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 中國為何將贏得全球人工智慧的競爭

到2030年, 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工智慧行業的主要參與者. 這不是來自研究員或學者的預測, 而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政策.

中國國務院去年7月發布檔案, 計劃在未來12年內將中國發展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研究和應用方面的領先者. 全球各國政府都在支援人工智慧創新, 但沒有其他國家像中國一樣發布統一的計劃. 更重要的是, 中國有能力做到這點: 中國可以比西方國家更有力地執行既定政策.

不過, 計劃只是一方面. 用知名拳手泰森的話來說, '在被打臉之前所有人都有計劃' . 但中國不僅制定了戰略, 並且以往的經驗表明, 中國有能力去執行大規模, 目標遠大的項目. '一帶一路' 基礎設施項目正在重塑全球許多地區.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政策則拿出了3200億美元支援創業者, 利用科技和創新推動從工業向服務業的結構性轉型.

中國科技行業的明星人物李開複表示: '國務院檔案明確提出了, 到2030年中國成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的願望. 這些檔案在各地得到了有力執行. ' 李開複已經投資了300家左右的公司. 通過風投基金創新工場, 李開複也是中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的主要投資者. 創新工場管理著18億美元的資金, 在中美兩地進行投資.

李開複指出: '所有部委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從科技部到教育部. ' 他詳細列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 包括補貼, 退稅, 引導資金和地方政府激勵. 在中國, 地方政府與私人投資者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傳統上, 國務院檔案能迅速調動整個國家, 我們看到了中國的高鐵速度, 以及雙創活動(2014年啟動)在兩年多時間裡帶來的6.6萬家孵化器. '

現年56歲的李開複是觀察中國科技行業的理想人選. 他處於不同尋常的位置, 一方面是局外人, 另一方面也是局內人.

李開複出生在台灣, 父母移民至美國, 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1990年, 他被蘋果任命為首席研究科學家, 從事產品和管理工作, 隨後於1998年加入微軟. 在微軟, 他擔任了多個高級職務, 包括組建微軟北京研究院.

2005年, 他被任命為穀歌中國總裁. 在穀歌工作4年之後, 他宣布離職, 啟動創新工場的運營. 目前, 通過對零售, 交通, 金融科技和機器人等領域的投資, 李開複已成為中國科技圈明星, 在中文社交網路上擁有超過5000萬粉絲.

過去10年, 中國的創業文化迅速興起. 目前, 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價值正在超過美國同行. 李開複相信, 中國正在享受巨大的結構性優勢, 尤其是來自規模的優勢.

他表示: '人工智慧的燃料就是數據, 而中國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多的數據. 儘管手機用戶的數量只是3倍, 但移動支付數量可能超過美國的50倍. 經由人工智慧引擎的處理, 這些龐大的數據可以用於預測, 提高效率, 帶來更多利潤, 削減勞動力, 降低成本. 數據優勢是巨大的優勢. '

在西方國家, 關於科技公司的權力和影響力, 以及它們如何共用和使用消費者數據的爭論仍在繼續. 與此同時, 中國用戶並沒有這樣的疑慮, 而科技公司也是如此. 本月早些時候, 開發監控技術的北京創業公司商湯科技獲得了6億美元投資, 估值達到45億美元.

李開複表示: '中國用戶願意為了方便或安全而拿出個人隱私數據. 這並非明確流程, 而是種文化元素. '

不過, 只有政策和市場規模還不夠. 為了利用機器學習和其他計算機技術為未來的創業公司提供工具, 在全球化市場中人才也是必需的.

李開複指出: '有大量工科學生準備進入人工智慧領域. 很多人有這樣的誤解, 即人工智慧是聰明的科學家為醫藥, 金融, 貸款, 銀行, 自動駕駛汽車, 面部識別等不同領域發明不同的演算法. 然而, 人工智慧並非如此. 人工智慧的基礎性創新是深度學習, 而所有人都在此基礎上為不同領域進行訂製. '

'因此, 我們並非處在發現的時代, 而是處於執行的時代, 數據的時代. 中國在這些方面更有優勢, 許多執行者, 或者說優秀的人工智慧工程師, 他們完成工作, 讓演算法運行得更快, 並連接至業務邏輯. '

李開複認為, 這樣的優勢意味著, 歐美需要改變關於中國科技公司是模仿者的觀念, 承認實際上在某些領域中國的技術是一流的. 這樣的觀念轉變對歐美公司來說也有利. 李開複認為, 矽谷目前最大的危險在於以自我為中心, 以及對領先地位自鳴得意.

