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中兴被禁止与高通/英特尔等通话, 将采取行动

1.中兴: 合规是基石, 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2.中兴通讯继续停牌, 将采取美国法律下可采取的某些行动3.中兴通讯传被禁止与高通/英特尔等通话4.中兴事件后, 如何进行芯片投资? 投资人分成两派5.国产芯片业风貌: 我们和芯片业的一线人员聊了聊6.中兴通讯遭美封杀, 中美贸易战受伤最大的可能是台湾

1.中兴: 合规是基石, 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集微网消息, 近一周, 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禁运令制裁已经上升到了全民话题. 事件引起了网友对 '企业合规' 与 '自主芯片' 话题的大讨论.

这些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情绪性的表达, 而作为当事方中兴通讯近日也做了一些事实性的澄清.

事实上, 从中兴通讯发表第一份声明到新闻发布会上, 都没有回避 '企业合规' 合规的话题. 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也多次强点合规的重要性. 他表示, '即使在拿到拒绝令的今天, 我们依然以全球一流出口管制合规企业的标准自我要求. '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 早在2016年4月以后, 中兴通讯就已经将合规视为公司战略的基石和经营的前提及底线. 采取的措施包括: 成立了总裁直接领导的合规管理委员会; 组建了覆盖全球的资深出口管制合规专家团队; 引入多家顾问单位提供专业指导, 构建和优化中兴通讯出口管制合规管理架构, 制度和流程; 引入和实施 SAP 贸易合规管控工具 (GTS) ; 组织员工进行合规培训; 配合独立合规监察官开展的各项监管工作; 并对出口管制合规工作进行持续投入.

据悉, 仅在2017年中兴通讯在合规方面的投入超5千万美元, 并计划在2018年投入更多资源. 同时, 还组织了超过6.5万名员工的合规培训.

在一些人看来, '美方此次处罚过于严厉, 以一国之力怼一个企业, 力量悬殊之大, 任何企业都无法招架. 本次事件发生当前正值中美贸易战紧张时期, 美方一招致死的方式更像在利用该事件对中国科技产业进一步打压. '

而中兴通讯也对美方这种极端制裁表达了不满. 在一份声明中, 中兴通讯提到, 在此次事件中, 无视中兴通讯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艰苦努力, 巨大投入和长足进步, 以及对问题发现和处理的主动性, 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就施以最严厉的制裁, 是极不公平的, 也是不能接受的.

殷一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兴通讯既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 也会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目前看, 多方力量都已经参与到此次事件的协调处理过程中. 4月21日, 华尔街日报报道, 美国商务部一位高级官员周五晚间表示, 该机构已经批准了中兴通讯提供更多材料的请求. 这一表态也让外界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另一个关于 '自主芯片' 话题的讨论中, 目前很多网友的讨论也存在误区. 比如, 有人认为在当年那么艰苦的环境下 '两弹一星' 都研发出来, 芯片为何就不能?

事实上, 芯片行业并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 该领域时全球技术, 全球标准, 全球分工, 没有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目前全球任何一家芯片遇到类似禁运令都会停摆.

单从行业地位上看, 中兴通讯的研发实力也不弱, 目前公司已经是全球前四大电信设备商.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公开信息, 2017年, 中兴通讯以296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占据PCT国际专利申请人第二名的位置, 并连续8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 是中国唯一连续8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5G网络方面有极强的技术积累和话语权. 据此前媒体报道, 中兴通讯目前已组建超过4500人的5G研发队伍, 每年投资30亿元用于5G研发. 中兴通讯还是全球5G标准研究的主要贡献者, 加入了几乎所有的国际主流标准组织和推进平台. Pre5G网络部署数量增长迅速, 截止2017年底, 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部署了110多张网络. 5G技术持续突破, 在国家5G一阶段和二阶段测试中刷新多项测试记录, 全力备战第三阶段国家测试; 同时, 在5G领域与中移动, 高通, 英特尔等产业链上游企业均有合作.

