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聲】清華微電子老教授對IC人才培養的反思與建議

1.中興被禁, 一位清華微電子老教授對人才培養的反思與建議; 2.合肥集聚129家整合電路企業, 形成全產業鏈; 3.雄安新區推進智能感知晶片研發及產業化; 4.青島高新區嘉星晶電打破藍寶石襯底依賴進口局面; 5.無錫堅守整合電路產業 '東方矽谷' 澎湃 '芯動力'

1.中興被禁, 一位清華微電子老教授對人才培養的反思與建議;

原標題: 中興被禁晶片, 一位清華微電子老教授對人才培養的反思與建議

編按: 都說中興缺乏核心競爭力, 但是難道他們就不想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嗎? 中興被禁事件, 折射出中國整合電路產業仍然任重道遠. 雖然中國發展半導體事業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展開, 但是直到2014年國家開始大力扶持才逐漸獲得了重視. 當年的 '漢芯事件' 固然反映出一些問題, 但是在近幾年資金, 政策都到位的情況下, 人才仍是制約我國整合電路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昨天晚上, 集微網拿到周教授的投稿, 在高校做了一輩子教育的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教授周祖成, 他以自己從系統轉向整合電路設計執教過程中的切身體會來講述, 問題出在哪裡?

留不住的人才導致 '酲得早, 起得晚'

1956年, 我國提出 '向科學進軍' , 根據國外發展電子器件的進程, 提出了中國也要研究半導體科學, 把半導體技術列為國家四大緊急措施之一. 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首先舉辦了半導體器件短期培訓班. 請回國的半導體專家黃昆, 吳錫九, 黃敞, 林蘭英, 王守武, 成眾志等講授半導體理論, 晶體管製造技術和半導體線路. 在五所大學――北京大學, 複旦大學, 吉林大學, 廈門大學和南京大學聯合在北京大學開辦了半導體物理專業, 共同培養第一批半導體人才.

中國很早就已經意識到整合電路是資訊產業的糧食, 在30年前的 '863計劃' 中, 就已明確提出 '軟體和整合電路是兩個高技術的拳頭' , 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兩個產業. 周祖成教授1958年從沙市中學考上清華大學無線電系, 畢業後就留校工作了. 他當時已經45歲, 也毅然從雷達轉行從零開始搞VHSIC, 引進EDA工具, 學習整合電路的設計方法. 可以說從 '用整合電路' 到 '設計整合電路' , 開始教通信系統模擬和VHDL課程.

雖說是半路出家, 但是就是這批年僅半百的教授帶領著一批年輕有為的研究生, 設計出來中國第一塊通信專用整合電路. 但是整合電路產業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僅靠這些老教授難以為繼, 因此產業未來的希望還是要寄託在下一代培養. 就當有所成就的時候, 周祖成教授發現本就不多的人才大量流失, 培養出來的學生成了搶手貨, 大多數都出國了, 留下來的也被外資EDA企業招走了.

於是教授們只得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最好的辦法是開課, 開放實驗室.

周教授回憶, 當時開設了研究生專業課, 包括片上系統和整合電路設計方法學等課程, 每次上課幾乎座無虛席. 與此同時, 還給企業和研究所的骨幹辦了一期右一期培訓班, 結果仍是: 聽課的學生都出國了, 為企業培訓的骨幹人才跳槽去外企了.

為何? 待遇是個現實的問題. 周教授表示, 90年代的時候, 他的一個博士後學生每個月學校發4000元生活費, 然後他老婆埋怨道: 我在中關村的公司裡 (碩士) 一個月都能拿1萬元, 你只要每個月給家裡8000元, 就隨便你在清華做你喜歡的事情. 這個頂不住壓力的博士後只好走人.

房子也是另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周教授表示, 現在有一個整合電路領域的大牛, 當年回國與他聯繫想進清華的EDA中心, 唯一的條件就是想要一套老三居 (80平方米不到) 房屋. 實驗室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也只好對人才放手.

因此, 雖然中國很早就已清醒地認識到並已開始發展整合電路事業, 卻由於現實原因無法留住培養出來的人才, 無耐後繼無人. 誠然人往高處走, 相信當時的學生們也是有一腔建設祖國的熱血, 然後, 現實才是夢想的初衷.

