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首款国产太赫兹成像芯片发布;

1.碎片化的IoT时代, 中天微填补国产嵌入式CPU空白; 2.华夏芯CEO: 应避开专利壁垒 寻求新兴优势领域 '换道超车' ; 3.合肥新闻报道君正: 比 '芯' , 合肥不怂! 4.德淮大力探索创业和社会责任并行; 5.中微与南昌市战略合作协议暨MOCVD销售合同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6.首款国产太赫兹成像芯片发布仅一枚米粒大小; 7.北京亦庄 '芯' 贡献: 首尾呼应环环相连 开发区IC产业质变;

1.碎片化的IoT时代, 中天微填补国产嵌入式CPU空白;

集微网消息, 2018年, 集成电路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位列实体经济发展第一位. 尽管我国芯片产业日益强大, 但由于起步较晚, 无论是产业基础, 产业结构, 产业规模还是创新能力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旧很大, 尤其在IC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领域中, 仍然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尽管如此, 在中国IC产业内也不乏始终坚持的开拓者,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CPU的空白便被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所填补.

嵌入式CPU IP是芯片研发和嵌入式系统的基础, 该领域过去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就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市场将会一家独大时, 中天微却凭着过硬的研发技术功底, 加之正确的商业化运作以及有效的市场策略, 逐渐获得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 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短短2年时间, 合作客户数量猛增3倍以上, 出货量也持续大幅增长, 预计2018年年出货量将超2亿颗. 市场的逐渐认可, 使得中天微的CPU IP在IC界中也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IoT时代, 整个IC行业呈现极其碎片化的态势, 应用需求多样性, 且有较大的长尾效应, 使得硬件平台研发投入很高, 软件适配工作量极大, IoT与智能手机时代的模式有极大的不同, IoT安全也面临着考验, 这也给中天微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中天微进行了仔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 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 为客户推出不同层次的特色解决参考方案.

首先是基于阿里AliOS与中天嵌入式CPU架构, 共同推出面向IoT领域的云基础软件与芯片硬件深度融合的软硬件平台, 该平台不仅提供设备端嵌入式, 云端接入服务和云计算一体化的开发模式, 同时还能为标准传感器接入, 云端一体提供上云通道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其次推出中天CSKY-CSI: 定义了一套嵌入式系统的接口规范, 标准化了包括CPU内核, 操作系统内核, 设备驱动和DSP指令的底层接口, 并基于此接口对接了业界常用的操作系统, 下游客户只需对接此接口即可无缝切入不同的操作系统生态. 该接口的定义, 有效的解决了客户软件开发生态的短板, 提升研发效率和TTM.

此外, 中天微结合拥有自研CPU内核的核心技术能力, 紧抓当前市场的热点, 推出支持轻量级人工智能应用与高性能人工智能应用的两款系列CPU:

1. 轻量级系列: 提供各类神经网络模型支持与软件算法参考模型, 低功耗低成本, 可以实现本地语音识别并能联通云端, 进行更多语义识别, 可被广泛应用在智能家电, 智能音箱, 智能车载, 智能耳机等各类热门应用.

2. 高性能系列: 支持人工智能边沿计算, 可使高清视频数据在传输带宽, 服务器接入和计算的负载大幅下降, 这一架构已应用于浙江大华智能监控设备中. 同时在深度学习的视频识别技术上, 与深鉴科技开展广泛的合作, 共同推出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嵌入式人工智能SoC平台与解决方案.

未来, 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将继续支撑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并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新兴应用领域创新, 积极促进中国集成电路自主化, 产业化, 规模化的发展, 迈上自主可控嵌入式CPU加速发展的新征程.

2.华夏芯CEO: 应避开专利壁垒 寻求新兴优势领域 '换道超车' ;

原文标题: 华夏芯CEO李科奕: 芯片产业应避开国外专利壁垒 寻求新兴优势领域 '换道超车'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 今后7年内, 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 美国这一举措不仅对中兴, 甚至对我国整个通信行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这也折射出了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芯片行业为何屡遭美国 '卡脖子' , 是否具备打破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 逆势 '弯道超车' 的后发条件?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全部自主CPU, DSP, AI等IP的高端异构计算芯片设计公司, 华夏芯 (北京) 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CEO李科奕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以下简称NBD) 记者, 中国芯片对外依存度接近90%, 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 短时间内实现 '弯道超车' 的难度非常大, 但是, 可以在人工智能, 机器人, 辅助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实现 '换道超车' , 毕竟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国芯片高度依赖进口

NBD: 日前, 美国商务部宣布7年内对中兴禁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 这一纸禁令对于中兴, 乃至整个中国通信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科奕: 禁令如果完全实施生效的话, 对中兴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由于中兴是中国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 对中国的通讯行业的发展肯定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 毕竟禁令只是针对一家企业, 而且中兴的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的通讯行业里面并非独一无二, 不可替代的, 所以, 对企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影响, 对整个中国的通讯行业的影响相对会小很多.

