多項權威認證)
毫米波安檢儀則已經過檢驗部門的權威檢測, 數據公開. '公眾的訴求應受到重視, 粗放式的安檢將被健康安檢替代. '
公共空間下的隱私不應當受到保護嗎?
毫米波體制安檢也在歐美的推行也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毫米波可以穿透衣物, 作用於人體皮膚, 可以對人體外觀進行高清晰成像, 所以也有來自公眾關於隱私的擔憂. 美國機場在推行毫米波安檢的過程中, 曾有這樣的反對聲.
公共領域安檢是否侵犯個人隱私, 應受到怎樣的保護?
航天人則通過人工智慧技術, 用機器做隱私過濾, 徹底保護受檢人的隱私安全. 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慧處理器能夠識別人體的面部, 性別器官, 對隱私區域進行遮擋.
(採用虛擬人偶映射技術智能保護個人隱私)
相比機場曾經一人操作安檢儀, 一人觀察安檢結果屏幕且不能抬頭這種隱私解決方案, 把隱私問題交給機器顯然好得多. 經過機器識別判讀的結果, 通過人偶映射技術, 顯示於安檢儀外側的顯示屏上, 不僅是性別器官資訊, 連高矮胖瘦等人體資訊都不在公共場合予以顯示, 最大程度打消公眾對公共安檢的尷尬情緒.
顯然, 對於國內大量安檢普及的公共場所, 健康安檢不再是一個難題, 而是一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