对于此次网络关于 '自主芯片' 的讨论. 殷一民表示, 中兴通讯在5G无线, 核心网, 承载, 终端等产品处于全球领先, 公司各主要产品中大量使用自研专用芯片, 但还有大量通用器件不可避免地外购. 这也是全球化市场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对于未来, 殷一民表示, '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 使我们的能力更强. '

2.中兴通讯继续停牌, 将采取美国法律下可采取的某些行动

集微网消息, 4月25日晚间中兴通讯发布公告, 公司管理层已决定采取相关美国法律下可采取的与美国政府命令相关的某些行动, 继续停牌. 中兴表示该行动的公开披露将取决于公司美国法律顾问的建议及公司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情况等因素.

以下为中兴通讯公告全文:

3.中兴通讯传被禁止与高通/英特尔等通话

新浪科技报导, 美国政府上周禁止美国科技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售产品, 此举不仅会对中兴通讯产生影响, 也将会对全球的通信设备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 据中兴通讯内部人士表示, 公司被禁止与高通, 英特尔和博通等来自美国的业务伙伴打电话或进行技术交流. 有媒体报导指出, 尽管中兴通讯目前库存的零组件还能支持大约一个月的生产, 但中兴通讯目前的实际生产步调已经逐渐放缓. 

中兴通讯与美国商务部于2017年3月达成了一个和解协定. 美国政府认为, 中兴通讯在2010年到2016年间违反了美国的一项禁令, 向伊朗和北韩出口通信设备, 并且透过空壳公司隐藏这些交易. 中兴通讯方面承认了这种做法, 并且同意缴纳11.9亿美元的罚款, 以此来暂缓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运. 但是在延缓执行禁运期间, 中兴通讯继续提供虚假陈述, 导致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启动为期7年的禁令. 



部份人士认为, 美国此举是在打击中国大陆政府所支持的智能手机厂商以及中国通讯行业, 因为中兴通讯是中国大陆一家上市国有企业. 中兴通讯去年成为世界第9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年出货量4,300万支, 其中约70%的设备被出口到海外, 约一半的设备进入美国市场. 资料显示, 中兴通讯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拥有约12%的市场份额, 凭藉此份额成为美国市场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 

在关键技术方面, 中兴通讯非常依赖美国合作伙伴, 美国这次的禁令无疑将对其带来巨大影响; 中兴通讯制造的智能手机中, 美国供应商提供的零件在所有零件中占约30%, 且中兴通讯每年会从英特尔和高通等美国芯片制造商那里进口大量处理器. 除硬件之外, 软件也是中兴通讯即将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中兴通讯制造的手机使用的是安卓系统, 但美国禁令可能使中兴通讯在未来7年内无法使用此系统.

另外, 美国禁令也极有可能会影响中兴通讯的5G网络开发计划, 中兴通讯原将这项技术视为公司未来的增长驱动力. 今年2月底, 该公司刚宣布已经在这个领域与英特尔和高通达成了合作. 

除了中兴通讯之外, 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可能对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造成打击. 今年4月7日,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表示, 计划禁止美国行动运营商使用Universal Service Fund的资金从 '具有安全威胁的企业' 那里采购设备. FCC此举瞄准的正是华为和中兴通讯, 美国政府怀疑中国可能会使用这两家企业的设备对美国民众进行监控, 因为华为和中兴通讯都拥有中国官方背景. 

业内人士则认为,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禁令不仅伤害了中国企业, 且无论是中兴还是华为, 其都是高通和英特尔芯片的主要采购方, 预期长时间的贸易争端也将对这些美国企业造成伤害. MoneyDJ

4.中兴事件后, 如何进行芯片投资? 投资人分成两派

中兴事件仍在发酵.