李開複說: '站在邏輯的角度, 現在是時候向中國學習. 然而在現實環境中, 我認為歐美必須首先意識到, 中國目前在許多技術, 商業模式, 產品和功能方面領先. 例如, 如果拿微信與Facebook Messenger或WhatsApp比較, 拿微博與Twitter比較, 拿支付寶與Apple Pay比較, 可以看到中國領先於美國. 從邏輯層面, 美國是時候去學習, 然而在現實中美國沒有這樣做. 中國創業者對矽谷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然而矽谷只有很少的人非常熟悉中國. 有些人對中國略知一二, 大部分人則是一無所知. '

李開複相信, 中國最擅長的領域是將線上和線下世界通過複雜的感測器網路連接在一起, 例如在零售環境中.

他表示: '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開發或投資實體店. 這些實體店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 加入了人工智慧技術, 建立起人工智慧賦能的供應鏈, 庫存管理, 同時還在利用攝像頭和其他設備去理解消費者, 將線上線下消費者數據整合在一起, 甚至發展無人值守商店. '

2017年6月, 創新工場向位於廣州的自動化零售創業公司F5未來商店投資440萬美元. 由於沒有銷售員, 客戶需要通過智能手機下單, 或是在店內大屏幕上操作下單. 在移動優先的中國, 90%的互聯網活動通過移動設備, 而這也是許多創新的基礎, 包括最複雜, 無縫化的移動支付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 目前有7億人的線上數據連接至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支付賬號.

李開複表示: '憑藉最優秀的購物中心店內布局, 美國曾引領世界. 然而, 未來的購物中心可能會是由中國人發明的, 提供徹底的線上線下融合, 對每位消費者的個性化, 服務密集型產品的高效組合, 例如兒童遊樂區和娛樂設施, 以及自動化服務, 例如快餐和便利店等等. 規模更小, 效率更高的購物將重新定義未來的購物體驗, 這將是正在發生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很大一部分. '

李開複將中國國務院官員描述為 '技術實用主義者' , 他認為這給創業者帶來了重要優勢. 類似地, 矽谷的正統觀念是鼓勵創業公司在市場上推出不完美的產品, 了解什麼樣是可行的, 隨後進行迭代. '相對於討論出完美的方案, 隨後再作為定律去實施(某些西方國家是這麼做的), 他們傾向於推出產品, 看看效果如何. 如果效果好, 那麼就擴大規模, 如果存在問題, 那麼就進行修正. '

當然, 這可能會產生重要的經濟影響: 美國卡車司機工會正在展開遊說, 試圖保護其成員的工作不受自動駕駛汽車的威脅. 然而在中國, 這樣的事情不會有太大影響.

這表明, 關於技術對勞動力隊伍造成的結構性影響, 不同國家的立法者之間存在文化差異. 與此同時, 隨著美國和中國繼續鞏固對人工智慧技術部署的影響力, 較小的國家將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 因為這些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不熟練的勞動力去發展經濟.

'越來越多人工智慧公司和科技公司將在價值創造過程中佔據不成比例的份額. 許多工作崗位將會被人工智慧代替. ' 李開複表示, '貧窮國家可以通過廉價勞動力, 通過低成本製造和出口來向上發展的模式已經結束. 我認為, 這對許多小國來說都是挑戰, 尤其是那些技術不發達, 勞動力大軍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國家. '

美國和中國的雙雄爭霸也將產生地緣影響, 並形成兩個不同的影響力圈子. 一種可能的情況是美國科技公司將主導歐美, 或許還有日本, 而中國創業公司更可能通過與本地公司的技術和資本合作, 在發展中世界建立自身的地位.

李開複認為: '中國公司滲透東南亞, 印度, 中東, 甚至南美市場, 這是有可能的, 對中國來說是利好. 但即使沒有這些市場, 中國也很強大. 許多中國以外的人都在說, '你必須走到中國以外, 才能成為大型的全球玩家' . 儘管我認為全球化是件好事, 而中國將在這方面取得進展, 但我並不認為這非常重要, 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 這裡有統一的語言, 文化和政府, 與移動支付完全連接雜一起. 這可能與整個歐美市場加在一起同樣重要. '

儘管美國仍然處於領先, 但李開複認為, 實力對比將發生偏移. '中國顯然擁有數據優勢. 中國的工程能力與全球其他地方一樣好, 至少接近一樣好. 中國的創業者可能比其他國家更強大. 這裡的資本總額與美國相當, 而市場規模更大. 雙雄爭霸的格局已成為現實, 區別只是你可能會說今天美國仍然佔得上風. 不過我認為, 這樣的對比將發生不可避免地改變.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