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的 | '春天' | 要機械化滋潤

3月底, 在河南省羅山縣周黨鎮蓮花農機合作社, 理事長包乃勇對農機人員現場講解再生稻的育秧技術和插秧機的性能, 特徵. 在合作社的育秧基地內, 二十多個塑料育秧大棚內一行行, 一排排無土基質育好的秧苗盤鬱郁蔥蔥, 長勢良好. 據了解, 蓮花農機合作社育秧基地的秧苗全部是為再生稻培育的. 那麼, 什麼是再生稻?再生稻與一般水稻有什麼不同?機械化在再生稻的生產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再生稻怎麼火起來了?

再生稻, 就是利用頭季稻收割後的稻樁, 採用適宜肥水管理技術, 使稻樁節位腋芽萌發, 長成再生禾苗, 抽穗成熟的水稻. '研究表明, 所有的水稻都有再生能力. '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肖層林說. 據了解, 在我國, 再生稻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只不過, 曆史上, 往往將再生稻視為一種自生, 自長, 有則收, 無則丟的 '意外' 收穫物, 沒有將其列為正規的栽培技術加以研究.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我國南方適宜地區開始大面積種植再生稻. 不過, 受品種及生產條件限制, 再生稻種植沒有形成氣候, 也沒有被相關方面所重視.

與 '兩種兩收' 的水稻相比, 再生稻栽培不需再重新播種, 育秧和插秧, 也不需耕犁耙田, 省種, 省工, 省肥, 省水, 省藥, 成本低, 只需60多天就能收穫250—300公斤優質稻穀. '兩種兩收雙季稻的早稻畝產400—450公斤, 晚稻畝產500—550公斤, 合計畝產900—1000公斤;而頭季稻加再生稻種植模式的雜交中稻, 頭季畝產650—700公斤, 再生稻畝產250—300公斤, 合計畝產也能達到900—1000公斤. ' 肖層林介紹道, '當前, 農民對雙季稻的種植意願不足, 導致部分雙季稻重點產區的雙季稻面積大幅減少. 雙季稻種植季節緊, 成本高, 尤其在7月上, 中旬出現 '雙搶' 農忙階段, 任務重, 天氣熱, 請工難度大. 有了再生稻之後, 這些局面大為改善. '

除此之外, 再生稻種植有利於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當前, 較為普遍的水稻種植模式包括雙季稻(早稻連作晚稻), 中稻和中稻蓄留再生稻(即再生稻)等模式, 與其他模式相比較, 水稻再生季只施用農藥1—2次, 肥料用量比一季水稻少, 按全年每生產1000公斤稻穀所消耗的農藥和肥料用量以及能耗進行比較, 再生稻比其他生產模式顯著降低. 擴大再生稻可利於減少濫用農藥和過量施肥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在當前農村勞動力短缺, 農民種糧意願不高, 發展綠色農業的大背景下, 再生稻的優勢使得它在雙季稻種植區火了起來. 據統計, 我國南方九省份再生稻種植面積1100萬畝, 再生季平均畝產僅為136公斤. 業內專家估計, 我國南方稻作區1.6億畝稻田, 其中有5000萬畝適宜推廣再生稻, 若能大面積突破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示範, 每年可為國家增產稻穀200億公斤, 這對僅佔世界耕地7%, 佔世界人口22%的我國, 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 在我國湖北, 江西, 福建等省已經將推廣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作為重點. 據了解, 福建省再生稻每年收穫面積80萬畝, 機插機收約佔30%, 其中, 沙縣全縣再生稻年推廣2萬畝, 機插機收佔25%;尤溪縣的再生稻已佔全縣32%的播種面積, 生產稻穀佔全縣45%. 湖北省再生稻生產區域生態條件好, 該省大部分水稻種植地區的光, 熱條件均適合再生稻生產. 其中, 在江漢平原生態適宜區, 以荊州市和天門, 潛江, 仙桃為主, 具有再生稻生產潛力的面積約為250萬畝;在鄂東, 鄂東南生態適宜區, 以黃岡, 鹹寧, 黃石, 武漢, 孝感為主, 再生稻生產潛力的面積可達到300萬畝. 由此可見, 再生稻生產潛力是十分巨大的.

機藝融合可破解再生稻全程機械化難關

開發再生稻生產的巨大潛力離不開全程機械化. '再生稻作為一種資源節約型, 輕簡高效型栽培的稻作模式, 具有生育期短, 產量高, 米質優, 省種省工, 降低成本, 助農增收等優點. 推廣這種稻作模式關鍵在於突破其全程機械化生產.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陳大洲表示.

