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国科微腹背受敌, 高层震荡下难改亏损败势

1.国科微 '腹背受敌' , 高层震荡下难改亏损败势2.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接受外资 打造世界级芯片行业3.国产芯片沉浮史: 中星微曾占六成市场 华为扛起大旗队4.苦大仇深的 '中国芯' , 不妨学一学有趣的树莓派5.助力国产芯片产业 资本市场已到发力时6.华夏芯: 中国芯如何选择未来发展路径7.BAT为何要集体布局AI芯片?

1.国科微 '腹背受敌' , 高层震荡下难改亏损败势

集微网消息, 据圈内传言, 近日, 国科微一批成品被海关查处, 引发圈内人士的热议, 也对国科微业绩造成了影响. 国科微自去年7月份登陆A股以来, 这颗IC设计新星就一直备受关注, 公司从机顶盒市场发家, 且获得国家大基金的注资, 上市后研发重点转向存储芯片等战略性项目, 肩负起了实现存储芯片国产化的使命. 然而, 在上市之后, 国科微主营业务增长潜力有限, 新兴业务短期内难以突破, 同时公司还在大力扩展新业务, 前景堪忧. 在国科微上市后的首个半年报中, 营收下滑利润亏损; 2017年全年营收持续下滑, 利润微增却是靠政府补贴; 2018年第一季度, 预计净利润亏损超40%.

圈内人士透露, 今年二季度国科微仍将继续亏损. 可即便利润下滑, 国科微在二级市场却很受欢迎. 资料显示, 上市之后的国科微股价一路飙升, 经历了112天暴涨后涨幅达到548%; 另外, 今年春节之后,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持续亏损的国科微股价涨幅超过2倍. 不知道其中又有哪些故事在推动?

靠富士通获取新技术, 业绩波动又无力抗拒

2012年3月13日, 国科微和日本富士通成立合资公司——湖南国富通半导体有限公司, 总部设在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国科微控股, 拥有独立自主品牌.

国科微随之在卫星改成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机顶盒 (DVB-S) 底层技术方面获得突破, 开始在国内DVB-S市场发力. 与此同时, 国内DVB-S市场也在同步面临技术产品革新, 原有的数字机顶盒开始转为高清机顶盒, '村村通' 也开始升级为 '户户通' .

受国内整个DVB-S市场新变化的带动, 发力后的国科微开始在国内机顶盒DVB-S市场崭露头角, 但营收利润并不稳定. 资料显示, 在2014年度, 2015年度, 2016年度营业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12.94%, 103.00%, 33.22%, 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467.53%, 8.21%, 33.07%.

可以看出, 国科微在2014, 2015, 2016年度营收利润并没有逐年递增, 反而波动很大, 其实这是国科微无法抗拒和避免的. 因为DVB-S市场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 由当时的广电总局统一招标竞投, 但招标时间并不固定.

如果当时的广电总局在上半年没有对特定区域进行招标, 国科微的主业难以开展, 上半年也难有业绩体现. 同时, 对DVB-S芯片厂商而言, 拿下市场更需要下游有资质的客户的认可才行. 可见, 国科微DVB-S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 同时外部市场竞争也很激烈. 彼时的国内DVB产业已经高度市场化,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科微会面对包括上海澜起, 杭州国芯等竞争对手的市场争夺, 主业增长潜力有限.

国科微也表示, 由于受到政策预期的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 2016年广播电视系列芯片销售收入同比出现下滑.

好在当时正值国内DVB-S市场的高速发展期, 在得到日本富士通的支持后, 国科微推出了新一代直播卫星高清芯片GK6202S, 顺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得到技术支撑后的国科微, 很快把日本富士通剔除.

国科微与日本富士通成立的合资公司湖南国富通半导体, 于2015年11月3日正式注销, 其团队和业务并入国科微. 随后在2017年7月12日, 筹备了两次IPO的国科微在经历一些波折后成功登陆创业板.

