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中興被禁止與高通/英特爾等通話, 將採取行動

1.中興: 合規是基石, 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2.中興通訊繼續停牌, 將採取美國法律下可採取的某些行動3.中興通訊傳被禁止與高通/英特爾等通話4.中興事件後, 如何進行晶片投資? 投資人分成兩派5.國產晶片業風貌: 我們和晶片業的一線人員聊了聊6.中興通訊遭美封殺, 中美貿易戰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台灣

1.中興: 合規是基石, 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

集微網消息, 近一周, 中興通訊遭到美國商務禁運令制裁已經上升到了全民話題. 事件引起了網友對 '企業合規' 與 '自主晶片' 話題的大討論.

這些討論中也出現了一些情緒性的表達, 而作為當事方中興通訊近日也做了一些事實性的澄清.

事實上, 從中興通訊發表第一份聲明到新聞發布會上, 都沒有迴避 '企業合規' 合規的話題. 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也多次強點合規的重要性. 他表示, '即使在拿到拒絕令的今天, 我們依然以全球一流出口管制合規企業的標準自我要求. '

根據此前披露的資訊顯示, 早在2016年4月以後, 中興通訊就已經將合規視為公司戰略的基石和經營的前提及底線. 採取的措施包括: 成立了總裁直接領導的合規管理委員會; 組建了覆蓋全球的資深出口管制合規專家團隊; 引入多家顧問單位提供專業指導, 構建和優化中興通訊出口管制合規管理架構, 制度和流程; 引入和實施 SAP 貿易合規管控工具 (GTS) ; 組織員工進行合規培訓; 配合獨立合規監察官開展的各項監管工作; 並對出口管制合規工作進行持續投入.

據悉, 僅在2017年中興通訊在合規方面的投入超5千萬美元, 並計劃在2018年投入更多資源. 同時, 還組織了超過6.5萬名員工的合規培訓.

在一些人看來, '美方此次處罰過於嚴厲, 以一國之力懟一個企業, 力量懸殊之大, 任何企業都無法招架. 本次事件發生當前正值中美貿易戰緊張時期, 美方一招致死的方式更像在利用該事件對中國科技產業進一步打壓. '

而中興通訊也對美方這種極端制裁表達了不滿. 在一份聲明中, 中興通訊提到, 在此次事件中, 無視中興通訊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艱苦努力, 巨大投入和長足進步, 以及對問題發現和處理的主動性, 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就施以最嚴厲的制裁, 是極不公平的, 也是不能接受的.

殷一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中興通訊既不會放棄通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的努力, 也會通過一切法律允許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目前看, 多方力量都已經參與到此次事件的協調處理過程中. 4月21日, 華爾街日報報道, 美國商務部一位高級官員周五晚間表示, 該機構已經批准了中興通訊提供更多材料的請求. 這一表態也讓外界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另一個關於 '自主晶片' 話題的討論中, 目前很多網友的討論也存在誤區. 比如, 有人認為在當年那麼艱苦的環境下 '兩彈一星' 都研發出來, 晶片為何就不能?

事實上, 晶片行業並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完成的. 該領域時全球技術, 全球標準, 全球分工, 沒有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目前全球任何一家晶片遇到類似禁運令都會停擺.

單從行業地位上看, 中興通訊的研發實力也不弱, 目前公司已經是全球前四大電信設備商.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公開資訊, 2017年, 中興通訊以296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佔據PCT國際專利申請人第二名的位置, 並連續8年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前三, 是中國唯一連續8年獲此殊榮的企業.

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5G網路方面有極強的技術積累和話語權. 據此前媒體報道, 中興通訊目前已組建超過4500人的5G研發隊伍, 每年投資30億元用於5G研發. 中興通訊還是全球5G標準研究的主要貢獻者, 加入了幾乎所有的國際主流標準組織和推進平台. Pre5G網路部署數量增長迅速, 截止2017年底, 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部署了110多張網路. 5G技術持續突破, 在國家5G一階段和二階段測試中刷新多項測試記錄, 全力備戰第三階段國家測試; 同時, 在5G領域與中移動, 高通, 英特爾等產業鏈上遊企業均有合作.