籌辦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 教育應該與市場掛鈎

儘管如此, 周教授還是不負為中國培養整合電路人才的初衷, 也等到了好消息. 1996年, 剛剛開始賺到錢的華為找到周教授, 表達了支援培養整合電路人才的想法. 經過籌劃, 周教授和時任華為副總裁鄭寶用作為發起人, 由華為贊助的首屆 '華為杯中國硏究生EDA競賽' 在清華大學EDA中心開賽了, 並堅持了23年, 而且競賽始終是在國內大型企業推動下產生並前行的. 第一屆競賽的前十名都進入了華為就職.

周教授回憶, 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業界稱為研電賽) 是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1995年開始) 的啟發下舉辦的, 這兩者有關係, 但區別在於研電賽的定位是一個 '高層次的' , '科技創新的' 交流平台, 競賽內容儘可能貼近當下世界科技的發展.

他表示, 電子設計業是電子資訊產業的龍頭產業, 電子產業裡有上遊, 中遊和下遊: 下遊是製造業, 中遊是提供解決方案的產業. 上遊有兩個核心, 一個是晶片設計(或是叫硬體); 另一個是軟體設計, 也就是編程. 如果我們掌握了電子設計上遊這兩個最核心的技術, 也就是晶片設計後, 才有可能帶動整個電子產業和國際接軌. 中國要從一個製造型國家變為創造型國家, 核心在於電子設計, 這正是培養高端人才的核心.

這種人才不完全是從課程裡培養出來的, 很大程度上要培養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就不是單純通過課程學習得來, 所以要給他們創造更寬鬆的環境, 除了實驗室環境, 還要有類似於這種全國競賽的交流平台.

周教授表示, 今年教育部與硏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支援, 作為 '創芯大賽' 今年又要在廈門清華大學海峽硏究院開賽了. 23年了, 多少還是為整合電路行業輸送了一批人才. 他強調, 現在很多海歸人才都是多年前從國內出去的人. 他們在國外領先的產業環境中快速的掌握了先進技術, 如果國內具備了這樣的環境, 那麼國內這些還沒有機會出去的人才也能利用國內創造的條件脫穎而出, 周教授認為, 教育本身應更好地和市場經濟需求掛鈎, 使教育儘快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周教授堅持的觀點是, 一個具備了基本專業結構的大學畢業生, 隨後在他3~5年讀研時間裡, 跟著導師, 在導師的項目背景支援下, 用他們他們最充沛的精力, 最好奇的心態, 最新奇的創意, 集中全力設計晶片, 是可以完成一個整合電路設計來的. 他認為, 高校應該是整合電路人才 '激勵創意, 鼓勵創新, 實現創業' 的最佳時期. 如果有國家項目背景支援, 企業需求的拉動, 高校這個整合電路人才主渠道會越來越寬.

擺正整合電路設計業的龍頭位置

整合電路產業鏈包括了設計, 製造, 封測, 材料, 設備等多個環節, 周教授解釋了半導體, 微電子, 整合電路之間的關係, 筒單來說半導體是材料 (物理學名詞) , 微電子是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的一個二級學科) , 整合電路是產品和產業.

清華的半導體教研室始於上世紀50年代, 研究半導體物理, 材料和工藝, 先後研製出了二極體和三極體. 周教授回憶, 再到後來的晶體管, 門電路和中小規模整合電路做整機的時代還知道這個教研室是做什麼的 (如熊貓半導體收音機, 130小型計算機) , 但當國外技術從VLSI進展到SoC以後, 就不知道微電子所是做什麼的了 (周教授2006年從清華大學退休) . 他表示, 系統級整合電路設計, 微電子所電子系統的背景不夠; 以存儲器為主, 工藝水平又不行. 去年學生高年級選專業, 動員學生 (招生時是電子系統一大專業招生, 3年級後分專業) 報 '微納電子' , 把我拉進去現身說教, 還有幾位企業界的 '牛人 (上市公司身價上億的校友) ' , 說了一下午 (近3小時) , 與會近20人, 最後僅一人表示會選微電子專業.