存储芯片突破不顺, 高层震荡高管相继离职

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国科微, 募集了2.37亿元资金. 不过, 在上市前的2015年, 国科微就获得国家大基金4亿元的投资, 意在推动存储芯片的研发应用, 再加上上市募资资金, 国科微两年时间需要如此巨资, 某种程度上很难排除圈钱的嫌疑.

国科微曾表示, 作为国家大基金实际注资的芯片设计企业, 国科微肩负着实现存储国产化的国家使命与任务. 2016年6月份, 国科微在美国成立GOKE US Research Laboratory公司, 发展存储芯片业务, 其中国科微持股66.67%. GOKE US Research Laboratory的主营业务为软件和存储系统先进技术的开发.

不过, GOKE US Research Laboratory的财务状况并不佳. 资料显示, 2016年公司总资产222.56万元, 净资产为-484.64万元, 净利润为-475.64万元.

从国科微最新的财报来看, 其主营业务增长潜力有限, 肩负国产化使命的存储芯片业务的突破也并不顺利. 国科微称, 因2017年全球范围内固态硬盘闪存颗粒缺货, 导致公司与之配套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产品销售情况低于预期, 在国科微2017年营收占比中也不见乐观.

无独有偶, 国科微今年还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件, 那就是高层震荡. 今年1月份, 国科微发布公告称, 公司董事傅军, 贺光平因个人原因辞职, 傅军辞去董事职务以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 贺光平辞去董事职务.

其中, 傅军还辞去了总经理职务, 由原艾迈斯半导体高管陈若中接替, 担任国科微总经理一职. 傅军是半导体行业老兵, 曾任职于华为等公司, 在2014年1月加盟国科微, 先后担任公司总经理, 董事. 傅军任内国科微实现快速发展, 同时也推动国科微成功上市, 持有公司股票3631275股.

圈内人士称, 傅军, 贺光平董事不排除是被离职, 从某种程度上看, 公司上市后, 需要优化管理层结构, 出局者自然不可少.

4月24日, 国科微董事, 副总经理姜黎也辞职, 同时辞去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且其不再担任国科微其他任何职务; 甚至连国科微董事会秘书龚静也相继辞职. 在高层震荡下, 包括董事, 总经理, 副总经理, 以及董秘等相继出局, 换血波及的程度对上市公司来说着实很大.

此外, 笔者还发现, 在高管离职的同时, 国科微还在高薪招聘销售VP, 给出的年薪在100万元-120万元. 国科微对销售VP给出的薪资在国内IC设计公司中是很少见的. 毕竟, 国内IC设计公司CEO年薪过百万的也不多.

超七成利润靠补贴, 今年二季度将持续亏损

4月24日, 国科微发布的2017年财报, 公司2017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4.12亿元, 同比下降15.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64.48万元, 同比增长3.01%, 营收下滑, 利润微增. 其中在2017年上半年, 国科微实现营收1.22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54.77万元.

事实上, 国科微2017年利润微增3.01%, 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靠政府补贴. 2017全年, 国科微获得各项退税及政府补助项目资金共计人民3790.22万元, 占比全年净利润的72%. 如果没有退税及政府补贴, 国科微2017年净利润只有1430.76万元, 同比净利亏损超7成.

笔者通过查询发现, 靠补贴退税已经成为国科微利润增长的常态. 从国科微在2014年度, 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享受增值税退税来看, 分别为46.75万元, 792.81万元, 670.30万元, 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1.22%, 18.65%和11.65%.

2014年度, 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国科微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 438.40万元, 798.58万元和652.72万元, 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 11.40%, 18.79%和11.34%.

可见过去几年, 国科微的很大一部分利润支撑也是来自政府的退税补贴.

在如此大的退税补贴下, 上市后的国科微, 首个半年报的营收大幅下滑, 利润也在持续亏损. 可上市之后的国科微股价一路飙升, 经历了112天暴涨后涨幅达到548%; 另外, 今年春节之后,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利润持续亏损的国科微股价涨幅超过2倍, 相信国科微股价推动的背后不乏炒作的成分.

更意外的是, 原本国科微主营业务增长潜力有限, 新兴业务短期内难以突破, 同时国科微还在大力扩展新业务, 设立分公司. 4月24日, 国科微公告称, 公司将在江苏常州斥资成立全资子公司, 拟成立 '江苏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 注册资本1亿元, 国科微以自有资金方式出资, 占江苏国科微股权比例的100%.

