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淮汽车 '心脏' ——技术中心大楼——大门口, 这两年一直挂着这样的一道 '横批' : '品牌向上' .
'品牌向上' , 成为江淮转型的压力, 更是动力.
这是处于转型攻坚期的江淮人, 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
'江淮人要有积极的心态, 要有韧劲和恒心, 要有向上的精神,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尤其是当前的在转型期. ' 近日, 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在接受功夫AUTO专访时透露, 从今年一季度的运行情况来看, 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 '眼下, 江淮的战略包括三句话, 一是做强做大商用车, 二是做精做优乘用车, 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车. 三句话正是江淮转型之路. '
但项兴初坦承, 转型难点在于, 这些新的技术它毕竟有一个成熟期, 成本产业化如何把握好节奏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请给我们多一点时间, 多一点耐心!'
在经历了市场阵痛之后, 江淮这次转型也许不仅仅是一次销量与业绩上的转型. 这是一次更高层次, 更大格局上的转型. 或者说, 这是江淮汽车面向未来的一次深蹲, 一次卧薪尝胆.
在与项兴初一席谈中, 他笃定: '我们并不是想追求规模最大, 但是我们希望在汽车行业当中是很独特的一个企业, 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我们争取在细分市场当中都有它独特的优势, 有非常强的能力.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从江淮汽车的角度, 我们的转型是在从传统能源汽车转为节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
心有多大, 格局就有多大!
如果放眼整个汽车业, 我们或许不难发现, 在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 江淮转型正在闯出一条新路, '不经意间' 成为汽车业转型的先锋.
在功夫AUTO看来, 江淮汽车不仅仅是一次自身定位的凤凰涅盘, 更像是中国大型传统车企试图转身为 '造车新势力' 的 '头号玩家' ——虽然, 这更多是迫于市场外力.
和1990年代面临生死存亡转折点那样, 历史无意间又让江淮汽车, 不得不率先站在了汽车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之上.
抗争与学习:
有魂有根有基石的一次彻底转型
事实上, 这两年, 从业绩下滑到与大众, 蔚来 '代工厂' 的说法, 江淮汽车一直被外界无奈地 '误解' .
说到江淮这两年的委屈, 身为江淮老人的党委副书记王东生不无激动地解释道: 谁说我们是 '代工厂' 的?!我们与大众合资, 与蔚来合作, 绝对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我们处于主导地位.
在与功夫AUTO畅谈中, 王东生回忆起江淮过去30年来的转型, 尤其是1990年代 '绝地求生' 的历史. 他感慨道, 江淮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字 '抗争' , 这也是董事长安进的总结.
无疑, '抗争' 也成为江淮这次转型的重要精神灵魂.
对此, 项兴初表示, 我们要学会抗争, 在轻卡, 重卡, MPV, 燃油车, 新能源……我们都要努力抗争. 同时, 他认为, '学习' 也是江淮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撑.
他举例道, 在同大众还有蔚来的合作中, 我们的理念是有了很大的变化的. 我们可以近距离与大众的合作中学习平台化的理念, 大众的平台化理念是在全球都做的非常好的. 江淮和大众成立的新能源乘用车合资企业, 江淮和大众要打造新的电动化平台. 这必定是一个更加紧密的学习. 除了质量标准之外, 还有品牌的运作. 大众在这方面也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
其次是和蔚来汽车的合作中, 蔚来汽车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汽车企业, 而江淮汽车是一家传统的造车企业, 这会产生很多理念的碰撞. 在这些碰撞以后, 会促使我们站在传统汽车企业的角度紧紧拥抱互联网.
了解江淮汽车历程的媒体和业内人士, 对江淮一直以来的学习能力和谦虚求学的态度, 有着深刻印象.
在功夫AUTO看来, 江淮此次转型与1990年代历史性的转型有着同样重要的急迫感. 此间, '抗争' 与 '学习' 无疑是魂, '向上' 是根, 而员工就是基石.
'我们有很强凝聚力的员工. 我们曾经遇到过很大的挫折与危机, 而在这些过程中, 无不是我们企业的员工一同努力奋进, 共渡难关, 他们没有泄气, 没有放弃, 这是很让人感动的. ' 由此, 项兴初及其团队对此次江淮转型充满了信心.
江淮转型究竟转型何方?
具有广度和深度, 更具前瞻性, 锻造汽车业 '新动能'
那么, 江淮转型的方向在哪里, 突破口又在哪里呢?在与项兴初接近3小时的专访中, 他勾勒出江淮转型之路径.
'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转型期, 江淮也是. ' 项兴初说, 江淮原来的口号是 '从商用车到乘用车' , 现在变成了 '商乘并举' , 整个江淮现在向三个方向转型, 即从传统能源汽车转向节能汽车,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这几年来, 江淮在转型方面低调潜行, 下了很大的功夫, 主要聚焦于以下几方面:
在电动车方面, 从2002年开始就在做储备, 2010年是最大规模市场化投放.
