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行業上市公司發展向好

多地爭相布局人工智慧領域. 廣東提出, 到2025年人工智慧產業核心規模突破1500億元, 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1.8萬億元. 從目前披露的2017年業績情況看, 人工智慧板塊上市公司總體情況向好, 但出現分化情況.

平穩增長

從已披露業績快報的人工智慧板塊上市公司業績看, 數據顯示, 2017年人工智慧板塊27家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921億元, 同比增長26%. 2017年18家公司實現利潤增長, 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44.24%. 淨利潤下降的公司7家.

人工智慧屬於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 主要包括機器人, 語言識別, 映像識別, 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從目前情況看, 人工智慧上市公司業績分化明顯. 其中, 利潤增長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智能製造, 映像與自然語言處理相關領域, 而利潤下降公司主要為晶片及硬體生產商. 數據顯示, 在淨利潤增長的18家公司中, 8家主要從事智能製造. 以軟控股份為例, 公司2017年淨利潤增長112.06%至9300萬元. 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工業智能化, 資訊化裝備, 橡膠行業應用軟體的研發與創新, 並涉足機器人, 物聯網等智能領域. 慈星股份淨利潤為2.39億元, 增長92.39%. 公司主要產品為智能化針織機械. 此外, 海康威視, 川大智勝及東方網力等公司淨利潤實現增長. 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視頻與映像處理等領域.

在淨利潤下降的9家公司中, 4家從事與晶片研發與設計相關的業務. 對於業績下降的原因, 全志科技表示, 主要系受存儲器件及顯示屏等價格持續上漲影響, 平板電腦市場需求受到抑制, 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 富瀚微提供視頻編解碼SoC和映像訊號處理器晶片. 公司則表示, 市場競爭加劇, 部分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

'軟' '硬' 結合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魏巍指出, 晶片製造技術門檻高, 需要積累及投入. 中國企業進入晶片製造領域相對較晚, 在不少領域技術仍有待提高.

2017年, 全球電子元器件供應鏈吃緊, 海外廠商趁機漲價. 而多數國內廠商議價能力較弱, 利潤空間被壓縮.

東興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任天輝指出, 半導體需求開啟了新的周期. 2016年以來, 在人工智慧, 物聯網, 5G通信的驅動下, 半導體行業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 預測2020年市場空間將突破5400億美元.

任天輝認為, 摩爾定理變緩給中國半導體行業帶來追趕機會.

行業發展逼近極限階段有利於後來者追趕. 過去半導體基本上每兩年可以實現性能翻倍. 但從目前情況看, 進入下一代技術節點需要3年甚至更長時間. 魏巍則表示, 人工智慧領域的進步倒逼晶片製造技術發展, 演算法與晶片的 '軟硬結合' 有利於推動行業加快發展.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