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中國發展整合電路的最大弊端:專家負責制

昨天一篇梁寧寫的《一段關於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往事》火遍朋友圈, 為君子倪光南院士感慨, 不過從中也體現了中國發展整合電路產業最大的弊端: 專家負責制.

與倪院士相識接近二十年, 倪院士的清廉與對事業的執著讓人欽佩, 不過作為當年聯想NC (網路計算機) 的參與者, 方舟1號註定是個失敗的案例, 相信當年參與NC項目的業內人都清楚這一點, 可惜的是, 至今為止, 仍有不少專家依舊在鼓吹根本不可能打造產業生態的通用處理器計劃.

從909, 863到現在的重大專項, 專家負責制一直左右著中國整合電路產業的發展, 或許這些專家都是中國整合電路產業界最知名的教授, 不過學界與產業界從來就是陰陽兩隔的兩大陣營, 教授可以是產業界的顧問, 也只能是顧問, 左右產業最終走勢的永遠是企業家.

專家負責制的直接結果是技術決定論, 技術固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作用明顯, 不過卻從來也不是最終產業走勢的決定因素.

從方舟1號到龍芯, 兆芯等許多芯, 國家已經支援了接近20年, 口號與當年如出一轍, 效果不能說沒有, 到夢想依舊是夢想.

ARM如今橫行移動終端處理器, 並不是歐美政府的大力支援, 只是當年Nokia為了自研手機晶片從眾多處理器內核選定的一種, 如果當年Nokia選定MIPS, SH4或其它任何一種架構, 或許ARM也早已銷聲匿跡.

選擇那一種技術規格往往是領先者的偶然決定, 或者幾大霸主之間的平衡, 政府或學界很難左右產業技術的走勢.

即使中國政府大力主導並風行一時的WAPI及TD SCDMA也一樣.

中國支援自主OS超過20年, 先是要打破Windows的壟斷, 後是打破Android的壟斷, 殊不知Android只是穀歌買來的乾兒子, 不是美國政府支援下才形成如今的壟斷, Android能夠壟斷完全是市場運作的產物.

打造生態有多難? 強大如intel花費幾十億美元挑戰arm安卓生態, 一樣鎩羽而歸.

今年2月在美國舉行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峰會, 錄用202篇論文, 內地, 香港和澳門共錄用了曆年來最多的14篇論文, 其中7篇論文來自澳門大學, 2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 2篇來自複旦大學, 北京大學和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首次各有第一篇論文被ISSCC錄用. 這就是在全球晶片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大陸學界的真實水平, 還是最好的一次.

學術上甚至都比不上澳門, 中國大陸的專家們卻掌控著海量資金的支配權, 掌控著大陸整合電路產業的未來規劃及部署.

因為專家當道, 大陸許多產業研究基金向大學, 研究所過度傾斜, 從事著本該由企業主導的實用型技術研究, 而中國整合電路企業的前瞻技術研究卻因為資金困難難以起步.

因為專家當道, 大陸冒出很多專門依賴政府基金生存的創業型公司, 那些在市場上表現優異的公司很多卻因為不願意巴結專家被擋在門外;

因為專家當道, 許多教授不是安心做學術, 而是希望成為專家, 因為一旦成為專家, 將成為人人羨慕, 巴結的對象, 遠比在學術上取得成功更榮光.

專家負責制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整合電路發展的最大弊端, 體制不改, 將會嚴重阻礙中國整合電路產業的發展.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