為何發展到現在反而學生越來越不願意選擇這個專業? 周教授認為是學生們對產業不了解, 覺得這個行業沒前景, 行業層面也沒有將設計和製造區分開. 他回憶說, 長久以來一提整合電路就是引進工藝產線, 從上世紀90年在無錫華晶召開的首屆全國ASIC會議就在談引進. 長期領導我國整合電路產業的主要領導人物都是製造出身的 '大牛' , 參加ASIC會議也全是半導體的大牛, 經過大家反饋後, 才在2000年國務院的18號檔案裡明確, 整合電路產業鏈包括了設計, 製造, 測試, 封裝, 材料和裝備, 但整合電路設計業是產業鏈的龍頭.

為何設計業是首位的? 周教授比喻說, 一條生產線擺在那裡, 沒有設計去加工, 引進在多啊的生產線也是 '無米之炊' . 那麼借國外的 '米' 下鍋如何? 作為一個企業要生存, 可以, 但作為一個國家, 行嗎?

周教授表示, 現在中國整合電路製造有了中芯國際, 設計業要充分用好中芯國際, 但是中芯也要對高校網開一面. 他建議中芯給高校一點贊助的MPW, 就像去年贊助中國 '中國硏究生創芯大賽' 的開幕式, 是否可以先從高校參加 '創芯大賽' 獲獎隊伍的項目做起 (哪怕是從二等獎以上項目的老師) 做起, 獎勱免費的 'MPW' 面積多少, 也是對鼓勵整合電路人才培養的好事. 當然, 吸引高校教師投片, 適當優惠點, 企業未必吃虧! 歡迎 '中芯國際' 今年對 '中國硏究生創芯大賽' 的贊助用 'MPW' 的方式!

2.合肥集聚129家整合電路企業, 形成全產業鏈;

據合肥晚報報道, 整合電路產業, 是資訊技術產業的核心, 被稱為 '工業明珠' .

合肥, 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布局於此, 從無到有, 躍升為 '後起之秀' .

如今, 短短几年, 這裡已集聚了129家整合電路企業, 覆蓋了設計, 製造, 封測, 設備和材料等全產業鏈, 成為國內整合電路產業發展最快, 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

晶合落新站, 破題 '少芯之難'

日常生活中, 小到手機, 電腦, 家電和醫療, 大到汽車, 高鐵, 飛機和航天, 都離不開晶片這個 '心臟' .

由於我國起步晚, 晶片產業曾被國外廠商控制, 每年需要大量從海外進口, 進口晶片的花費已經超過石油. 就合肥來說, 由於家電產業, 面板顯示, 汽車電子以及綠色新能源等產業發展飛速, 對晶片的需求量極大.

缺 '芯' 之痛, 不僅制約著製造業的升級, 也不利於國家資訊安全. 補 '芯' , 成了國內許多企業乃至一個國家掌握核心技術, 走好自主創新之路的關鍵.

如何破題?

2015年10月20日, 總投資128.1億元人民幣的合肥晶合在新站高新區正式奠基開工. 如果說, 京東方成功落戶合肥, 打破了中國長期以來的 '缺屏之痛' , 那麼晶合整合項目選擇合肥, 則可以說是消除了 '少芯之難' .

合肥晶合整合電路有限公司也成為全省首家12英寸驅動晶片晶圓代工企業, 是目前為止我省最大的整合電路產業項目, 也是合肥首個100億人民幣以上的整合電路項目.

由此, 合肥開啟了 '無中生有' 之路.

2017年6月28日一期竣工試產, 7月中旬第一批晶圓正式下線; 2017年12月6日, 正式量產.

在晶合展廳, 不僅展示了 '合肥造' 的晶圓成品, 從薄膜生成, 光學微影, 到蝕刻, 摻雜, 化學機械研磨等晶圓製造工藝流程也一目瞭然. 根據規劃, 2020年晶合一個廠房即可達到月產4萬片規模, 合肥晶合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專註於面板驅動晶片的製造商.

集聚129家企業, 形成全產業鏈

其實, 晶合僅僅是合肥 '芯' 發展的一個開端.

晶圓製造這一環節落地, 打通了整合電路全產業鏈, 使我市站上產業發展最前沿.

就在晶合12英寸晶圓量產的同月, 也就是2017年12月, 晶片封測 '雙子' 項目落戶合肥, 總投資35億元, 將設立中國大陸最大的半導體顯示晶片封測公司總部和封裝COF卷帶生產基地.

不僅如此, 龍頭企業, 不斷積聚.

