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国: 未来十年紫光要在集成电路领域投资1000亿美元

4月9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子报社, 中国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协办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主论坛数字经济前沿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做了以 '夯实数字经济基础, 从芯到云打造IT重科技产业' 的演讲. 赵伟国指出, 相对于轻科技, 微科技, 重科技的特点是资本密集, 人才密集, 技术密集, 不可替代, 全球竞争. 紫光集团的目标就是发展成为给整个互联网和新IT产业提供基础技术和产品的公司. 诠释 '123' 发展战略 演讲中, 赵伟国提出了紫光集团的 '123' 发展战略: 即一个定位, 发展成为世界级的, 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两条路径, 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 以国际合作加速自主创新. 三个结合, 包括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 科技产业与商业现实相结合, 本土雄心与跨国经营相结合. 紫光源自清华, 秉承了清华大学 '科教兴国' 的发展理念, 因此也将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成为一家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 由于本人熟悉IT领域, 所以紫光的公司发展定位选择了 '从芯到云' 的发展领域. 从发展路径来讲, 紫光的选择是 '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 , 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加速自主创新. 原来我们以为这个世界是平的, 商业是平的, 贸易是平的. 最近美国政府启动的301调查(紫光也上榜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交的301调查报告), 让大家认识到, 其实这世界并不是平的, 商业不是平的, 技术也不是平的. 不过国际合作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样, 包括了并购, 技术合作, 合作研发等不同的合作形式. 企业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对于一家公司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有些事情做起来可能是不赚钱的, 或者较长时期不能赚钱, 所以我们要做对国家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这件事情要在商业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也就是要将科学产业和商业现实相结合. 很多企业之所以做不下去, 就是因为只有科技立项, 却没有和商业现实相结合. 此外, 尽管世界不是平的, 我想谁也无法阻挡全球化的趋势, 所以一家成功的企业一定会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 这种情况下, 企业家一定要把本土雄心和全球化经营结合起来, 才能成功. 致力重科技产业发展 紫光要聚焦于重科技产业. '重科技' 这个词是赵伟国最早提出的. 因为他发现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其实可能是一种微科技——只是一种技术的简单应用, 或者轻科技, 即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却可能是你有, 我有, 大家都有. 而重科技产业, 赵伟国总结了它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是资本密集, 第二个是技术密集, 第三个是人才密集, 第四个是全球竞争, 第五个不可替代. 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这样的公司, 它就很难再创造出相类似的公司. 有些公司的规模可能很大. 但是它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 而重科技企业一旦没有了就很难再产生出来.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 必须拥有一批重科技企业. 紫光从芯到云的发展方向, 是要为整个IT互联网产业提供基础性技术和产品. 以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在赵伟国看来受到有三点原因的制约: 资本, 人才, 机制.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芯片产业有可能发展起来?也是因为三大纵深: 市场, 资本, 人才, 还有企业家精神的成长. 集成电路这个行业的特点, 需要一种更加市场化, 更加竞争性的机制, 在中国要把集成电路做好, 要国家战略推动, 政府大力支持, 但是要企业市场化运作. 为什么说现在有可能把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做起来?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庞大的市场纵深, 庞大的资本纵深, 也有人才纵深,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企业家的成长. 我们看到中国这些年凡是发展好的行业, 发展起来的行业, 都是因为有成功企业的产生, 而成功企业的背后是企业家. 为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紫光在武汉的基地投入了大约是800亿元, 这些资金已经基本到位, 武汉工厂今年就会初步建成. 4月11号设备开始安装, 我们已经研发出32层64G的3D NAND, 今年会进行小规模量产. 我们会在成都和南京等比例复制武汉工厂, 因为有了经验, 以后的投资会少一点, 这两个工厂计划各投入500亿元. 三星去年在半导体上的技改和研发投入超过了600亿美元. 也就是说, 做集成电路, 要想进入第一集团, 就要大规模的投入资本, 一年投入到不了100亿美元, 是进入不了第一集团的. 紫光最近在发起成立一家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公司, 如果有1000亿元的资本金, 十年紫光将投入集成电路产业1000亿美元, 大约是7000亿元人民币. 这样才有机会真正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来.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