据悉, 江苏国科微将在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组建系列芯片研发公司, 重点发展存储芯片, 驱动芯片, 可信计算, 国密安全, 多媒体芯片, 物联网, 通讯, 人工智能等芯片设计业务. 而这些芯片研发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 投入的资金对于目前的国科微来说, 还有很大挑战.

或许, 在江苏成立子公司, 是国科微继湖南省之外, 将政府的退税补贴获益进行最大化. 而高度市场化的芯片市场, 靠补贴返利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在A股上市的IC设计公司中, 像国科微这种利润极度依赖退税补贴的公司也很不常见.

如此依赖政府补贴, 说明国科微实际业绩并不好, 经营也遭瓶颈. 根据国科微最新的发布业绩预告, 公司预计2018年1-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00.00万至-3300.00万, 同比变动-41.14%至-22.57%.

圈内人士称, 国科微二季度将继续亏损. 由于目前国科微的主要营业还是来自DVB-S市场, 但这个市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因数, 且其产品广播电视系列芯片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动直播卫星从标清标准向高清标准转换的影响, 下游客户等待具体细节出台, 这会对国科微的收入会产生直接影响.

再加上国科微虽已切入IPC芯片市场, 但在高端市场不能跟海思, 安霸等厂商竞争, 中低端市场毛利较低, 且要面对多家国内厂商的竞争, 价格战将进一步加剧. 同时, 国科微存储芯片市场还在展开大量投入, 短期内很难开始大幅获利. 未来发展形势将不容乐观.

2.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接受外资 打造世界级芯片行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5日下午消息, 中国有意在半导体行业成为全球领导者. 为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正在寻求国外资金的投资. 在美国万般阻挠中国称霸下一代技术野心之背景下, 这一亚洲大国的新举措着实出乎人意料.

部分是为了减少对国外技术的过分依赖, 中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基金, 目标融资2000亿元人民币 (约合317亿美元) 来支持从处理器设计商到设备制造者等一系列国内企业. 中国科技行业监管机构本周三表示,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简称 '大基金' ) 将接受国外的投资.

'该国家基金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融资. 我们欢迎国外企业的加入.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部) 总工程师兼发言人陈因解释道.

最近全球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纷争核心所在便是半导体. 两国纠纷不仅使得关税高涨, 也使得中国在美国企业的投资减少, 并给中国从第五代无线通讯到人工智能等的科技发展带来重击. 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动用1977年法律. 根据这项法律,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或可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以便阻止交易和没收资产.

随着美国将中兴通讯列入黑名单七年, 北京再一次猛然意识到中国迫切需要减少自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针对中兴的举措反而刺激了中国现有的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 逐步抢占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国高管和官员们曾多次提醒, 中国的这一野心或可损害美国利益.

目前, 中国每年的半导体进口额约为2000亿美元——差不多和石油进口额齐平. 中国正在试图减少对进口半导体的依赖. 根据普华永道 (PwC) 的数据, 中国消费了全球59%的芯片, 但是国内制造商的销售收益仅占到行业内全球销售收益的16.2%. 这还是小,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 薄弱的半导体行业可能会削弱国家安全, 并打击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科技行业.

该基金的第一阶段共融资1400亿元人民币, 这笔资金流向约2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 其中包括中兴和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中芯国际) . 第一阶段的投资者以中央和本地政府以及国有企业为主. 工信部是否接受过外部投资尚不清楚.

'中国有着庞大的电子信息市场, 我们将持续开展创新和国际合作, ' 陈因说, '我们将在关键科技领域争取快速突破. ' 新浪科技

3.国产芯片沉浮史: 中星微曾占六成市场 华为扛起大旗队

'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进入休克状态. ' 4月20日下午3点, 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出现在了深圳中兴总部. 美国的禁运决定着这家有8万员工的企业生死.

