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說, 再不加快發展, 上海就要超過孟買了. 而一般中國民眾對印度的印象大多是擁擠不堪的火車, 慘不忍睹的貧民窟和載歌載舞的印度電影. 彼此這樣的印象, 兩國民眾絕對都互不認可.
這也足見兩國之間的民間往來不夠多, 彼此間缺乏足夠了解, 都還停留在很多年前的印象中. 是該刷新認知, 加深了解的時候, 我們都已不是從前的模樣了.
日前, 中國家電網記者跟隨中國家電協會電熱水器專委會印度調研團實地考察了印度家電市場, 從孟買到德裡, 從生產商到渠道, 從駐外機構到當地商會, 窺斑見 '象' , 來看看今天印度的對中國家電企業意味著什麼.
大象在起舞?
從國土面積比較, 印度是全球第七大國家, 人口和中國不相上下. 據IMF的數據, 印度2016年GDP是22563億美元, 世界排名第七, 印度首次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大國.
2014年5月, 莫迪就任印度第15任總理. 作為一位 '實幹家' , 莫迪上台後推行了一系列的變革推動印度經濟發展. 比如精簡政府機構, 推行政務電子化, 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2017年4月開始實施產品與服務稅(GST), 統一了印度的稅制體系, 降低了交易成本, 有利於各種生產要素的流通和印度市場的一體化;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 特別是在電力和交通領域;進一步開放外資准入的領域和占股比例, 有的領域已允許100%的外國投資, 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度.
印度總理莫迪
今年早些時候有外媒報道, 新德裡公布了2017年財政年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 達到了7.2%的年化GDP增速, 其增速超過了中國同期的水平. 先不論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印度經濟確實比過去有了更快的發展.
印度的變化也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 南亞大區總監宋玉軍認為, 印度這幾年變化很大, 莫迪政府對招商引資的力度很大, 投資環境也在改善, 基礎設施也在改善, 對投資前景看好.
家電消費在起步
據印度中國文化經濟促進會(ICEC)提供的資料顯示, 印度只有40%的家庭擁有電視機, 29%的家庭擁有冰箱, 11%的家庭擁有洗衣機, 6%的家庭擁有電腦或筆記型電腦, 不到4%家庭擁有空調. 2017年耐用消費品市場(包括家電及消費電子, 不含手機)的整體規模在1兆盧比(約155億美元).
從產品結構看, 印度家電市場有其區域特點. 在印度的家電連鎖賣場, 既有窗式空調, 單門冰箱, 雙缸洗衣機, 也有變頻分體空調, 對開門豪華冰箱, 大容量滾筒洗衣機, 產品售價從8000盧比到30萬盧比. 由於印度社會的收入差距很大, 而且大部分是中低收入家庭(約有80%的印度家庭的年收入不到4000美元), 雖然產品高中低檔都有, 以中低端產品佔據70%以上份額. 從銷售渠道看, 以亞馬遜, Flipkart等為主的電商平台銷售快速增長, 其份額在6%~10%之間, 而線下渠道仍是主流. 據印中友好協會(India China Friendhip Association)的工作人員介紹, 傳統代理分銷渠道佔據約線下渠道的60%, 直接零售商佔30%, 連鎖渠道佔10%.
在印度市場, 消費者購買家電電子產品的優先順序是手機, 電視, 冰箱, 洗衣機, 空調等.
孟買CROMA賣場的小米手機
目前在印度家電市場佔據優勢地位的主要是非印度本土的外資企業, 在白電領域是LG, 三星, 惠而浦, 西門子等, 在電視等消費電子領域是三星, LG, 松下和索尼等, 在手機領域三星, 蘋果, 小米, VIVO&OPPO等.
印度孟買的CROMA賣場
印度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吸引中國家電企業的投資. 早在2002年海爾就開始嘗試進入印度市場, 經過十多年的經營, 通過本土化設計, 本土化製造, 本土化服務, 現在海爾在印度市場已實現了本土化的運營, 市場份額逐步擴大, 品牌知名度也明顯提升. 宋玉軍透露, 印度權威諮詢調研公司TrustResearchAdvisory(TRA)的調研報告中, 海爾位列 '印度人最信任品牌50強' 榜單第19位. 2018年海爾印度公司的銷售將達到5億美元.
新德裏海爾專賣店
2017年11月, 位於印度浦那(Pune)的海爾工業園投產, 海爾在當地工廠生產的產品品類將從冰箱, 擴展到洗衣機, 空調, 熱水器, 電視等.
