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告訴你 | '中國芯' | 為什麼這麼難?

來源: 財經國家周刊

網路資訊產業中, 晶片被比喻為心臟, 作業系統被比喻為靈魂. 二十年來, 中國網信產業為何始終 '缺芯少魂' ?

2018年4月, 美國商務部禁止中興通訊採購美國晶片, 中興被 '卡住咽喉' . 這暴露了中國在高端晶片行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困境.

針對 '中國芯' 的缺失問題, 財國君近日採訪了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採訪嘉賓: 倪光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1年於南京工學院 (現東南大學) 無線電系畢業, 後到中科院計算所工作, 一直從事計算機及其應用的研究與開發, 曾參與研製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 多年來, 他致力於在中國推廣Linux等開源軟體, 推廣國產晶片, 作業系統, 並為促進位訂有關產業政策建言獻策.

中興事件之痛, 必須緊握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是買不到的

總書記一系列的網信工作講話, 其實都講了, 比如講到核心技術的掌握, 就是要自主創新來解決, 不能只寄希望於人家會幫你, 或者有時候說覺得我們買到 (技術) 就可以了.

我在中科院計算所, 我們就是做大機器, 曆史上是做大型計算機的, 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型計算機人家已經封鎖了, 不能賣的. 有時候有些地方比如地震勘探, 天氣預報要買一些大機器, 當時買到以後外國公司要派人在機房看著你, 看你們用在這個地方, 不許用在別的地方.

我們高性能計算機發展的比較好, 有像 '神威·太湖之光' , '天河' , 現在世界第一是 '太湖之光' , 第二是 '天河' . 這些機器我們在世界上發展的比較好, 因為這些機器人家不賣給我們, 只有通過自己自主創新做出來.

重要的網信產品必須自己造

有些產品反而差一點, 市場上比較容易拿到. 從頭去做研發, 再變成自己的產品, 周期比較長, 投入也比較大, 所以很多單位就放鬆了, 這方面華為做的比較好, 華為這方面很重視.

任正非說過我得有個備份系統. 作業系統比較難, 他說過我們現在作業系統可能不如人家, 但是我得有備份系統, 萬一人家不給你還可以運作, 至少你可以維持. 所以我覺得這個觀念挺重要, 就是必須認識到網信安全的重要性, 要下定決心, 重要的網信技術產品必須我們國家自己要有. 不能指望在任何情況下你都可以買到, 或者人家能夠給予授權, 我想可能在中興事件裡頭可以吸取這個教訓.

資訊安全問題也是 '定時炸彈'

中興暴露出一個問題, 因為你不是自己的核心技術, 所以你要依賴人家, 供應鏈給人卡了脖子.

但是我覺得中興事件還沒暴露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風險, 就是網路安全, 資訊安全的問題. 現在很多事件, 像烏克蘭停電, 就是受到攻擊以後整個癱瘓了. 所以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 我們可能會遭到供應鏈給人 '卡脖子' , 還有安全被人 '卡脖子' , 實際就造成了像稜鏡門事件, 或者像烏克蘭停電, 或者伊朗核設施被人攻擊破壞這種情況.

中興事件後應該及早部署, 堅決突破核心技術,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也不能有僥倖心理.

花費多年砸下千億, 才能鍛造 '中國芯'

不能說中國晶片不行

是不是中興事件說明我們晶片是不行的? 不同的領域情況不一樣, 我剛才講到高性能計算機領域, 我們的晶片不比人家差. 手機上的晶片我們目前和國外也可以相比, 大致相當. 可能有些晶片, 比如FPGA, 確實我們和國外差距比較大. 但是中興事件發生後, 一概而論說中國晶片不行, 有時候也不符合客觀情況.

中國晶片短板是製造

其實晶片我們覺得可以分兩大部分, 一部分屬於設計方面, 一部分製造, 這兩個在產業的角度看, 是產業鏈的上下遊. 中國其實最大的短板是製造.

整個整合電路製造, 我相信要比較長的時間, 要投入很大的錢扶持, 現在國家有大基金, 整合電路基金, 帶動社會基金也紛紛加入. 需要幾千億才會見效是至少的, 也要連續投下去, 所以最終要多少錢我不知道, 確實需要幾千億這種量級才看得見.