一周前, 4月16 日, 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元器件等产品,为期7年. 消息一出, 舆论哗然, '缺芯少魂' 成为热词, 其背后折射出的核心技术短缺刺激着所有国人.

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高达3770亿块, 同比增长10.1% , 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 (约合17561亿元) , 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芯片虽然并非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 却广泛运用于电子, 数码产品, 通信设备等多个科技产业, 是否掌握芯片核心技术, 也被认定为是否扼住科技命脉的关键点.

PC摄像头芯片曾占全球份额60%

提及国产芯片, 邓中翰是一个无法跳过的名字. 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 工, 商学位的学生, 并被伯克利校长推荐给当时的信息产业部高层, 后者正主持振兴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课题.

1999年, 在国内雄厚政府资本的召唤下, 硅谷精英邓中翰回国创业, 在中关村成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中星微' ) , 信息产业部为主要股东之一. 此后6年, 中星微抓住市场空白, 在政府帮扶下一时风光无两:

2001年3月11日, '星光一号' 研发成功, 宣布国内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芯片诞生; 2005年3月, 该数字多媒体芯片与神舟飞船等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中星微的核心业务, 多媒体芯片被广泛应用于PC和智能手机的摄像头, 被索尼, 三星, 惠普, 飞利浦等一线IT企业采购, 2003年, 全球市场份额一度达到60%. 2005年11月,中星微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

不能忽视的市场

'中星微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企业' , 邓中翰对此定位毫不犹豫. 移动互联网时代, 拥有技术洁癖的硅谷精英遇到了麻烦. 此时, 手机, 移动终端出货量开始大规模地挤压PC的生存空间.

中星微的另一个产品是手机音乐芯片. 但很快, 在IC设计业界, 台湾的联发科开始为移动产品提供单芯片解决方案, 将音乐芯片植入到主芯片之中, 不再需要单独使用音乐芯片. 这与需要数枚芯片的多媒体芯片相比, 成本大大降低.

而此时, 中星微坚持做多芯片研发. 而事实上, 随着基带芯片的运算能力日益强大, 集成化趋势扑面而来, 高通, TI等国际大厂也开始推出集成多媒体功能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即用一个单芯片的基带芯片就将多媒体的能力整合进来, 从而消除了单独的多媒体芯片存在的必要性.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 芯片行业一旦一步落后, 将步步维艰.

所以, 联发科很快就把中星微甩在身后, 并借此迅速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权.

在中星微, 研发和销售市场人员比例达到7: 2, 而在联发科, 研发和销售比例大致相等. '在中国的技术型企业里, 往往是技术最牛的人做CEO,但其实真正适合管理的不到20%. 而且称职的技术公司CEO必须要是一个市场高手, 因为市场决定公司的方向. '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陈大同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指出.

在这种技术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思路下, 中星微来自内地的收入比例持续萎缩, 2003年来自内地的收入还有26%, 而到2007年年报显示已经不足5%, 2015年12月, 中星微从纳斯达克退市. 相比之下, 联发科手机芯片9成用户来自内地. 2017年, 联发科的年营收达508亿人民币, 而中星微的年营收仅为20亿人民币.

中星微几乎是中国所有的IC设计企业的缩影: 创业者多为高学历海归, 有硅谷, IBM等国外大公司工作经验. 在受到硅谷创业产生的巨大财富和中国日益扩大市场的双重刺激下归国创业. 相信凭着自己的技术, 就能拉到风险投资, 但终因忽视市场环境, 离第一梯队渐行渐远.

退市之后, 中星微进入安防和人工智能芯片领域, 但与当年星光中国芯时期, 已不可同日而语.

与自家产品绑定的华为芯片

与中星微不同, 华为海思从诞生开始, 就与自家产品绑定共生.

2004年10月华为创办海思公司, 前身是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正式拉开了华为的手机芯片研发之路.

当时, '造不如买, 买不如租' 的言论盛嚣尘上. 《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一文中提到, 芯片是高度依赖投资的产业, 技术, 研发差距的背后往往是资金投入的差距. 但是由于投资回报周期太长, 很多芯片企业由于资金缘故半途而废, 转而通过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加快投资回报率, 这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我们对国外芯片技术的依赖程度.

