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15评测: 最好的手感, 越级的成像体验

从MX系列走来, 黄章治下的魅族一直痴迷于手感的调教, 执着于材质的选择, 更擅于制造不经意间的惊喜, 留下了M8, MX, MX3这样的经典产品, 「31个手板」早已被魅友奉为佳话传诵至今. 但随着后期黄章退居幕后, 品牌本身的商业扩张加上市场选择, 魅族近年的产品走得有些「迷茫」, 少了当初的味道.

2017年2月, 黄章宣布回归魅族重新打造产品, 并在一年之后, 也就是魅族成立的第15个年头, 推出了魅族15. 如果你曾经用过MX系列, 初见魅族15便很容易引起共鸣, 因为这是一款有着典型魅族气质的产品, 那些魅族昔日的「风骨」又回来了.

致敬MX经典设计

魅族15整体延续了MX系列的经典设计, 将简洁的设计贯彻到底. 可以明显感觉到, 魅族15的额头和下巴相比往代产品被进一步收窄, 超窄边框仅为1.175mm, 搭配一块16: 9横纵比的OLED屏幕, 有着极强的视觉无边感, 观感并不亚于市面上主流的全面屏机型. 如果非要用数据来说话, 魅族15的屏占比达到了可观的83%, 这一数据要比某些全面屏机型还要突出.

同时魅族15在细节上的讲究令人着迷. 隐藏式微缝听筒在全面屏机型中早已不是新鲜的技术, 但是魅族15却在其中隐藏了一枚呼吸灯, 使之成为可以「呼吸」的听筒. 每每信息或来电, 听筒都会以温柔的节奏闪烁, 仿佛有了灵性, 很是讨巧.

「小圆圈」是MX系列的经典设计, 但随着后期mTouch的引入和mBack交互的建立, 「小圆圈」直接被「腰圆」取代, 成为魅友记忆中的经典. 为了在魅族15上复活这颗经典, 魅族不惜投入百万美金, 联合汇顶打造了一颗全球最小的前置指纹模组.

尽管这颗指纹按键的面积仅相当于原先腰圆键的1/3, 但丝毫没有影响其准确性和识别速度, mBack的功能也被完美集成. 官方表示, 魅族15最快识别只需要0.08秒, 属于全球最快, 实际体验下来, 魅族15在息屏状态下几乎可以实现秒解, 没有任何拖沓.

此外, 在魅族15上也隐藏了一些小的设计细节值得玩味, 颇有雅兴地在天线带上雕刻了「吉祥纹」, 在特别推出的汝窑白配色上, 魅族15还特别以钢琴烤漆工艺完美覆盖了天线带, 打造了更加纯粹的白色质感.


毫不妥协的手感

由于收窄了额头和下巴, 加上极窄边框的存在, 魅族15会在视觉上给人「矮胖」的感觉, 但这种「矮胖」映射到手感上, 却是难得的「踏实」和「舒适」, 手感真是太好了.

所谓「踏实」, 更多的是源于魅族15在机身尺寸, 重量上的精准把控. 魅族15搭载了一块5.46英寸的屏幕, 整机宽度被控制在了72mm, 如果单手握持, 这一宽度会刚好卡在手中, 大拇指可以轻易地到抵达屏幕大部分面积, 操控上更加踏实. 同时152g的机身重量也刚刚好, 既不会因为太重而产生压迫感, 也不会因太轻而缺乏安全感, 达成一种平衡.

而「舒适」则是魅族15在机身材质, 曲线上的反复打磨. 魅族15采用了不锈钢铝复合材料, 既拥有了不锈钢的高贵质感, 又保留了铝材的轻盈. 表面为拉丝纹理, 并做了一层类似于「釉」处理, 触感相比典型的金属更加温润. 而机身的侧边曲线弧度更加缓和, 使得侧边有更大的面积与手指接触, 握持时更加贴合手指, 很「称手」.

毫不夸张地讲, 魅族15握持没有任何的累赘感, 在单手操作时毫不吃力, 这是在其他同尺寸的机型中很难感受到的, 想必是深得黄章的真传.

绝佳的交互体验

上手魅族15, 就在轻触「小圆圈」的一刹那, 会明显感到手机犹如通电一般短促有力的震动, 仿佛「小圆圈」被按下, 这种震动体验之前仅在iPhone中感受到, Android阵营中很难有人复制, 魅族15显然是目前最接近iPhone的体验. 而这背后, 正是mEngine触感引擎的功劳.

所谓的mEngine触感引擎, 实际是一颗线性马达. 与手机最常用的偏心转子马达相比, 线性马达噪音更小, 震感更强, 响应更及时. 特别强调的是, 魅族15搭载的是一颗横向线性马达, 其腔体更大, 能够实现更丰富的震动效果, 与iPhone系列采用的Tapic Engine如出一辙, 可以模拟物理按键的真实反馈触感.