再生稻全程機械化作業主要包括, 頭季稻機械化耕田和插秧, 頭季和再生季的病蟲害機器噴藥防治, 兩次成熟期的機械化收割. 尤其是插秧, 收割的機械化操作, 從根本上解決了再生稻農事操作難題, 而且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使農民種植再生稻輕簡高效. 同時,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和生長要求決定了只有通過機械化作業才能提高和保證再生稻的產能與品質.

與兩種兩收的雙季稻不同, 再生稻生長的關鍵在於頭季稻收割時稻樁的留存. '頭季稻收割時, 要盡量防止機械與人為損傷稻樁. ' 肖層林表示, 稻樁留存越多, 再生稻產量便越高. 如果能做到頭季稻收割時盡量減少對稻樁的碾壓, 並配套高產栽培技術, 第二季畝產有可能達到800斤或以上. '再生季產量的多少, 除了水肥管理和氣候因素外, 頭季稻收割時收割高度的選擇十分重要. ' 湖北省洪湖市農機辦負責人葉愛瓊說, '只有頭季稻成熟後, 植株體內的營養物質才能開始向再生芽轉移, 供再生芽生長. 收割機收割頭季稻後留茬高度多少對產能影響最大是再生稻機械化生產中最值得注意的. 因此, 對於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的探索關鍵是機藝融合. ' 據悉, 從2005年開始, 洪湖市就開始探索再生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農藝相融合的模式, 時至今日, 其操作模式已經日趨完整, '在洪湖, 再生稻種植從浸種, 育秧, 插播, 耕整低, 植保, 中耕, 追肥, 烘乾等全環節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90%. 全程機械化也是種植再生稻的廣大農戶的迫切需求. ' 葉愛瓊說.

加快再生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積極推進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是一個系統工程. 近年來, 湖北省沙洋縣在推進再生稻生產農機與農藝相配方面有十分豐富的經驗. '首先, 要選好當家品種, 選擇一個好的品種是再生稻成功的基礎. 盡量選擇早熟, 優質, 再生能力好且適宜機械化作業的品種. 在機型選擇上, 要盡量選擇履帶窄, 割幅寬, 粉碎質量好, 秸稈還田均勻的收割機. 在植保方面, 充分發揮植保機械在專業化統防統治中的作用, 對再生稻示範片進行了全面的統防統治, 深受農民的歡迎. ' 沙洋縣農機局局長彭開權介紹道, '通過多年努力, 我們在再生稻高產技術上摸索了一套高產經驗, 在全程機械化上也實現了突破. '

在福建, 促進機藝融合也是推進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關鍵. 近年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組織福建專家團隊開展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攻關與技術推廣. 其中, 在沙縣官莊村示範的機收低留樁再生稻示範, 百畝片頭季稻平均畝產453公斤, 再生季平均畝產272公斤, 全年平均畝產725公斤, 達到了節本增效的目的.

多管齊下共促機藝融合

毋庸置疑, 再生稻重新受到關注與近些年我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由於生長特性的關係, 使得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的發展更加依賴農機與農藝之間的配合, 所以, 即便再生稻縱然具有節本增效的顯著特點, 相對於兩種兩收的水稻, 其發展也一直處於徘徊狀態. '再生稻機藝融合主要受到幾個方面的制約, 首先, 傳統的再生稻生產頭季稻收割時不適於機收, 需要人工撩穗收割, 集中脫粒;二是再生稻生產機械化中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栽培技術研究滯後, 技術不配套;三是適於機械化生產, 高產優質且再生力強的品種不多. ' 肖層林說.

農業要上水平, 農機農藝結合是個趨勢, 再生稻大苗栽插的技術改進, 頭季收穫的機械化都是種植產業鏈中很關鍵的問題, 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 一些省份的農機部門已經開始積極探索, 從政策, 科研, 培育新型農機經營主體等方面下功夫.

從政策角度, 積極將再生稻機械化生產所需農機具納入補貼目錄, 並且對新研發機具開闢 '綠色通道' , 快試驗, 快鑒定, 快歸檔, 加速其推廣應用進程, 並對再生稻機械化生產給予必要的項目支援;在科研技術方面, 打造再生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智庫' , 集合專家的力量, 整合農業科研, 管理, 推廣, 生產, 企業等部門的力量和資源, 開展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的聯合攻關, 建立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示範樣板, 科學制定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發展規劃和整體解決方案;依託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力量, 以羅山縣為例, 通過合作社集中育秧, 進行相關技術培訓, 為農戶選擇適宜的育秧方式與插秧種設備, 選擇合適的耕整機械與作業方式, 選擇合適的機械插秧與田間機管配套模式, 選擇合適的收穫機械與收穫方式, 示範推廣先進適用的田間管理機械, 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