2000年, 中兴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共同建立了中兴集成电路, 在全亚洲最先开始了3G手机基带芯片研发, 比当时的华为海思要领先 . 但中兴的文化不太鼓励试错, 最后董事长侯为贵选择了放弃, 团队解散, 很多人去了海思.

华为决定创建海思时, 公司内部也存在很大分歧, 毕竟国际市场上有现成的产品和方案, 比自研成本低得多.

公司掌舵者任正非对自主研发的坚定信念, 让华为成为国内芯片市场上少有的能与 '自主创新' 挂上钩的企业.

2012年任正非曾对华为实验室讲话, 芯片暂时没有用, 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公司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 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 让别人卡住, 最后死掉. '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 不能动摇. '

2009年华为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开市场的K3处理器, 定位跟展讯, 联发科一起竞争山寨市场, 由于K3产品不够成熟及不适的销售策略, 华为没有将其应用在自家产品中, 这款芯片不出意外地扑街.

2010年, 苹果自研的A4处理器在iPhone 4上大获成功, 这刺激了海思. 2年后, 海思推出K3V2处理器, 开始与自家产品结合, 定位在旗舰Mate 1, P6等机型.

2012年手机处理器已经开启多核进程, 让人意外的是海思抢在德州仪器和高通之前推出K3V2, 成为了世界上第二颗四核处理器.

从K3V2以来, 部分华为手机特别是旗舰机一直使用自己的海思芯片, 一方面早期海思芯片离开华为手机的支持, 很难独立生存, 至今, 华为海思几乎没有对外出售自家芯片, 因为并非简单卖出去就能使用, 还要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方案.

此外, 华为旗舰与海思芯片的绑定, 产生了更为重要的推动力——倒逼海思迅速升级且稳定供货, 这体现在华为P7和麒麟910T, 华为Mate7和麒麟925, 乃至华为Mate 10, 荣耀10和麒麟970.

广告 旗舰手机为自己的芯片做行业背书, 自研芯片又保证了旗舰手机的竞争力, 这种共生关系虽然也有一定风险, 但麒麟芯片在强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实力的保证下, 最终得到了市场认可.

2018年1月美国高通在北京举行技术合作峰会, 国内厂商唯独华为缺席. 2017年11月, 小米, OV同高通签署备忘录, 三年内采购不低于120亿美元芯片, 华为也没有参加. 长期坚持的芯片自产自研策略给了华为拒绝的底气.

2014年, 华为投入研发的经费为408亿人民币, 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4.2%, 研发投入比A股400家企业的总和还多, 同时远超联想十年研发总和. 2017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897亿人民币, 大大超过苹果和高通. 过去十年, 华为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3940亿元, 居于世界科技公司前列.

实际上, 在芯片领域, 美国是全方位处于领先地位, 而中国只是在某些领域里面有所突破. 据北青报报道, 所突破领域也并非核心, 高端的领域, 比如中国在存储器, CPU, FPG及高端的模拟芯片, 功率芯片等领域, 几乎是没有的. '如果中国发力研发, 在某些小的门类中可能会有所突破. '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这样说道. 财经天下周刊

4.苦大仇深的 '中国芯' , 不妨学一学有趣的树莓派

起中国芯, 绕不过倪光南.

从1985年参与创立联想以来, 倪光南与 '国产芯片' '国产操作系统' 这两个课题苦苦对峙了30年. 他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 一次又一次地推着石头上山, 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

这实在是一个悲壮的故事.

1994年, 决意发展芯片技术的倪光南与坚持实用的柳传志爆发冲突, 由此, '技工贸' 与 '贸工技' 的大讨论在中国拉开了序幕. 很难评价, 这场论战是否存在一个真正正确的答案, 但在当时, 柳传志的主张无疑更切合联想自身的利益.

这场残酷的内部斗争以柳传志的获胜告终, 倪光南被迫离开联想——这家以他的发明命名的公司.

在此之后, 倪光南还曾多次参与推动国产芯片, 国产办公软件等项目, 但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失败, 命运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宣告了柳传志的正确.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