美的同樣很重視印度家電市場的拓展. 2012年2月, 美的與開利在印度設立一家合資公司進行空調的本土化製造, 通過租賃位於雷瓦利(Rewari)一家工廠進行改造, 當年10月就實現了投產, 2016年將製造產品品類從空調擴展到洗衣機和淨水器. 據開利美的印度合資公司CMI負責人胡建國介紹, 美的已建立了覆蓋印度四大區域的銷售和服務的網路, 2017年的空調銷售同比增長了14%, , 2018年的銷售增長有望超過20%.
CMI工廠參觀
胡建國表示, 美的集團高層對印度市場很重視, 將印度看作是美的全球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關鍵市場, 在未來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生產中心. 據了解, 投資80億盧比的美的浦那工廠將於2018年底投入生產, 這座新工廠將用來生產冰箱, 洗衣機和水家電等產品.
風險與機遇
據IMF預測, 印度經濟有望在2020年前一直保持7%以上的增速. 據印度中國文化經濟促進會(ICEC)的資料預測, 到2020年印度的耐用消費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兆億盧比(約465億美元).
而另一項統計數據顯示, 印度35歲以下的人口比例超過60%, 這也意味著印度有充沛的勞動力資源.
既有持續穩定增長的市場需求, 也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供應, 還有英語有很高的普及率, 不錯的區位優勢, 這些資源或優勢都預示印度有成為世界工廠的資本和潛力.
據有關機構的測算數據, 2016年印度製造業產出對GDP的貢獻約17%, 遠低於中國水平.
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就提出了 '印度製造' 的發展戰略, 希望借鑒中國的經驗推動印度製造業做大.
為了促使更多外資來印度投資建廠, 印度政府在貿易政策上也做了很多調整, 大幅提高電子, 家電等產品的進口關稅, 以手機進口為例, 自2017年7月1日起, 按照新的 GST 稅制, 整機進口需要繳納 10% 的關稅, 到2017年12月, 印度將進口關稅由10%提升到了15%, 而在2018年2月初, 印度再次宣布將手機進口關稅提高到20%, 印度一方面是保護國內製造業, 另一方面也是 '逼迫' 外資企業在印度直接投資建廠. 而據印度政府今年4月初又發布一項通知顯示, 印度已開始對核心智能手機零部件印刷電路板(PCB), 攝像頭模組和連接器等徵收10%的關稅. 印度通過關稅政策的調整, 除了 '吸引' 整機企業來印度投資建廠, 也將 '帶動' 零部件企業來印度建廠. 據印度貿易業內人士透露, 類似的政策舉措也將會應用到家電等製造行業. 中國企業想要分享印度家電市場的蛋糕, 到印度投資建廠似乎成為一個必選項.
據已在印度投資多年的企業人士介紹, 印度的法律很健全, 而且錯綜複雜, 需要防範這方面的 '風險' . 比如, 印度現行約有50餘條中央勞工法規, 170餘條地方勞工法規, 這些勞動法規對於勞工的保護非常嚴苛. 1947年出台的《勞資糾紛法》規定, 員工數量超過100人的企業在裁員時, 必須獲得政府的同意. 而1970年出台的《勞動合同法》則規定, 員工數量超過20人的企業在僱傭合同工之前必須獲得政府的批准. 另外, 印度的工會力量也很強大, 地方政府的官僚腐敗, 這些都是企業投資前需要考慮和評估的重要因素.
一家中資手機品牌印度分公司印方負責人對來訪的中國企業表示, 印度市場是一個以價格為主的市場, 用戶追求性價比. 他同時強調, 在印度做任何一個策略一定要考慮一個長期計劃.
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徐東生認為, 印度目前的發展水平相當於20多年前的中國, 中國家電企業將自己的發展經驗在印度分享, 大有可為.
印度門(又稱歡迎門)是印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一邊是寧靜的阿拉伯海, 一邊是火熱的孟買城. 這種關係投射到孟買甚至印度同樣如此, 孟買是印度的商業和娛樂業之都, 吸引了來自印度各地的移民和富豪. 這裡有印度首富穆克什·阿巴尼價值10億美元的豪宅Antilia, 豪宅邊上就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達哈維;這裡有窮髒亂的一面, 也有高大上的一面;這裡一面是天堂, 另一面是地獄.
對要來投資印度家電市場的企業來說, 一面是巨大機遇, 另一面是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