在設計環節, 我市擁有聯發科技, 群聯電子, 兆易創新, 君正科技等102家知名企業, 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就達5家, 世界頂尖的整合電路設計公司聯發科技更是將其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落戶合肥;

在製造環節, 除了晶合12英寸晶圓實現量產, 長鑫12英寸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建設也在快馬加鞭, 項目投產後預計將佔據世界DRAM市場約8%的份額, 填補國內DRAM市場的空白, 我市將跨入世界級存儲器製造重鎮之列;

在封裝測試環節, 擁有通富微電, 新匯成, COF卷帶和矽邁等項目;

在設備環節, 芯碁微電子雙檯面雷射直接成像設備打破了國外高端雷射直寫曝光設備壟斷, 大華半導體封裝專有生產裝備和精密模具實現量產銷售.

數據顯示, 目前, 全市擁有整合電路企業129家, 其中設計企業102家, 製造企業3家, 封測企業8家, 設備和材料企業16家, 覆蓋整合電路全產業鏈. 2017年, 全市整合電路產業完成產值235.6億元, 同比增長31.03%, 稅收21.2億元, 同比增長11.58%, 投資72.5億元, 同比增長39.42%.

創新招商,為優質大項目 '落地' 量身定製

踏上了整合電路產業 '無中生有' 發展軌道, 其背後的強大支撐力就是招商引資.

早在 '十二五' 時期, 合肥在跨越趕超時就展現了其招商引資的強大 '磁場效應' .

圍繞支柱產業的產業鏈進行招商引資, 一大批上下遊配套企業紛紛來肥投資.

城市對項目的吸引力, 不僅在於良好的區位交通, 科教資源等先天優勢, 還在於給項目投資者提供的優質服務. 寧波滙豐僅用了三天時間就立刻 '下單' , 這一點可窺視合肥的 '待客之道' ——重大招商項目由政府領銜服務, 加大土地, 規劃, 水電氣等要素保障力度, 精簡審批環節, 優化辦事流程, 提高服務效率, 保障項目有序推進, 順利落地.

除了建立健全項目審定機制之外, 合肥還出台一系列政策為企業減負, 用政策紅利鑄就 '投資高地' . 值得一提的是, 合肥還創新招商引資大項目扶持政策, 採取 '一事一議' 等辦法為優質大項目量身定製 '落地' 方法.

合肥 '芯' , 衝刺 '世界級'

一直以來, 國家和安徽省就高度重視合肥整合電路產業發展.

早在此前, 工信部將合肥列為全國9大整合電路集聚發展基地之一, 國家發改委將合肥列為14個整合電路產業重點發展城市之一, 部分項目已納入 '十三五' 國家重大整合電路生產布局規劃.

安徽省將合肥市整合電路產業基地列為省級戰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幾載磨礪, 合肥不負眾望, 創 '芯' 之路日漸清晰,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

即, 以本地市場為牽引, 人才資源為支撐, 與本地產業高度融合, 初步形成三大產業特色晶片集群.

其中, 在面板驅動晶片領域, 集聚了敦泰科技, 集創北方, 中電精顯, 宏晶, 龍訊等企業; 在家電晶片領域, 集聚了君正科技, 矽力傑等企業; 在存儲, 汽車電子, 電源晶片等領域也已經布局.

好消息在於, 今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明確提出: '要推動新型顯示, 整合電路, 光伏太陽能, 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世界級產業集群. '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 2017年初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獲批, 隨著這一 '國字型大小' 創新體系的基礎平台的呈現, 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強的創新動力源, 合肥打造 '中國IC之都' 指日可待.

根據規劃, '十三五' 期間, 全市將圍繞完善 '合肥芯' '合肥產' '合肥用' 全鏈條, 全力發展存儲晶片, 驅動晶片和特色晶片的設計和製造, 到2020年力爭產值突破500億元, 製造業和設計業均位居全國前五位.

新聞連結

合肥的晶片企業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合肥用幾年的時間彙集了129家整合電路企業, 覆蓋了設計, 製造, 封測, 設備和材料等全產業鏈. 這個城市的整合電路產業曾經是一片荒漠,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中國整合電路產業生機勃勃的綠洲. 項目聚能, 合肥 '芯' 崛起的背後是一家家整合電路企業精耕細作的累積. 今天本報精選數家企業, 讓你領略合肥魅力.

