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2018年, 整合電路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位列實體經濟發展第一位. 儘管我國晶片產業日益強大, 但由於起步較晚, 無論是產業基礎, 產業結構, 產業規模還是創新能力和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舊很大, 尤其在IC產業基礎設施布局與建設領域中, 仍然嚴重滯後於發達國家水平. 儘管如此, 在中國IC產業內也不乏始終堅持的開拓者,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嵌入式CPU的空白便被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所填補.
嵌入式CPU IP是晶片研發和嵌入式系統的基礎, 該領域過去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 就在大家普遍認為這個市場將會一家獨大時, 中天微卻憑著過硬的研發技術功底, 加之正確的商業化運作以及有效的市場策略, 逐漸獲得了國內同行的廣泛認可, 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短短2年時間, 合作客戶數量猛增3倍以上, 出貨量也持續大幅增長, 預計2018年年出貨量將超2億顆. 市場的逐漸認可, 使得中天微的CPU IP在IC界中也成為一個新的熱門話題,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IoT時代, 整個IC行業呈現極其碎片化的態勢, 應用需求多樣性, 且有較大的長尾效應, 使得硬體平台研發投入很高, 軟體適配工作量極大, IoT與智能手機時代的模式有極大的不同, IoT安全也面臨著考驗, 這也給中天微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
首先是基於阿里AliOS與中天嵌入式CPU架構, 共同推出面向IoT領域的雲基礎軟體與晶片硬體深度融合的軟硬體平台, 該平台不僅提供設備端嵌入式, 雲端接入服務和雲計算一體化的開發模式, 同時還能為標準感測器接入, 雲端一體提供上雲通道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其次推出中天CSKY-CSI: 定義了一套嵌入式系統的介面規範, 標準化了包括CPU內核, 作業系統內核, 設備驅動和DSP指令的底層介面, 並基於此介面對接了業界常用的作業系統, 下遊客戶只需對接此介面即可無縫切入不同的作業系統生態. 該介面的定義, 有效的解決了客戶軟體開發生態的短板, 提升研發效率和TTM.
此外, 中天微結合擁有自研CPU內核的核心技術能力, 緊抓當前市場的熱點, 推出支援輕量級人工智慧應用與高性能人工智慧應用的兩款系列CPU:
1. 輕量級系列: 提供各類神經網路模型支援與軟體演算法參考模型, 低功耗低成本, 可以實現本地語音識別並能聯通雲端, 進行更多語義識別, 可被廣泛應用在智能家電, 智能音箱, 智能車載, 智能耳機等各類熱門應用.
2. 高性能系列: 支援人工智慧邊沿計算, 可使高清視頻數據在傳輸頻寬, 伺服器接入和計算的負載大幅下降, 這一架構已應用於浙江大華智能監控設備中. 同時在深度學習的視頻識別技術上, 與深鑒科技開展廣泛的合作, 共同推出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嵌入式人工智慧SoC平台與解決方案.
未來, 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將繼續支撐產業鏈上下遊的合作夥伴, 並且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立足新興應用領域創新, 積極促進中國整合電路自主化, 產業化, 規模化的發展, 邁上自主可控嵌入式CPU加速發展的新征程.
2.華夏芯CEO: 應避開專利壁壘 尋求新興優勢領域 '換道超車' ;
原文標題: 華夏芯CEO李科奕: 晶片產業應避開國外專利壁壘 尋求新興優勢領域 '換道超車'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 今後7年內, 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 美國這一舉措不僅對中興, 甚至對我國整個通信行業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這也折射出了我國晶片行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晶片行業為何屢遭美國 '卡脖子' , 是否具備打破美國在晶片領域的壟斷, 逆勢 '彎道超車' 的後發條件?
作為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全部自主CPU, DSP, AI等IP的高端異構計算晶片設計公司, 華夏芯 (北京) 通用處理器技術有限公司CEO李科奕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以下簡稱NBD) 記者, 中國晶片對外依存度接近90%, 由於技術壁壘等原因, 短時間內實現 '彎道超車' 的難度非常大, 但是, 可以在人工智慧, 機器人, 輔助駕駛等新興應用領域實現 '換道超車' , 畢竟全球整合電路產業正在向中國轉移.
