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检产业已经非常成熟甚至饱和的情况下, 进军人体安检领域, 航天科工提供的健康安检方案, 究竟是满足 '小众' 需求, 还是足以开辟产业蓝海的产业革新?
'无辐射' 安检是公众的隐性需求吗?
(X射线安检与毫米波安检的优劣对比)
2016年国内某机场引入打着 '弱光子' 旗号, 实为X光体制的人体安检仪, 引发了一轮争议. 根据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的相关要求, 环保部明令不得采用电离辐射设备进行大规模人体相关普查性质的检测, 使用单位应严格限定使用范围和对象, 不得在公共场所对公众大规模使用.
在各大论坛, 网页, 对于公共场所安检必要性的辐射安全的讨论并不少见, '辐射量多少会超标' , '辐射是否会累积' , 诸如此类的问题却缺乏专业的回答.
公众对安检辐射量的关注并非无理取闹, 对健康的关注也不再是隐性需求. 科技提供安全的公共环境, 科技也应保障公众免受非必要的辐射.
与国内还在为 '安全剂量' 争论不休相对的是, 无辐射的毫米波安检设备早已在欧美国家机场普及.
监管可能缺位, 对于安防老本行, 航天则没有缺席. 打磨八年, 航天人拿出了一份 '安康' 的安检方案.
这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毫米波安检方案, 核心技术来自军用技术转化, 毫米波不穿透身体, 仅作用于皮肤, 以不及手机信号千分之一的辐射量, 对所有皮肤及以上的物质进行毫米级的成像. 且突破了传统安检体制的非金属物品的盲区, 可以对液体, 陶瓷, 胶状物等进行精确识别.
(AI人体安检仪通过多项权威认证)
毫米波安检仪则已经过检验部门的权威检测, 数据公开. '公众的诉求应受到重视, 粗放式的安检将被健康安检替代. '
公共空间下的隐私不应当受到保护吗?
毫米波体制安检也在欧美的推行也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毫米波可以穿透衣物, 作用于人体皮肤, 可以对人体外观进行高清晰成像, 所以也有来自公众关于隐私的担忧. 美国机场在推行毫米波安检的过程中, 曾有这样的反对声.
公共领域安检是否侵犯个人隐私, 应受到怎样的保护?
航天人则通过人工智能技术, 用机器做隐私过滤, 彻底保护受检人的隐私安全. 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能够识别人体的面部, 性别器官, 对隐私区域进行遮挡.
(采用虚拟人偶映射技术智能保护个人隐私)
相比机场曾经一人操作安检仪, 一人观察安检结果屏幕且不能抬头这种隐私解决方案, 把隐私问题交给机器显然好得多. 经过机器识别判读的结果, 通过人偶映射技术, 显示于安检仪外侧的显示屏上, 不仅是性别器官信息, 连高矮胖瘦等人体信息都不在公共场合予以显示, 最大程度打消公众对公共安检的尴尬情绪.
显然, 对于国内大量安检普及的公共场所, 健康安检不再是一个难题, 而是一个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