一條生產線至少兩三百億人民幣, 沒有幾百億人民幣, 連一條線都做不出來, 而且這個是買人家的裝備. 如果要把產業鏈做進去, 裝備自給困難更大. 但是目前的做法是出錢用外國的裝備, 還需要有很多有經驗的專家突破工藝的一些問題, 還有材料. 所以產業鏈非常長, 從材料, 工藝, 製造, 生產, 測試, 封裝到市場就知道確實是大投入, 需要大量的資金, 人才投入.

中國製造2025, 一般工業大概2025年前到第二梯隊差不多, 2035年進入第一梯隊, 這種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我覺得整合電路製造可能接近於傳統產業. 網信事業可以很快, 有人說中國互聯網現在在世界上某些領域已經從並跑向領跑發展, 這比較容易. 整合電路製造顯然是需要大量的裝備, 資金的投入, 當然還需要人的智力投入.

晶片的國產化不能靠BAT推動

目前BAT在晶片這類核心技術方面並沒投很大的力量. 他們在電商, 移動支付, 共用單車這些領域確實做得很好, 但是在傳統的計算機領域, CPU也好, 作業系統也好, 他們投入不大.

不是說他不能做, 但他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法把它作為主攻方向, 投入也不是專註於這方面, 還是要靠國家更多做一些工作. 就像衛星導航系統國家來做, 是因為這些領域十多年可能才能盈利, 很多企業和風險投資覺得風險太大, 一般企業不會做這個事.

產業競爭, '窩裡鬥' 不如同仇敵愾

微軟的 '盜版' 策略

在中國市場, 盜版基本上是廠商故意做, 就是微軟故意給你盜版. 你安裝軟體認證ID的時候, 每裝個盜版軟體, 像以前從win7開始, 都是微軟允許你裝盜版的. 而且盜版的版本是同一個ID, 微軟都知道誰裝盜版, 誰沒裝盜版.

他讓你裝盜版, 為什麼? 國產的起不來, 因為反正我的軟體在這, 他寧可不收錢讓你用這個軟體, 所以這其實嚴格說不是盜版, 是微軟的一個策略.

互聯網公司從來不說你盜版, 因為他的收費並不是在於軟體本身. 微軟我們嚴格說就是不講道理了, 你明明是故意把這個軟體免費給中國用戶用, 使中國人沒機會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 反過來說中國人盜版, 說中國人小偷. 我們互聯網公司APP都免費給用戶用, 沒有互聯網公司說中國用戶是小偷.

中國網信產業缺乏合作

我有些發言中評價中國的科技人, 我們創新能力是比較好的, 各方面都應該挺勤奮. 但是如果說我們有弱點的話, 比如團隊精神, 合作精神不是太好, 這方面有傳統文化影響,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我舉個例子, 若干年以前國家四個部委聯合發個檔案, 所有電腦銷售的時候都要預裝作業系統, 希望給國產作業系統廠商一個機會.

但是因為我們沒統一, 開始有些人說預裝幾百塊一套, 競爭以後10塊, 5塊, 最後實際上據我知道都是零 (元) , 主要是為了能夠擴大影響. 所以國家這個政策挺好, 其實我們的公司沒得到利益.

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我們國家最應該發揮的優勢是什麼? 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我們更適合壟斷性領域的發展, 但實際上現在我們反而沒做好. 舉例子來講, 就我們的案頭, wintel是一家, 微軟的操作系一統天下. 雖然大家都是基於開源Linux發展出來的案頭作業系統, 你至少能看到現在還有七八家在做, 本質上是基於同一個開源軟體發展出來的, 差別不大, 但是品牌不一樣, 具體細節, 比如軟硬體支援, 適配的問題都不太一樣, 一定沒有好處, 技術也不能發展, 因為你分散了力量.

你的對手已經統一, 市場上只有一家, 我們市場範圍很小, 企業規模也很小, 還有七八家去做. 國家有責任把這些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 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企業, 以統一的標準和外國跨國公司競爭, 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20年作業系統研發路, 還要 '苦熬' 多久?