●中國 '芯' 將實現合肥造——合肥晶合整合電路有限公司

這是安徽首家12英寸晶圓代工企業, 也是合肥市首個百億級以上的整合電路項目. 整合電路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 而晶圓則是生產整合電路所用的載體. 從薄膜生成, 光學微影, 到蝕刻, 摻雜, 化學機械研磨, 晶圓製程工藝一應俱全. 12英寸的生產線代表晶圓製造最為先進的技術, 第一批晶圓在去年7月正式下線. 按照規劃每月5000片的產能, 2019年滿產後產能將達4萬片/月, 填補國內驅動IC產業領域的空白.

●晶片封測 '合肥製造' 走在前列——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中國整合電路封裝測試前三強企業, 通富微電子早已在合肥建設先進封裝測試產業化基地——項目兩期全部達產後可形成年產消費類, 通信類等整合電路約217億顆, 產值約14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 通富微電子在肥自主研發的先進封測技術系國內首家, 能有效降低製造成本且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國內首顆19納米存儲器將在合肥 '誕生' ——合肥長鑫整合電路有限責任公司

作為較早來肥投資的企業之一, 兆易創新2013年就在合肥成立了全資子公司, 合肥成為該公司繼北京之後第二大研究基地. 2016年, 兆易創新廣發英雄帖, 著手在肥打造集設計, 製造, 加工於一體的晶片公司. 目前, 落戶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的合肥長鑫高端通用12英寸存儲晶圓研發製造項目順利實施, 項目建成投產後, 預計將佔據世界DRAM市場約8%的份額. 目前, 長鑫項目正在裝機過程中. 今年有望造出第一顆 '合肥造' 的19納米級12寸DRAM工藝的存儲器, 這也將會是首顆 '合肥造' 存儲器.

● '合肥造' 光刻設備將打破國外壟斷——合肥芯碁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

作為國內唯一能夠製造 '半導體納米級製版光刻設備' 的企業, 芯碁微裝憑藉著在半導體領域雷射直寫技術的優勢, 把半導體超精密對位技術, 高速數據處理技術, 超高解析度的線寬光刻技術移植和應用到先進封裝, 印刷線路板用雷射直接成像設備, 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雷射直寫曝光設備製造商. 其核心產品半導體製版光刻設備及雷射直接成像設備可直接與歐美, 日本廠家展開競爭, 打破了國外壟斷.

(記者黎靜樂天茵子)中安線上

3.雄安新區推進智能感知晶片研發及產業化;

中共中央, 國務院日前批覆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以下簡稱 '《綱要》' ) , 新華社4月21日全文播發了《綱要》.

《綱要》在 '第五章 發展高端高新產業' 中指出,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通過承接符合新區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 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 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加快改造傳統產業, 建設實體經濟, 科技創新, 現代金融, 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這一章共分為四個部分. 其中, 在 '明確產業發展重點' 部分, 《綱要》指出:

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 圍繞建設數字城市, 重點發展下一代通信網路, 物聯網, 大數據, 雲計算, 人工智慧, 工業互聯網, 網路安全等資訊技術產業. 近期依託5G率先大規模商用, IPv6率先布局, 培育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發展物聯網產業, 推進智能感知晶片, 智能感測器和感知終端研發及產業化. 搭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 重點實現無人系統智能技術的突破, 建設開放式智能網聯車示範區, 支撐無人系統應用和產業發展. 打造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網路基礎設施和平台, 形成國際先進的技術與產業體系. 推動資訊安全技術研發應用, 發展規模化自主可控的網路空間安全產業. 超前布局區塊鏈, 太赫茲, 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

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 率先發展腦科學, 細胞治療, 基因工程, 分子育種, 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 培育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 加強重大疾病新藥創製. 實施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化示範工程, 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工程, 健康大數據與健康服務推廣工程, 建設世界一流的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創新示範中心, 高端醫療和健康服務中心, 生物產業基地.

新材料產業. 聚焦人工智慧, 寬頻通信, 新型顯示, 高端醫療, 高效儲能等產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重大需求, 在新型能源材料, 高技術資訊材料, 生物醫學材料, 生物基材料等領域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 突破產業化製備瓶頸, 培育新區產業發展新增長點.