對於此次網路關於 '自主晶片' 的討論. 殷一民表示, 中興通訊在5G無線, 核心網, 承載, 終端等產品處於全球領先, 公司各主要產品中大量使用自研專用晶片, 但還有大量通用器件不可避免地外購. 這也是全球化市場發展的要求和趨勢.

對於未來, 殷一民表示, '公司將繼續加大技術投入, 使我們的能力更強. '

2.中興通訊繼續停牌, 將採取美國法律下可採取的某些行動

集微網消息, 4月25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公告, 公司管理層已決定採取相關美國法律下可採取的與美國政府命令相關的某些行動, 繼續停牌. 中興表示該行動的公開披露將取決於公司美國法律顧問的建議及公司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情況等因素.

以下為中興通訊公告全文:

3.中興通訊傳被禁止與高通/英特爾等通話

新浪科技報導, 美國政府上周禁止美國科技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售產品, 此舉不僅會對中興通訊產生影響, 也將會對全球的通信設備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 據中興通訊內部人士表示, 公司被禁止與高通, 英特爾和博通等來自美國的業務夥伴打電話或進行技術交流. 有媒體報導指出, 儘管中興通訊目前庫存的零組件還能支援大約一個月的生產, 但中興通訊目前的實際生產步調已經逐漸放緩. 

中興通訊與美國商務部於2017年3月達成了一個和解協定. 美國政府認為, 中興通訊在2010年到2016年間違反了美國的一項禁令, 向伊朗和北韓出口通信設備, 並且透過空殼公司隱藏這些交易. 中興通訊方面承認了這種做法, 並且同意繳納11.9億美元的罰款, 以此來暫緩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運. 但是在延緩執行禁運期間, 中興通訊繼續提供虛假陳述, 導致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啟動為期7年的禁令. 



部份人士認為, 美國此舉是在打擊中國大陸政府所支援的智能手機廠商以及中國通訊行業, 因為中興通訊是中國大陸一家上市國有企業. 中興通訊去年成為世界第9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年出貨量4,300萬支, 其中約70%的設備被出口到海外, 約一半的設備進入美國市場. 資料顯示, 中興通訊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擁有約12%的市場份額, 憑藉此份額成為美國市場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 

在關鍵技術方面, 中興通訊非常依賴美國合作夥伴, 美國這次的禁令無疑將對其帶來巨大影響; 中興通訊製造的智能手機中, 美國供應商提供的零件在所有零件中占約30%, 且中興通訊每年會從英特爾和高通等美國晶片製造商那裡進口大量處理器. 除硬體之外, 軟體也是中興通訊即將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 中興通訊製造的手機使用的是安卓系統, 但美國禁令可能使中興通訊在未來7年內無法使用此系統.

另外, 美國禁令也極有可能會影響中興通訊的5G網路開發計劃, 中興通訊原將這項技術視為公司未來的增長驅動力. 今年2月底, 該公司剛宣布已經在這個領域與英特爾和高通達成了合作. 

除了中興通訊之外,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摩擦也可能對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造成打擊. 今年4月7日,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表示, 計劃禁止美國行動運營商使用Universal Service Fund的資金從 '具有安全威脅的企業' 那裡採購設備. FCC此舉瞄準的正是華為和中興通訊, 美國政府懷疑中國可能會使用這兩家企業的設備對美國民眾進行監控, 因為華為和中興通訊都擁有中國官方背景. 

業內人士則認為, 美國對中興通訊的禁令不僅傷害了中國企業, 且無論是中興還是華為, 其都是高通和英特爾晶片的主要採購方, 預期長時間的貿易爭端也將對這些美國企業造成傷害. MoneyDJ

4.中興事件後, 如何進行晶片投資? 投資人分成兩派

中興事件仍在發酵.

4月17日, 由於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激活拒絕令, 中興通訊宣布臨時停牌. 停牌前一天, 美國商務部宣布, 未來七年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 商品, 軟體和技術.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表示, 目前中興有1-2月零部件庫存, 如果不在1-2月內再次達成和解, 會影響其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 據悉, 中興在中國電信設備市場佔有近30%的份額. 這對中興通訊來說, 無疑是致命打擊.