中國晶片高度依賴進口
NBD: 日前, 美國商務部宣布7年內對中興禁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 這一紙禁令對於中興, 乃至整個中國通信行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李科奕: 禁令如果完全實施生效的話, 對中興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由於中興是中國第二大通訊設備供應商, 對中國的通訊行業的發展肯定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但是, 畢竟禁令只是針對一家企業, 而且中興的大部分產品在中國的通訊行業裡面並非獨一無二, 不可替代的, 所以, 對企業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對整個中國的通訊行業的影響相對會小很多.
NBD: 在中國通信行業發展過程中, 進口晶片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對美國的依存度有多大?
李科奕: 每個行業情況不一樣, 就通訊行業來說, 中國晶片的進口對美國的依存度相對小一些, 華為, 紫光展銳等國產晶片廠商已經可以提供手機的基帶晶片, 而且還佔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但是中興通訊, 小米等廠商的基帶晶片大部分依賴於美國高通.
不過, 在一些關鍵, 核心的器件, 高端的處理器晶片, 對美國的依存度基本上是百分之百. 其他行業比如筆記型電腦, 主晶片CPU基本上都是依賴於從美國英特爾, AMD等公司的進口.
需要關注的是, 即使我國企業自主生產的一些晶片, 其核心的技術來源還是美國或者日本的企業, 並不是真正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這意味著, 一旦晶片來源也受美國禁令影響的話, 對我國整個晶片行業發展將帶來巨大阻力.
2016年3月, 美國商務部就曾對中興通訊施行出口限制, 禁止美國元器件供應商向中興通訊出口元器件, 軟體, 設備等技術產品. 當時, ARM公司第一時間就停止了對中興通訊的支援. 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 必然會對中國市場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高端晶片與美存較大差距
NBD: 因晶片而被美國 '卡脖子' 的情況並非首次, 我國晶片技術水平與美國相比差距有多大?
李科奕: 從整合電路的發展曆史來看, 美國起步比我國早. 以CPU為例, 在計算型晶片方面最主要的晶片是中央處理器 (CPU) , 美國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起步了, 我國本世紀初才開始真正自主做CPU. 我國比美國起步晚了二三十年, 這裡面有著曆史的原因.
我國在產業政策層面上, 對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企業給予了很多支援. 但在實際操作中, 一些國內企業是獲得授權使用國外公司的晶片設計智慧財產權, 但可能某些企業也會自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 一旦國外的公司對其切斷供應, 就無法正常生產.
另外, 近年來有很多基金對整合電路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投入, 但在設計領域, 國家層面的整合電路投資基金都是偏向中後期的投資. 也就是說, 產業已經培育成型或企業已經有一定規模之後, 政府投資基金才會參與投資. 然而, 企業真正需要資金支援往往是在早期階段, 這也是民營資本不願意介入的階段, 也是產業期待政府基金應該更多發揮作用的階段.
總體來看, 我國在晶片行業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 差距非常明顯, 我們主要在某些點上面有些突破, 但還沒能完全形成 '面' , 或者是產業上的優勢.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 產業是在動態發展的, 比如十年前, 日本的整合電路公司在全球前十大整合電路公司排名裡面佔到了半壁江山, 而現在只有一家進入前十名, 這個產業在不斷髮生變化, 中國的整合電路行業正在追趕當中. 只不過在高端核心晶片, 比如說CPU, DSP, GPU等處理器晶片方面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NBD: 中國一直試圖研發自有晶片打破國外壟斷, 為什麼仍難破除國外技術壁壘?
李科奕: 近年來, 中國整合電路行業發展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只要保持目前的勢頭, 再給中國整合電路企業一些時間, 再過5~10年, 我國的晶片產業狀況肯定會有非常大的改觀.
整合電路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長周期的產業, 高投入, 高風險, 作為一個追趕者, 無論是從產業政策, 人才, 發展基礎等與國外相比, 一直有比較大的差距. 近年來, 我國對產業投入大幅提升, 我國從全球各地吸引了大批整合電路的人才, 一些企業在某些晶片產品上面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 整個行業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 只不過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 對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言, 中國整合電路行業的進步還不夠, 與大國的地位還不相稱.