NBD: 在中国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 进口芯片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对美国的依存度有多大?

李科奕: 每个行业情况不一样, 就通讯行业来说, 中国芯片的进口对美国的依存度相对小一些, 华为, 紫光展锐等国产芯片厂商已经可以提供手机的基带芯片, 而且还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中兴通讯, 小米等厂商的基带芯片大部分依赖于美国高通.

不过, 在一些关键, 核心的器件, 高端的处理器芯片, 对美国的依存度基本上是百分之百. 其他行业比如笔记本电脑, 主芯片CPU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从美国英特尔, AMD等公司的进口.

需要关注的是, 即使我国企业自主生产的一些芯片, 其核心的技术来源还是美国或者日本的企业, 并不是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 这意味着, 一旦芯片来源也受美国禁令影响的话, 对我国整个芯片行业发展将带来巨大阻力.

2016年3月, 美国商务部就曾对中兴通讯施行出口限制, 禁止美国元器件供应商向中兴通讯出口元器件, 软件, 设备等技术产品. 当时, ARM公司第一时间就停止了对中兴通讯的支持. 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 必然会对中国市场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高端芯片与美存较大差距

NBD: 因芯片而被美国 '卡脖子' 的情况并非首次, 我国芯片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有多大?

李科奕: 从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来看, 美国起步比我国早. 以CPU为例, 在计算型芯片方面最主要的芯片是中央处理器 (CPU) , 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起步了, 我国本世纪初才开始真正自主做CPU. 我国比美国起步晚了二三十年, 这里面有着历史的原因.

我国在产业政策层面上, 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企业给予了很多支持. 但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国内企业是获得授权使用国外公司的芯片设计知识产权, 但可能某些企业也会自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一旦国外的公司对其切断供应, 就无法正常生产.

另外, 近年来有很多基金对集成电路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投入, 但在设计领域, 国家层面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都是偏向中后期的投资. 也就是说, 产业已经培育成型或企业已经有一定规模之后, 政府投资基金才会参与投资. 然而, 企业真正需要资金支持往往是在早期阶段, 这也是民营资本不愿意介入的阶段, 也是产业期待政府基金应该更多发挥作用的阶段.

总体来看, 我国在芯片行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非常明显, 我们主要在某些点上面有些突破, 但还没能完全形成 '面' , 或者是产业上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产业是在动态发展的, 比如十年前, 日本的集成电路公司在全球前十大集成电路公司排名里面占到了半壁江山, 而现在只有一家进入前十名, 这个产业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正在追赶当中. 只不过在高端核心芯片, 比如说CPU, DSP, GPU等处理器芯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NBD: 中国一直试图研发自有芯片打破国外垄断, 为什么仍难破除国外技术壁垒?

李科奕: 近年来,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只要保持目前的势头, 再给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一些时间, 再过5~10年, 我国的芯片产业状况肯定会有非常大的改观.

集成电路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 高投入, 高风险, 作为一个追赶者, 无论是从产业政策, 人才, 发展基础等与国外相比, 一直有比较大的差距. 近年来, 我国对产业投入大幅提升, 我国从全球各地吸引了大批集成电路的人才, 一些企业在某些芯片产品上面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整个行业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只不过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 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言,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进步还不够, 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

实际上, 从全球来说, 毫无疑问, 集成电路的产业在向中国转移, 因为市场在中国, 这个趋势是无法阻挡的. 国外设置壁垒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延缓我国前进的步伐, 中国未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人工智能等领域可实现超车

NBD: 在您看来, 中国芯片技术是否具有 '弯道超车' 的可能, 韩国等国是如何做到的, 他们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李科奕: 集成电路是高技术行业, 里面有非常多的技术壁垒, 所以 '弯道超车' 挑战比较大, 我个人比较提倡的说法是 '换道超车' , 这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更有吸引力.

比如韩国, 日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从模拟到数字的这轮变换里面, 日本走错了方向, 还是守着过去模拟电路的地盘, 很快就被韩国, 美国的企业超越. 韩国的经验值得学习, 目前在包括存储, 手机芯片, 应用处理器等方面具有优势, 而这些都是韩国在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通过长期创新, 持续投入等取得的成绩.