同时魅族15内置了一颗独立的压力感应芯片, 能够精准地识别不同的压力级别, 以帮助mEngine触感引擎匹配相应的交互效果. 魅族表示, mEngine可以在45种场景中有更好的触感反馈, 包括拍照时, 打字, 滑动时间滚轮时, 物理按键, 旋钮特有的阻尼感都可以被真实模拟, 有着极佳的触感反馈.

使用一段时间后,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爽的触感体验, 爽到可以瞬间抓住你的内心, 用了就有些回不去了.


魅族最强的相机

魅族15系列搭载了1200万像素+2000万像素双摄, 其中1200万像素的主摄传感器为索尼IMX380, 面积达到1/2.3英寸, f/1.8光圈, 单像素1.55微米, 支持光学防抖. 副摄为2000万像素的索尼IMX350, 1/2.78英寸, 用以变焦的细节补偿和景深信息捕捉. 另外魅族标志性的环形闪光灯和激光对焦也被保留.

功能上, 魅族15支持最高3倍的无损变焦, AI美颜以及人像模式. 通过集成虹软的多帧降噪算法, 夜拍效果显著加强. 而在人像和无损变焦两个场景下, 魅族15还增加了动态帧率, 可在光线复杂的场景下提供更好的解析力与画面纯净度.

毫无疑问, 这是魅族目前给出的最强双摄方案, 笔者也是进行了拍照体验, 直接看样张表现.

可以看到, 魅族15的样张都有着不错观感, 细节丰富, 宽容度也很较好, 色彩呈现偏向于自然原色, 对焦速度也很快.

基于双摄像头的设计, 魅族15支持3倍的无损变焦+8倍的数码变焦, 其中3倍的无损变焦是基于高像素的裁切以及算法的支持, 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 并在构图上给了创作者更加丰富的选择.

晚间环境下, 魅族15的画面亮度足够, 保证了夜景拍照的细节表现, 同时噪点也有着很好的抑制, 整体画面的观感很清爽.

整体来看, 魅族15有着优于同价位产品的成像表现, 基于强悍的硬件素质, 我们也有理由去期待魅族15在成像上带来更多越级的体验.


全面的骁龙660移动平台

魅族15是魅族首次采用高通的平台打造产品, 平衡稳定是最先考虑的因素, 因此骁龙660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选择.

作为高通目前最强的骁龙600系新品, 骁龙660不仅有着超越往代的性能, 更被赋予了旗舰一级的特性, 包括Kryo 260半定制架构, Spectra ISP, Hexgon DSP, X12 LTE Modem等, 在运算性能, 图像处理, 连接性上均有突破.

骁龙660采用14nm FinFET工艺, 8核Kryo 260架构, 4+4双丛集设计, 最高运行频率2.2GHz, 内置Adreno 512 GPU.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骁龙660并没有像骁龙625一样采用了ARM公版架构, 首次引入了Kryo 260半定制架构, 在性能和功耗方面有着更佳的表现.

我们以安兔兔的跑分为例, 可以看到骁龙660轻松突破13万分, GeekBench测试也有着单核1600, 多核5900的成绩, CPU性能与曾经旗舰平台骁龙820基本一致.

值得的一提的是, 骁龙660的8核相比于骁龙820的4核有着先天的优势, 这不仅体现在多核的跑分优势上, 更体现在实际体验中. 多核意味着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线程任务, 在应用启动, 切换任务等需要多线程调用的场景下流畅不卡顿.

GPU方面, 这颗Adreno 512单纯的性能与旗舰一级产品仍有差距, 但配合相关的优化, 在《王者荣耀》这类传统网游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特别是魅族15加入了该游戏的多线程支持, 实际表现更加稳定.

骁龙660搭载了Spectra ISP, 这颗ISP在弱光环境下的降噪处理, 高对比度环境下的动态范围调整, 双摄人像的背景虚化等场景下的表现hi十分优秀. 在一些场景中, 这颗ISP相对成熟的调教甚至使得魅族15在拍照上有着优于15 Plus的表现.

在调制解调器上, 骁龙660直接集成了上代旗舰标配的X12 LTE Modem, 支持全网通, VoLTE特性, 有着最高600Mbps的下行速率, 毫不示弱. 应该说, 骁龙660全面的表现和领先的特性, 是魅族15一次正确的选择.

总结

作为黄章时隔5年的回归之作, 又适逢魅族15周年的重要世界节点, 魅族15多了那么一丝情怀的味道. 对于魅友而言, 初见魅族15容易引起共鸣, 因为这是一款有着典型魅族气质的产品: 坚持极简的设计语言, 专注于更好的交互的反馈, 执着于手感的追求, 那些魅族昔日的「风骨」又回来了.

同时魅族15选择了高通660移动平台, 搭载了明显优于同级别产品的成像硬件, 加上Flyme 7在体验上的持续优化, 魅族15有着足够成熟稳定的表现, 使之在强者如林的中端市场立足, 对每一名用户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 这只是黄章回归魅族后的小试牛刀之作, 有了魅族15的铺垫, 未来的魅族我们有理由去期待更多.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