實際上, 從全球來說, 毫無疑問, 整合電路的產業在向中國轉移, 因為市場在中國, 這個趨勢是無法阻擋的. 國外設置壁壘只能在一定時期內延緩我國前進的步伐, 中國未來整合電路產業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人工智慧等領域可實現超車
NBD: 在您看來, 中國晶片技術是否具有 '彎道超車' 的可能, 韓國等國是如何做到的, 他們有哪些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李科奕: 整合電路是高技術行業, 裡面有非常多的技術壁壘, 所以 '彎道超車' 挑戰比較大, 我個人比較提倡的說法是 '換道超車' , 這種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更有吸引力.
比如韓國, 日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從類比到數字的這輪變換裡面, 日本走錯了方向, 還是守著過去類比電路的地盤, 很快就被韓國, 美國的企業超越. 韓國的經驗值得學習, 目前在包括存儲, 手機晶片, 應用處理器等方面具有優勢, 而這些都是韓國在新興產業剛剛起步的階段通過長期創新, 持續投入等取得的成績.
從全球整合電路發展的大趨勢來說, 我們更提倡在新的異構計算領域, 新的應用領域發力, 從人工智慧, 新一代機器人, 輔助駕駛, 無人駕駛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等角度來把握, 我們應該花更大力氣在這方面尋求突破, 不必把寶貴的資源和精力過多地放在傳統領域, 這些傳統領域, 現有的國外壟斷企業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專利體系壁壘, 想要突破會比較難.
比如以前應用中, 大部分計算任務是運行在CPU上面, 而新一代的異構計算時代, 計算任務是由不同的計算單元協同完成. 在這些領域, 中國和國外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甚至某些點上做得更好, 像中國AI (人工智慧) 加速器晶片的設計公司數量是全球第一, 中國有四五十家在做神經網路的晶片, 已經遠超美國. 在這些領域我們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形成自己的優勢, 從以前的追趕者, 到並跑者甚至有可能成為領跑者.
NBD: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援, 您認為, 我國晶片行業發展還需要政府給予哪些支援? 您對未來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有什麼展望和建議?
李科奕: 去年1月份, 美國總統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給美國總統提交了一份《確保美國半導體的長期領導地位》的報告, 其中一層意思非常明確, 即整合電路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自由資本主導的產業, 政府在中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們也參考一下美國的行業專家提出的意見, 與目前國內的產業政策作一下對比, 我認為, 從產業政策角度, 政府在三個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一是產業投入上, 應給予整合電路領域企業更優惠的稅收減免, 銀行貸款及資本投入等支援, 改善國產整合電路發展的商業環境; 二是對政府背景的整合電路投資基金給予一定的引導, 在整合電路企業早期技術研發, 積累, 創新的階段, 應該鼓勵政府背景的基金更多投入進來, 扮演好 '播種者' 的角色; 三是整合電路是高人才密集型的產業, 我們能否在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裡面更多開設整合電路的課程, 培養更多整合電路的人才等, 也可以設立面向全球的整合電路創新中心, 鼓勵全球的人才到中國來進行創新.
過去5年, 中國整合電路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整個產業的趨勢在向中國轉移, 某些國家整合電路行業的衰落已經給了中國產業崛起很好的機會, 國內的人才也已經逐步積累起來了, 請再給中國的整合電路產業一些時間, 我們肯定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每日經濟新聞
3.合肥新聞報道君正: 比 '芯' , 合肥不慫!