來自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 2017年國內整合電路進口價值為2601億美元, 是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整合電路貿易逆差創曆史新高.

中興被美國制裁事件的背景是3月23日開始的中美貿易戰, 中興此時的困局也引發了投資人的廣泛討論. 一些投資人表態未來將加大對於底層晶片的投入和研究, 而另一些VC投資人卻對此持謹慎態度. 為何過去中國沒有誕生好的晶片公司? 對於投資人來說, 過去是否忽略了技術創新的投資機會? VC是否適合參與晶片投資? 如何更好利用資本力量發展晶片行業?

最近兩天, 我的朋友圈充滿各種各樣的爭論, 關於怎樣來看晶片和底層創新. 我認為需要回到商業本質. 10年前我們內部基金的策略是不看所謂的原創性底層科技創新, 而今天我們大膽地提出, 要非常積極關注底層的科技創新, 為什麼?

我們來回顧一下科技創新每一次成功的要素. 從PC, 移動互聯網到今天的人工智慧, 每一代的科技公司都面臨一定的窗口期, 這個窗口期給科技公司建立的真正壁壘是生態和整個市場, 領導型的公司都能利用窗口期建立起巨大的科技壁壘.

以前的中國是以市場換技術, 我們錯過了70年代的晶片大發展, 90年代的PC大發展, 在2000年的時候, 我們僅僅趕上了互聯網模式創新的窗口.

但今天中國有機會用市場創造技術, 是因為這個timing對了. 我們的人才和資本有機會在同一起跑線, 依託中國強大的市場規模來創造原創的技術.

2004年我們投了中微半導體. 現在這位創始人先生已經70歲了, 他做的是半導體裡的設備. 2004年到今天已經14年了, 才剛剛露出水面, 大家才在媒體上看到華人如何抵禦各種壓力回到中國的故事.

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人才, 只不過他們很小. 剛才講到的是半導體的核心, 過去十幾年美國不投了, 中國也不投了. 但是我覺得未來是有機會的, 中國流片 (試生產) 的成本是美國的一半, 我不知道有多少企業1-2次流片就能成功, 但我覺得很多機會都會留給中國.

我來自深圳, 中興事件最近大家可能對深圳關注比較多. 這個事件對創投界有什麼啟示? 我覺得創投機構需要更加關注和投資真正的核心原創的東西, 因為核心創新才有生命力和競爭力.

通常來說, 能夠長期發展不斷增長的企業, 肯定是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的是技術, 有的是模式. 模式創新這波可能已經過去了, 但更大的機會在於技術創新, 包括大家提到的生物, AI以及晶片行業. (可能) LP不理解, 但是我們要堅守, 只有這樣才能賺得更多. 投資技術創新的企業雖然時間長, 不像模式那麼快增長, 但是堅守就能獲得回報.

我是學半導體出身的, 進入投資行業以後, 這個領域一直是我比較關注的方向. 過了2001年以後, 美國這個行業就已經不投了, 道理很簡單, 整個資本市場不支援高技術晶片行業.

但是中國正好是一個錯配, 我們知道要投這個行業, 但是我在這個行業裡的回報是整個類別最差的, 不是最差也是倒數第二, 為什麼呢? 因為美國的資本市場已經不支援了, 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是不支援.

最近這塊有很大的進展, 中國有很多大基金, 希望投重要的, 有戰略意義的行業, 比如半導體. 但是這裡面也有很多問題, 就是國有資產的投資是不能賠錢的, 所以他們將國外成熟的公司拿回來, 然後再拿到中國的資本市場圈一次錢. 這也不是很好, 引起了美國的注意, 不批這樣的投資.

現在其實中國市場的機會很大, 因為晶片的應用全都在中國, 但是挑戰更大. 怎樣能踏實下來, 建造自己的能力, 耐心地好好投一個對行業有影響的技術公司, 這在今天還是具有一定挑戰和困難的.

實際上我們不是不投晶片, 之前我們投了好幾個做晶片的公司都血本無歸, 也為中國的科技創新貢獻了一份力量.