从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大趋势来说, 我们更提倡在新的异构计算领域, 新的应用领域发力, 从人工智能, 新一代机器人, 辅助驾驶, 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角度来把握, 我们应该花更大力气在这方面寻求突破, 不必把宝贵的资源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传统领域, 这些传统领域, 现有的国外垄断企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专利体系壁垒, 想要突破会比较难.

比如以前应用中, 大部分计算任务是运行在CPU上面, 而新一代的异构计算时代, 计算任务是由不同的计算单元协同完成. 在这些领域, 中国和国外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甚至某些点上做得更好, 像中国AI (人工智能) 加速器芯片的设计公司数量是全球第一, 中国有四五十家在做神经网络的芯片, 已经远超美国. 在这些领域我们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形成自己的优势, 从以前的追赶者, 到并跑者甚至有可能成为领跑者.

NBD: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 您认为, 我国芯片行业发展还需要政府给予哪些支持? 您对未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有什么展望和建议?

李科奕: 去年1月份, 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给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长期领导地位》的报告, 其中一层意思非常明确, 即集成电路从来都不是一个完全自由资本主导的产业, 政府在中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也参考一下美国的行业专家提出的意见, 与目前国内的产业政策作一下对比, 我认为, 从产业政策角度, 政府在三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一是产业投入上, 应给予集成电路领域企业更优惠的税收减免, 银行贷款及资本投入等支持, 改善国产集成电路发展的商业环境; 二是对政府背景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给予一定的引导, 在集成电路企业早期技术研发, 积累, 创新的阶段, 应该鼓励政府背景的基金更多投入进来, 扮演好 '播种者' 的角色; 三是集成电路是高人才密集型的产业, 我们能否在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里面更多开设集成电路的课程, 培养更多集成电路的人才等, 也可以设立面向全球的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鼓励全球的人才到中国来进行创新.

过去5年,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整个产业的趋势在向中国转移, 某些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衰落已经给了中国产业崛起很好的机会, 国内的人才也已经逐步积累起来了, 请再给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一些时间, 我们肯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每日经济新闻

3.合肥新闻报道君正: 比 '芯' , 合肥不怂!

喜迎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

这两天, 无论是微信朋友圈还是微博, 大家从各个角度谈论着 '芯片' , 国人期待着 '中国芯' 的崛起, 其实, 近年来, 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突出重点, 聚集资源, 努力将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 打造成一个提升我市竞争力的核心产业. 经过这几年的创新发展, 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成为全国集成电路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是合肥君正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研发的一套人脸抓拍识别系统

只要有人从系统摄像头前经过

就会被系统采集成像

并实时进行比对

可别小看这一套系统

它的运行和使用可囊括了几十项专利技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技术都由君正科技团队自主研发

具有独立知识产权

合肥君正科技

是一家致力于CPU, 图像, 计算机视觉等

核心技术研发

以及高性能SOC芯片研发和产业化企业

属于国内拥有自主创新

CPU核心技术的极少数公司之一

作为狠抓自主创新研发型企业

君正科技正是看中了我市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的超前布局

加之我市高校众多

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人才资源

因此

继在北京设立总部

深圳设立分部之后

2014年

君正科技在考察国内多个城市后

最终选择在我市设立分部和研发基地

产业布局超前

科技人才汇集

配套设施完善

我市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彰显出的科技实力

也赢得了众多国内高精尖科技企业的青睐

近年来

除君正科技外

力晶科技

联发科技

灿芯科技等

一大批知名集成电路企业也先后落户我市

其中年销售额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就有五家

世界顶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联发科技

更是将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设在我市

在这些集成电路科技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

一大批与其产业配套企的业也纷纷进驻我市

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 目前, 我市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29家, 其中设计企业102家, 制造企业3家, 封装测试企业8家, 设备和材料企业16家. 而这些企业在科技研发, 产品创新上的整体发力, 也使得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复合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 由于发展势头强劲, 合肥也分别被国家工信部, 发改委列为全国九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 14个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科技领域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消息, 更是给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今后发展注入了助推剂.

来源: 合肥新闻频道4.德淮大力探索创业和社会责任并行;

德淮 (HiDM) -- 淮阴工学院合作办学 集微网消息, 《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以来, 中国国产半导体行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随着自主品牌IDM的新模式和晶圆代工的传统模式在这一时期共振, 对本土高素质半导体人才的需求显得越发迫切.

