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放帶來進步, 封閉必然落後.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只會越開越大. '
這已經給中國未來的對外開放之路定調——中國不僅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 而中國的產業發展與升級, 要融入到全球化的創新體系中. 作為資訊技術領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更應該擁抱開放, 面向全球化.
事實上,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一直沒有離開全球化的影響. 以韓國三星在西安的半導體項目為例, 早在2012年,西安高新區成功引進三星電子存儲晶片項目, 其一期項目總投資達100億美元. 該項目創下了三個 '最大' ——三星海外投資曆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電子資訊行業最大外商投資項目;陝西乃至西部地區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高新技術項目.
三星電子存儲晶片一期項目2014年5月竣工投產, 創造了 '陝西速度' . 該項目帶動了100多家配套企業落戶西安高新區, 使西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儘管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 西安就是重要的半導體基地, 新中國最早的第一塊整合電路也是西安微電子所誕生的. 但長期以來, 西安的半導體產業 '散而小' . 有數據顯示, 三星來之前, 陝西的整合電路產值大約100多億, 2016年陝西省半導體產業產值是500多億. 這意味著五年間, 西安的半導體產業規模翻了五倍.
除了經濟指標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帶來了產業的升級和技術的進步. 據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具美汝透露, 原本全線使用進口設備的三星西安工廠, 目前已引進一家上海的半導體設備公司試用——這意味著, 已有來自中國的本土企業參與到三星在西安半導體的產業合作.
而改革開放引進外資走過40年, 隨著我國 '引資路徑' 的優化與升級, 外資來華的投資策略也在不斷調整. 從最初的單一的依靠中國土地資源, 勞動力成本, 發展到今天, 越來越本土化的投資策略, 越來越強調與本土產業的協同合作.
以三星為代表的一批國際IT巨頭, 陸續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 中國早已不再是其簡單的 '代工廠' , 而是更深入的參與到其全球化的技術創新體系. 這種變化背後的主因有兩點: 一是, 中國市場日趨重要, 而這個重要的市場需要更加適應本土化創新的產品;二是, 中國在技術創新領域的進步, 讓其有參與 '巨頭們' 全球化創新的可能.
這種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 又反哺的中國本土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同樣以半導體產業為例, 外資在中國市場的人才培養, 管理模式, 工藝流程等領域的積累和輸出, 在一定程度上, 也加速了本土半導體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數據顯示, 過去五年來, 我國整合電路產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技術實現多點突破, 產業鏈各環節得到全面提升, 產業保持年均20%增速.
對此, 工信部部長苗圩公開表示: '整合電路是高度國際化產業, 開放, 合作, 共贏是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中國整合電路產業始終秉承 '開放發展' 的原則, 從資金, 人才, 技術和市場等多個層面深化國際合作, 推進產業鏈各環節開放創新發展, 努力融入全球整合電路產業生態體系當中. '
站在促進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的高度, 我們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聚合全球資源. 3月28日, 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存儲晶片二期項目又在西安破土動工, 體現了新時代的 '西安效率' . 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對外開放, 又將翻開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