高端現代服務業. 接軌國際, 發展金融服務, 科創服務, 商務服務, 智慧物流, 現代供應鏈, 數字規劃, 數字創意, 智慧教育, 智慧醫療等現代服務業, 促進位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 集聚銀行, 證券, 信託, 保險, 租賃等金融業態, 依法合規推進金融創新, 推廣應用先進金融科技. 圍繞創新鏈構建服務鏈, 發展創業孵化, 技術轉移轉化, 科技諮詢, 智慧財產權, 檢驗檢測認證等科技服務業, 建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研究基地. 發展設計, 諮詢, 會展, 電子商務等商務服務業, 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總部商務基地. 發展創意設計, 高端影視等文化產業, 打造國際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發展國際仲裁, 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業.

綠色生態農業. 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發展以生物育種為主體的現代生物科技農業, 推動苗木, 花卉的育種和栽培研發, 建設現代農業設施園區. 融入科技, 人文等元素, 發展創意農業, 認養農業, 觀光農業, 都市農業等新業態, 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對符合發展方向的傳統產業實施現代化改造提升, 推進產業向數字化, 網路化, 智能化, 綠色化發展. 澎湃新聞

4.青島高新區嘉星晶電打破藍寶石襯底依賴進口局面;

濱海高新網訊 提起藍寶石,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陳列在珠寶展櫃中的漂亮飾品, 但它絕不僅僅是飾品, 因硬度僅次於金剛石, 人造藍寶石還被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 以往藍寶石襯底依賴進口, 位於高新區的青島嘉星晶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這一局面, 每年可加工1200萬片大尺寸藍寶石晶片. 同時為增加產業發展集聚效應, 該公司主導的年產值10億元的半導體科技產業園項目落戶高新區, 將引入一批半導體行業領先企業, 搭建產業研發平台. 在高新區, 一座半導體產業高地正悄然崛起.

人造藍寶石廣泛應用

高新區河東路青島嘉星晶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 展廳裡陳列的人造藍寶石晶棒及晶片格外吸引眼球. 藍寶石俗稱 '剛玉' , 主要化學成分是氧化鋁, 莫氏硬度為9, 在自然材料中僅次於莫氏硬度為10的鑽石.

由於具備高硬度, 強耐磨, 高溫穩定性等特點, 人造藍寶石面世後很快替代了傳統材料, 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及微電子行業, 照明行業, 手機電子消費品領域, 軍工產品, 尤其是用作LED照明產品最主要的襯底材料.

'電子產品狂熱者對手機上的藍寶石應用更為熟悉, 很多手機的手機鏡頭保護玻璃, Home鍵, 手錶手環表鏡都應用了藍寶石. ' 嘉星晶電總經理鄭東介紹, 與傳統的玻璃屏幕相比, 藍寶石屏幕具備觸摸感測和保護的雙重作用, 在滿足智能終端超薄化和提升顯示效果方面也具有獨到優勢, 是首選的屏幕材料.

搶抓藍寶石發展機遇

藍寶石產業鏈分為上遊晶棒 '生長' , 中遊設備製造, 晶片加工, 下遊產品應用, 嘉星晶電主攻中遊晶片加工環節. 走進生產車間, 就像來到科學研究實驗室, 乾淨整潔的地面, 一台台高度自動化的先進設備, 用白大褂, 口罩, 腳套 '全副武裝' 的工作人員. 在這裡, 年加工1200萬片大尺寸藍寶石, 年產值5.6億元.

時間追溯到2009年, 那時國內藍寶石襯底基本依靠國外進口. 在進入藍寶石行業之前, 鄭東長期從事投資方面的工作, 經常關注行業發展前沿. 他了解到藍寶石的巨大發展機遇和依賴國外進口的桎梏, 認為伴隨著節能環保和電子消費領域需求不斷擴大, 藍寶石將會有巨大的市場. 2009年, 看準了高新區的未來發展, 一群合作夥伴來到這裡創立了嘉星晶電, 開始了藍寶石的探秘之路.