为大力响应淮安市委市政府培养本土人才, 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 自2017年9月, HiDM 资深研发处长黄晓橹博士带领公司研发部工程管理团队, 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对大一新生及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半导体产业及知识的专题授课. 这一探索不仅加强了校企间的合作, 挖掘出双方深层次合作潜力, 更展现了HiDM这家创业中的公司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所抱有的远见, 以及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所肩负的强烈责任感.

专题授课以选修课形式举办, 每节课时长90分钟, 可修2个学分. 课程包括: 半导体基础及历史, 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 图像传感器, 蚀刻工艺介绍, 扩散工艺介绍, 半导体薄膜工艺介绍, 半导体CP test等. HiDM还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四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公司安排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对口实习 老师, 给予实习学生全方位的实践指导, 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奖励及考核合格优先录取上岗的机会.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 HiDM科技为先, 以才为本的理念在师生中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只有中国人的自己的企业才会将其国际领先的设备, 宝贵的知识无私地无偿地传授给这群莘莘学子.

除教学合作外, HiDM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进行联合科研, 学院的一批年轻博士拥有与半导体产业需求对口的专业, 但缺乏合适的科研条件, HiDM向他们特别开放了重要的实验设备和条件, 甚至在有些项目上邀请他们共同参与联合研发, 在实战环境中这批博士的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HiDM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合作模式, 将在不久的将来在上级部门批准后展开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制的硕士生培养计划, 以求高科技人才更好的与产业衔接. 在科研申报方面, 双方意向在教育厅, 科技厅, 国家部局级项目上的联合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发合作. 在企业, 学校冠名, 联合科研成果共享, 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彼此积极的支持.

HiDM与淮阴工学院对彼此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淮安市政府的关怀下, 明确高起点高标准, 力争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培养并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

5.中微与南昌市战略合作协议暨MOCVD销售合同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集微网消息, 4月22日下午, 南昌市杨文斌副市长和中微半导体设备 (上海)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中微' ) 尹志尧董事长分别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和中微公司, 在南昌前湖迎宾馆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携手共同发展.

中微公司还与兆驰半导体, 乾照光电, 聚灿光电, 德豪润达, 士兰明芯等企业签订了总数超过两百台的MOCVD设备销售合同.

江西省委常委, 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 南昌市委副书记, 代市长刘建洋等南昌市和高新区党政领导,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 中国LED产业与应用联盟秘书长关白玉, 以及嘉宾近百人, 出席了签约仪式.

中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博士在会上致辞, 对江西省政府, 南昌市政府和南昌高新区给予中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并承诺与南昌市政府和开发区密切合作, 强强联合, 在南昌建立中微的设备制造基地, 并协助共同开发南昌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基地. 同时, 尹志尧博士对上海科创投, 国家集成电路发展基金, 兴橙资本, 华登国际等中微投资方对公司一贯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据双方合作协议, 中微公司将在南昌大规模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CVD设备, 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将南昌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球最重要, 规模最大的高端MOCVD装备制造基地; 推进在南昌开展MOCVD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 包括深紫外, 功率器件及Micro LED等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产品开发, 逐步将南昌中微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和世界级MOCVD研发, 制造及创新中心; 与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 加快推进硅衬底LED原创技术产业化; 积极促进中微公司生产基地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落户南昌高新区, 吸引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材料厂商落户, 形成半导体高端设备制造的产业集群.

目前, 中微公司已落户南昌高新区, 一期租赁9000平方米厂房进行过渡生产, 现已经实现部分投产, 预计5月上旬可实现全面投产; 项目二期将在2019年启动建设.

6.首款国产太赫兹成像芯片发布仅一枚米粒大小;

一枚米粒大小的太赫兹芯片, 却能在人体安检仪中发挥出巨大功能. 记者23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获悉, 由中国电科13所研制的首款国产太赫兹成像芯片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正式发布.

由于人体自身辐射的太赫兹波信号极其微弱, 因此要求太赫兹芯片具备超高灵敏度, 超低噪声以及超宽频带特性, 才能将人体辐射的微弱信号检测出来, 从而达到成像的目的.