喜迎2018世界製造業大會
這兩天, 無論是微信朋友圈還是微博, 大家從各個角度談論著 '晶片' , 國人期待著 '中國芯' 的崛起, 其實, 近年來, 我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突出重點, 聚集資源, 努力將以晶片為代表的整合電路產業, 打造成一個提升我市競爭力的核心產業. 經過這幾年的創新發展, 我市整合電路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成為全國整合電路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這是合肥君正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研發的一套人臉抓拍識別系統
只要有人從系統攝像頭前經過
就會被系統採集成像
並即時進行比對
可別小看這一套系統
它的運行和使用可囊括了幾十項專利技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技術都由君正科技團隊自主研發
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
合肥君正科技
是一家致力於CPU, 映像, 計算機視覺等
核心技術研發
以及高性能SOC晶片研發和產業化企業
屬於國內擁有自主創新
CPU核心技術的極少數公司之一
作為狠抓自主創新研髮型企業
君正科技正是看中了我市在整合電路產業上的超前布局
加之我市高校眾多
具有得天獨厚的科技人才資源
因此
繼在北京設立總部
深圳設立分部之後
2014年
君正科技在考察國內多個城市後
最終選擇在我市設立分部和研發基地
產業布局超前
科技人才彙集
配套設施完善
我市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彰顯出的科技實力
也贏得了眾多國內高精尖科技企業的青睞
近年來
除君正科技外
力晶科技
聯發科技
燦芯科技等
一大批知名整合電路企業也先後落戶我市
其中年銷售額收入超億元的企業就有五家
世界頂尖的整合電路設計公司
聯發科技
更是將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設在我市
在這些整合電路科技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下
一大批與其產業配套企的業也紛紛進駐我市
採訪中, 記者了解到, 目前, 我市擁有整合電路企業129家, 其中設計企業102家, 製造企業3家, 封裝測試企業8家, 設備和材料企業16家. 而這些企業在科技研發, 產品創新上的整體發力, 也使得我市整合電路產業年產值複合增長率位居全國第一. 由於發展勢頭強勁, 合肥也分別被國家工信部, 發改委列為全國九大整合電路集聚發展基地, 14個整合電路產業重點發展城市之一. 科技領域發展的一系列利好消息, 更是給我市整合電路產業的今後發展注入了助推劑.
來源: 合肥新聞頻道4.德淮大力探索創業和社會責任並行;
德淮 (HiDM) -- 淮陰工學院合作辦學 集微網消息, 《十三五規劃綱要》公布以來, 中國國產半導體行業迎來了蓬勃的發展, 隨著自主品牌IDM的新模式和晶圓代工的傳統模式在這一時期共振, 對本土高素質半導體人才的需求顯得越發迫切.
為大力響應淮安市委市政府培養本土人才, 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號召, 自2017年9月, HiDM 資深研發處長黃曉櫓博士帶領公司研發部工程管理團隊, 在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對大一新生及相關專業的大四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半導體產業及知識的專題授課. 這一探索不僅加強了校企間的合作, 挖掘出雙方深層次合作潛力, 更展現了HiDM這家創業中的公司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所抱有的遠見, 以及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所肩負的強烈責任感.
專題授課以選修課形式舉辦, 每節課時長90分鐘, 可修2個學分. 課程包括: 半導體基礎及曆史, 整合電路的設計與製造, 映像感測器, 蝕刻工藝介紹, 擴散工藝介紹, 半導體薄膜工藝介紹, 半導體CP test等. HiDM還為學習成績優秀的大四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 公司安排經驗豐富的員工擔任對口實習 老師, 給予實習學生全方位的實踐指導, 對錶現優異的學生提供獎勵及考核合格優先錄取上崗的機會.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實踐, HiDM科技為先, 以才為本的理念在師生中獲得了積極的反響, 只有中國人的自己的企業才會將其國際領先的設備, 寶貴的知識無私地無償地傳授給這群莘莘學子.
除教學合作外, HiDM亦與電子資訊工程學院進行聯合科研, 學院的一批年輕博士擁有與半導體產業需求對口的專業, 但缺乏合適的科研條件, HiDM向他們特別開放了重要的實驗設備和條件, 甚至在有些項目上邀請他們共同參與聯合研發, 在實戰環境中這批博士的專業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HiDM與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優化合作模式, 將在不久的將來在上級部門批准後展開企業與學校雙導師制的碩士生培養計劃, 以求高科技人才更好的與產業銜接. 在科研申報方面, 雙方意向在教育廳, 科技廳, 國家部局級項目上的聯合科研項目進行深入研發合作. 在企業, 學校冠名, 聯合科研成果共用, 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彼此積極的支援.
HiDM與淮陰工學院對彼此合作的未來充滿信心, 在淮安市政府的關懷下, 明確高起點高標準, 力爭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培養並儲備更多優秀的人才.