在纯电技术方面, 江淮重点主攻安全性, 目前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
在智能网联方面, 江淮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院, 将来出产的系列车型中都要把智能网联作为一个标准配置.
据项兴初介绍, 江淮的无人驾驶技术正在跟百度合作, 成熟度很高. 百度的项目团队对合作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认为江淮自主创新的能力非常强, 有些语言沟通起来效率非常高. 整个系统是江淮原始设计的, 软件代码是自己编的, 本来就有很多设计沟通与交流. 百度提出想法后, 很快江淮团队就能在产品上把它体现出来, 实现出来.
在节能汽车方面, 江淮努力研发混合动力, 到2020年乃至于到2025年将拥有两项重大核心技术. 有了这个基础, 江淮将往其他方面去深化应用, 让节油水平有很好的技术储备.
由此, 我们可以更加深刻感受到, 江淮转型具有广度和深度, 更具有前瞻性, 实现了在汽车业 '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领域 '三路齐下' 的领先局面:
一路是江淮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厚积薄发, 增长迅猛;
一路是与大众合资, 掌握了话语权, 实现了真正的 '技(术)技(术)合资' ;
最后一路是与蔚来合作, 目前已经敲定了ES6的落户生产. 江淮与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携手, 已经走在传统汽车集团的最前列.
再造体系之后
江淮乘用车领域是L走向还是U反转?
当然, 在时下最为迫切的市场振兴方面, 江淮上下拿出了体系再造的决心.
江淮的调整从研发端起步, 成立了造型设计院, 统领日本, 意大利设计中心还有合肥本部的国家设计中心, 并新成立了车联网研究院, 以及江淮汽车的共享汽车项目也已经在启动中.
而在架构调整上, 商用车, 乘用车都做了调整. 以乘用车为例, 江淮将乘用车营销公司业务一分为三, 成立研产销一体商务车事业部, 新能源乘用车事业部和乘用车(包含轿车和SUV)事业部, 并随之进行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 包括将品牌部整合为集团品牌部, 由集团统一对江淮汽车的品牌策划, 规划, 策略进行统筹管理.
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江淮应对市场反应的效率更高. 市场的需求, 不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审批, 事业部有决定权. 同时, 事业部也能责任到人, 调动积极性, 并通过分网销售同步解决渠道产品线过多的问题. '以前江淮的渠道, 所有的产品都在卖, 经销商哪个产品效益好就多卖哪个, 而现在责任明确了, 也没有退路了. ' 项兴初说.
今年一季度乘用车销量止跌返 '正' , 让外界以及江淮人进一步增强了时下市场转型的信心.
在专访现场, 功夫AUTO向项兴初提问: 止跌之后, 江淮乘用车领域今年内究竟是L走向还是U反转?
一向出言谨慎的项兴初爽快地回复道: '去年这一年对我们乘用车来说, 是很低谷的一年, 今年比去年只会好, 对我们来说我们要打造明星产品, 更多的明星产品. '
同时, 项兴初及其高管团队清醒地认识到, '讲一千道一万, 一定要把车做好, 一定要重视基本功. 否则, 布局再大, 基础不牢, 在残酷的竞争面前, 还是很危险的, 很容易烟消云散. 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功夫拍案: 江淮转型
中国汽车业探寻 '新动能' 的绝佳样本
如果我们五年乃至十年之后再来看这次江淮转型, 或许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更透彻.
这是传统车企在新旧动力转换的率先尝试. 当然, 市场的生存压力迫使江淮汽车成为首个吃螃蟹者.
这种 '不经意间' 的行业责任担当, 在时下汽车业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股比逐步放开, 汽车关税下调的大背景之下, 尤其显得重要.
上两周, 无论是A股还是H股汽车股大跌. 从资本市场来看, 中国传统汽车业的转型压力已经骤增.
事实上, 在政策与市场的碰撞之下, 转型的焦虑与阵痛, 是国内各大主流汽车集团必然面对的难题.
谁能快速切换新旧动能, 谁就能占据面向未来十年的 '新时代' 汽车业之争的先机.
市场 '不自觉' 地迫使江淮转型, 快于行业平均水平至少两年时间. 这也许是江淮 '无奈' 转型的 '幸运' .
之于中国汽车业而言, 江淮转型恰恰是一个值得观察与借鉴的绝佳样本——在转型十字路口上, 在汽车业新旧动力切换上, 江淮转型锻造的 '新动能' , 究竟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 出发点多少有点无奈, 但是次江淮转型, 却赢得了时间, 试图闯出新路径.
以压力逼出动力, 以时间换空间, 江淮转型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