從不可用到可用

從技術角度來講, 軟體都有發展過程, 軟體版本1.0可能根本沒人用, 到3.0, 例如微軟windows3.1以後就比較好用了. 現在整體來講, 國產的軟體大體上在2.0的階段, 就是可用的階段. 不可用到可用, 但是到好用可能還有點距離.

我們從整個市場的整體情況, 技術體系的情況來講, 具體比如像wintel, 一般的傳統的計算機系統, wintel是屬於好用的, 用戶覺得很好用, 性價比體驗都好. 國產的我們覺得就是可以用, 但是也許性價比還不夠好, 主要是用戶體驗就會差, 可能有些應用你不能適應, 這個是可能的.

我們開始進行替代wintel的嘗試, 最早就是, 北京市科委2005年在平穀縣首先試圖用國產的硬體軟體的計算機案頭的系統來替代wintel.

當時我覺得還是不可用階段, 沒到可用階段, 所以很辛苦. 有人會放兩台電腦, 領導來了給他看我用國產系統, 領導走了還用wintel, 這個是比較早期的.

現在我覺得可用, 我剛才說了航天科工集團的 '商密網' 有40000台, 其中28000台使用國產軟硬體, 一看確實沒有wintel在邊上, 所有的工作都在上面做, 也是可以很順利地做下來. 從2005年到現在十年多, 到可用階段.

從可用到好用還要多久?

好用我覺得也不會所有單位都一次達到, 比如我們可以在一些公文系統應用, 比較簡單, 可以很快, 現在有些地方覺得很好用, 因為他就是這些工作, 這些工作我們都做好了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地方比如我們做設計的, 工業設計的有些大型軟體上面沒有, 你覺得還是差一點, 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但整體評估我覺得現在是從可用向好用發展, 可能若干年以後基本上好用了, 可能得有個過程.

堅持研發多年, 要做好仍需要大量投入

大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人工, 華為研發人員8萬多人, 所以有一些比較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研發還是很有必要的. 小企業可以做一些創新, 但體系建立, 生態建立, 那些大的企業就要發揮更大作用.

你看我們互聯網服務, 比如電商有電商的生態, 社交有社交網路的生態, 搜索有搜索的生態, 一下大企業就帶起來了. 但是像這種通用的機器生態, 案頭的, 移動的作業系統比較難, 現在都需要一些大企業的帶動.

打破壟斷缺的不是錢, 缺的是初心

國家有科技發展規劃

國家從頂層設計上有這個科技發展規劃, 而且專項給了錢, 但是我們執行是不是好, 我們要反思了.

當時我們立這個重大專項就是要替代外國的體系, 當時我們可能韜光養晦, 還沒有說得很明確, 差距也比較大. 但是發展到現在, 我們發現有些 '核高基' 重大專項就不按照方向做了, 有些項目就支援wintel. 因為總書記在網信工作講話中要求加速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 構建安全可控的資訊技術體系. 這裡提到一個是替代一個是體系, 替代就是你都要用國產的去替代國外的, 因為人家已經壟斷了, 並不是空白, 我們不是在白紙上, 而是在既有的外國壟斷我們市場的情況下做.

不像人工智慧, 我們現在很多人做人工智慧晶片, 我們基本上和國外差不多同時起步, 誰成功不成功我都不敢說. 這是一個新的領域, 一張白紙, 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像案頭, 像移動, 都是人家已經壟斷了, 所以你必然有個過程要替代人家, 要替代壟斷的, 所以這個是比較難的.

打破壟斷需要體系支援

網信裡形成技術體系非常重要, 單個你說一個產品好, 比如CPU你去做, CPU出來沒軟體, CPU就不會動, CPU需要作業系統, 那作業系統上面還有資料庫軟體, 中間件, 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 使用硬體也需要配套的一些支援, 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總書記網信工作講話是最重要的頂層設計, 要構建自己體系, 就是我們很好的指導方向. 我們要不忘初心, 把國家這些原來定的計劃很好地貫徹, 不要走著走著變了樣.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