4月17日, 由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激活拒绝令, 中兴通讯宣布临时停牌. 停牌前一天, 美国商务部宣布, 未来七年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 商品, 软件和技术.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表示, 目前中兴有1-2月零部件库存, 如果不在1-2月内再次达成和解, 会影响其通信设备和手机等业务的正常生产与销售. 据悉, 中兴在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占有近30%的份额. 这对中兴通讯来说, 无疑是致命打击.

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 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进口价值为2601亿美元, 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

中兴被美国制裁事件的背景是3月23日开始的中美贸易战, 中兴此时的困局也引发了投资人的广泛讨论. 一些投资人表态未来将加大对于底层芯片的投入和研究, 而另一些VC投资人却对此持谨慎态度. 为何过去中国没有诞生好的芯片公司? 对于投资人来说, 过去是否忽略了技术创新的投资机会? VC是否适合参与芯片投资? 如何更好利用资本力量发展芯片行业?

最近两天, 我的朋友圈充满各种各样的争论, 关于怎样来看芯片和底层创新. 我认为需要回到商业本质. 10年前我们内部基金的策略是不看所谓的原创性底层科技创新, 而今天我们大胆地提出, 要非常积极关注底层的科技创新, 为什么?

我们来回顾一下科技创新每一次成功的要素. 从PC, 移动互联网到今天的人工智能, 每一代的科技公司都面临一定的窗口期, 这个窗口期给科技公司建立的真正壁垒是生态和整个市场, 领导型的公司都能利用窗口期建立起巨大的科技壁垒.

以前的中国是以市场换技术, 我们错过了70年代的芯片大发展, 90年代的PC大发展, 在2000年的时候, 我们仅仅赶上了互联网模式创新的窗口.

但今天中国有机会用市场创造技术, 是因为这个timing对了. 我们的人才和资本有机会在同一起跑线, 依托中国强大的市场规模来创造原创的技术.

2004年我们投了中微半导体. 现在这位创始人先生已经70岁了, 他做的是半导体里的设备. 2004年到今天已经14年了, 才刚刚露出水面, 大家才在媒体上看到华人如何抵御各种压力回到中国的故事.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人才, 只不过他们很小. 刚才讲到的是半导体的核心, 过去十几年美国不投了, 中国也不投了. 但是我觉得未来是有机会的, 中国流片 (试生产) 的成本是美国的一半, 我不知道有多少企业1-2次流片就能成功, 但我觉得很多机会都会留给中国.

我来自深圳, 中兴事件最近大家可能对深圳关注比较多. 这个事件对创投界有什么启示? 我觉得创投机构需要更加关注和投资真正的核心原创的东西, 因为核心创新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通常来说, 能够长期发展不断增长的企业, 肯定是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是技术, 有的是模式. 模式创新这波可能已经过去了, 但更大的机会在于技术创新, 包括大家提到的生物, AI以及芯片行业. (可能) LP不理解, 但是我们要坚守, 只有这样才能赚得更多. 投资技术创新的企业虽然时间长, 不像模式那么快增长, 但是坚守就能获得回报.

我是学半导体出身的, 进入投资行业以后, 这个领域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方向. 过了2001年以后, 美国这个行业就已经不投了, 道理很简单, 整个资本市场不支持高技术芯片行业.

但是中国正好是一个错配, 我们知道要投这个行业, 但是我在这个行业里的回报是整个类别最差的, 不是最差也是倒数第二, 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不支持了, 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不支持.

最近这块有很大的进展, 中国有很多大基金, 希望投重要的, 有战略意义的行业, 比如半导体. 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 就是国有资产的投资是不能赔钱的, 所以他们将国外成熟的公司拿回来, 然后再拿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圈一次钱. 这也不是很好, 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不批这样的投资.

现在其实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大, 因为芯片的应用全都在中国, 但是挑战更大. 怎样能踏实下来, 建造自己的能力, 耐心地好好投一个对行业有影响的技术公司, 这在今天还是具有一定挑战和困难的.

实际上我们不是不投芯片, 之前我们投了好几个做芯片的公司都血本无归, 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贡献了一份力量.