中国电科13所副所长王强告诉记者, 这款芯片可以探测出人体自身辐射的微弱太赫兹波, 并通过仪器内部算法, 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 即可对人体进行成像, 帮助安检人员迅速排查人体携带的危险品, 同时又不会对被检测人员造成辐射危害, 为安防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以往, 安检仪中的核心成像芯片技术一直被国外控制. 王强介绍, 这款太赫兹芯片, 在材料生长, 工艺制造, 仿真建模, 电路设计等各个关键环节, 都做到了独立研发, 自主可控. 利用这些芯片研发的太赫兹探测器模块, 在价格及性能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都具备优势, 可替代进口, 将显著提升我国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水平, 推动平安城市数字化进程. 新华社

7.北京亦庄 '芯' 贡献: 首尾呼应环环相连 开发区IC产业质变;

4月15日, 列入2018年北京科创中心建设重点项目清单的燕东微电子8英寸集成电路研发产业化及封测平台项目举办上梁仪式, 该项目预计于今年底在开发区投产. 这也是今年上半年以来, 继科益虹源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首台高能准分子激光器顺利通过出厂验收, 北方华创二期投入使用……北京亦庄集成电路产业再次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悉, 该项目将是北京首条大规模量产8英寸集成电路产线, 量产后, 月产能可达到5万片, 同时为北京地区设计企业, 科研院所提供试制平台, 为装备和材料企业提供验证平台, 有助于加快北京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创新中心.

首尾呼应环环相连从燕东8英寸项目看开发区IC产业质变

随着工厂横梁的缓缓上升, 4月15日, 燕东微电子公司位于开发区的8英寸集成电路研发产业化及封测平台项目完成了上梁仪式, 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又添生力军.

今年开年到现在, 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好消息不断, 科益虹源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首台高能准分子激光器顺利通过出厂验收, 北方华创二期投入使用, 威讯封测扩产项目签约……北京亦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从量变形成 '质变' , 一批代表企业及研究机构承接了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 在关键装备及材料, 先进工艺的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一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成果, 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确立了北京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的领先地位.

成果转化 产业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长期以来, 我国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 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每年我国从海外进口超过2000亿美元的芯片, 这一金额大约是2016年石油进口金额的两倍. 然而比巨额进口费更令人担忧的, 是芯片严重依赖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压力. 作为国家的 '工业粮食' , 芯片几乎是所有设备的 '心脏' . 如果一味依赖外国的产品, 不能在芯片上实现独立自主, 国家信息安全必将时刻处于威胁之下.

人民日报在评论员文章中指出: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所以近年来, 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不断提升自我的研发能力, 取得了一批令人惊叹的成果, 而在这其中, 就不乏开发区企业的身影. 以中芯国际为例, 从2014年至今, 短短三年公司销售收入从19.7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29.2亿美元, 年利润额从1.5亿美元增加到3.8亿美元, 并先后在北京, 上海, 天津和深圳新建和扩建了3条12英寸生产线及1条8英寸生产线, 扩大产能. 同时28纳米技术也广泛运用到主流手机芯片中, 14纳米技术研发如期进行. 到2017年三季度, 中芯国际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4万件, 授权总量超过7000件, 28纳米和14纳米关键节点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五位, 设计IP激活的晶圆出货量占公司总出货量的70%以上, 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不久前, 《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2018年工作方案》发布, 聚焦 '三城一区' 建设等六大方面部署实施重点工作, 开发区将以11项重点工作担纲产业为主力, 助推北京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 北京亦庄更是用8个项目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就包括月产5万片先进特色工艺的燕东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

在过去的两年中, 由于物联网, 车用电子, 智慧家居等领域应用广泛推动, 导致集成电路产业8英寸晶圆厂产能严重短缺, 8英寸集成电路产品需求旺盛. 业内人士认为, 国内集成电路芯片生产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会. 燕东项目主要生产8英寸线宽达0.11um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封装后的产品, 月产能达到5万片 (25次光刻) . 同时, 该项目也是北京首条大规模量产8英寸线, 通过与国际顶尖驱动电路, 功率器件厂商合作, 建成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特色工艺产线, 为北京地区设计企业, 科研院所提供试制平台, 为装备和材料企业提供验证平台, 有助于加快北京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创新中心.

其实, 成果转化落地一直是开发区的特色之一, 作为三城一区的一 '区' , 北京亦庄承接了三大科学城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燕东项目并不是个例, 今年3月底, 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首台高能准分子激光器顺利通过出厂验收. 这款产品填补了国内在准分子激光技术领域的空白, 打破了国外厂家对该技术产品的长期市场垄断. 样机完成相关实验验证后, 将开始向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提供订单.

开发区肩负北京市惟一的两个 '国家队' 身份, 历经多年发展, 形成了在一定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础上的产业集群, 聚集各类产业研发中心 (龙头企业) , 通过创新服务体系的建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