人才支撐, 資金投入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創立時團隊吸引了頂尖國外研發人才加盟, 後續逐漸擁有了自主研發的即開即用藍寶石襯底晶片加工工藝. 藍寶石行業前期投入巨大, 設備, 原材料, 廠房建設等樣樣需要花錢, 高新區適時給出了減免房租, 資金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給這家剛剛起步的公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擺脫藍寶石襯底依賴進口

依託政府的政策支援和企業對研發製造的高投入, 2010年, 公司大踏步進入半導體行業, 從試生產, 客戶驗證, 批量生產到大規模生產, 僅用了7個月時間, 建成了國內首家大規模高質量半導體藍寶石晶片生產企業, 打破了國內藍寶石襯底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目前, 嘉星晶電實現了2英寸, 4英寸, 6英寸的系列化產品生產, 不僅參與了行業標準的制定, 更使表面粗糙度, 平整度, 翹曲度, 彎曲度等指標均高於國際半導體協會標準和中國國家標準, 成為國內最大圖形化襯底製造商和國內最大垂直整合企業的第一供應商, 也是國內最高水平晶體生產商的首要代工商.

建設半導體科技產業園

鄭東表示, 藍寶石行業在供給嚴重過剩後經曆過一波洗牌, 行業的發展和競爭已經逐步進入了新時代, 產業集聚, 產業集群的宏觀效應越來越凸顯, 由嘉星晶電主導建設的年產值10億元的半導體科技產業園項目應運而生.

2018年3月, 半導體科技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在高新區舉行. 產業園總投資2.8億, 將按專業園區模式建設, 引入一批半導體行業領先企業, 為企業搭建共同的產業研發平台, 推進半導體的研發及後期的產業化.

儘快把相關高端產業引進高新區的同時, 下一步, 嘉星晶電還希望向半導體配套裝備製造和更高端的半導體材料發展. '即使在中國生產的藍寶石襯底數量領先全球的情況下, 製造設備還是進口設備比較多, 如果有餘力, 我們更希望製造出國產設備代替進口設備, 助力中國智造2025, 打造半導體行業全產業鏈. ' 鄭東說.

新聞延伸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蓄勢待發

近年來, 以氮化鎵 (GaN) , 碳化矽 (SiC) 等寬禁帶化合物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被認為是具有重大影響的戰略技術, 引發全球矚目.

嘉星晶電總經理鄭東表示, 儘管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 但憑藉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和生產群體, 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 2000年至2016年, 中國半導體市場增速領跑全球, 年均複合增速達到 21.4%, 遠高於3.6%的全球半導體年均增速. '各國政府紛紛加緊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部署, 我國同樣予以高度重視, 正集中優勢力量實現彎道超車和佔位領跑, 突破從研發, 工程化到應用的創新鏈條與價值鏈條, 搶佔國際半導體領域戰略制高點, 這同樣是嘉星晶電未來發展轉型的方向. ' (宣推辦)

5.無錫堅守整合電路產業 '東方矽谷' 澎湃 '芯動力'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今年3月初, 總投資100億美元的華虹無錫整合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項目在新吳區開工建設. 這是繼上世紀90年代國家整合電路908重大專項從無錫起步以來910工程再度落戶, 對於無錫這座曾擁有 '國家南方微電子工業基地' 榮譽的城市來說, 意義非凡.

從造出中國第一塊超大規模整合電路確立先發優勢, 到近年來受到擠壓發展放緩, 再到搶抓新一輪資訊技術發展黃金期, 打造新時代 '東方矽谷' , 無錫在整合電路產業上的沉浮與堅守, 展現出這座產業名城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力.

項目賦能, '無錫芯' 重振雄風

今年以來, 無錫曆史上最大單體投資的華虹項目簽約僅7個月就破土動工; SK海力士去年宣布不新增用地在無錫建第二工廠, 開年當即大手筆招兵買馬; 就連IC產業先天優勢並不明顯的宜興, 也迅速集聚起一個以晶片為核心的配套新材料產業.

'大項目帶來技術, 人才和資本的集聚. 3個超百億項目的落地, 對於無錫在整合電路產業上充分發揮先發優勢, 保持當前競爭優勢, 積蓄未來領先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無錫市代市長黃欽說.

無錫是我國整合電路產業起步最早的地區, 一度與上海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由國家發改委認定的國家微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2014年, 國務院頒布《國家整合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 各地興起新一輪整合電路產業發展大潮, 之後無錫整合電路產業因為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措施, 突破性的創新成果, 重大項目的後勁支撐, 發展一度陷入 '溫吞水' 狀態.

'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 讓整合電路再次成為無錫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頂樑柱. ' 無錫市經信委主任周文棟介紹, 去年4月, 無錫出台《加快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三年行動計劃》, 明確整合電路為重點發展領域; 今年2月, 無錫又推出《關於進一步支援整合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 進一步為產業精準賦能.

