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移動互聯網在最近幾年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 有數據表明, 中國互聯網用戶在2015年達到了7億人, 其市場規模則達到了30794.6億元人民幣, APP, 智能手機, 智能穿戴設備等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應用, 我國已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當龐大的汽車後市場遇上互聯網, 也同樣蘊含著創業的機遇.
後市場的大前景
汽車後市場, 是指汽車銷售以後在汽車使用過程中進行的各種服務, 它是汽車從售出到報廢的過程中, 圍繞汽車售後使用環節中各種後繼需要和服務而產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動的總稱. 從最早的汽車維修及配件行業發展至今, 汽車後市場已經包含汽車養護, 汽車保險, 汽車維修及配件, 汽車金融, 汽車改裝, 二手車及汽車租賃, 汽車電商等七大類.
據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 到2016年底, 中國汽車的保有量已經突破1.7億輛, 而每年的汽車銷量均超過2000萬輛, 汽車的維修養護等後期需求, 已經塑造了一個巨大的汽車後市場. 未來五年內, 後市場還將繼續增長, 有望達到萬億的規模.
但是, 我國汽車後市場目前還不夠規範, 出現了小, 亂, 貴的現象, 沒有足夠數量的品牌汽修廠, 沒有形成一個市場化的競爭環境. 由於市場不透明, 車主一方面有對高品質, 專業化服務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只能接受昂貴的價格和體驗不佳的服務. 後市場出現各種高仿零部件, 大量作坊式的汽車修理廠, 消費者與服務商之間資訊不對稱等問題, 都在制約著汽車市場的發展.
隨著中國消費者收入的逐漸提升, 汽車也慢慢地從高端消費品變為日常消費品, 消費者購車也從首次購車轉向二次, 三次購車, 由於汽車購買者對購買流程更加熟悉, 汽車交付方的服務更加標準化, 形成汽車電商的條件也逐漸成熟.
當 '互聯網+' 遇到汽車後市場, 如何切開汽車後市場利潤的 '蛋糕' , 成為企業在後市場突圍的戰略高地.
後市場 '觸網' 的新思路
大約在2013年底, O2O概念興起, 這讓早已瞄上汽車後市場這塊 '蛋糕' 的互聯網企業嗅到了機遇. 大量的O2O企業開始出現, 這些企業都得到了各路資本大軍的支援, 用大額補貼來發展用戶, 用資金來迅速擴張, 用規模來贏得新一輪的融資. 就這樣, 汽車後市場趕上了 '互聯網+' 的順風車, 一元錢洗車, 一元錢換油, 一元錢美容, 令人目不暇接.
另外, 在2015年7月, 中國汽車銷量同比跌幅7.12% , 中國新車銷售市場在曆經十餘年高速成長後迎來行業拐點, 從賣方市場逐漸轉向買方市場, 汽車製造商主導的線下4S店銷售模式的弊端越來越突出, 從而使低成本, 高效率的互聯網電商有機會參與到汽車銷售渠道的深度變革中.
2016年上半年, 車市雖然顯現出回暖勢頭, 不過這樣的形勢也並沒有讓汽車產業鏈上的上中下遊企業安逸度日, 反而倒逼4S經銷體系改革, 推動汽車電商, 汽車社區, 品牌混營等模式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汽車後市場能夠碰撞出的創新火花, 足以吸引到許多年輕的創業者的眼球. 整理了 '互聯網+後市場' 幾大發展方向,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 目前基於地理位置服務的LBS以及傳統企業O2O的同步營銷是汽車後市場觸網的主要方向. 目前涉及的領域有代駕, 租車, 洗車服務等, 這兩大後市場產品為車主帶來了更為便捷的體驗, 不僅改變了汽車後市場的行業結構和面貌, 也悄然改變車主的生活方式.
利用電商平台開拓汽車美容, 保養和維修的創業企業也一一出現, 對原有的4S體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過去, 4S店作為廠家的重要支撐, 在購車之後的保養, 維修, 維護等服務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4S店在某些地方經常會出現忽悠車主來掙取暴利的行為,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更分工更細, 操作更專業化的新型服務企業將代替4S提供服務, 汽車後市場的變革迫在眉睫.
有業內人士分析, 對於那些想利用移動互聯網進入汽車後市場的創業者來說, 本地化, O2O, 專業化, 標準化的服務是改變車主消費方式和習慣的關鍵.
但是,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汽車後市場也不是一片坦途, 也存在這許多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才用什麼樣的盈利模式與商業模式, 如何高效地整合後市場細分業務, 如何保證標準化, 專業化的服務品質, 如何根據新能源發展勢頭調整後市場服務結構, 都是企業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這需要極大的創新力, 後市場 '觸網' 並不是簡單做個APP那麼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