中國的晶片技術我覺得有幾個難點, 首先中國的晶片公司大部分是單一產品公司, 單一產品公司從長遠來看回報是有問題的, 因為生命周期很短, 很快就下降到平均水平. 因為前期投入很大, 研發人員, 流片都是很高的成本, 公司的估值都不高, 它不像騰訊, 阿里市值四五千億美金, 晶片最成功的上市公司也就是10-20億美金. 對VC來說, 投入和回報是不成比例的.

其次, 從中期來看, 任何大的行業都有周期性, 先出來的肯定是做硬體的公司, 比如說PC時代出來的是英特爾, IBM, 思科, 人工智慧領域英偉達先跑出來了, 在人工智慧上, 中國還有機會.

晶片的投入一旦形成平台, 新公司很難做. 尤其是晶片公司前期投入非常大, 如果你的競爭對手靠先機佔據市場, 把設備成本攤銷掉以後, 你沒辦法與其競爭, 成本曲線會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那你無法競爭, 除非靠政府的大量補貼和支援.

但在人工智慧晶片上還有機會, 最近市場上很火的人工智慧晶片公司我們投了一, 兩家.

此外在我看來, 在國內, 先積累資金和實力然後走技術路線是比較靠譜的. 今天的互聯網巨頭, 不管是阿里, 騰訊還是滴滴, 花很多錢到核心技術研發上. 滴滴在美國建立了實驗室, 招聘了很多優秀的工程師. 這是我覺得比較現實的路徑.

中國真正標準的VC在國內做大規模的投資, 也就是2004-2011年左右的事情, 這期間投晶片的人很多. 實際上, 現在產生的基礎應用晶片的公司很多也是那個時候投資的.

但投晶片有幾個問題, 第一, 它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不像有些模式創新的東西, 這條路沒走通可以立馬改.

第二, 早期VC並不大, 90年代末一億美元的基金就算是大基金了. 當年因為絕大部分的晶片即使投產成功, 基本上也就是一個平均利潤, 它不會帶來壟斷的利潤. 因此2000年下半年以後, 大家進入晶片這一領域, 很難做成這樣一件事.

對VC來講, 它喜歡投一些能產生更大需求, 更快速把錢收回來的項目, 你說是擊鼓傳花賺錢也好, 通過實際利潤達到多少倍也行.

2000年下半年的時候, 主流VC投晶片公司主要投第三輪, 第一輪投進去基本上90%沒了, 剩下的10%做到第二輪, 把東西拿出來, 第二輪和第三輪的估值不會相差很遠, 所以大家投第三輪比較多. 由於這樣的原因, 我們基礎層相關的一些東西, 基本上是靠國家來投入. 因為資本是逐利的, 這點無可非議.

談到晶片問題, 除非是現在真正的AI晶片, 能夠產生中短期的高額利潤, 其它東西就算你做出來, 也就是平均利潤, 或者是零利潤狀態. 這是實際情況, 實際情況會影響到商業投資行為, 這一點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中國企業家

5.國產晶片業風貌: 我們和晶片業的一線人員聊了聊

技術全線落後, 人才受互聯網行業擠壓, 國產晶片從業者都需要懷著一顆赤子之心.

中興的陷落, 讓國人對 '晶片' 這個熟知已久的辭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根據《2017年中國整合電路產業現狀分析》報告, 中國的國產晶片在核心整合電路中的佔有率極低, 在通用電子系統等多個參數中, 國產晶片的佔有率甚至為0.

2014年起, 國家對整合電路產業投入的資金已達上千億規模, 業內俗稱的 '大基金' (國家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也即將迎來二期2000億元的投資.

然而, 比起Intel, ARM等半導體巨頭的數十年研究, 中國科研即使快馬加鞭也只能望其項背.

晶片的試錯成本高, 排錯難度大, 專利被巨頭壟斷, 讓這個行業的發展註定艱難. 這樣的困境中, 一線從業人員生存狀態如何, 對行業的看法怎樣值得考量.

界面新聞採訪了數位晶片行業相關人士, 他們有的是從業十年的資深設計師, 有的已經轉行, 有的還在大學裡躊躇不前.

通過這些一線人員的故事, 我們試圖探討在時代的桎梏中, 在國際貿易戰打響的今天, 國產晶片業究竟擁有怎樣的風貌, 整個行業又將何去何從.