中国的芯片技术我觉得有几个难点, 首先中国的芯片公司大部分是单一产品公司, 单一产品公司从长远来看回报是有问题的, 因为生命周期很短, 很快就下降到平均水平. 因为前期投入很大, 研发人员, 流片都是很高的成本, 公司的估值都不高, 它不像腾讯, 阿里市值四五千亿美金, 芯片最成功的上市公司也就是10-20亿美金. 对VC来说, 投入和回报是不成比例的.

其次, 从中期来看, 任何大的行业都有周期性, 先出来的肯定是做硬件的公司, 比如说PC时代出来的是英特尔, IBM, 思科, 人工智能领域英伟达先跑出来了, 在人工智能上, 中国还有机会.

芯片的投入一旦形成平台, 新公司很难做. 尤其是芯片公司前期投入非常大, 如果你的竞争对手靠先机占据市场, 把设备成本摊销掉以后, 你没办法与其竞争, 成本曲线会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那你无法竞争, 除非靠政府的大量补贴和支持.

但在人工智能芯片上还有机会, 最近市场上很火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我们投了一, 两家.

此外在我看来, 在国内, 先积累资金和实力然后走技术路线是比较靠谱的. 今天的互联网巨头, 不管是阿里, 腾讯还是滴滴, 花很多钱到核心技术研发上. 滴滴在美国建立了实验室, 招聘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师. 这是我觉得比较现实的路径.

中国真正标准的VC在国内做大规模的投资, 也就是2004-2011年左右的事情, 这期间投芯片的人很多. 实际上, 现在产生的基础应用芯片的公司很多也是那个时候投资的.

但投芯片有几个问题, 第一, 它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不像有些模式创新的东西, 这条路没走通可以立马改.

第二, 早期VC并不大, 90年代末一亿美元的基金就算是大基金了. 当年因为绝大部分的芯片即使投产成功, 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平均利润, 它不会带来垄断的利润. 因此2000年下半年以后, 大家进入芯片这一领域, 很难做成这样一件事.

对VC来讲, 它喜欢投一些能产生更大需求, 更快速把钱收回来的项目, 你说是击鼓传花赚钱也好, 通过实际利润达到多少倍也行.

2000年下半年的时候, 主流VC投芯片公司主要投第三轮, 第一轮投进去基本上90%没了, 剩下的10%做到第二轮, 把东西拿出来, 第二轮和第三轮的估值不会相差很远, 所以大家投第三轮比较多. 由于这样的原因, 我们基础层相关的一些东西, 基本上是靠国家来投入. 因为资本是逐利的, 这点无可非议.

谈到芯片问题, 除非是现在真正的AI芯片, 能够产生中短期的高额利润, 其它东西就算你做出来, 也就是平均利润, 或者是零利润状态. 这是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会影响到商业投资行为, 这一点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中国企业家

5.国产芯片业风貌: 我们和芯片业的一线人员聊了聊

技术全线落后, 人才受互联网行业挤压, 国产芯片从业者都需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中兴的陷落, 让国人对 '芯片' 这个熟知已久的词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根据《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的国产芯片在核心集成电路中的占有率极低, 在通用电子系统等多个参数中, 国产芯片的占有率甚至为0.

2014年起, 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投入的资金已达上千亿规模, 业内俗称的 '大基金'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也即将迎来二期2000亿元的投资.

然而, 比起Intel, ARM等半导体巨头的数十年研究, 中国科研即使快马加鞭也只能望其项背.

芯片的试错成本高, 排错难度大, 专利被巨头垄断, 让这个行业的发展注定艰难. 这样的困境中, 一线从业人员生存状态如何, 对行业的看法怎样值得考量.

界面新闻采访了数位芯片行业相关人士, 他们有的是从业十年的资深设计师, 有的已经转行, 有的还在大学里踌躇不前.