大項目依託強政策, 引領 '無錫芯' 重振雄風. 去年以來, 無錫整合電路產業鏈各環節聯動發展, 產業集群建設成效顯著, 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 晶片製造, 封裝測試, 系統開發, 配套材料, 支撐服務在內的完整產業鏈, 其中晶片封裝測試在單體規模和技術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17年, 該市200多家整合電路列統企業實現產值892.7億元, 同比增長11%, 產業規模穩居全省第一, 全國前列.

融合發展, 產業強市注入 '新基因'

4月初, 從太湖之濱傳來好消息: 繼去年中科芯12英寸晶圓級封裝線正式通線之後, 其自主設計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晶片近日研發成功, 為企業進軍高端通訊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經理梅濱介紹, 近年來, 中科芯以市場應用為牽引, 加快進軍物聯網, 大數據等新興產業, 已在智能家居, 智慧小鎮, 智能汽車等領域展開布局.

整合電路是資訊產業的基石, 而無錫又是全國較早發展物聯網, 軟體, 雲計算, 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的城市. 去年, 全市物聯網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 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接近全省的一半, 全國的1/4. '從全球範圍來看, 整合電路產業正在從技術驅動走嚮應用驅動時代. ' 華虹宏力執行副總裁徐偉認為, 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在無錫的加速擴張將帶來巨大市場應用需求. 憑藉良好產業基礎, 無錫整合電路產業在物聯網, 大數據, 5G通訊, 人工智慧等領域將大有可為.

打破產業邊界, 跨領域融合發展, 無錫眾多整合電路企業藉此實現 '變道超越' . 無錫芯朋微電子憑藉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智能功率電源管理晶片, 成功打入智能家電市場, 其生活家電電源管理晶片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 力芯微電子憑藉電子雷管產品涉足物聯網領域, 今年醞釀進軍區塊鏈市場, 預估可帶來上億元銷售增長.

3月20日, 無錫召開全市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發展大會, 明確將整合電路與物聯網, 雲計算, 大數據等融合發展, 為無錫實體經濟注入 '新基因' . 該市全力打造浪潮大數據產業園, 推動 '神威太湖之光' 超算晶片產業化, 促進資訊產業融合發展.

強鏈補鏈, 托舉新時代 '東方矽谷'

《無錫市關於進一步支援整合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2018-2020)》近日出爐, 體現出鮮明導向——聚焦晶片設計, 強化人才支撐. 一位企業負責人感慨: 設計和人才, 是產業發展最短板, 這份政策說到點子上了.

數據顯示, 去年無錫整合電路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 但全國1380家晶片設計企業, 無錫有105家, 僅佔7.6%; 全國前十大晶片設計企業, 最低上榜門檻為年銷售額26億元, 而無錫最大的設計企業年銷售額僅4億元左右.

設計短板的背後, 是人才短板. '整合電路產業各梯次人才都缺, 最缺的還是高質量的設計人才. ' 業內人士分析, 到2020年, 無錫至少需新增3萬名整合電路產業人才, 但引才遭遇 '三大瓶頸' : 一是無錫高校資源匱乏, 就地取 '才' 不易; 二是整合電路人才緊缺是普遍性問題, 各地不斷加碼, 抬高用人成本; 三是摩爾定律決定了晶片技術更新快, 行業競爭激烈, 大學畢業生從業意願不高.

要完善整合電路產業版圖, 必須強鏈補鏈, 突破短板. 無錫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最新發布的2.0版產業政策, 重點支援晶片設計企業通過自主研發, 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 將以 '太湖人才計劃' 升級版為指針, 加大整合電路高端領軍人才引進力度; 鼓勵市內高校新增整合電路相關專業. 就在上個月, 該市與東南大學簽署協議, 在無錫共建東南大學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 到2020年在校生規模將達1000人左右.

新興產業的發展, 需要一個支撐新興技術, 模式和企業的創新生態系統. 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認為, 無錫發展整合電路產業, 必須徹底扭轉 '小富即安' 的慣性傳統, 構建勇於突破, 敢於創新的 '大產業' 思維. '營造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創新創業文化, 才能讓企業和人才留下來. '

本報記者 馬薇 新華日報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