總體來說, 晶片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有高學曆, 名校背景, 一旦入行, 很少再選擇轉行. 但一個殘酷的現實卻是, 新鮮血液嚴重缺乏, 越來越少的年輕畢業生願意選擇深耕晶片業.

韋晟: 晶片設計經理 從業十年

複旦微電子系畢業後, 韋晟加入了目前就職的這家晶片製造公司. 在這家公司, 他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前, 國人對晶片行業的態度比現在要樂觀許多, 互聯網的勢頭沒有如今這麼鋪天蓋地, 晶片設計還是高精尖行業的上層選擇. 像韋晟這樣的複旦畢業生, 即使只是本科學曆, 依然是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

韋晟生性靦腆, 對賺錢也沒有太多野心. 找到工作之後, 他覺得專業對口, 又能留在上海, 晶片設計是不錯的職業. 工作的十年間, 他和妻子在上海買了車, 買了房, 生了小孩, 也見證了公司總部從海外遷回上海的全過程.

韋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成立於1995年. 兩年之前, 中國大力扶持紫光國芯, 對他們這樣海外註冊的公司也提供了利好機制. 紅利之下, 公司順勢將總部遷回國內, 總部設在上海.

公司雖然在海外註冊, 上海的研究室卻一直是科研重點. 對韋晟這樣的晶片設計師來說, 總部的遷移沒有改變他的工作環境, 而是為他的團隊爭取到更多的項目機會.

這家半導體公司主營電子消費品的晶片設計, 專註於高整合度的多媒體soc晶片, 擅長聲音處理與系統記憶體, 在美國加州, 上海, 深圳和香港都設有分支機構. 天貓精靈, 智能音響等產品的問世, 為韋晟帶來了更多項目, 目前業內許多智能音箱內芯都能找到這家公司的影子.

設計師們規劃圖紙和模型, 然後公司將製造的流程外包給台積電等企業進行晶片製造, 最後再將成品的晶片拿回企業進行再次加工.

韋晟透露, 除了華為海思, 目前中國企業並沒有獨立製造晶片的能力, 公司將製造外包給台積電,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技術的迭代落後.

台積電和Intel等頭部企業能達到的半導體最精細尺寸為7nm, 為別的企業代工出來的產品多為14nm至16nm. 這個數字對國產企業來說, 還停留在28nm, 更準確地說是在28nm向14nm的維度跨越.

工藝能達到的尺寸越精細, 生產成本就越低. 同一款晶片, 如果中國要自主生產, 成本至少是台積電的兩倍. 若以時間丈量, 國產企業與台積電的差距為5年以上的科研時間, 目前的技術發達程度和台積電的上一代持平.

工作這麼多年, 韋晟所在的公司一直是行業中上流企業, 究竟哪家能造機器, 哪家流片做最好, 都是幾十年積累的成果, 不是一波錢就能改變的現狀. 他漸漸覺得巨頭們打下的江山, 他們是不可能撼動了.

上海的工作相對忙碌, 韋晟每天早上八點出門, 開一個小時的車到公司, 幾乎天天都是八點下班, 周末的常態是只休一天. 遇上項目期, 為了和同行拼速度, 他還需要帶領團隊連續加班, 一年之中, 約有三到五個月都是這樣的狀態.

對於職業發展和國產晶片業的未來, 韋晟沒有表示出太多熱情. 同行的從業者鮮少轉行, 因為硬體轉軟體要面臨技術上的難關, 在同一行業, 即使跳槽也很難拿到目前薪水兩倍的待遇.

韋晟認為, 國產晶片業目前面臨的是企業與政府的雙重困境.

這樣一個投入巨大卻不常產出的科技領域, 政府的扶持是改善行業現狀的基本要求, 但外面的對手那麼強, 國家如何帶領企業趕超是首屈一指的難關. 對於已經身陷囹圇的國產晶片企業來說, 要擺脫技術的桎梏, 不再依賴進口, 除了加強科研以外, 市場與反壟斷也是持久的戰爭.

當問到中國晶片技術是否有機會和美國持平, 韋晟無奈地說, '誰知道呢. 我也希望我們能夠實現, 但是這一天也許永遠都不會到來.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