5.中微與南昌市戰略合作協議暨MOCVD銷售合同簽約儀式順利舉行;
集微網消息, 4月22日下午, 南昌市楊文斌副市長和中微半導體設備 (上海) 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中微' ) 尹志堯董事長分別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和中微公司, 在南昌前湖迎賓館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攜手共同發展.
中微公司還與兆馳半導體, 乾照光電, 聚燦光電, 德豪潤達, 士蘭明芯等企業簽訂了總數超過兩百台的MOCVD設備銷售合同.
江西省委常委, 南昌市委書記殷美根, 南昌市委副書記, 代市長劉建洋等南昌市和高新區黨政領導,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 中國LED產業與應用聯盟秘書長關白玉, 以及嘉賓近百人, 出席了簽約儀式.
中微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博士在會上致辭, 對江西省政府, 南昌市政府和南昌高新區給予中微的大力支援表示感謝, 並承諾與南昌市政府和開發區密切合作, 強強聯合, 在南昌建立中微的設備製造基地, 並協助共同開發南昌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基地. 同時, 尹志堯博士對上海科創投, 國家整合電路發展基金, 興橙資本, 華登國際等中微投資方對公司一貫的大力支援表示衷心感謝.
據雙方合作協議, 中微公司將在南昌大規模製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MOCVD設備, 並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將南昌高新區打造成為全球最重要, 規模最大的高端MOCVD裝備製造基地; 推進在南昌開展MOCVD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 包括深紫外, 功率器件及Micro LED等第三代半導體的應用產品開發, 逐步將南昌中微打造成為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研發平台和世界級MOCVD研發, 製造及創新中心; 與南昌大學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 加快推進矽襯底LED原創技術產業化; 積極促進中微公司生產基地及上下遊供應鏈企業落戶南昌高新區, 吸引國際一流的設備和材料廠商落戶, 形成半導體高端設備製造的產業集群.
目前, 中微公司已落戶南昌高新區, 一期租賃9000平方米廠房進行過渡生產, 現已經實現部分投產, 預計5月上旬可實現全面投產; 項目二期將在2019年啟動建設.
6.首款國產太赫茲成像晶片發布僅一枚米粒大小;
一枚米粒大小的太赫茲晶片, 卻能在人體安檢儀中發揮出巨大功能. 記者23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獲悉, 由中國電科13所研製的首款國產太赫茲成像晶片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正式發布.
由於人體自身輻射的太赫茲波訊號極其微弱, 因此要求太赫茲晶片具備超高靈敏度, 超低雜訊以及超寬頻帶特性, 才能將人體輻射的微弱訊號檢測出來, 從而達到成像的目的.
中國電科13所副所長王強告訴記者, 這款晶片可以探測出人體自身輻射的微弱太赫茲波, 並通過儀器內部演算法, 對檢測到的訊號進行分析, 即可對人體進行成像, 幫助安檢人員迅速排查人體攜帶的危險品, 同時又不會對被檢測人員造成輻射危害, 為安防問題提供了有效解決途徑.
以往, 安檢儀中的核心成像晶片技術一直被國外控制. 王強介紹, 這款太赫茲晶片, 在材料生長, 工藝製造, 模擬建模, 電路設計等各個關鍵環節, 都做到了獨立研發, 自主可控. 利用這些晶片研發的太赫茲探測器模組, 在價格及性能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都具備優勢, 可替代進口, 將顯著提升我國太赫茲人體安檢設備水平, 推動平安城市數字化進程. 新華社
7.北京亦莊 '芯' 貢獻: 首尾呼應環環相連 開發區IC產業質變;
4月15日, 列入2018年北京科創中心建設重點項目清單的燕東微電子8英寸整合電路研發產業化及封測平台項目舉辦上樑儀式, 該項目預計於今年底在開發區投產. 這也是今年上半年以來, 繼科益虹源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首台高能準分子雷射器順利通過出廠驗收, 北方華創二期投入使用……北京亦莊整合電路產業再次取得的豐碩成果. 據悉, 該項目將是北京首條大規模量產8英寸整合電路產線, 量產後, 月產能可達到5萬片, 同時為北京地區設計企業, 科研院所提供試製平台, 為裝備和材料企業提供驗證平台, 有助於加快北京打造全國整合電路產業的技術創新中心.