通过这些一线人员的故事, 我们试图探讨在时代的桎梏中, 在国际贸易战打响的今天, 国产芯片业究竟拥有怎样的风貌, 整个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总体来说, 芯片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有高学历, 名校背景, 一旦入行, 很少再选择转行. 但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 新鲜血液严重缺乏, 越来越少的年轻毕业生愿意选择深耕芯片业.

韦晟: 芯片设计经理 从业十年

复旦微电子系毕业后, 韦晟加入了目前就职的这家芯片制造公司. 在这家公司, 他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前, 国人对芯片行业的态度比现在要乐观许多, 互联网的势头没有如今这么铺天盖地, 芯片设计还是高精尖行业的上层选择. 像韦晟这样的复旦毕业生, 即使只是本科学历, 依然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韦晟生性腼腆, 对赚钱也没有太多野心. 找到工作之后, 他觉得专业对口, 又能留在上海, 芯片设计是不错的职业. 工作的十年间, 他和妻子在上海买了车, 买了房, 生了小孩, 也见证了公司总部从海外迁回上海的全过程.

韦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成立于1995年. 两年之前, 中国大力扶持紫光国芯, 对他们这样海外注册的公司也提供了利好机制. 红利之下, 公司顺势将总部迁回国内, 总部设在上海.

公司虽然在海外注册, 上海的研究室却一直是科研重点. 对韦晟这样的芯片设计师来说, 总部的迁移没有改变他的工作环境, 而是为他的团队争取到更多的项目机会.

这家半导体公司主营电子消费品的芯片设计, 专注于高集成度的多媒体soc芯片, 擅长声音处理与系统内存, 在美国加州, 上海, 深圳和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 天猫精灵, 智能音响等产品的问世, 为韦晟带来了更多项目, 目前业内许多智能音箱内芯都能找到这家公司的影子.

设计师们规划图纸和模型, 然后公司将制造的流程外包给台积电等企业进行芯片制造, 最后再将成品的芯片拿回企业进行再次加工.

韦晟透露, 除了华为海思, 目前中国企业并没有独立制造芯片的能力, 公司将制造外包给台积电,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的迭代落后.

台积电和Intel等头部企业能达到的半导体最精细尺寸为7nm, 为别的企业代工出来的产品多为14nm至16nm. 这个数字对国产企业来说, 还停留在28nm, 更准确地说是在28nm向14nm的维度跨越.

工艺能达到的尺寸越精细, 生产成本就越低. 同一款芯片, 如果中国要自主生产, 成本至少是台积电的两倍. 若以时间丈量, 国产企业与台积电的差距为5年以上的科研时间, 目前的技术发达程度和台积电的上一代持平.

工作这么多年, 韦晟所在的公司一直是行业中上流企业, 究竟哪家能造机器, 哪家流片做最好, 都是几十年积累的成果, 不是一波钱就能改变的现状. 他渐渐觉得巨头们打下的江山, 他们是不可能撼动了.

上海的工作相对忙碌, 韦晟每天早上八点出门, 开一个小时的车到公司, 几乎天天都是八点下班, 周末的常态是只休一天. 遇上项目期, 为了和同行拼速度, 他还需要带领团队连续加班, 一年之中, 约有三到五个月都是这样的状态.

对于职业发展和国产芯片业的未来, 韦晟没有表示出太多热情. 同行的从业者鲜少转行, 因为硬件转软件要面临技术上的难关, 在同一行业, 即使跳槽也很难拿到目前薪水两倍的待遇.

韦晟认为, 国产芯片业目前面临的是企业与政府的双重困境.

这样一个投入巨大却不常产出的科技领域, 政府的扶持是改善行业现状的基本要求, 但外面的对手那么强, 国家如何带领企业赶超是首屈一指的难关. 对于已经身陷囹囵的国产芯片企业来说, 要摆脱技术的桎梏, 不再依赖进口, 除了加强科研以外, 市场与反垄断也是持久的战争.

当问到中国芯片技术是否有机会和美国持平, 韦晟无奈地说, '谁知道呢. 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实现, 但是这一天也许永远都不会到来.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