首尾呼應環環相連從燕東8英寸項目看開發區IC產業質變
隨著工廠橫樑的緩緩上升, 4月15日, 燕東微電子公司位於開發區的8英寸整合電路研發產業化及封測平台項目完成了上樑儀式, 開發區整合電路產業又添生力軍.
今年開年到現在, 開發區整合電路產業好消息不斷, 科益虹源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首台高能準分子雷射器順利通過出廠驗收, 北方華創二期投入使用, 威訊封測擴產項目簽約……北京亦莊整合電路產業已經從量變形成 '質變' , 一批代表企業及研究機構承接了系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 在關鍵裝備及材料, 先進工藝的開發及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一批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成果, 為我國整合電路產業實現自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也確立了北京在全國整合電路產業布局中的領先地位.
成果轉化 產業研發能力持續提升
長期以來, 我國整合電路嚴重依賴進口, 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每年我國從海外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晶片, 這一金額大約是2016年石油進口金額的兩倍. 然而比巨額進口費更令人擔憂的, 是晶片嚴重依賴西方發達國家帶來的國家資訊安全和國家戰略壓力. 作為國家的 '工業糧食' , 晶片幾乎是所有設備的 '心臟' . 如果一味依賴外國的產品, 不能在晶片上實現獨立自主, 國家資訊安全必將時刻處於威脅之下.
人民日報在主筆文章中指出: 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 也是花錢買不來的. 中國經濟發展的下半場重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 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
所以近年來, 中國整合電路企業不斷提升自我的研發能力, 取得了一批令人驚歎的成果, 而在這其中, 就不乏開發區企業的身影. 以中芯國際為例, 從2014年至今, 短短三年公司銷售收入從19.7億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29.2億美元, 年利潤額從1.5億美元增加到3.8億美元, 並先後在北京, 上海, 天津和深圳新建和擴建了3條12英寸生產線及1條8英寸生產線, 擴大產能. 同時28納米技術也廣泛運用到主流手機晶片中, 14納米技術研發如期進行. 到2017年三季度, 中芯國際的專利申請總量超過1.4萬件, 授權總量超過7000件, 28納米和14納米關鍵節點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分別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五位, 設計IP激活的晶圓出貨量占公司總出貨量的70%以上, 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不久前, 《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2018年工作方案》發布, 聚焦 '三城一區' 建設等六大方面部署實施重點工作, 開發區將以11項重點工作擔綱產業為主力, 助推北京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其中整合電路產業作為重點產業, 北京亦莊更是用8個項目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中就包括月產5萬片先進特色工藝的燕東8英寸整合電路生產線項目.
在過去的兩年中, 由於物聯網, 車用電子, 智慧家居等領域應用廣泛推動, 導致整合電路產業8英寸晶圓廠產能嚴重短缺, 8英寸整合電路產品需求旺盛. 業內人士認為, 國內整合電路晶片生產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會. 燕東項目主要生產8英寸線寬達0.11um整合電路晶片及其封裝後的產品, 月產能達到5萬片 (25次光刻) . 同時, 該項目也是北京首條大規模量產8英寸線, 通過與國際頂尖驅動電路, 功率器件廠商合作, 建成國內技術最先進的特色工藝產線, 為北京地區設計企業, 科研院所提供試製平台, 為裝備和材料企業提供驗證平台, 有助於加快北京打造全國整合電路產業的技術創新中心.
其實, 成果轉化落地一直是開發區的特色之一, 作為三城一區的一 '區' , 北京亦莊承接了三大科學城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燕東項目並不是個例, 今年3月底, 北京科益虹源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首台高能準分子雷射器順利通過出廠驗收. 這款產品填補了國內在準分子雷射技術領域的空白, 打破了國外廠家對該技術產品的長期市場壟斷. 樣機完成相關實驗驗證後, 將開始向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提供訂單.
開發區肩負北京市惟一的兩個 '國家隊' 身份, 曆經多年發展, 形成了在一定技術產業和先進位造業基礎上的產業集群, 聚集各類產業研發中心 (龍頭企業) , 通過創新服務體系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